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副伤寒

甲型副伤寒

肠道的传染病
甲型副伤寒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可通过生活用水、食物、苍蝇、蟑螂接触等传播引起流行。症状:开始有全身不适,食欲不好,头痛,发热,5—6日内体温可达40℃,持续不退,表情呆板,前胸和腹部上有红色疹状,肝脾肿大,有轻度压痛,重时可有肠出血、肠穿孔、心肌炎等合并症,有合并症者死亡率高。[1]
  • 中医病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诊科室:
  • 多发群体:
  • 常见发病部位:
  • 常见病因:
  • 常见症状:开始有全身不适,食欲不好,头痛;发热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生活用水、食物、苍蝇、蟑螂接触等传播
  • 别称:甲型副伤寒
  • 类别:肠道传染病

名词解释

症状:开始有全身不适,食欲不好,头痛;发热,5—6日内体温可达40℃,持续不退;表情呆板,前胸和腹部上有红色疹状,肝脾肿大,有轻度压痛;重时可有肠出血、肠穿孔、心肌炎等合并症,有合并症者死亡率高。

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

血白细胞大多为3×109/L~4×109/L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粒细胞消失,后者随病情的好转逐渐回升。极期嗜酸粒细胞>2%绝对计数超过4×108/L者可基本除外伤寒。高热时可有轻度蛋白尿。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2、细菌学检查

①血培养是确诊的论据病程早期即可阳性,第7~10病日阳性率可达90%,第三周降为30%~40%第四周时常阴性;

②骨髓培养阳性率较血培养高,尤适合于已用抗菌素药物治疗,血培养阴性者;

③粪便培养从潜伏期起便可获阳性,第3~4周可高达80%,病后6周阳性率迅速下降3%患者排菌可超过一年

④尿培养:病程后期阳性率可达25%,但应避免粪便污染;

玫瑰疹的刮取物或活检切片也可获阳性培养。

3、免疫学检查

肥达氏试验伤寒血清凝集试验 即肥达反应阳性者对伤寒副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检查中所用的抗原有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鞭毛抗原共5种目的在于用凝集法测定病人血清中各种抗体的凝集效价。病程第1周阳性反应不多,一般从第2周开始阳性率逐渐增高至第4周可达90%,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有少数病人抗体很迟才升高甚至整个病程抗体效价很低(14.4%)或阴性(7.8%~10%),故不能据此而排除本病。

Widal试验已沿用近100年60年代曾有人对其特异性提出异议,认为其结果存在着混乱模糊的情况,非伤寒发热性疾病Widal‘s试验也呈阳性结果如各种急性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性疾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均可出现阳性结果。Perlnan等认为无菌的结肠细胞和肠杆菌可能有共同的抗原结肠粘膜损害所产生的抗结肠抗体与沙门菌菌体抗原起交叉反应,因此对肥达氏反应结果的判定宜审慎,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还应强调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的对比,有人提出应用流行菌株抗原与国际菌株相比,阳性率可提高建议用当地流行菌株取代国际标准菌株,以提高流行区域伤寒诊断的阳性率。

治疗措施

一般治疗中主要的是隔离和休息,流汁饮食,多进水分。

一、病原治疗:选用适当抗菌素。

1、对非耐药菌株感染、血象、肝、肾功能正常者,可选用:氯霉素,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氟啶酸和其他辅助药物。

2、对耐药菌株感染、血象、肝、肾功能正常者,可选用: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啶酸或氟秦酸、头孢三秦、头孢他定和其他辅助药物。

3、对妊娠合并伤寒,小儿伤寒,血象低,肝、肾功能不良者,可选用:氨苄青霉素、头孢三秦、头孢他定和其他辅助药物。

4、对伤寒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者,应联用抗生素,加强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5、对慢性带菌者:应选用有效抗菌药联用,药量足、疗程长,有并存症者应用特需药物进行治疗。

二、并发症治疗

1、肠出血治疗:加强抗感染、止血、出血量大输鲜血,止血无效可考虑手术。

2、肠穿孔治疗:加强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胃肠减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

三、中医中药治疗:根据病情发展按卫气营血辨证施治。

四、对症支持治疗:指高热、毒血症状严重、腹胀、腹泻、便秘的治疗。

相关新闻

广西罗城暴发甲型副伤寒疫情 80人被隔离医治

2010年10月31日 00:36北京晨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10月30日向记者证实,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部分中小学近日暴发甲型副伤寒疫情,病人多为轻症状者。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卫生局局长潘立长称,共有80名病例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包括77名学生。疫情主要发生在当地高中、初中学生人群中,9月以来累计报告学生病例84例,已有7名学生出院。

9月下旬以来,这个县部分乡镇及城区中小学校的学生陆续出现伤寒和副伤寒的病例,到了10月中旬这种病例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经专家诊断为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

据当地一名高中生介绍,他们一个班就有17名学生患上伤寒、副伤寒,连续几天出现发热、头疼、腹泻等症状。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韦东平介绍说,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当地党委政府已组织医疗专家进行集中医治。学生病情稳定,大多数已退烧,正在进行进一步治疗。当地党委政府还开始在各乡镇、中小学校开展健康大讲堂,预防甲型副伤寒知识进校园、进乡村社区等健康教育。

自治区卫生厅已派出疾控卫生医疗专家组赶赴罗城指导治疗工作。

病情分析

甲型副伤寒主要经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而爆发流行.本病分布中国各地,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脉缓,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意见建议

平时生活中预防副伤寒要注意饮食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1,不生吃或半生吃海产品.

2,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4,凡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5,家中以及周围有伤寒病人时,更要注意自我保护.对可能污染的物品可选用煮沸,消毒药浸泡等方式消毒.

6,应急性预防服药,可用复方新诺明2片,每天两次,服用3—5天.

7,应急接种:对疫情爆发地区及毗邻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伤寒菌苗的预防接

疫苗接种

1、重点用于部队、港口、铁路沿线工地的工作人员。下水道、粪便、垃圾处理人员、饮食业、医务防疫人员及水上居民,或有本病流行区的人群。

2、皮下注射于上臂外侧三角肌处。上臂外侧三角肌皮下或肌注,3针,间隔7~10天。剂量:1~6岁,0.2,0.3,0.3m1;7~14岁,0.3,0.5,0.5m1;15岁以上0.5,1.0,1.0m1。以后每年加强1针,剂量同第3针。

3、初次注射本菌苗者,需注射3次,每次间隔7~10天,注射用量如前所述;加强注射用量与第3针同。

4、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且明显,可能是由于菌苗含有内毒素和致敏物质。注射局部有红肿、浸润、疼痛及淋巴管炎,全身反应有发热、头痛、不适、恶心、呕吐等,有些人相当严重,可影响工作。

5、禁忌:发热、高血压、心肝肾疾病、活动性结核、孕妇及哺乳期均属禁忌。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