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花公路

苏花公路

台湾东海岸公路
苏花公路是一条台湾东海岸的省辖公路,为省道台9线的一段,北起宜兰县苏澳镇白米桥,南至花莲县花莲市中正路花莲邮局前,全长118公里(目前里程缩短为102.4公里),大致依海岸线修筑,东临太平洋,西靠中央山脉之北段东斜面,多悬崖绝壁,地势险峻,山光海色,景观壮丽;苏花公路其前身源于清光绪年间,沈葆桢来台巡防时所修筑的三条连系台湾东西两岸交通的道路之一,历经一年的开垦称之为『北路』;于1932年5月通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正式命名为『苏花公路』,往后并新建隧道以及拓宽柏油路面,沿路景色优美,山海一色,为世界非常著名的景观公路。[1]
  • 中文名:苏花公路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中国台湾
  • 所处时代:
  • 占地面积:
  • 保护级别:
  • 开放时间:

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

苏花公路历史可追溯到清朝的同光年间,并且与清代名臣沈葆桢有关。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误杀为借口,发动了侵台战争。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及对日本交涉撤兵等事宜。 

沈葆桢到达台湾后为使政令通达全省,打通台湾东西之间的联络道路,同治十三年,他调集十三营兵力,分北、中、南三路,修筑横贯中央山脉的三条越岭道。北路由台湾道夏献纶与福建陆路提督罗大春,率兵丁1300人、料匠200人费时两年开辟出一条“平路一丈,山蹊六尺”的临海道路,就是现在被称为“苏花古道”的道路。北路开通前的南北交通贸易主要靠海路,陆路则仅为原住民迁徙踏出的山间小路。北路因沿着海滩和峭壁开通,非常狭窄曲折,能容兵卒一队行军。加之该路修筑后不时受到原住民袭扰,又因首尾相距较远、难于设防,落石塌方,维护不易等诸多问题,最终到清末“苏花古道”东澳以南路段逐步荒废。

日本统治时期

1896年,日本使用武力占据台湾后,为了讨伐原住民亦修筑了一条从苏澳至花莲的临海道路——苏花临海道,这就是今日苏花公路的前身。日本人修筑的“苏花公路”,约为清代罗大春等人修筑北路的三分之二,但路线几乎没有重叠,因此清代的“苏花古道”被彻底废弃。日本人为防止原住民袭击,沿路设置7个警驻所。苏花临海道1916年开始到1923年完工,其间经多次整修拓宽,路宽为12台尺,费时7年,不久就因天灾受损。

1925年,为了使此路能通行车辆,从苏澳到太鲁阁口之间,铺设沙砾路面,部分路段铺设两道混凝土,供车辆行驶。太鲁阁口到花莲港间则大幅拓宽,使用沙砾铺路,宽14米。沿线计有大型桥梁9座,隧道14处,全长约120公里,苏花临海道1932年全面完工。修建完成的苏花临海道,公路的弯道最小半径则仅有15米,相当险峻。苏花临海道给当地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风光险峻的太鲁阁峡谷,逐渐被世人所知,后又被评为台湾八景之一,来此观光的游客日益增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花临海道开通以后,“苏花古道”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对于盐与酒等日常用品实行管制,于是许多民众利用苏花古道运送私盐、酒等到外地买卖,当地居民形象地将“苏花古道”称为“酒保路”。 

二战后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入台湾,将日人留下的“苏花临海道”改名为“苏花公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改善与拓宽,逐步形成现今的规模。 国民党政府对于苏花公路的修筑,主要表现在修筑了大量的隧道,如1947年修建了粉鸟林隧道(即乌石鼻隧道),1950年修建了旧和平隧道,1956年修建了崇德隧道,1971年在旧和平隧道附近,修建了“新”和平隧道,1972年修建了和中隧道等等,大大提高了苏花公路的通行能力和通行安全。 

苏花公路因为险峻异常,最窄路面仅有3.5米,弯道最小半径则仅有15米,一直实现交通管制,从1932年起只能单向通行。随着台湾经济不断发展,苏花公路也在不断进行拓宽。为此对新开凿隧道高和宽的要求越来越高,隧道外的路基也由5.5米拓宽为7.5米。1990年,苏花公路最终实现全线解除行车管制,实行双向通行。

路线地名

宜兰县苏澳镇: 

(苏澳市区)白米桥104.726k→炮台山(左叉路台2线苏南公路往南方澳)→五公里→七公里(猴猴坑)→九宫里(112K)→正道桥(113k,海拔约300-350米,苏花公路临海最高点)→乌岩角观景台(114.2K,苏花公路安魂碑)→大坑桥(116k,大崩塌区)→庆安堂(117K,开路先锋爷)[112K-116K为豪雨严重崩塌处]→东澳桥118k(以下至南澳桥,苏花公路西侧属南澳乡、东侧属苏澳镇)→南澳乡东岳村/苏澳镇东澳里119.866k→新澳隧道(长1162m,海拔约250米,以东有旧道往乌石鼻)→大湾→南澳乡南澳村/苏澳镇南强里130.7k→南澳桥

宜兰县南澳乡: 

南澳桥→武塔→澳尾桥→南溪→鲁基岳夫(日治时期为著名停车场,海拔约230米,Rukiyoh,旁有萼温断崖)→观音(Go-on,又名高峰,海拔约224米)→观音石146.930k→鼓音→谷风桥→汉本车站(半分Hanbun/百里分、白来分,苏花公路中间点)→澳花隧道(原名汉本隧道,长488m)→澳花村路口→大浊水桥155.520k(花莲宜兰县界)

花莲县秀林乡: 

大浊水桥155.520k→和平村157.620k(克尼布Knibu/克来宝Kinebo)→和中(姑姑子Gugutsu)→和平隧道(长839m)→和中隧道(长370m)→和仁隧道(长783m)→和仁166.684k(卡那岗Kanagan)→卡南桥167.123k→和仁临海短隧道(长28m,168k,太鲁阁国家公园界碑、清水断崖北端)→仁清隧道(长200m,海拔约70米)→和清隧道(长315m)→大清水(吴锦文段长纪念碑)→大清水隧道(长521m)→13号隧道(长632m)→锦文隧道(长406m)→小清水(汇源)→汇德隧道(长1500m,苏花公路最长隧道,其外靠海处有旧清水隧道,长513m,封闭)→崇德观景台→崇德隧道(长325m)→德惠桥(177k,清水断崖南端,苏花公路进入花莲平地之始)→板下→崇德村179.130k(达吉利/得其黎/立雾Takkiri)→太鲁阁大桥北端(右叉路为苏花公路旧线,往锦文桥、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

花莲县新城乡: 

兴田(太鲁阁大桥南端,接台八线中横公路)→新城村185.100k→顺安村→南三栈189.100k(县道193叉路,往七星潭)→加湾(景美)→康乐→北埔196.300k(新城乡公所)→花莲机场→嘉里(加里宛)→嘉兴→东华大学美仑校区(前花莲教育大学)

花莲县花莲市: 

花莲市界→府前路→花莲县政府(花莲新市区)→美仑溪/中正桥→中正路(花莲旧市区)→花莲邮局前205.280k(中正中山路口,苏花公路原终点)→中正中华路口(花莲酒厂,右叉路中华路台九丙线,花东纵谷公路旧线,往鲤鱼潭)→吉安溪(花莲市界)

花莲县吉安乡: 

花莲市界→仁里(中正路一段)→南埔207.200k(苏花公路新终点,左叉路台11线往花东海岸公路)

替代道路

由宜兰台7线(北横公路)后接台7甲线(中横支线)达山后台8线(中横公路)后达花莲新城接台9线。

主要景点

清水断崖

苏花公路沿线最著名的景点是清水断崖,主要界于崇德到和仁之间,约有十数公里。断崖峰顶之清水山海拔2407米,断崖之北端台九线168公里处为今日太鲁阁国家公园北界。“清水断崖”于日治时期曾经由日日新报社读者票选为台湾十二胜之一,战后也曾被台湾省政府列为台湾八景之一。

纪念碑

遭难碑:在东澳的乌岩角附近,有一庙称“庆安堂”,又名“开路先锋爷”,原刻“遭难碑”,立于1917年12月。纪念日治至光复后开辟苏花公路而不幸殉职的12位日籍与台籍工作人员。 

大南澳抵达纪念碑:此碑为清代提督罗大春所立,位在南澳往朝阳渔港的叉路上(苏澳镇朝阳里)。 

莎韵之钟纪念碑:位在南澳乡武塔路段,距武塔车站不远处。 

观音石:位在观音一号桥的观音石上,有一台湾省公路局于84年9月立的碑文,记载巨石在1993年3月坠落,入土二点五米。观音石位在第二观音桥畔,命名来由应参照49年5月观音瀑的原始由来,石上绘有观世音菩萨像供人膜拜。 

殉职碑:位在大清水服务站北侧清水桥畔,原碑立于1922年11月,是纪念日治时期不幸殉职的51位筑路工人,现存为后续修建。 

吴故段长锦文殉职纪念碑:位在大清水服务站北侧清水桥畔,纪念1950年6月7日殉难于清水断崖的前省公路局花莲工务段首任段长吴锦文先生。

故丁监工员培俊殉职纪念碑:位在和仁隧道外的苏花公路旧道上,纪念1973年,殉难于清水断崖的前省公路局丁培俊先生。 

苏花公路安魂碑:位于台9线114.2公里处,纪念2010年游览车坠海事故。详见2010年苏花公路游览车事故。 

太鲁阁国家公园

苏花公路沿途最美丽的景点就是太鲁阁国家公园,这座公园以峡谷和断崖为特色,园内高山保留了许多冰河时期的孑遗生物。太鲁阁“TAROKO”,取自台湾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意思是“伟大的山脉”,在这座伟大的山脉中居住着太鲁阁人信奉的彩虹神灵。太鲁阁成为国家公园,始于1986年,整座公园东起清水,西迄合欢西峰,南及奇莱山主峰,北至南湖大山,包含了花莲、南投、台中三个县。园内以太鲁阁峡谷、立雾溪流域,及中横公路东段沿线为主体,并且涵盖南湖中央尖连峰、奇莱连峰、合欢山群、太鲁阁大山、清水断崖、三栈溪流域。

观音亭

1993年3月,苏花公路弯道改善工程时,巨大观音石由上高边坡坠落原第二观音旧桥头北引道入土2.5米,可谓一大奇迹,公路局及地方善心人士,因地名为观音之缘,于观音石上恭刻观世音菩萨乙尊,暨兴建观音亭及莲花池各乙座。

九曲十八弯

苏花公路北段从宜兰县苏澳镇至南澳乡,这段公路的曲折迂回被称为“九曲十八弯”。在公路的106.4公里处有一片开阔避车道,是眺望苏澳港全景的绝佳位置。

死亡公路

“死亡公路”之说,最早和台湾“交通部公路总局”公布的几组数据有关:从1997年至2008年5月1日期间,在苏花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共造成1046人死亡,13488人受伤;自2002年至2009年,苏花公路仅因大小塌方而致道路单向或双向中断受阻的次数便多达202次。即便没有强台风和暴雨侵袭时,苏花公路也因沿途多处山峰,而这些山体大多以土石结构为主,不时会发生塌方或滑坡,造成人员伤亡。于是,“死亡公路”之名开始不胫而走。

意外事件

1972年,大华工专师生在毕业旅行途经苏花公路时,游览车被落石击中坠下山谷,造成18人死,19人失踪。

2010年10月21日,受超强台风鲇鱼外围环流与东北季风共伴吹袭影响,苏花公路112.8公里至116.1公里之间路段发生七处大坍方。据台湾公路总局表示,这是通车78年来最严重的坍方事件。这次的意外造成一人死亡,造成25人失踪,包括21名来自广东珠海的旅行团员,一名中国籍领队田园, 一名台湾籍游览车驾驶蔡智明,以及两名银色小货车3690-HA失联,车上有夫妇许枝容、林金珠。

2012年8月3日,受台风苏拉影响,苏花公路再度坍方中断,受灾的路段换成崇德至南澳,是苏花公路开通以来最严重的大坍方,也是继前年超强台风鲇鱼以来最严重的坍方意外;临近苏花公路的北回线铁路也受到台风影响,南澳-崇德间路段中断,3日午后抢通。

周边交通

大众运输:n可搭国光客运往苏澳宜兰方向。n自行开车:n1.台北→北宜公路(省道台9线)→礁溪→宜兰→苏澳→苏花公路。n2.台北→滨海公路(省道台2线)苏澳→苏花公路。n3.台东→省道台11线→花莲→苏花公路。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