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

嘉州

古代地名
北周置嘉州,治平羌,取“郡土嘉美”之意。嘉州即今四川省樂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北距省會成都一百二十餘公裡。樂山城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彙處,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和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交通四通八達,有成昆鐵路橫貫其中,成(都)樂(山)高速公路也建成通車。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嘉州 行政區類别:地級市 地點:四川省樂山市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 曆史有:3000多年

簡介

嘉州概況

樂山是四川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早在秦漢時期,其鹽業和冶鐵業已相當發達。唐宋時期,農業和手工業更加繁榮,史書稱“山川秀發,商賈喧阗”。藝術上嘉州畫派獨樹一幟,在四川國畫界有很高聲譽。國際龍舟會、國際旅遊大佛節,在國内外也都有一定影響。嘉定絲綢暢銷省内外,“水波绫”、“烏頭绫”、“絹錦”、“鵝溪絹” 成為貢品。夾江的造紙,亦頗負盛名。現今的樂山市不僅是四川的糧食和副食品生産基地,而且是著名的煤炭、水泥、電力、機電産品、紙張和鹽化工生産基地。

樂山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素有“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的美稱,境内以峨眉山——樂山大佛為中心,呈放射狀相對集中地分布數十個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烏尤山、淩雲山、東岩山連綿依托,構成了宏大的“巨型睡佛”自然景觀。位于淩雲山西面臨岷江的崖壁上,處于“巨型睡佛”胸部的世界上最高的石刻彌勒坐佛——樂山大佛,建于唐代,通身高71米,至今已有1200年的曆史,1991年在國家旅遊局評出的全國十大名勝中名列第二。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峨眉山-樂山大佛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産。樂山大佛背後的麻浩崖墓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雄、秀、奇、險、幽着稱的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峨眉山,是1991年評出的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有被稱為“中國百慕大”的峨邊黑溝,有大熊貓産地之一的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

曆史沿革

樂山曆史悠久,遠在3000多年前的巴蜀時代,曾是蜀王開明部族的故都。公元前四世紀秦滅巴蜀,樂山隸屬于蜀郡,因在成都的南面,故定名南安。 漢将南安隸屬于犍為郡。南北朝時期,因戰亂不斷,樂山地區的建制屢有變遷。

北周置嘉州,治平羌,取“郡土嘉美”之意。隋置眉山郡。大業二年(606年)又改曰眉州。原南安縣改名龍遊縣,傳說是隋朝軍隊從成都乘船向樂山進軍、追擊陳國敗兵時,岷江中有遊龍導航,幫助隋朝軍隊統一天下,因此改南安為龍遊。

唐複嘉州,析置眉州,嘉州有今樂山、峨眉等地。宋慶元時升嘉州為嘉定府。元改為嘉定路。明改為嘉定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嘉定州為嘉定府,并改府治龍遊縣為樂山縣,取“城西南五裡有‘至樂山’”為名,此後“樂山”之名沿用至今。 民國廢府,治地設樂山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0年,設樂山專區,屬川南行署區。樂山專署駐樂山縣。轄樂山、犍為、沐川、屏山、雷波、馬邊、峨邊、峨眉、井研等9縣。1951年,由犍為縣析置五通橋市,屬樂山專署領導。樂山專區轄1市、9縣。1952年,樂山專區屬四川省領導。1953年,原眉山專區所屬眉山、彭山、青神、夾江、洪雅(駐洪川鎮)、丹棱6縣劃入樂山專區。轄1市、15縣。1953年,五通橋市改為省轄市,委托樂山專署代管。1955年,将雷波、馬邊、峨邊3縣劃歸涼山彜族自治州,峨邊、馬邊2縣委托樂山專署代管。樂山專區轄1市、12縣。1957年,将屏山縣劃歸宜賓專區。樂山專區轄1市、11縣。1958年,原屬内江專區的仁壽縣劃入樂山專區。轄1市、12縣。1959年,撤銷五通橋市,并入樂山縣。撤銷青神、彭山2縣,并入眉山縣;撤銷丹棱縣,并入洪雅縣。樂山專區轄9縣。1962年,恢複彭山、青神、丹棱3縣。樂山專區轄12縣。1970年,樂山專區改稱樂山地區。撤銷樂山縣,設立樂山市。樂山市的行政區域包括原樂山縣的行政區域和原由樂山地區直屬的五通橋區。地區駐樂山市,轄樂山市及夾江、洪雅、丹棱、青神、眉山、彭山、井研、仁壽、犍為、沐川、峨眉等11縣。1979年由原屬峨邊縣的金口河區析置金口河工農區(相當于縣級),工農區政府駐和平公社。樂山地區轄1市、11縣、1工農區。1984年,撤銷馬邊、峨邊2縣,設立馬邊彜族自治縣和峨邊彜族自治縣,由涼山彜族自治州劃歸樂山地區管轄。1985年,撤銷樂山地區和樂山市、金口河工農區,設立地級樂山市和市中區、五通橋區、沙灣區、金口河區。1997年行政區劃調整,眉山等6縣劃出。

行政區劃

樂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理坐标為東經102°15′30〞-104°15′02〞、北緯28°28′52〞-29°56′06〞。北面與眉山市接壤,東面與自貢市毗鄰,東南面和西南面分别與宜賓市和涼山彜族自治州相連。總面積12826平方公裡。總人口349萬人(2006年末)。全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2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市中區。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樂山市總人口3324139人。其中:市中區564857人、沙灣區192156人、五通橋區310229人、金口河區52916人、犍為縣506834人、井研縣384060人、夾江縣348481人、沐川縣229945人、峨邊彜族自治縣141166人、馬邊彜族自治縣170425人、峨眉山市423070人。

自然氣候

樂山地域處于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地形呈西南低、東北高,高差懸殊,在特定地理環境條件下形成了多種氣候類型。全市屬中亞熱帶氣候帶,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雨量豐沛 ,水熱同季,無霜期長,農業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在16.5-18.0度之間,大于或者等于0℃>積溫為6100-6500,年平均無霜期長達300天以上,年平均霜日4.2-9.4天,年平均降雪日數僅1.0-2.7天,是水稻小麥、 油料、糖料、水果、棉花等多種農副産品的高産區。西南山區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從山麓至山巅依次分布着中亞熱帶一暖溫帶一溫帶一寒溫帶的完整氣候帶,小氣候條件十分複雜,是地域内發展農業綜合經營和立體農業區域,是木材、茶葉、中藥材等的主要産區,也是寶貴的旅遊資源。 受季風影響和地形的擡升作用,氣候濕潤,雨量豐沛 年平均降水量絕大多數地區在1000毫米以上,峨眉山市達1500毫米以上,僅峨邊、金口河少于1000毫米以下,降水有季節性變遷,夏秋季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冬春季隻占20%,降水的年際差異較大,年最少降水量多在900毫米以下,部份地區年最多降水量達2000毫米以上。山頂一隻船的羅城古鎮,芭溝小火車,五通橋小西湖等.

發展狀況

農業經濟

樂山經過20年來的農業改革與開放,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村林、牧、漁各業協調發展,已形成畜牧、林業、茶葉、蔬菜、鄉鎮企業五大主導産業。1999年全市國内生産總值135億元。其中,第一産業35.66億元,第二産業36.74億元,第三産業42.62億元。财政收入7.01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4.29億元(現價),農民人均收入2072元。糧食總産量達到130.27 萬噸,生豬出欄28.75萬頭,肉類總産量達到31萬噸,禽蛋産量4.79萬噸,油料産量3.45萬噸,茶葉産量0.77萬噸,蠶繭産量0.24萬噸,水果産量8.13萬噸, 蔬菜産量6.7 萬噸,水果産量 1.77萬噸,鄉鎮企業總産值 142.51億元,全市森林複蓋率34.8%。耕地有效灌面147.01萬畝,保證灌面127.33萬畝,旱澇保收面積 108.91萬畝,農業機械總動力82.82萬千瓦。全市正進行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深入改革,擴大開放, 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為實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經濟強市,國際優秀旅遊城市的宏偉目标努力奮鬥。

美食特産

樂山境内飲食風味與四川其它地方雷同,以其麻辣味聞名于海外,有“食在中國,味在四川”之美譽,并享有“烹饪天國”之譽,濃郁地方特色菜和小吃種類繁多。樂山小吃久負盛名,許多成都名小吃均源于樂山,樂山缽缽雞、白宰雞、來鳳魚、跳水兔、玻璃燒賣、蒸籠牛肉夾餅、豆腐幹夾蘿蔔絲等。樂山數得上來的美食有西壩豆腐、蘇稽跷腳牛肉、牛華麻辣燙、甜皮鴨、缽缽雞、牛華豆腐腦、樂山燒烤、黃焖雞、排骨面、臘肉粽子、砂鍋、涼粉、蘇稽香油米花糖、阙記葉兒粑等。

本地特産有雪魔芋、幹、黃姜、白姜、黃花菜、黃連、苦筍、幹筍、竹葉青、獨蒜、靈芝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