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區

坊子區

位于山東半島中部的轄區
坊子區位于山東半島中部,濰坊市區的東南部。坊子區成立于1983年,是世界風筝都--山東省濰坊市的市轄區之一,位于市區的東南部,是建設現代化大濰坊的重點發展區域。現轄1鎮4街道,總面積345.55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區總人口23.9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萬人。擁有享受國家級開發區優惠政策的山東濰坊鳳凰山高新技術産業園區。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幹事創業,經濟社會步入又好又快發展的軌道。坊子區轄4個街道、3個鎮:鳳凰街道、坊安街道、坊城街道、九龍澗街道、黃旗堡鎮、趙戈鎮、太保莊鎮。
    中文名:坊子區 外文名: 别名: 所屬地區:山東省,濰坊市 下轄地區:鳳凰街道,坊城街道 人口:23.95萬人(2003) 行政類别:市區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氣候 面積:345平方千米 郵編區碼:370704 電話區碼:0536

地理

坊子地處山東半島中部,地勢南高北低,除少數低山孤丘外,多為緩埠丘陵地,屬傾斜高平地、傾斜平地地貌類,平均海拔高度70米。坊子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3℃,年平均降雨量647毫米。

資源

坊子區物産富饒,資源豐富,是濰坊市重要的農副産品生産基地,盛産小麥、玉米、花生、果品、瓜菜等農副産品,被譽為“中國蘆筍之鄉”。礦産資源品種多、儲量大,主要有煤炭、膨潤土、粘土、沸石、礦泉水等20餘種,已探明各類礦産資源總儲量25923萬噸。全區現有礦山17座,礦産品加工企業160餘家。坊子煤礦是山東省唯一的侏羅紀無煙煤生産礦,現保有儲量1000萬噸。膨潤土資源十分豐富,總儲量4543萬噸,居全國第二位。礦泉水、沸石儲量居山東省首位,品質優良,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共有礦泉水産地6處,沸石岩大型礦床1處,年開采量5萬噸以上。水泥用灰岩已探明中型礦床1處,探明儲量7000萬噸,遠景儲量在1億噸以上。

城市建設

坊子區成立于1983年底,是著名的世界風筝都-山東省濰坊市的市轄區之一,位于市區的東南部,是濰坊市建設現代化大濰坊的重點發展區域。坊子老城區,具有百年曆史,面積21平方公裡。

5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居住和繁衍生息,境内有斟尋阝、桑犢遺址。一百多年前,坊子就曾是山東半島的重要商埠,有德、日、英、美等8個國家在此修鐵路、開煤礦、辦公司,2個國家曾設立過領事辦事機構。老城區至今保存着山東省最為集中的德日式建築群,在火車站周圍8平方公裡内,共有103處德式建築和63處日式建築,其中有車站、領事館、學校、醫院、官邸、民居和宗教場所。2000年4月被公布為濰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6月,“德日式建築群保護項目”列為濰坊市“城市旅遊”主要建設項目三大重點工程之一;2005年12月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12月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随着行政中心北移,老城區發展趨緩。為改善老城

區居民生活條件、提升城市形象、增強發展活力,2007年區委、區政府全面啟動了老城區改造開發。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的原則,立足現有“五縱四橫”道路主框架,以德日式建築群的保護開發為切入點,實行成方連片開發,用3—5年時間,把老城區建設成集文化、旅遊、商貿于一體的歐式風情小鎮。

老城區總體規劃面積20.1平方公裡,可建設用地17.7平方公裡,整個規劃按照“傳承德日建築文脈、延伸漿溝河水脈、拓展濰州路商脈”的總體思路進行設計,充分體現“歐風、古鎮、水韻、商埠”理念,形成“兩個中心、兩區、四帶”整體布局。“兩個中心”指依托長甯街、北海路形成的以旅遊服務業為主的商業中心和長甯街與濰州路交叉口處的汽車及農機銷售中心;“兩區”指東南部文物古迹保護區和北部的無污染工業園區;“四帶”指北海路、長甯街、濰州路公共設施發展帶和翠坊街工業走廊帶。按照功能定位不同,把老城區改造開發劃分為一線九大片區。

位于山東半島中部,地處半島城市群軸心。東臨青島港、煙台港,南臨日照港、北臨濰坊港;膠濟鐵路、206國道、濰高路、濰安路等重要道路穿境而過,濰萊高速公路起點就在境内;距青島、濟南國際機場分别隻有1小時和1.5小時車程,離濰坊機場僅3公裡。

老城區現有區醫院、區中醫院、仁康醫院三處醫院,其中區醫院是集急診急救、醫療預防、教學科研于一體的是區級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先後獲得濰坊市文明單位、先進集體、五星級消費者滿意單位,全省行風評議先進單位等榮譽稱号。擁有濰坊四中、濰坊十二中、北海雙語學校等近10處小學、初中、高中學校,濰坊四中始建于1954年,現有58個教學班,在校師生近4000人。全國勞模2名,全國優秀教師5名,省市教學能手38名,省市優秀教師40名。濰坊市重點中學、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山東省文明單位。全國著名的山東魯能足球學校、乒乓球學校座落城區。老城區“縱橫”的道路已全面完成新一輪改造;淨水廠、污水處理廠建成運營;城市集中供熱、供排水、供氣等配套設施功能齊全。完善的城市功能和市政設施為老城區開發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目前,老城區開發改造已完成總體規劃編制,新南苑商城一期建成使用,天同綠城、碧水苑等項目正在建設,義烏商貿城項目開工建設,其他幾個重點片區正在加快拆遷改造。通過開發,大力提升老城區城市經濟功能,集聚人氣、商氣,發展商貿、物流、居住、餐飲、旅遊業,打造濰坊市區南部經濟次中心。

文化

坊子曆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5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居住和繁衍生息,境内有闆橋文化、杞文化、桑犢文化等衆多文化遺址。20世紀初,坊子就曾是山東半島的重要商埠,有“百年商埠”之稱,先後有德、日、英、美等8個國家在此修鐵路、開煤礦、辦公司,2個國家設立過領事辦事機構,留下了衆多的文物遺迹。

教育

坊子區現有在職教職工3280人,各類國有學校73處,在校生29062人。

近年來,坊子區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把教育擺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縣為主”管理體制不斷完善,政府财政性經費投入逐年增長,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教育質量與效益不斷提高,人事制度改革和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建立和完善了教育行政和學校管理新機制,促進了各類教育事業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一是完善了基礎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進一步明确了教育發展的任務目标,教師的政治經濟待遇全面落實,教育投入逐年增長,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政策保障機制。二是實施了以校長職級制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為核心内容的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理順了教育管理體制,激發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進一步鞏固了“兩基”成果,提高了義務教育辦學水平。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落實“兩免一補”政策,資助經濟困難的農村學生,全區中小學入學率和鞏固率均為100%。四是深化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的服務功能不斷提升,高考升學率逐年提高,社會效益明顯顯現。五是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促進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的進程。駐地小學以上學校全部建起了1-2個50台座以上的計算機教室,全區建成多媒體教室161個,校園網覆蓋了全區每一所學校。六是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滿足社會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全區民辦教育總投入9228萬元。七是進行了學校布局調整,優化了教育資源配置,促進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全區各鎮街隻保留一處初中,小學由2001年的105處調整為現在的61處,教育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旅遊

濰坊歡樂海底世界

 濰坊歡樂海底世界是一個集科普教育、文化展示、休閑娛樂、演藝演出、美食購物于一體大型海洋主題公園。作為海洋科普旅遊項目,濰坊歡樂海底世界将建設一流的主體公園,完善各類配套設施,充分挖掘海洋文化,通過遊樂、演藝、購物、美食、互動體驗等途徑,打造成為濰坊旅遊度假的聚集地、集散地、停留地,結合濰坊原有旅遊項目,整體運作包裝推廣,形成濰坊旅遊的營銷統一、推廣統一、活動統一、服務統一,必将成為濰坊一個重要的旅遊資源,不僅能滿足當今濰坊人民多樣化的旅遊需求,對周邊地區的旅遊者将有一定的吸引作用,對提升城市和景區的吸引力、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将發揮積極重要的作用,通過立足精品3A争創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點),為建設濰坊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作出貢獻。

風筝産業第一村

王家莊子社區位于坊子區工業發展區東北部,北依309國道、東靠濰河,人口4413人,1193戶,耕地面積3200畝,由王家莊子一村、王家莊子二村、王家莊子三村、王家莊子四村四個村組成。當地風筝紮制曆史悠久,全國聞名,素有“世界風筝在濰坊,濰坊風筝在王家莊”之說。王家莊子四個村成規模的風筝制作企業達53家,從業人員近2000人,年生産能力8000萬支,年産值近2億元,主要銷往溫州、義烏、廣州等地及日本、歐美等國家,占濰坊風筝總銷量70%以上,年産銷量居全國首位。基于這樣的曆史傳統與産業優勢,突出風筝主題,深挖特色旅遊元素,積極培育風筝産業發展,着力打造“中國風筝産業第一村”。王家莊子四村現已成為“山東省旅遊特色村”,2015年,國際風筝聯合會授予王家莊子“現代風筝産業基地”榮譽稱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