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

新農村建設模式
鄉村旅遊是以旅遊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幹擾、生态無破壞、以遊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遊形式。随着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近幾年圍繞鄉村旅遊提出很多原創新概念和新理論,如:遊居、野行、居遊、詩意栖居、第二居所、輕建設、場景時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論的提出使鄉村旅遊内容豐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緩解了鄉村旅遊同質化日益嚴重的問題[1]。以往鄉村旅遊是到鄉村去了解一些鄉村民情、禮儀風俗等,也可以觀賞當時種植的一些鄉村土産(水稻、玉米、高粱、小麥等)、果樹、小溪、小橋及了解它們故事。旅遊者可在鄉村(通常是偏遠地區的傳統鄉村)及其附近逗留、學習、體驗鄉村生活模式的活動。該村莊也可以作為旅遊者探索附近地區的基地。鄉村旅遊的概念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遊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态休閑、旅遊觀光、文化教育價值。2015年5月19日是第五個中國旅遊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調研旅遊扶貧工作。他強調,鄉村旅遊是基層和群衆的創造,旅遊扶貧是貧困地區扶貧攻堅的有效方式,是貧困群衆脫貧緻富的重要渠道。
    中文名:鄉村旅遊 外文名:Rural tourism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别稱:生态旅遊 表達式:村野旅遊形式 提出者:程益民 提出時間:2003年 應用學科:旅遊規劃 适用領域範圍:生态旅遊

相關的概念和定義

概念1:遊居

定義:遊居即旅遊式居住。

概念2:居遊

定義:居遊即居住式旅遊。

概念3:第二居所

定義:第二居所即以遊居為主的旅遊式居所。

概念4:詩意栖居

定義:詩意栖居即生态文化遊居方式。

概念5:野行

定義:野行是以強身養性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幹擾、生态無破壞、行走無路徑為特色的村野徒步運動。

展示

掌櫃窯村是朔州市平魯區晉蒙交界處,古長城腳下,古絲綢之路和走西口必經的一個原始自然的原生态村落,距109國道1.5公裡。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時期,傅作義、李林、黃厚等革命元老和英烈曾在這一帶多次作戰,村民們積極參與給八路軍擡擔架、養傷員、送軍糧、縫軍鞋等支前活動,有着優良的革命傳統,屬革命老區。甯靜優美的生态環境、天然的自然景觀以及純樸的鄉村生活方式、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們對甯靜、清新環境和回歸大自然的渴求,使人們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人們還可以在農舍小住一夜,品嘗農莊主人準備的别有格調的晚餐,遊客們還可以從事農耕、收獲、飼養,步行、探險、運動.打獵.登山等活動。累了可以在樹下草地休息,呼吸新鮮空氣,聆聽鳥兒的歌唱,直到太陽西斜,享受回歸自然的樂趣。就連老外都經常駐足賞景,并留下了“掌櫃窯是個神奇美妙的地方”贊譽。

土地使用政策問題

(1)在農用地上建起的旅遊業用房沒有房産證問題。在發展農業觀光旅遊業時,在原有的農業用地上修路建房是必然的。因在農用地上建房沒有土地證、房産證,建成的房子是無産權證的房子,不能用于銀行的抵押貸款,影響了個人、合作社、企業的融資。由于資金的短缺,農業觀光園、生态農莊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旅遊業用地地價問題。一些獲得土地使用權的鄉村旅遊企業,在土地供應價格上存在按哪類土地價格定價問題。現在一般按商業用地定價,也有的按工業用地定價。從事鄉村旅遊的人士認為:國家應規定旅遊業用地的價格。如不好規定,是不是不要按商業用地價格來定旅遊用地價格,最好是按工業用地價格來确定旅遊用地價格。

(3)旅遊用地使用年限問題。旅遊土地使用年限最好按70年來定,這樣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4)規範使用農業供銷合作社所屬土地問題。在一些鄉村,在計劃經濟時代,國家劃撥給供銷合作社系統一定數量的用于培育良種的土地和用于建設生豬養殖基地的土地。目前有些地區的供銷合作社的土地已不再用來培育良種和培育仔豬了,在這類土地上辦了休閑農莊或現代農業觀光園。在土地上建造接待食宿用房,這些房子沒有産權證。在财務核算上不規範。這類土地的使用政策也應該盡快明确。供銷合作社的土地屬性應明确,在原第一産業用地上發展第三産業的土地政策應作規定。

《國務院關于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幹意見》要求:“年度土地供應要适當增加旅遊業發展用地。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遊企業。”大家确信這個規定一定會促進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希望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制定相關的實施細則,以便在實踐中更好地操作。

三、規劃設計和項目可行性論證問題

做鄉村旅遊規劃的機構少、經驗少、水平不高。農民作為個人投資,也不願在規劃上多投入。因此,有些鄉村旅遊目的地的建設布局不夠合理,特色特點不突出。應鼓勵規劃設計單位深入鄉村,為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遊發展做出一流水準的規劃和設計。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應用一定财力支持重點鄉村旅遊目的地的規劃設計和項目論證工作。

四、環境整治問題

鄉村旅遊市場發育比較早的一些地區,地方政府投入了一定财力物力和人力對旅遊景區景點的旅遊環境進行了整治。但是有些地方環境髒亂差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治,影響了遊客的心情,縮短了停留時間。随着經濟的發展和農民衛生标準意識的提高,鄉村旅遊公共衛生環境将會逐步得到徹底改善,應逐步有計劃地解決鄉村旅遊道路最後一裡地的硬化問題、廁所問題、做飯燃料問題、垃圾處理問題。

一些環境公共衛生好的景區景點的經驗做法是:将環境治理列入旅遊發展規劃,多方籌措資金逐年逐步改善,建立專業保潔隊伍,建立衛生保潔長效機制。這一長效機制的建立是以鄉鎮财政有穩定的收入做支持的。

五、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培訓問題

鄉村旅遊發展比較早的地區,當地政府和旅遊行政部門把旅遊專業人才培養和旅遊專業技能培訓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做。通過開展房間管理與服務技能、餐飲衛生标準、主食和菜品制作技能、旅遊網頁制作技術等項培訓,提高了鄉村旅遊服務人員的素質和技能。但是還有相當多的地區沒對鄉村旅遊從業人員進行過法規、旅遊接待與服務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在鄉村旅遊業的發展中同樣存在重視項目硬件建設,輕視和不重視軟件建設的問題。缺少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教材也是一個問題。建議國家或各省旅遊局發起旅遊院校師生牽手鄉村旅遊合作的活動,既做為旅遊院校師生智力幫扶的社會公益活動,又做為了解鄉村旅遊的社會實踐。

六、餐飲住宿衛生标準問題

目前,鄉村旅遊目的地從事住宿、餐飲接待的農民被稱為旅遊專業接待戶,并挂有“農家樂”的牌子。但是,一些地方至今沒有“農家樂”的餐飲衛生标準和客房配置清潔衛生标準。建議旅遊部門制定“農家樂”的食宿衛生标準,以保證遊客的食宿安全。

七、财務管理和稅收問題

目前,“農家樂”的經營戶,基本沒有設立财務制度。建議“農家樂”經審查批準可以在工商局注冊登記為旅遊微型企業。建立個人微型企業誠信制度。稅務機關可以免征或者象征性少征微型旅遊企業的稅收,以示國家在稅收政策上支持鄉村旅遊業、鄉村旅遊微型企業的發展,同時又使微、小型企業建立國家意識、社會責任。

八、項目資金籌措和股比構成問題

鄉村旅遊發展資金應多方籌集。政府資金、資本市場資金、大型企業資金、集體資金和個人資金,都可以進入鄉村旅遊市場。目前的投資模式一般是:投資方與政府簽訂協議,政府确定土地價格,投資開發商支付征地拆遷資金,政府負責拆遷和土地整理,政府收到開發商的資金後再向農民支付。

農民在得到一次性支付的現金後遷走,與原耕作的土地沒有了任何關系。在走訪中,村民委員會和黨支部的同志提出:為了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農民可以以土地評估價入股開發項目,農民不參與管理,隻按股分紅,享受股東分紅權。鄉村旅遊目的地所在地政府在審批建設項目時應充分考慮農民的這一合理訴求,考慮原住民的長遠利益。

開發程序

社區利益→第一步:拟議旅遊開發項目

第二步:項目影響因子的識别

↓開發指導委員會與社區居民雙向溝通

第三步:社區咨詢以獲得支持

第四步:項目可行性研究←專家就目标市場、經濟狀況進行分析

第五步:項目修訂←評估專家報告

第六步:籌集開發資金←投資機構項目權衡

第七步:項目實施

建立以上鄉村旅遊開發程序是因為:

首先,鄉村旅遊開發要充分考慮社區利益,并在“資源+市場”開發導向下拟議旅遊項目,既立足于資源優勢,同時又考慮到旅遊市場的需求。對現有的鄉村旅遊資源的賦存情況、文化内涵以及開發條件進行分析論證,在資源優化配置基礎上,拟定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

開發鄉村旅遊項目通常能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并使當地居民受益,但同時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開發鄉村旅遊會直接和間接引起當地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對開發項目的影響因子進行識别,為定性定量地預測和解釋影響的程度提供基礎數據,目的是提出增進有益影響的建議,制定消除與緩解有害或負面影響的對策。

這些影響因子包括人口影響因子、社區内和機構内的各種關系因子、個人和家庭層次上的影響因子、社區基礎設施需求因子、經濟條件變化因子等。各種因子又可細分為不同的内容,要根據鄉村旅遊資源狀況、鄉村旅遊項目和鄉村所處的區位條件等内容進行調整。

鄉村旅遊開發項目社會經濟影響評價的因子

類型内容

人口影響因子人口自然改變;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流入流出;季節性旅遊者變化;農村家庭的遷入遷出;年齡、性别、民族組成的變化。社區内和機構内的各種關系因子形成對拟議開發的态度;村民受益差異;行政聯系的影響;農村産業結構調整;經濟方面的不公平;改變就業機會;社會治安狀況個人和家庭層次上的影響因子擾亂日常生産生活的方式;鄰裡聯系的變化;造成民族習俗、觀念、宗教活動的差異。

家庭結構的變化社區基礎設施需求因子引起社區基礎設施變化;土地的獲取和支配條件變化;社區公共服務條件的變化;對已有資源的影響;休閑和文體活動變化。

經濟條件變化因子就業人數、類型、收入的季節性變化;部分地塊價值變化;個人和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收入中非農收入所占比例;地方财政收支;拟議開發旅遊項目的投入和産出;新增基礎設施、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

其二,鄉村旅遊開發是一個雙向信息反饋的過程,主要通過鄉村旅遊開發指導委員會将旅遊的影響告知社區居民,并作出解釋,将其意見和建議綜合考慮,盡量擴大有益的影響,消除或減少負面影響。人口影響因子、社區内和機構内的各種關系因子、社區基礎設施需求因子的變化影響地方農村财政收支和經濟發展,最終結果是導緻當地的居民的生活質量發生變化。因此應把各因子變化對社區居民的的綜合影響信息傳遞給社區居民,以獲得公衆對項目開發的理解和支持。

其三,基本保證鄉村旅遊開發項目滿足社區公衆的需求和符合社區居民的利益,但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還需聘請有關專家對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專家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拟議旅遊項目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對建設方案預期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比較論證,從而評價方案的可行性,為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在這一步中對旅遊市場和對經濟的分析非常重要,以保證待開發的旅遊項目在經濟上可行,在市場上有需求,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其四,結合專家提供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對項目進行修訂。通過聘請有關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團對項目可行性研究進行評審,參加評審對象擴大到旅遊開發指導委員會成員,以及與旅遊項目實施相關的社區代表。這樣既能保證項目的科學性,又能得到社區居民的支持,以減少實施過程中的阻力。

最後,多渠道籌集開發資金,堅持“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誰投資、誰受益”的方針,鼓勵多種形式的資金投入。村民可采用資源入股、資金入股等形式,也可以工代資,以勞動力轉化為股份。對于所在村的上級行政部門,則可采用旅遊扶貧,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式為旅遊業初期發展注入資金,以奠定鄉村旅遊開發的基礎。

以項目換土地、土地作價或土地使用權都可以作為籌資方式。在現行政策允許的條件下,優化投資環境,給予投資者一定優惠政策以調動外來投資者的積極性。順利籌集到資金後,即可以實施旅遊項目開發。

總的來講,本開發模式能比較充分地體現“社區事務,社區參與”的思想,并廣泛征求專家意見,保證項目的科學性。從項目的籌劃到實施的各階段社區居民均有參與的機會,這有利于獲得社區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減少開發工作中的阻力。

如何設計

旅遊規劃項目組設計了業态旅遊規劃項目的開發建設,集中在旅遊規劃區内進行商務度假、療養、峰會、演出,均将在這個區域内進行。旅遊規劃專家陳元夫教授認為:“建立開放街區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景區的入口來考慮,還要使之成為貴陽的一個高端的休閑場所。縱觀貴陽的休閑消費市場,沒有什麼場所可供周末或晚上消費。所以在該景區建設一個開放的商務度假區既滿足了區域内人群的休閑消費,又滿足了貴陽的城市生活。”

本旅遊規劃項目根據其主體定位與自身的地形情況,将整個區域劃分為七個功能分區,分别為風情走廊區,溫泉産業示範,景觀房産區,商務度假區,開放街區,商務辦公區,預留土地區。良好的自然環境,精緻的人文景觀,将成為一些企業的辦公首選地。建設商務辦公區用來滿足烏當區一些居民工作的場所,在建設的前期,可以将預留區栽植大量的喬木,用于育林,後期待到土地區域升值時,在做适當的開發建設。

遠景建築園林設計院專家唐童經過長期的實戰案例,在鄉村旅遊開發設計中,總結出一下幾點:一、增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内涵,在開發鄉村旅遊中,要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鄉村旅遊資源,認真科學地策劃好旅遊開發項目。同時還要加強文化内涵建設,以鄉土文化委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産品的品味和檔次。

加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變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産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在開發鄉村旅遊産品項目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遊産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較高的藝術格調。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對于開發鄉村旅遊,要注意保持鄉土特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三、樹立品牌。四、開發鄉村旅遊要做好:開發鄉村旅遊要與其它旅遊開發相結合,與農村扶貧相結合,開發鄉村旅遊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與資源保護和主打生态個性相結合。

(五)加強社區參與和對農民的培訓引導。開發鄉村旅遊要将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遊業成為鄉村社區重要的産業。在開發鄉村旅遊中農民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把開發鄉村旅遊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區參與力度,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引導工作,激發農民辦旅遊的積極性和提高農民辦旅遊的能力,努力開拓鄉村旅遊的本土特色增強旅遊收益,是廣大農民真正受益。

開發措施文化内涵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鄉村旅遊資源,認真科學地策劃好旅遊開發項目。同時還要加強文化内涵建設,以鄉土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産品的品味和檔次。加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變目前中國鄉村旅遊産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在鄉村旅遊産品項目的開發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遊産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較高的藝術格調。

保持本色

對鄉村旅遊的開發,要注意保持鄉土本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鄉村旅遊的投資商在開發中要注重對原汁原味的鄉村本色進行保護。因而對鄉村旅遊開發要加強科學引導和專業指導,強化經營的特色和差異性,突出農村的天然、純樸、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然、閑情和野趣,努力展現鄉村旅遊的魅力。

聯合經營

目前全國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氣發展鄉村旅遊,争奪客源的競争非常激烈。鄉村旅遊要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實現聯合經營,以群體的力量形成規模效應,創立品牌,增加市場競争力,走規模化和産業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開發結合

1.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其它旅遊開發相結合

鄉村旅遊不能理解為是一種純粹的農業資源開發,而要與區域内其它旅遊資源和旅遊景點的開發結合起來,借助已有旅遊景點的吸引力,争取客源,以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

2.與農村扶貧相結合

據估算中國農村目前大約有1.5億剩餘勞動力,到2010年還将至少新增勞動力6350萬人左右。從中短期看,中國的就業壓力有增無減,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開發鄉村旅遊可增加旅遊就業機會,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緩解農村剩餘勞動力對城市的壓力。

3.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

2001年中國的小城鎮已突破2萬個,城鎮化率達37.66%,最近10年期間,中國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鎮約800個,10年中有1億農村人口落戶小城鎮。鄉村旅遊開發可能牽涉到移民問題,小城鎮是比較理想的接納場所。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小城鎮的建設要按旅遊城鎮的風貌進行控制,使小城鎮本身就成為旅遊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托小城鎮發展鄉鎮企業、旅遊商業,如農副産品的深加工、旅遊紀念品的生産等。

4.與資源保護和打造生态個性相結合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注意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的問題,防止旅遊開發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加強與生态資源的有機結合,堅持在旅遊資源開發中“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經濟和技術支持

國家要對鄉村旅遊業長期的政策、經濟和技術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許多研究表明一般鄉村旅遊很難帶來高收益,因此國家除給鄉村旅遊開發長期的經濟和技術上的支持外,還要制定對鄉村旅遊開發傾向性的政策,并将鄉村旅遊的開發納入到各級旅遊總體開發規劃中。

培訓引導

鄉村旅遊開發要将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遊業成為鄉村社區重要的産業。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農民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把鄉村旅遊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區參與力度,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引導工作,激發農民辦旅遊的積極性和提高農民辦旅遊的能力,努力開拓鄉村旅遊的本土特色,增加旅遊收益,使廣大農民真正受益。

總之發展鄉村旅遊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保護鄉村的自然生态環境為重點,維護鄉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規範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一體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産業化的基本目标,最終實現鄉村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注:國内部分學者認為鄉村旅遊等同于農業旅遊(agritourism),農業旅遊一般譯為agrotourism。

相關研究古鎮旅遊問題

古村鎮旅遊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包括其未來可能出現的一些弊端,其根源在于以下幾個未解難題。限于篇幅,本文無法對其一一深入分析,謹此提出,供有識者思考。

1、保護對象、保護資金與保護機制

(1)民居建築的保護

古建築是古村鎮價值的突出表現,也是重要的保護對象。目前古村鎮中大部分古民居都屬于私人财産:宏村全村134幢古民居中126幢都是村民的私人财産;周莊古鎮内商鋪中公有的(集體所有)占總房産的40%左右,私有的占60%左右,住宅中公有的(集體所有)占總房産的30%左右,私有的占總房産的70%左右。

衆所周知,古建的維修、養護費用頗高,而擁有産權的居民往往缺乏充足的資金和動力來保護、維修這些古建築,各級政府的保護資金數量和發放範圍、方式極其有限(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對對私有文物建築的修繕原則上不安排财政經費補助,各級政府發放的保護資金數量有限,且僅針對已經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因此在很多地方出現了古民居失修倒塌的現象。

長期以來,對于衆多古村鎮中的古民居來說,保護資金的來源以及保護機制的确立都是個難題。一些地方探索了各種方式,如古村鎮比較集中的黃山市]先後實行了不同的分類保護方式:區塊和村落整體保護(如西遞、宏村、南屏等);散落古建築易地集中保護(如潛口民居、休甯古城岩);社會贊助(如日本豐田财團贊助屯溪老街);公益性認領等。

2007年還出台了《皖南古民居認領保護辦法》,首批推出106個古村落,海内外個人可認領保護古村落民居并獲一定時限的居住權(所有權不變),以期解決作為百姓私有住宅而非國家文物保護對象的古民居的保護問題。然而據悉該方案推出以來,響應者寥寥。

對于大量列入以及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民居來說,保護資金何來?到底是政府主導保護,還是居民自主保護,甚或社會資助保護?如何鼓勵不同社會主體參與到古民居的保護之中?什麼樣的保護制度、機制能夠解決現實問題,并長期有效?如何在法律上為不同保護方式确立合理的依據?這些都需要研究者和政府有關部門盡快做出回答。

(2)文化空間的保護

如前所述,保護古村鎮的最終目的是要保護一個文化空間,一個活的文化肌體。然而長期以來人們更多地關注物質文化載體(期間也經曆了從僅強調保護單體古建而忽視整個古村落風貌的保護到現在同時保護文物遺迹、街巷空間、村落形态、鄉土建築與田園環境的轉變),但對鄉村文化、鄰裡關系、村鎮特性、行為景觀、風物習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不僅缺乏重視,沒有相關法律,而且也沒有專門的機構以及相應的機制。相對于有形文物的保護而言,文化空間的保護更是任重道遠,困難重重。

2、産權歸屬與相關制度安排

古村落和傳統民居的所有權問題比較複雜,其中還夾雜了難以理清的曆史因素。即使是産權清晰的古建築,如古民居,也缺乏相關制度安排。一方面多古民居屬于私産,另一方面對于成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村落民居,則其業主在享有所有權的同時,必須依照文物法對其進行保護。

也就是說,作為文物的古民居來說,其産權歸屬以及相關的制度安排,既不能像一般國有資産一樣,也不能簡單當作私人财産處置。對于此類資産的所有權、處置權、分配權、經營權,在法律上如何規定,相關的制度安排如何确定?這些都是影響古村鎮保護和旅遊開發的根本問題。

3、管理模式與利益分配機制

如前所述,目前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古村鎮開發管理模式和利益分配格局,不管是村民自治,還是政府主導,甚或企業主營,各種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優缺點。在這裡,關鍵的問題是,作為古村鎮旅遊開發中最核心的幾個利益相關者,其各自應該履行哪些職責,分别擁有哪些權益?其職責和權益,應該根據什麼來确定——産權、投資額、資産額、行政權還是其他?

哪種開發管理模式在法律、制度上是合理的,在現實運行中是可行的?什麼樣的利益分配機制才能夠實現古村鎮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對此,恐怕不能用“存在就是合理”這樣簡單的邏輯來判斷,而應該提出有說服力的依據,并從制度建設的角度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4、遺産保護與新農村建設

從理論上講,新農村建設與文化遺産保護沒有必然矛盾,但在現實中,很多地方把新農村建設理解為新村建設,大拆大建,拆除了一些珍貴的傳統鄉土建築。同時由于鄉鎮撤并,人口向中心鄉鎮遷移,古村落衰落不可避免。如何處理新與舊、傳統與現代、拆除與保留、文物保護與利用開發、特色保護與新農村建設标準等之間的關系。

如何在“千村整治、萬村示範”活動中避免千村一面,既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又繼承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産和文化傳統?如何避免中國城市化建設中曾經發生的錯誤在農村重演?這些都是考驗基層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難題。

思路解讀

第一,結合襄汾城市開發與旅遊規劃發展的兩大線索及戰略分析,我們針對丁村文化鄉村旅遊區提出“大丁村”的開發戰略構想,尊重并跳出丁村民居與丁村人遺址兩大國寶單位的空間開發局限。

分别以丁村民居為核心的丁村明清古村落、以及以丁村人遺址為核心的丁村國家遺址主題公園兩大核心驅動項目,推動周圍地區包括溫泉旅遊村(新丁村)、丁村溫泉休閑度假區、汾河古人文生态農業休閑帶、丁村人博覽園等其他旅遊主題區的建設,共同構築以文化生态旅遊、服務接待為特色的旅遊景區版塊——丁村文化休閑旅遊區,并為旅遊規劃包括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服務的專屬功能門區。

第二,為對接襄汾城市空間發展、産業調整、以及文化挖掘等多方面訴求,我們繼續放大“大丁村”的空間整合力,提出在丁村文化休閑旅遊區的東部,也即目前旅遊公路靠近大運路的位置,以現有道路兩側的建設用地為基礎,推動城市文化新區——丁村文化創意産業園的建設,形成包括:晉南明清家具城、丁村國際會議交流中心、晉南民間工藝教育基地、中藥材交易市場、晉南美食基地、以及居住社區等大項目的對外招商體系,在“大丁村”的品牌之下,增加地方投資熱點,推動地方經濟及城市發展。

考慮此區良好的區位優勢,在鄰近大運路一側規劃有形象門區,包括形象大門、停車場以及可提供大型活動聚會的多功能文化廣場等,可同為丁村文化休閑旅遊區和丁村文化創意旅遊策劃産業園服務。

第三,為加強未來本片區與外部的交通聯系,并提供可持續的空間發展框架,我們提出在現有旅遊公路基礎之上建設文化創意休閑景觀綠廊,并規劃建設溫泉旅遊村(新丁村)其與108國道連接的專屬道路,配合以溫泉休閑、中藥養生等為特色的溫泉休閑度假區規模性建設,遠期逐漸将此道路打造為特色休閑娛樂景觀綠廊。由此,以上兩條景觀綠廊可成為未來進入丁村文化旅遊區的主要旅遊通道,作為“大丁村”開發戰略的重要支撐。

第四,考慮到丁村文化休閑旅遊區有“雙國寶”的保護需求,所以我們規劃了農林景觀生态緩沖區,與汾河古人文生态農業休閑帶共同營造其所需的鄉村田園生态環境氛圍,防止未來丁村文化創意産業園作為城市新區的過度擴張。

第五,針對核心鄉村旅遊項目——以丁村民居為核心的丁村明清古村落的旅遊開發,提出“活丁村”的開發戰略構想。一方面,以丁村民居為載體,以丁村的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為填充内容,以動态表演、遊客參與等方式活化内部産品,為展示内容注入生機。

另一方面,以尊重曆史、保護遺産為前提,避免硬性、強制性的政府整體拆遷和統一改造,以功能區塊的劃分确立并引導各區塊的發展方向,合理的保留村落内自然機理的生命力、活生生的人文集團和村落的靈魂,通過自下而上的民間保護,不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改造,從而實現丁村真正意義上的保護,實現丁村的自我更新。通過這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共同展現五百年“活丁村”生氣勃勃的魅力。

資源特色

府君山位于薊縣城關鎮以北,作為城市公園和城市的生态景觀設計背景,是薊縣城市旅遊建設的重點區域旅遊規劃和城市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府君山明代以前叫崆峒山,“崆峒積雪”為古漁陽八景之一,明嘉靖、清康熙、道光、民國時期的《薊州志》和《欽定盤山志》等對此山都有着述,并都有黃帝登此山問道廣成子的記載。明代以後,山上建有崔府君廟,故改稱為府君山。

府君山作為薊縣城區重要的鄉村旅遊資源,具有較好的生态環境基礎,并且交通便利,其最主要的旅遊資源特色在于道教文化底蘊,以及作為薊縣國家地質公園“窗口”和“門戶”的地位,另外,府君山北麓的西井峪鄉村旅遊也較有特色。華夏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問道的典故流傳甚廣。《莊子》中記載,黃帝當上天子的第十九年,到崆峒山拜見道教始祖廣成子,求治國修身之道。第一次碰了壁,受到廣成子的譏諷,黃帝回去後,捐棄天下,築起一間别室,閑居默想三個月之後,再去求見廣成子,廣成子接見了他。

府君山又名無終山、崆峒山,據考證,廣成子即修煉于此地,也是其得道成仙的福地,而黃帝問道廣成子也發生于此。曆史上,府君山有廣成子廟、府君塔等道教建築,可以說,府君山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而廣成子作為道教始祖,道教又是中國文化的根源之一,因此也可以說,府君山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旅遊規劃專家李樹平博士分析: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幾乎涵蓋了薊縣地文旅遊規劃景觀的所有内容,它是我國惟一記錄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質曆史的國家地質公園,其範圍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面積348平方公裡。它保存着大量的極其珍貴的地質遺迹和地質景觀,以典型、完整、系統、稀有、科學的内涵,記錄了地球的地質曆史、地質事件和形成過程,向世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自然魅力,記錄了地球的地質曆史、地質事件和形成過程,是不可多得的珍貴的自然遺産。

府君山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稱為“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迹景區”。同時,府君山以山下的國家地質公園廣場為代表,也是薊縣國家地質公園面向外界市場的第一門戶和重要窗口。

府君山東北麓的西井峪具有一定的建築特色,村落有石頭院、石頭屋、石頭胡同、石頭路,周圍有梯田石壩、懸崖溝壑、裸石陡坡、象形山峰等,近年開發鄉村旅遊旅遊規劃已初獲成效,作為攝影及影視拍攝選景地,被稱作民俗攝影村。目前,西井峪規劃打造為特色的藝術創作基地和民俗旅遊勝地,成為薊縣鄉村旅遊點的重要代表。

除上述旅遊規劃特色外,府君山還有中國古代蒙學教材《三字經》中傳頌的“五子登科”的窦氏遺迹。《三字經》中寫道“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講的即是五代時期窦禹鈞教子有方的故事。窦禹鈞又稱窦燕山,漁陽縣人,即薊縣人,官至右谏議大夫。其教子有方,五個兒子都是朝廷命官,時人贊窦家五子為“窦氏五龍”。明朝文學家馮夢龍《醒世恒言》中,也講述了窦禹鈞拾黃金三十兩、白銀二百兩而不昧的故事。目前,薊縣還保存着窦禹鈞的兩處墓葬,一處即在府君山。

土地流轉新政策

在農村改革中,土地制度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今年10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中指出:“要根據農民的意願,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适度規模經營。”這項決議将對土地改革産生重大影響,同時也為鄉村旅遊産業化發展帶來契機。

一、土地流轉政策探讨

農村土地使用權主要表現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流轉是指在農戶與集體間的承包關系不發生變化的前提下,承包者把有限的使用權轉讓給他人并收取一定轉讓費的行為。

1、農村土地改革發展曆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土地實行過三次比較大的改革:第一次是建國初期的農村土地改革,将土地分配給農民所有,使農民第一次真正擁有了土地的産權,形成了分散經營、小規模生産的基本格局;第二次是人民公社化時期的農村土地集體所有階段。

這期間農村土地又收歸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實現了從分散耕作到集中經營的過渡,形成了規模化經營的雛形;第三次是農村土地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階段。這種經營方式符合當時中國農村的客觀實際,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使得農業生産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農村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

2、農村土地流轉的必要性

當前的家庭承包經營制經營模式已經實行了30來年,30年來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經濟基礎、人口與耕地數量已發生很大的變化。在促進農業生産力提高的同時,家庭承包經營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規模化經營的進程,客觀上抑制了農村土地的适時調整和合理化的流動。新時期的土地流轉政策,是在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基礎上,對土地經營權的調整,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和保障農民利益的需要,關系國計民生。

二、土地改革與鄉村旅遊發展

1、當前我國鄉村旅遊發展狀況

20年多年來,我國的鄉村旅遊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總體來說就是我國鄉村旅遊還未形成産業規模,還沒有得到深化發展。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幾點:

(1)由于農村受土地分散的影響,鄉村旅遊的産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受到限制,鄉村旅遊的深化發展受到了土地制度的瓶頸制約。

(2)當前我國鄉村旅遊缺乏全省和全市區域範圍的整體規劃和空間控制,很多地區都是盲目性開發或者重複性開發,造成一哄而上,産品重複的局面。這不僅造成資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費,而且由于缺少全域的統一規劃,差異性小,降低了對遊客的吸引力。

(3)産品單一,缺少創新,大多數鄉村旅遊經營戶隻為了經濟利益而不顧産品的特色和文化品位,開發出來的産品千篇一律。而且品牌意識也不強,銷售不成體系,沒有一套完整的預定和銷售系統。加上缺乏旅遊策劃、管理、經營、營銷、規劃設計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産品難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

2、土地改革為鄉村旅遊産業化發展帶來契機(1)鄉村旅遊規模化

土地流轉政策實行後,土地經營由零散變為集中,土地資源形成連片專業規模經營。依托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鄉村旅遊資源可以由當前的小塊分割結構聚集起來變成大塊結構,資源與生産要素的聚集有利于大資金的投入,使得鄉村旅遊向規模化方向發展。規模化鄉村旅遊開發,将可以形成鄉村旅遊目的地,帶動區域鄉村發展,形成對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動。同時規模化基礎的形成,為國内旅遊産業資本、房地産業資本、工業資本、國際投資資本等進入我國農村,提供了基礎。

(2)鄉村旅遊資源資本化

當前我國的旅遊資源并不具備資本屬性。土地流轉政策實行後,其承包經營權就可以流轉,那麼資本的價值就可以衡量,并形成土地承包經營權資本由個體人身依附轉化為可聚集、可流轉、可抵押的新形态。依托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鄉村旅遊資源,也就轉化為一種可聚集、可流轉、可抵押的資本。旅遊資源的資本化,對投資界會産生極大的吸引力。

(3)鄉村休閑産業的壯大

土地流轉政策出台後,農村宅基地就可以集中,為鄉村休閑産業的發展帶來最大機遇。鄉村旅遊的深度體驗,城市人對鄉村環境空間的回購,城市人居住在鄉村,就成為現實,這必将帶來産業的轉型發展和升級,帶來鄉村休閑産業的壯大.

三、鄉村旅遊産業化發展道路

随着旅遊者對鄉村旅遊品種的多樣性、内容的豐富性和體驗的差異性要求的提高,鄉村旅遊也要随之而變,提質升級,在“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思路的引領下,鄉村旅遊應走上産業化發展的道路。鄉村旅遊也具有勞動密集性高、關聯帶動性強、就業門檻低、就業方式靈活等特征,特别是土地流轉政策的出台,使得鄉村旅遊具備了産業化發展的條件。在具體實施産業化發展道路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内容:

1、抓住機遇、提高認識是前提條件國家經濟和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的發展政策的實施、土地流轉政策的出台等,都使得當前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機遇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好。與此同時還應該提高對鄉村旅遊産業化重要性的認識,隻有将鄉村旅遊“做大、做活、做強”,才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加強科學規劃與管理機制是關鍵

要擴大鄉村旅遊發展規模,從資金的投入、鄉村旅遊标準的建立、基礎設施的建設到從業人員的培訓等各個方面都離不開科學的規劃和健全的管理機制,對鄉村旅遊進行合理的統籌、科學的規劃,可減少鄉村旅遊的投資浪費,避免無序開發和重複建設;健全的管理機制又可以促進鄉村旅遊的健康、穩定發展。

3、采取合作發展模式是保證

政府、企業、農民等主體在參與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必然會結成了一定的利益關系,經濟利益是其追求的共同目标。政府、企業、農民聯合起來走合作發展道路,采用近年農業産業化實踐中出現的諸如合同制、股份制、利潤返還等多種利益分配方式,可以使各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有利于鄉村旅遊産業化發展。與此同時,鄉村旅遊還應與農業、工業、服務業聯合起來,建立産業發展鍊,發揮鄉村旅遊的乘數效應和拉動功能,加快産業化進程。

旅遊規劃

尊重旅遊規劃的共性,充分尋找、挖掘并合理張揚、放大個性,依托資源本底,結合鄉村旅遊規劃市場需求,整合資源、配置要素,梳理形成若幹主題支撐的主題村落。通過主題來引領具體村落的發展方向,形成特色賣點差異化的主題村落,有效避開村落間的同質化競争,有效構建黃山市鄉村旅遊産業集群,支撐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旅遊規劃專家齊曉波博士總結了一下幾方面說明:

第一,從資源本底看,黃山市鄉村間存在如下共性:本底支撐要素基本相同——都以優美的生态環境為宏大背景,以天人合一的村落選址與布局為重要基礎,以特色鮮明的徽派建築符号為重要顯性載體,以極富魅力的徽州文化為重要隐性載體及靈魂。其差異性則體現在細部層面,如:各地的民風民俗、土特産、特色鄉村美食、村落周邊具體環境(比如,依山為主?傍水為主?翠竹環繞?農莊環繞?)、田園景觀、村落布局、人文背景等。

第二,從鄉村旅遊産品層面看,主題村落的共性在于:都具有旅遊目的地的基本功能(如,住宿接待功能、觀光遊覽功能、餐飲服務功能),隻是配比不同、側重點不同。其個性在于:結合鄉村現實情況基礎上提煉出的不同主題。通過個性主題有效擺脫同質化競争,成為黃山市開展深度鄉村旅遊、通過鄉村旅遊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

第三,重點梳理、挖掘村落富有開發潛力的個性元素,結合市場需求,深度包裝、強化個性賣點,突出村落的鮮明主題與産品個性,從而形成能夠被旅行批發商(中間商)及終端消費者——遊客所廣泛理解接受的、并能成功激起市場消費欲望的、個性化的鄉村主題旅遊産品集群,使理性的項目成為便于市場消費的鄉村旅遊産品體系。由此塑造黃山市的鄉村旅遊總體品牌,構築各類産品交彙融合、多元化産品組合、更具有個性化的旅遊時空連續體。

旅遊發展

尊重旅遊規劃的共性,充分尋找、挖掘并合理張揚、放大個性,依托資源本底,結合鄉村旅遊規劃市場需求,整合資源、配置要素,梳理形成若幹主題支撐的主題村落。通過主題來引領具體村落的發展方向,形成特色賣點差異化的主題村落,有效避開村落間的同質化競争,有效構建黃山市鄉村旅遊産業集群,支撐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旅遊規劃專家齊曉波博士總結了一下幾方面說明:

第一,從資源本底看,黃山市鄉村間存在如下共性:本底支撐要素基本相同——都以優美的生态環境為宏大背景,以天人合一的村落選址與布局為重要基礎,以特色鮮明的徽派建築符号為重要顯性載體,以極富魅力的徽州文化為重要隐性載體及靈魂。其差異性則體現在細部層面,如:各地的民風民俗、土特産、特色鄉村美食、村落周邊具體環境(比如,依山為主?傍水為主?翠環繞?農莊環繞?)、田園景觀、村落布局、人文背景等。

第二,從鄉村旅遊産品層面看,主題村落的共性在于:都具有旅遊目的地的基本功能(如,住宿接待功能、觀光遊覽功能、餐飲服務功能),隻是配比不同、側重點不同。其個性在于:結合鄉村現實情況基礎上提煉出的不同主題。通過個性主題有效擺脫同質化競争,成為黃山市開展深度鄉村旅遊、通過鄉村旅遊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

第三,重點梳理、挖掘村落富有開發潛力的個性元素,結合市場需求,深度包裝、強化個性賣點,突出村落的鮮明主題與産品個性,從而形成能夠被旅行批發商(中間商)及終端消費者——遊客所廣泛理解接受的、并能成功激起市場消費欲望的、個性化的鄉村主題旅遊産品集群,使理性的項目成為便于市場消費的鄉村旅遊産品體系。由此塑造黃山市的鄉村旅遊總體品牌,構築各類産品交彙融合、多元化産品組合、更具有個性化的旅遊時空連續體。

價值體現

為市民:提供吃、住、行、遊、購等各類信息、周末休閑遊線路,快速查詢、在線預訂。

為商戶:整合農家樂、度假村,地方景點、地方特産商家,在網絡上進行展示宣傳、營銷推廣、短信預訂、電子商務。

為企業:提供商務會議,度假休閑,拓展培訓等服務。

為主管部門:提供信息傳達、網上評級、行業監管、經驗分享。

結語

旅遊成為必需品的同時,鄉村旅遊也正逐漸邁入旅遊行業中的必需品之列,尤其成為城市居民日常休閑娛樂的一大主要選擇,更是鄉村旅遊脫貧緻富、開放發展的一條有效渠道,同時也是旅遊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産業的有力證據。因此從“三農”角度出發,鄉村旅遊受到服務農民的政府的重點關注;作為旅遊投資商也應該抓住苗頭,加足火力,将鄉村旅遊這把火點旺;作為旅遊開發者,應該采用正确的理論來指導開發、合理的方式來經營,将鄉村旅遊這把火燒好;而所謂正确的理論指導,當然離不開對旅遊開發具有合理指導職能的旅遊規劃設計院。

也正是基于此,我院就此專題進行了以上詳盡的探讨,履行我院社會責任的同時,為旅遊投資商提供機遇,為旅遊開發商掃除盲點,為旅遊規劃同仁提供借鑒,最終由政府、投資商、開發運營商、規劃設計院四位一體、同心協力将鄉村旅遊做好,促進其持續有效的發展。

全國休閑農業示範縣公示名單

北京市平谷區

河北省元氏縣、承德市雙灤區

山西省陽城縣

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

遼甯省本溪滿族自治縣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

黑龍江省木蘭縣

江蘇省泰州市堰區、宜興市

浙江省蘭溪市、新昌縣

安徽省霍山縣

福建省泰甯縣、連城縣

江西省武甯縣

山東省泗水縣、臨朐縣

河南省登封市

湖北省遠安縣

湖南省新化縣、麻陽苗族自治縣

廣東省博羅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各族自治縣

海南省瓊海市

重慶市武隆縣

四川省武勝縣

貴州省鳳岡縣

雲南省澄江縣

陝西省柞水縣

甘肅省兩當縣

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

甯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金鳳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縣

大連市莊河市

甯波市甯海縣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師185團

全國休閑農業示範點公示名單

北京市

通州區第五季富饒生态農業園

延慶縣四季花海農園

豐台區王佐鎮南宮村

天津市

濱海新區海濱街沙井子三村

薊縣穿芳峪鎮小穿芳峪村

河北省

遷西縣喜峰口闆栗專業合作社觀光園

宣化縣假日綠島生态農業文化旅遊觀光園

臨城縣尚水漁莊

武安市白沙村休閑農業園區

山西省

忻州市鳳凰山生态植物園

陽泉市華北奕豐生态園

長治市襄垣富陽綠盈休閑農業觀光示範園

内蒙古自治區

甯城縣黑裡河松楓山莊

科右前旗玫瑰莊園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萬通旅遊度假村

遼甯省

鞍山市高新區山水莊園

建平縣萬壽街道小平房村

遼陽市三禾農業觀光園區

吉林省

撫松縣康紅農特産種植場

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朝鮮族民俗村

黑龍江省

尚志市一面坡鎮長營村

蘭西縣錫伯部落

賓縣濱州鎮友聯村

上海市

崇明縣泰生示範農場

崇明縣陳家鎮瀛東村

松江區雪浪湖生态園

江蘇省

如臯市長江藥用植物園

無錫市綠源農業觀光園

張家港市金港鎮長江村

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山聯村

浙江省

杭州市餘杭區琵琶灣生态農莊

台州市三門農博園

紹興市上虞區蓋北野藤葡萄休閑觀光園

嘉興市南湖區梅花洲農業休閑園

安徽省

東至縣江南農業科技園

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

和縣林海旅遊農業觀光園

福建省

邵武市雲靈山莊

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

仙遊縣聚仙堂生态旅遊山莊

永安市天鬥生态文明示範區

江西省

婺源縣江嶺風景區

石城縣通天寨荷花園區

浮梁縣瑤裡梅嶺山莊

新建縣溪霞怪石嶺旅遊景區

山東省

夏津縣黃河故道森林公園

泰安市岱嶽區道郎鎮裡峪村

日照市淞晨茶文化産業園

蘭陵縣國家農業公園

河南省

駐馬店市老樂山休閑農業産業園

嵩縣車村鎮天橋溝村

濟源市養生嘉源休閑觀光園

湖北省

襄陽市襄城區中華紫薇園

大冶市龍鳳山生态園休閑度假村

竹溪縣龍王垭生态文化觀光園

湖南省

衡陽市珠晖區怡心生态園

長沙市開福區新富豪雲尚莊園

城步苗族自治縣神龍山莊

湘潭市昭山示範區山那邊度假村

廣東省

東菀市清溪生态農業産業園

連州市湟川三峽-龍潭度假區

潮州市紫蓮度假村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丹縣芒場鎮巴平村下街屯

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簕山古漁村

陽朔縣百裡新村休閑農業示範區

海南省

三亞市亞龍灣國際玫瑰谷

萬甯市興隆熱帶花園

瓊海縣博鳌美雅鄉村公園

重慶市

涪陵區南沱休閑觀光生态農業園

銅梁區巴嶽山·玄天湖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園區

開縣奇聖現代觀光農業生态産業園

合川區銅梁洞森林公園友緣山莊

四川省

廣元市利州區曙光休閑觀光農業園

丹棱縣梅湖灣度假村

泸州市江陽區醉美江灣農業園

什邡市箭台村

貴州省

福泉市黃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盤縣哒啦仙谷休閑農業示範園

赤水市金钗石斛生态示範園

雲南省

香格裡拉縣藏龍休閑觀光園

甯洱縣磨黑鎮

澄江縣祿充村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白定村

陝西省

漢中市西鄉鈞鑫農場

合陽縣洽川溫泉度假村

銅川市新區照金現代生态休閑農業示範園區

西安市沣東新城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園

甘肅省

臯蘭縣古

平涼市崆峒區崆峒鎮

景泰縣條山農莊

青海省

共和縣生态休閑農莊

互助縣高寨青海四和撒拉文化園

甯夏回族自治區

隆德縣神林山莊

永甯縣鶴泉湖生态度假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尉犁縣羅布人村寨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錫伯民俗風情園

奇台縣壹方陽光休閑觀光農業園區

大連市

莊河市銀月灣民俗生态觀光園

廈門市

同安區蓮花羅漢山休閑農業園區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

第十二師五一農場現代農業示範園

最新政策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态休閑、旅遊觀光、文化教育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