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縣

華安縣

福建省漳州市轄縣
華安縣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市西北部。地理坐标為北緯24°38′-25°12′,東經117°16′-117°42′。華安縣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市北部,九龍江北溪中遊,素有“北溪明珠”之美譽,是國家重點生态功能區、國家生态縣,也是“原中央蘇區縣”。全縣轄6個鎮、3個鄉、1個省級開發區(華安經濟開發區)、1個市級農業開發區(閩台農業開發區)、2個國有林場(金山國有林場、西陂國有林場),土地總面積1315平方公裡,其中耕地面積1.27萬公頃,糧食播種面積0.25萬公頃。城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裡,其中建成面積4.4平方公裡。2019年末,全縣戶籍人口16.74萬人,常住人口16.61萬人。[1]2020年2月12日,華安縣入選生态綜合補償試點縣名單。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華安縣常住人口134276人。[2]2020年1月至6月,華安縣地區生産總值完成77.57億元,同比增長7.6%,比去年同期提高4.5個百分點,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6個百分點,位居各縣(區)第5位。對比2019年同期增長10.9%,兩年平均增長5.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增速持平。
    中文名:華安縣 外文名:Hua'an County 别名:茶烘 行政區劃代碼:350629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省漳州市 地理位置:福建省南部漳州市 面積: 下轄地區:華豐鎮,新圩鎮等6鎮3鄉 政府駐地:華豐鎮 電話區号:0596 郵政區碼:363800 氣候條件: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仙字潭摩崖石刻、華安二宜樓、貢鴨山森林公園等 機場: 火車站:華安站 車牌代碼:閩E 地區生産總值: 地區生産總值:77.57億元(2020年1月至6月) 人口數量:134276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方言:閩南語漳州話、畲語 面積:1315km²

曆史沿革

周代,華豐屬“七閩地”。春秋時期屬越國轄地。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滅越,越人大規模入閩,和當地土著人雜處,逐漸形成了新的閩越部落。華豐地屬“閩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建閩中郡,華豐地屬之。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劉邦封越王勾踐後裔無諸為閩越王,定都東冶縣(今福州)。華豐為閩越國轄地之内。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興師征伐閩越國,閩越國亡。故地改設冶縣,隸屬于會稽郡,縣署設在冶(今福州市),華豐屬會稽郡冶縣所轄。

東漢時,冶縣易名為東侯官,華豐歸屬不變。

東漢建安元年(196年)以後,孫策進軍福建,改名建安郡,下轄5個縣,華豐屬建安郡的侯官縣。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三國歸晉後的第三年,析建安郡地,立晉安郡,郡治設在侯官。華豐納入晉安郡的晉安縣。

梁天監中,析晉安郡地置南安郡。梁大同六年(540年)建立龍溪縣,華豐為龍溪縣的一部分。

南北朝,陳改南安郡為閩州,後又改稱豐州。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改豐州為泉州。

隋大業二年(606年),又稱泉州為閩州。翌年又改閩州為建安郡。這時,華豐為建安郡龍溪縣的一部分。

唐高祖元年(618年),隋亡唐立,華豐屬嶺南道(後改稱江南東道泉州都督府)豐州龍溪縣轄地的一部份。

貞觀初,廢豐州入泉州。龍溪縣(包括今華安縣境)又隸屬于嶺南道泉州。

唐垂拱二年(686年),武後批準在泉、潮二州間設置漳州。

唐上元元年(760年),漳州改隸于江南東道,華豐則為江南東道漳州龍溪縣所轄屬。五代十國時期,華豐屬漳州龍溪不變。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四月,陳洪進獻地歸宋。雍熙二年(985年),泉、漳二州隸屬于福建路,納入宋版圖。華豐随漳州龍溪縣入屬。

北宋時,華豐為福建路龍溪縣遊仙鄉九龍上裡,統9圖,轄11保:即浦西、桃源、歸德、迎富、升平、龍嶺、宜招、華豐、珍山、大深、蓬萊大坑。

南宋淳祐年間(1241~1252年),改龍溪縣33裡為30都,華豐列為龍溪縣二十五都地。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宋滅,元朝建立。先在閩置泉州行省,後複置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年,并泉州行省入福建省。這時漳州升為路,領4縣,龍溪縣(含華豐)從屬。

元末,華豐地為福建行中書省漳州路龍溪縣領地的一部份。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元滅,明朝建立。明初福建設布政使司,下領府(州)、縣。

同年漳州改路為府,領10縣,華豐随龍溪縣入屬于漳州府。

清順治元年(1644年)明亡,清朝建立。順治三年華豐随龍溪縣入清版圖,屬福建布政使司漳州府所轄。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龍溪縣丞廳移駐華豐,設縣丞署。

清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次年中華民國成立,廢府治為道治,并改廳、州為縣。華豐為龍溪縣分縣,設縣佐。

中華民國2年,福建省分為東、西、南、北四路。漳州龍溪縣(華豐随之)屬福建西路觀察使所統轄。

民國3年,改路為道,廢觀察使改設道尹。西路道改稱“汀漳道”,轄19縣,龍溪縣(含華豐分縣)歸屬。

民國14年,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廢道治。福建實行省、縣二級政制。龍溪縣(含華豐分縣)為省直轄縣。

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龍溪縣丞廳移駐華豐,設縣丞署。1912年龍溪縣設縣佐于華豐。1928年置華安縣。1949年11月28日和平解放,屬龍溪專區(地區)、漳州市。1949年11月18日華安縣解放後,撤銷原來的鄉(鎮)保甲制,建立區、村新政權。全縣設4個區:第一區(華豐)、第二區(高安)、第三區(沙建)、第四區(仙都);分轄73個村。

1951年冬,改村設鄉。全縣仍設4個區,下轄55個鄉。1952年4月,劃出一區的天宮,二區的高車,三區的五嶽、寶山、蓬萊、綿治、下樟、上坪、上樟、内甯10個鄉,建立第五區(綿治)。

1954年,将原有55個鄉調整為65個鄉。1955年9月17日,撤銷第五區,第一區至第四區改稱為華豐區、高安區、沙建區、仙都區。仍轄65個鄉。

1956年5月24日,撤銷華豐區;6月23日,正式成立華豐鎮。至此,全縣縮減為3個區,下轄39個鄉、1個鎮。1957年3月17日,改仙都區華豐鎮、下坂鄉、羅溪鄉、草坂鄉、銀和鄉、銀坑鄉、西陂鄉及高安區高石鄉,共1鎮7鄉為縣直轄。

1958年3月12日,實行撤區并鄉。全縣并為25個大鄉:高嶺、溪坂、華豐、銀和、文下、福春、平都、高安、高明、沙建、新建、上坪、汰内、玉蘭、豐山、綿治、玉山、新圩、大島、吉土、湖林、良村、仙都、大地、雲山。

1958年9月14日,将原來25個鄉(鎮)、88個高級農業生産合作社,合并為6個人民公社,分轄37個生産大隊和5個耕作區。1959年11月,公社體制下放,全縣生産大隊調整為75個。1960年,生産大隊縮減為68個。1961年5月至7月,将全縣6個公社、68個大隊改為10公社、110個大隊。

1969年,改華豐鎮為五七大隊,歸華豐公社管理。1980年10月,撤銷五七大隊,恢複華豐鎮建制;高車公社并入高安公社,良村公社并入仙都公社。

1984年10月,取消人民公社,實行鄉(鎮)建制。恢複良村、高車2個鄉;華豐公社并入華豐鎮;其餘7個公社分别改為豐山鄉、沙建鄉、新圩鄉、高安鄉、馬坑鄉、仙都鄉、湖林鄉。至此,全縣共設9鄉1鎮,下轄4個街道居委會、90個村。至1986年,因仙都鄉增設高村村,全縣增至91個村。

1990年,華安縣共設1鎮(華豐)、9鄉(豐山、沙建、新圩、高安、馬坑、仙都、湖林、良村、高車),轄4個街道居委會、91個村。

1997年,華安縣面積1315平方千米,人口15.8萬,轄6個鎮、4個鄉:華豐鎮、豐山鎮、沙建鎮、新圩鎮、高安鎮、仙都鎮、馬坑鄉、湖林鄉、良村鄉、高車鄉。縣政府駐華豐鎮。

2002年9月,撤銷良村鄉,并入華豐鎮。區劃調整後,華安縣轄6個鎮、3個鄉。

2003年,華安縣轄6個鎮、3個鄉:華豐鎮、豐山鎮、沙建鎮、新圩鎮、高安鎮、仙都鎮、馬坑鄉、湖林鄉、高車鄉。

2005年,華安縣轄6個鎮、3個鄉、1個工業集中區:華豐鎮、豐山鎮、沙建鎮、新圩鎮、高安鎮、仙都鎮、馬坑鄉、湖林鄉、高車鄉、華安工業集中區。

2010年,華安縣轄6個鎮、3個鄉、1個開發區:華豐鎮、豐山鎮、沙建鎮、新圩鎮、高安鎮、仙都鎮、馬坑鄉、湖林鄉、高車鄉、華安經濟開發區。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财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華安縣在其中。

行政區劃

2019年,全縣轄6個鎮、3個鄉、2個國有林場(金山林場、西陂林場)、1個經濟開發區、6個居委會、91個村委會。其中,原華安金山國有林場和華安利水國有林場于2017年4月合并為“福建省華安金山國有林場”,原華安西陂國有林場和華安葛山國有林場于2017年5月合并為“福建省華安西陂國有林場”, 原有4個國有林場合并為2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華安縣,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市北端,是閩西進入閩南金三角的重要交通樞紐,是承接沿海産業轉移的理想區域。

地形地貌

華安境内山嶺聳峙,群山重疊,河流縱橫交錯其間。地貌以山地(中山和低山)丘陵(高丘和低丘)為主,占全縣總面積的95.5%,台地平原僅分布在南部,占4.5%。華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呈階梯狀降落,依次可見中山、低山、丘陵、台地作有規則的排列。地貌大緻可為4個山地區,3個大谷盆地,2個瀕江帶和1個台地平原。最高山峰是東北部的福鼎尖,海拔1503米,最低處在豐山鎮碧溪村,海拔僅15米。

氣候

華安縣地屬南亞熱帶北緣,為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過渡地帶,西北高東南低的地貌對冬季冷空氣南下起着阻隔作用,使其強度大為減弱。中部九龍江貫穿南北,夏季暖濕的海洋性季風入侵,氣候具有溫和多雨、四季常青、自西北向東南熱量分布遞增、雨量分布遞減、立體分布及災害性氣候頻繁等特點。

水文

縣内水資源豐富,大小溪流密布,多年平均流量345.61立方米/秒。大于1.4立方米/秒平均流量的溪河有10條,水質好,天然落差大,溪流分布均勻。地下水儲量大,泉眼多,水體清,質量高,适合飲用。并有7個溫泉點,水溫穩定,有害成份少。

土壤

華安縣第二次土壤普查結果表明全縣土壤分為5個土類,14個亞類,37個土屬,60個土種。紅壤面積最大,有116萬餘畝;磚紅壤性紅壤面積其次,有45萬餘畝,水稻土有13萬餘畝。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截止2009年10月,華安縣有山地面積176萬畝,人均11畝。林業用地160萬畝,有林地138萬畝,天然林面積44萬畝,木材蓄積量3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2%。其中,金山、西陂、利水、葛山四個國有林場林地面積26.2萬畝。

水電資源

福建省第二大江—九龍江貫穿全境,全長107公裡,是廈門、漳州重要生産生活水源。截止2009年10月,華安縣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46萬千瓦,可開發裝機容量42萬千瓦,相應年發電量18億千瓦時,居全市首位。

礦産資源

花崗岩、石英石、鎢、溫泉。截止2009年10月,華安縣主要礦産資源有華安玉(九龍璧)、花崗岩、石英石、鎢、溫泉等20多個種類。其中,華安玉在華安境内展播面積104平方公裡,儲量達1億立方米以上,獨産于華安九龍江流域,性狀酷似碧玉,屬碧玉類寶石。2000年,華安玉入選中國“十大國石候選石”、2001年被評為“中華四大名玉”之一,是全國名特石材。被确定為“八閩名石”、“漳州市石”。華安玉已開發出工藝品、觀賞石、保健品、建築闆材等四大系列産品。

交通運輸

2004年6月,總投資2.3億元的省道西港線漳華公路全線竣工通車,成為連接閩中、閩西與閩南的重要通道。2005年11月,總投資7000萬元的省道金上線開工建設。2006年,總投資3200萬元的縣道良馬線竣工通車。至2008年,全縣91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通村公路硬化,實現“村村通”目标。

截止2009年10月,鷹廈鐵路貫穿境而過,全長110公裡,境内有11個火車停靠站、1個客運站和1個貨運中轉站。漳永高速起于漳州華安縣豐山鎮玉蘭村,與廈成高速公路漳州段相連,經過龍岩漳平,終于三明永安市黃坂洋,接泉南高速公路三明段,全長144.96公裡。從漳州、廈門去三明可縮短100多公裡路程,省時1個多小時。其中,華安到廈門,僅需半小時。自此,華安告别無高速路時代,漳州實現縣縣通高速。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華安縣常住人口134276人。

政治

簡洪坤:中共華安縣委書記

陳敏傑:中共華安縣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提名為華安縣縣長候選人

經濟

綜述

主要商品有光電、建材、紙業、汽配、精細化工、家具、機械制造、玻璃加工、鐵觀音、華安玉、清化肉桂、華安坪山柚、座墊、竹枕頭、管狀涼席、竹涼席、雕刻工藝品、高級闆材、高級家具、保健用品、華安觀賞石、苦菜蕨菜、中國藤茶、優質大米、蜂蜜。

2018年,華安縣地區生産總值146.64億元,增長9.1%,比2016年同期高1.2個百分點,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4個百分點,位居各縣(區)第3位。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0.16億元,增長4.8%,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貢獻率由10.2%提升至11.6%;第二産業增加值77.18億元,增長9.8%,拉動GDP增長5.1個百分點,貢獻率繼續保持在三次産業的首位,達56.3%;第三産業增加值39.30億元,增長11.3%,拉動GDP增長2.9個百分點,貢獻率達32.1%。

2019年,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完成175.83億元,同比增長8.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2個百分點,位居各縣(區)第1位。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3.67億元,同比增長4.0%,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1個百分點,位居各縣(區)第6位;第二産業增加值94.29億元,同比增長9.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8個百分點,位居各縣(區)第1位;第三産業增加值47.87億元,同比增長9.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5個百分點,位居各縣(區)第1位。

2020年1月至6月,華安縣地區生産總值完成77.57億元,同比增長7.6%,比去年同期提高4.5個百分點,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6個百分點,位居各縣(區)第5位。對比2019年同期增長10.9%,兩年平均增長5.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增速持平。

第一産業

2017年,全縣茶葉總産量1.5萬噸,創産值16億元;新建标準化生态茶園2萬畝;組織參加第四屆海峽(漳州)茶會茶王賽,榮獲茶王2個、金獎3個。實施坪山柚産業複興5年計劃,新增檸檬、茂谷柑、百香果面積9200畝。完成造林綠化2.05萬畝,森林撫育、封山育林2.67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2.72%,成為全市唯一碳彙資源開發試點縣。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确權登記。

2019年,農林牧漁業産值56.44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花卉、茶葉、水果、中草藥材、蔬菜等主要農産品繼續保持正增長,分别完成産值12.10億元、8.47億元、5.13億元、4.79億元、3.89億元,分别增長3.2%、2.6%、24.6%、5.3%、5.6%。

農、林、牧、漁各業均保持平穩增長。農業産值36.57億元,同比增長1.9%;林業産值6.95億元,同比增長7.1%;牧産值7.80億元,同比增長11.9%;牧業産值7.80億元,同比增長11.9%;漁業産值0.53億元,同比增長5.1%;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1.98億元,同比增長5.7%。

第二産業

2017年,全年工業投資70.6億元、工業稅收3.5億元,完成技改投資41.3億元,預計新增産值億元以上企業4家,總數達71家。開發區稅收突破3億元,盤活閑置土地1031畝、對接企業15家;新入駐企業33家,新開工企業17家,新投産企業11家。投入5000萬元,完成南北大道等3條道路綠化提升;采用“PPP”模式,啟動龍蘭大道延伸線等6條總投資5.2億元的道路前期工作。

2019年1-12月,11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産值247.62億元,同比增長9.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1個百分點;增加值完成70.44億元,同比增長9.2%,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1個百分點。以上兩項指标增幅今年以來持續回升,分别比第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回升1.4、0.9、0.5個百分點。其中,産值過億的企業共66家,累計産值226.98億元,占規模工業總産值的91.7%,對規模工業增長貢獻率達152.1%。

第三産業

2019全年全縣服務業增加值47.87億元,同比增長9.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5個百分點,比上季度高1.1個百分點,位居各縣(區)第1位。1-11月,華安縣規模以上服務業合計14家,其中營利性服務業11家,非營利性服務業3家,營業收入持續維持兩位數增長,分别增長76.4%、46.5%,位居各縣(區)第2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9.11億元,同比增長14.2%,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4個百分點,連續8個月保持在各縣(區)第1位。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30.10億元,同比增長15.8%;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額9.01億元,同比增長9.0%。以上兩項指标均位居各縣(區)第4位。

限額以上批發業銷售額23.38億元,同比增長13.0%;零售業銷售額20.18億元,同比增長24.5%;住宿業營業額1.30億元,同比增長25.1%;餐飲業營業額3.89億元,同比增長66.2%。

人民币存貸款餘額97.99億元,同比增長5.6%。其中,人民币存款餘額65.17億元,同比增長6.1%;人民币貸款餘額32.82億元,同比增長4.5%。

社會事業

教育

2018年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90所,專任教師1769人,在校生數35439人。其中,普通中學7所,中等職業教育1所,小學40所,幼兒園44所,職業技術培訓學校2所,農民文化技術培訓學校96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656人,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51人,小學專任教師756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7151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學生442人,小學在校學生9610人。

科學技術

2018年全縣專利申請量248件,其中,發明申請量為31件,實用新型申請量為188件,外觀設計申請量為57件。全縣專利授權達到165件,同比增長63.4%。其中,發明授權量5件,實用新型授權量123件,外觀設計授權量37件。

衛生

2018年末共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177(含縣、鄉、村)個,其中醫院2個,衛生院9個。衛生機構床位數600張,同比增長5.3%。執業醫師170人,同比增長6.9%。

社會保障

2018年,全縣參加失業保險的人7644人,減少16.6%。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為83833人,增長1.3%。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職工人數15305人,比上年末增加383人;參保離退休人員2709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20590人,增加7169人。全縣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62個,增長31.9%,床位1011個,增長11.6%。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032人;農村特困救助供養人數為122人,五保戶為621人。

著名人物

華安曆史上也出現過一些文人,如宋代楊汝南、楊承祖等,明代陳天定、方進、趙德懋等,清代唐朝彜、鄭亦鄒、王履亨等。其較有代表性的著作列舉如下:楊汝南《夜宿龍頭》;楊承祖《福壽林塘》;陳天定《<秋吟>一首》、《北溪記勝》;方進《花山石碑碑文》;唐朝彜《陳北溪故裡詩》;鄭亦鄒《洪石秋子傳》;王履亨《冬日舟行北溪晚眺》、《行不得哥哥》等。

湯曉丹(1910年2月22日-2012年1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華安縣,中國著名導演、編劇,在中國電影的曆史上、革命時期和建國之後都極具影響力的人。

特産美食

華安是中國坪山柚之鄉、竹涼席之鄉、華安玉之鄉、清化肉桂之鄉、綠色食品之鄉、茶葉之鄉。華安坪山柚是世界四大名柚之一,獲得全國早熟柚類評比金獎;華安人依靠科技開發竹座墊、竹枕頭、管狀涼席等新産品,竹涼席是全國農業博覽會的名牌産品,全縣擁有竹涼席加工企業579家,年産竹涼席200多萬床,産量居全國之最,産品遠銷日本、韓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華安玉是中國十大奇石之一,被評為全國名特石材,列為候選"國石",已開發出雕刻工藝品、高級闆材、高級家具、天然石玩和保健用品等五大系列200多種,華安觀賞石是玩石界的新寵,玉石經濟成為山區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華安是全省綠色食品生産先進縣,苦菜、蕨菜、中國藤茶、優質大米、蜂蜜等12個農産品獲得綠色食品标志使用權,華安烏龍茶獲得全國第三屆“中茶杯”評比一等獎。

風景名勝

2008年7月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開的第32屆聯合國世界遺産大會上,福建(永定、南靖、華安)土樓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華安大地土樓群是福建土樓的一部分,由二宜樓、南陽樓、東陽樓組成,其中二宜樓被譽為“土樓之王”,是福建土樓中綜合價值最高的單體建築,也是最早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土樓。高山族拉手舞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東溪窯遺址:高安曆史文化積澱較深,有明清名揚一時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溪窯遺址,現已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漳州史迹成功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

人文景觀獨特,有二宜樓、南陽樓、南山宮3處“國保”單位,仙字潭、東溪窯和齊雲樓3處“省保”單位。其中,以二宜樓為代表的華安大地土樓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産,2007年9月份順利通過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專家現場評估考察。

由“國保”二宜樓、南陽樓和“縣保”東陽樓組成,以“圓土樓之王”、“民居瑰寶”華安二宜樓為主體的大地土樓群均為蔣姓祖孫在“康乾盛世”所建的大型住宅,是古代中國夯土建築一大奇迹。保留着三千年前商代夯土造屋的建築技術,它們不僅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建築模式”也是傳統文化可見、可觸、可感的呈現。閩南傳統民居代表性建築“五鳳樓”表現出典型的鄉土風格,為研究閩南悠久的鄉土建築藝術提供了豐富的例證。還有始建于南宋恭帝德佑乙亥年(1275),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山宮。仙字潭摩崖石刻是福建省首批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旅遊勝地,河道曲折,雲霧缭繞,草木蒼郁,潭水清澈可鑒,卵石遊魚曆曆可數。

榮譽稱号

華安縣被命名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華安縣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态示範區

被列入全國第二批“中國觀賞石之鄉”(以盛産華安玉(九龍璧)而聞名),福建獲此殊榮的縣份。

華安縣被命名為全國科技興林示範縣

華安縣被授予中國民間玉雕藝術之鄉

華安縣被授予中國坪山柚之鄉

華安縣被評為全國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國經濟林建設示範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三為主”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國“愛心獻功臣”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國殘疾人康複工作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國公益廣告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國土地執法模範縣

華安縣被授予中國綠色食品之鄉

華安縣被評為全國依法治縣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縣

華安縣連續三年(1998、1999、2000年)被評為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

華安縣被評為福建省計劃生育一類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福建省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2005年)

華安縣被評為福建省糧食生産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福建省林業生産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省依法治縣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省“教育兩基”達标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省“衛生初保”達标縣

華安縣被命名為省級農村能源建設試點縣

華安縣被命名為省級生态示範區建設示範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省無償獻血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十五”期間福建省殘疾人工作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十五”期間福建省殘疾人康複工作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市黨建工作先進縣

華安縣被評為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示範縣

被評為2007年度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

華安縣被評為2007年度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

華安縣被評為2008年度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

華安縣被評為2009年度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實現“三連冠”

2015年度中國茶業十大轉型升級示範縣

國家重點生态功能區

2021年4月,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018年—2020年度入選福建省級文明縣城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