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勞病

虛勞病

髒腑氣血陰陽虧虛
虛勞病名,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治》,又作虛痨。正氣損傷所緻的虛弱症和具傳染性表現為虛弱證候的疾病(見《諸病源候論·虛勞病諸候》)。前者稱為虛損,後者稱為勞瘵或傳屍勞(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詳見虛損、勞瘵、傳屍勞條。虛勞又稱虛損,是由多種原因所緻的髒腑陰陽氣血嚴重虧損,久虛不複的多種慢性衰弱病證的總稱。西醫的許多慢性疾病過程出現各種虛損症候、各種重病後期的惡液質狀态等,可參考本證辨證論治。
    中醫病名:虛勞病 外文名: 别名: 就診科室:中醫科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傳染病:否 臨床表現:疲勞,出汗

病因

多種原因均可導緻虛勞。

《理虛元鑒·虛症有六因》所說的“有先天之因,有後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後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醫藥之因”,對引起虛勞的原因作了比較全面的歸納。多種病因作用于人體,引起髒腑氣血陰陽的虧虛,日久不複而成為虛勞。

結合臨床所見,引起虛勞的病因病機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禀賦薄弱;煩勞過度;飲食不節;大病久病;誤治失治。

症狀體征

1、虛勞:由氣血兩虛證引起,症見面色無華或萎黃,指甲色淡,眩暈,心悸,失眠,疲勞乏力,女子月經最少或衍期而至,舌質淡,脈象沉細無力。

2、具有引起虛勞的緻病因素及較長的病史。

3、排除類似病證。應着重排除肺痨及真他病證中的虛證類型。

診斷要點

病史中有生活失節,調攝不當等因素,或大病久病,産後或手術後失血過多等。臨床症狀可見面色無華、發白、黯黑,消瘦,氣短聲低,心悸,健忘,頭暈眼花,自汗盜汗,形寒肢冷或五心煩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脹,便溏,遺精滑洩,月經不調或停閉等。可見多個髒腑氣血陰陽虛損,呈慢性、難複性、進行性的演變程。

辨證分析

虛勞多因禀賦薄弱,或煩勞過度,損及五髒,或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或大病久病,失于調理所緻。以上各種病因,或是因虛緻病,因病成勞,或是以病緻虛,久虛不複成勞,常是多種疾病誤治失治和病後失于調理的轉歸,原發性者很少。其病理性質,主要為氣、血、陰、陽的虧耗。其病損部位,主要在于五髒,但以脾、腎為主要環節。

臨床辨證以氣血陰陽為綱,五髒虛候為目。一般說來,病情單純者,病變比較局限,容易辨清其氣、血、陰、陽虧虛的屬性和病及髒腑的所在。但由于氣血同源,陰陽互根,五髒相關,所以各種原因所緻的虛損往往互相影響,由一虛而漸緻多虛,由一髒而累及他髒,使病情趨于複雜和嚴重,辨證時應加注意。

治療的基本原則是補益。在進行補益的同時,一是必須根據病理屬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氣、養血、滋陰、溫陽的治療方藥;二是要密切結合五髒病位的不同而選用方藥,以增強治療的針對性。此外,由于脾為後之本,腎為先之本,故應十分重視調整脾腎。

辨證論治

氣虛虛勞【證見】面色萎黃,氣短懶言,語聲低微,體倦乏力,動則汗出,易感冒,腹脹,納差,便溏。舌質淡胖苔薄白,脈虛大無力。

方藥

1.主方:右歸丸(張介賓《景嶽全書》)加減

處方:熟附子12克,肉桂6克,杜仲、山茱萸、菟絲子、熟地黃、山藥、枸杞子、當歸、巴戟天、黃芪各15克,鹿角膠12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濟生腎氣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鹿茸注射液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次或隔日1次。

飲食療法

(1)鼈魚骨髓湯:鼈魚1隻(去内髒),豬脊髓150克,生3片,加水共煲至爛熟,加鹽調味服食。适用于陰虛虛勞

(2)人參炖烏雞:人參12~15克,烏雞肉250克(去皮骨),生姜3片,放入炖盅内并加清水适量,隔水炖2小時,加鹽調味服食。适用于氣虛虛勞。

(3)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30克,羊肉250克,生姜15克,加适量水煮至羊肉爛熟為止,加鹽調味吃肉飲湯。适用于血虛虛勞。

(4)熟附生姜炆狗肉:熟附子15~20克,狗肉500-l000克(切塊),生姜15克,蒜頭适量。先用蒜頭、生姜、花生油起镬,再加水及熟附子,煮2小時至狗肉爛熟,調味分多餐服食。适用于陽虛虛勞。

預防及緩解

第一、應該多進行一些體育的鍛煉來提高免疫力,從而改善人體的内環境,而使虛勞病得到良好的緩解。

第二,對于虛勞病存在的氣血陰陽的虧虛,應該綜合的治療,比如補氣、補血、滋陰、溫陽等等,臨床上可以選擇阿膠、當歸、人參、黨參、太子參來進行治療。

第三、虛勞的患者也應該多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最為重要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