洪洞县

洪洞县

山西省临汾市下辖县
洪洞县是山西人口第一大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交界,西靠吕梁与蒲县相连,北与霍州、汾西县为邻,南与尧都区接壤。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人老家”。洪洞县是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山西省重点旅游县。
    中文名:洪洞县 外文名: 别名: 所属地区:中国,山西 地方特产:羊杂烩 电话区码:0357 邮编区码:041600 下辖地区:9个镇、7个乡 著名景点:大槐树、广胜寺 行政类别:县 面积:1494km² 人口:76.6579万人(2019年常住人口)

历史沿革

洪洞县因城南有洪崖古洞而得名。赵城为周缪王封造父之地,后为赵简子食邑,故名赵城。

在唐、虞、夏、商时代,洪洞、赵城均为冀州之域。西周时洪洞为杨侯国,古城在今县城东南18公里的范村附近。赵城当时为赵国,今赵城东北三里简子城为故城。

春秋时,洪洞为悼公之弟干的食邑,号日杨干,后为羊舌肸食邑。到鲁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始为杨县。赵城为赵简子食邑之地。洪、赵均属晋国。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洪洞为杨县,治所在今范村。赵城属彘县,治所在今霍州,均属河东郡,西汉因之。东汉阳嘉三年(134年),彘县改为永安,洪洞仍称杨县。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洪、赵属魏。正始八年(247年),置平阳郡,辖杨县、永安。西晋因之。永安县治所曾一度在今赵城东北十五里仇池。十六国时,两县均属平阳郡。北朝均属晋州总管府。北魏仍属平阳郡,洪、赵属禽昌县。隋义宁元年(617年)始置赵城县。义宁二年改杨县为洪洞县。两县均属临汾郡。

洪、赵二县自隋置县以来一直沿传当代。唐时,洪、赵属晋州,赵城县治迁今赵城镇。

五代十国时,设建雄军节度使,辖洪洞。赵城无考。北宋洪、赵均属平阳府。其间熙宁五年(1072年),赵城曾省人洪洞为镇。元丰三年(1080年)又复县。金代洪、赵均属平阳府。元代洪洞屑晋宁路,赵城属霍州。明清洪赵属平阳府,府治在临汾。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霍州为直隶州,领灵石、赵城二县,州治在霍州。洪洞仍属平阳府。

民国初,洪、赵均属河东道,道治在运城。抗战爆发后,洪、赵属第六专署。洪、赵沦陷后,洪洞县政府驻河西韩家庄,赵城县政府驻罗云、双昌。日伪时期,洪、赵归冀宁道管辖。抗战初期,洪、赵归太岳行晋绥九分区管辖。日本投降后,洪、赵两县又成立民主政府,洪洞县人民政府驻师村,赵城县人民政府驻兴旺峪。

解放后两县政府各驻县城,均属临汾专署管辖。1954年7月1日洪、赵两县合并为洪赵县,县治在洪洞,属晋南专署。1958年10月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称洪洞县,县治在洪洞城。1959年9月霍汾从洪洞分出,恢复原置。1971年临汾与运城分署分置,洪洞归临汾行署管辖至今,县人民政府驻洪洞县城。

简介

洪洞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为邻,西靠吕梁与蒲县相接,北与霍州、汾西毗连,南与尧都区接壤,因城南“洪崖”、城北“古洞”得名,西周时洪洞为杨侯国,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洪洞为杨县,隋义宁二年改杨县为洪洞县,自隋朝设立县以来一直沿传至今。

全县辖16个乡镇、325个行政村,总人口80万,是山西第一人口大县,总面积1494平方公里。全年无霜期210天,平均气温12.7℃,平均日照2079.1小时,年均降水量441.5毫米,平均海拔430米,最高峰霍山老爷顶海拔2347米。全县耕地102万亩(水旱各半)。

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兼有豆类、薯类,小杂粮等,一年两熟或多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省优质小麦基地县。

行政区划

至2014年,洪洞县辖9个镇、7个乡,分别是:大槐树镇、甘亭镇、曲亭镇、苏堡镇、广胜寺镇、明镇、赵城镇、万安镇、刘家垣镇、淹底乡、兴唐寺乡、堤村乡、辛村乡、龙马乡、山头乡、左木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洪洞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北达幽并,南通巴蜀,为三晋锁钥,晋南要冲,地处北京——西安旅游一线的中间地带。东隔霍山与古县交界,西靠吕梁与蒲县相连,北与霍州、汾西为邻,南与尧都区接壤。辖区国土总面积1494平方公里,东西长49.6公里,南北宽48.2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6°05′—36°23′,东经111°30′—112°50′。

地形

洪洞县东西高、中部低,平均海拔430米。东部为霍山,最高峰老爷顶海拔2347米;西部为吕梁山系,山势低缓绵长,最高峰泰山顶海拔1347.6米;中部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平川轮廓也由北而南逐渐展宽。山地外围布有大面积的丘陵,靠东西两山自北向南连绵不断,多形成梁、垣、峁等。

地貌

洪洞县可分山地、丘陵、山前倾斜平原、河谷阶地四种地貌单元。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18.9%,丘陵占32.8%,山前倾斜平原占26.7%,中部河谷阶地占总面积的21.6%。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洪洞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县”之一,以煤炭为最,据勘探,全县煤炭总储量44.15亿吨,可开采量20.15亿吨,且煤质好,埋藏浅,分布广。境内东西部山区大量蕴藏着煤、铁、铜、石膏等3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大,开采价值高,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水利资源

汾河自北向南贯穿中端,全长45.8公里;有12条季节性河流,河流全长332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87立方米;地下储水量为1.04亿立方米;泉水126处,年径流量为1.5亿立方米,其中霍泉最大,年径流量为1.3亿立方米;中小型水库9座、塘坝工程12座,总库容260余万立方米。

经济

洪洞县主要产业:煤炭、聚丙烯、燃料甲醇、顺酐、多聚甲醛、林浆纸、番茄制品、红、奶畜、蔬菜、肉牛、肉兔、梅花鹿。潜在产业:铁、铜、石膏、硅石、铝钒土、石灰岩、油页岩。

2013年,洪洞县积极推行“三个三分之一”招商工作法,参加了中博会、长三角、珠三角等招商活动,完成储备投资额1473亿元;坚持“六位一体”工作机制,组织实施了五大类105项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39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5.5亿元,增长9.8%;财政收入完成23.5亿元,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9亿元,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8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96元,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49元,增长12.1%。

第一产业

洪洞县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2013年粮食总产达8.3亿斤;重点发展了天泽现代农业转型综改示范园,土地流转1.2万亩,种植色叶苗木4000亩,实施了皇英小镇现代农村社区建设;巩固发展了大槐树农业生态园和历山农业观光园,建成设施蔬菜5600亩,药材5300亩,果树2100亩,核桃1.9万亩;规模养殖水平逐步提高,畜禽存栏牛1万头,羊11万只,猪24万头,禽类250万只;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了曲亭水库水毁修复工程,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5万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3座、渠道防渗81公里。

第二产业

洪洞县坚持“大园区承载、大项目带动、优势企业引领”,重点建设了洪洞赵城煤焦化深加工园、临汾甘亭新型工业园、洪洞陶瓷工业园和洪洞秦壁工业园四大园区,形成了以精细煤化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新型材料为主的工业新型化“先行先试”示范区。其中,洪洞赵城煤焦化深加工园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转移示范区”,临汾甘亭新型工业园被确定为“山西省产业转移示范区”。至2012年5月份,已有42家规模以上企业入驻四大园区,山西焦煤60万吨烯烃、虹翔MO源、亿明LED、双银电热膜二期、普泰发泡铝、华翔美的精密制造等一批新兴工业项目陆续开工,园区销售收入达到157.6亿元。

第三产业

洪洞县已形成包涵旅游行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合性服务的整体市场:宾馆、旅店共计460余家;有兴洪、淼源、航天、友邦四家旅行社;从洪洞高速路口直达历山的旅游专用通道等工程已投入使用;完成了赵城宾馆三星级申报、天域锦城五星级酒店选址等工作。

至2013年,广胜寺景区形成“三街三路”交通格局;筹资1900余万元完成重点文保单位的修缮工作;净石宫、商山庙、关帝庙被录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了第23届大槐树文化节、三月三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全年接待游客372万人次,门票收入5200万元,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旅游县”;一批快捷酒店相继运营;晋商银行、洪都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洪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1亿元,贷款余额78.4亿元。

社会

基础设施

洪洞县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2013年,“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框架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以城区段引河、桥梁、东岸景观公园和上游段中度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汾河生态修复治理与保护二期工程;滨河东路贯通工程二标段率先完工,其余路段完成砂砾铺装。城乡规划逐步完善,编制完成了《洪洞县城总体规划》、15项专项规划以及12个乡镇规划。市政功能日趋完备,大槐树文化中心室内外装修进展顺利,涧南东街竣工通车,霍候一级路翻新亮化、城区路灯节能改造及桥梁夜景工程全部完成。

科教文卫

科技方面,2013年发明专利32件,洪洞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教育方面,为3000余名五类特殊家庭学生发放补助200万元,完成3座乡镇中心幼儿园和1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职业中学教学楼主体封顶,高考二本以上达线1783人,连续五年创新高。

卫生方面,逐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99.4%;不断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成功申报“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文化方面,重八席、娄氏胃灵散、贾氏乌金散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魅力百村欢乐行”文化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级体育赛事,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称号。

社会保障

2013年,辖区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61万人,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7505人,发放各类低保和救助金9616万元,发放低供煤20.5万吨,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436套,分配廉租房348套,改造农村危房423户。

城市环境

2013年,辖区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6000户;安装农村太阳能路灯7360盏;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投入运营;全年造林3.9万亩,植树394万株,城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5天,一级天数达到78天。“六城同创”活动持续引深,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清理积存垃圾7.7万方,粉刷墙面1.9万平米,规划垃圾填埋点390处,完成赵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等称号。

交通

南同蒲铁路干线在辖区设有赵城、洪洞、甘亭三个客运、货运停车站,共有11条铁路专用线,大同-西安客运专线、大运公路、霍候一级路、祁临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国道309线、赵克公路、洪古公路横跨东西;县乡公路自成体系。

旅游

洪洞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有:玉皇庙、泰云寺、碧霞圣母宫、青龙观玄帝宫、净石宫、干元山元阳观、兴唐寺等。主要遗址有:坊堆遗址、上村遗址、古杨侯国遗址、永凝堡遗址、侯村遗址等。

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明代迁民遗址,被炎黄子孙当作“家”、称为“祖”、看作“根”。截至2010年,景区已收集家谱、族谱1000余册,搜集整理出版与移民祭祖文化有关的书籍23种,拍摄音像光盘10余种。扩建后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共分三个文化单元:移民文化区、祭祀文化区、民俗文化区。

广胜寺

广胜寺位于距洪洞县城15千米处霍山南麓,系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和元年(147),就已创建了这座佛寺,当时称阿育王塔院,又名俱卢舍寺。唐代大历四年(769),汾阳王郭子仪游览于此处,看到这里山青水秀,风景独特,便奏请代宗皇帝李豫敕建重修,代宗准奏并赐额“大历广胜之寺”,意为“广大于天,名胜于世”,人们简称为“广胜寺”。

主要建筑有上寺、下寺、水神庙三部分。除建筑外还保存有壁画、木雕、泥塑等文物。广胜寺建筑群落布局严谨,造型别致,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名扬天下,更以璀璨夺目的飞虹宝塔,举世无双的《赵城金藏》和艺术奇葩元代戏剧壁画等珍贵文化遗产而蜚声中外。

万圣寺

万圣寺原名小清凉寺,在洪洞县城西25公里的万安镇浅沟村西。创建于南北朝北魏的后魏时期(425年—534年),据《赵城县志》载,小清凉寺于金大定四年(1164年)进行重建,改名为万圣寺。在万圣寺北山崖约200米高的山顶上,建有十三级金顶舍利塔,塔高约37米。现存宝塔系明天启年间的建筑,塔上有“西方胜境”、“舍利宝塔”、“极乐世界”等题词。

干元山

干元山位于洪洞县城西15公里处,是吕梁中南部姑射山脉的一部分,北接万寿山,南连青龙山,方圆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山中有“元阳观”、“玉虚宫”、“金光洞”、“莲花阁”、“道教古法坛”、“万年风洞”、“魁星楼”、“古道人墓群”、“仙人头”、“娘娘脚”等自然人文景观和遗址。

苏三监狱

苏三监狱(明代监狱)位于洪洞县城西南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1959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正德年间,京城名妓苏三在洪洞县蒙冤落难囚于此监,后人遂称之为“苏三监狱”。监狱总面积为610平方米,由普通牢房、狱神庙、死囚洞、虎头牢、丈八墙、苏三井等组成。

苏三还愿处(关帝庙)位于洪洞县城中心,创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历代均有修葺增建,现存为元、明、清三代建筑。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三还愿处(关帝庙)由关帝楼、《正说苏三》展厅、献殿、正殿等部分组成。关帝楼又名春秋楼,也称三真阁,高约22.7米,琉璃瓦剪边,为重檐十字歇山顶多层楼阁式建筑。献殿是进献供品的地方,献殿后方的正殿供奉的是关圣帝君。

温家大院

坐落在汾河西岸风景优美的白石村。占地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是辛亥革命名将山西都督温寿泉的故居。温家大院有6座相连的院落,分为两个景区。东景区:占有三个院落,为红色旅游景区。抗战初期,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左权、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八路军高级将领都先后在此居住和工作过,《游击队歌》从这里诞生并唱遍中国。

青龙观玄帝宫

青龙观玄帝宫位于洪洞县城西南23公里处的青龙山,是吕梁山东南部一条支脉。海拔1147米,东临汾河,南望天寿山,北连娄山。史书称为青龙山,当地人也称为老爷顶。青龙山顶上有建于东汉光武期间的两千余平方米的建筑群。该建筑群采用了楼阁与碉堡相组合的宫堡形式,有“华北高原上的布达拉宫”之称。

建筑群以玄帝宫为主,包括大小庙宇30余座,分为前院、中院、下院和中极顶四个群体。该建筑群运用了八卦循环反复变化的原理建成的384爻地窑古洞,洞洞重叠、洞洞相连,洞中藏洞。

中镇霍山兴唐寺

兴唐寺旅游风景区位于洪洞县城东北30公里的霍山主峰脚下。霍山,古太岳山为五大镇山之中镇,兴唐寺是唐太宗李世民兴唐立国的发祥地。景区面积36500亩,自然生态植被保存完好,人文景观众多,著名的有石壶峡、飞瀑峡、人祖泉、打鼓泉、石人守山、休粮山、莲花峰、朝阳洞、老爷顶等自然景观和中镇庙、兴唐寺、杨家营寨等人文建筑遗址。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