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計劃協調全軍軍事科學研究工作的機關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簡稱軍事科學院,于1958年3月15日正式成立,葉劍英元帥任第一任院長兼政治委員,現任院長蔡英挺上将、政治委員許耀元上将。建院50多年來,軍事科學院研究出一大批優秀軍事科研成果,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軍事科研人才,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國内外産生了重要影響。軍事科學院是中央軍委領導下的軍事學術研究機關,科學研究機構。是全軍軍事科學研究的中心,是計劃協調全軍軍事科學研究工作的機關,是中央軍委和總部從理論高度指導軍隊建設和作戰的助手。[1]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 外文名: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s PLA China 别名: 别稱:軍事科學院 學校類别:公辦學校 所屬地區:中國北京 主管部門:中央軍委 創辦時間:1958年3月15日 學校類型:軍事大學 現任校長:蔡英挺

學校背景

中國人民解放軍關于軍事理論的高級研究機構,全軍軍事學術研究的中心和計劃、協調機構。直屬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設有戰争理論、戰略、戰役、戰術、軍制、軍事曆史、外國軍事學術、軍事辭書、軍事運籌分析、軍隊政治工作等研究部門和組織計劃、政治工作、院務工作機關。基本任務是研究馬克思列甯主義軍事理論、毛澤東軍事思想。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和作戰經驗,中國曆代的、外國的軍事理論和經驗,探索現代條件下武裝力量建設和人民戰争的規律,為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反侵略戰争服務。軍事科學院于1958年3月15日正式成立。葉劍英任第一任院長兼政治委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是中央軍委領導下的軍事科學研究機構,是全軍軍事科學研究的中心,是計劃協調全軍軍事科學研究工作的機關,是中央軍委和總部從理論高度指導軍隊建設和作戰的助手。其基本任務是:進行軍事基礎理論和國防建設、軍隊建設重大問題的研究;編修軍隊的條令、條例和其他有關的軍事法規;為中央軍委、總部決策提供戰略性建議和咨詢;做好全軍的軍事科研管理工作。通過創造性的科研工作,提供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為中央軍委、總部決策服務,為軍隊建設、作戰服務。

曆史發展

1956年9月,為研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總結古今中外的戰争經驗,編寫合成軍隊的條令條例,探索現代建軍和作戰的重要問題,以适應國防現代化和未來作戰的需要,中央軍委決定建立軍事科學研究機關。12月,成立籌備委員會,由葉劍英負責籌建工作。

1957年7月,中央軍委确定軍事科學研究機關的編制,設軍事史、軍事學術、軍事技術3個學部和學術秘書處、辦公室、行政事務管理處、政治處、幹部處、翻譯處等部門,共316人。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正式命名。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科學條令部從訓練總監部分出,成為軍事科學院的組建基礎。

1958年3月15日,軍事科學院在北京正式成立,編制為大軍區級,直屬中央軍委領導,葉劍英任院長兼政治委員。此後,組織編制幾經調整,至1966年上半年,設有院辦公室、政治部、院務部和戰争理論、戰術、戰史、外國軍事等4個研究部,以及軍事技術直觀教研館,共有研究人員500餘人。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軍事科學院的建設遭到嚴重破壞,科研工作一度處于停頓狀态。

1969年11月,全院人員被裁減3/4,軍事技術直觀教研館被撤銷。

1972年9月,重新調整編制,各研究部下設研究處;院辦公室下設秘書處、資料處、管理處、衛生處、政治處和雜志社。

改革開放後的發展與壯大。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軍事科學院逐步恢複和發展,全院工作人員達1000餘人,組織編制又作過多次調整,設有計劃指導部(後改稱計劃組織部)、政治部、院務部和戰略、戰役戰術、軍制、軍事曆史、外國軍事、軍事百科等研究部和毛澤東軍事思想、軍隊政治工作、軍事運籌分析等研究所,以及軍事學術雜志社、軍事科學出版社、軍事圖書館等單位。

1988年開始招收軍事學碩士研究生,1994年開始招收軍事學博士研究生。

1993年後的現行編制設有:科研指導部、政治部、院務部和戰略、戰役戰術、軍制、軍事曆史、外國軍事、軍事百科等研究部,以及毛澤東軍事思想、軍事運籌分析等研究所,還有軍事學術雜志社、軍事科學出版社、軍事圖書資料館等單位。

軍事科學院建院50餘年來,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主要的有:譯編馬恩列斯軍事文選、文集,選編毛澤東軍事文選、文集和鄧小平軍事文選,研究和編寫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著作;編寫和修訂人民解放軍合成軍隊條令、條例;開展國防建設、軍隊建設和作戰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為中央軍委和總部提供了一批研究報告;撰寫了《戰略學》、《戰役學綱要》、《國家軍制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中國軍事史略》、《孫子兵法新注》等重要軍事著作;組織全軍編纂了《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用主題詞表》等重要工具書;運用計算機建立了若幹個作戰模拟系統;編譯提供了大量的外軍學術信息。

其中,有些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有些成果填補了軍事科學領域的空白,有些成果獲得全國或全軍的獎勵。此外,還編輯發行了《中國軍事科學》、《軍事學術》、《國防》、《軍事曆史》、《外國軍事學術》、《軍事百科通訊》、《軍事系統工程》、《軍事科研通訊》等刊物,對活躍和繁榮軍事科學研究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在計劃協調全軍的軍事科研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組織全軍制訂了人民解放軍“七五”、“八五”、“九五”軍事科研工作計劃,申報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五年規劃和年度基金研究課題,開展了全軍軍事科研優秀成果的評獎工作,對推動和發展軍事科研事業做出了貢獻。

1972年,葉劍英不再任軍事科學院院長及政治委員後,曆任院長為:宋時輪、鄭文翰、蔣順學、趙南起、徐惠滋、劉精松、王祖訓、葛振峰、張定發、鄭申俠、劉成軍、高津、蔡英挺;曆任政治委員為:粟裕、王樹聲、王新亭、廖漢生、劉志堅、蕭華、袁升平、梁必業、王誠漢、楊永斌、張序三、張工、溫宗仁、劉源、孫思敬。

2011年軍委明确賦予軍事科學院培養軍事學高級專門人才的職能,并正式将軍事科學院研究生教育納入軍隊院校教育體系。軍事科學院是全軍軍事學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授權單位,涵蓋了軍事學全部10個一級學科。其中,軍事思想與軍事曆史、戰略學、軍隊指揮學、軍事管理學、軍隊政治工作學5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戰役學、戰術學、軍事訓練學、軍事後勤學、軍事裝備學5個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另外還有聯合戰役學、合同戰術學2個二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指導思想

軍事科學院科研工作的指導思想為:堅持以馬列主義軍事理論、毛澤東軍事思想和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為指導,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依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認真總結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曆史經驗,重視吸收外軍的有益經驗,繼承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現代條件下人民戰争特别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争,發展和完善本國的軍事科學,為軍委和總部決策服務,為部隊建設與作戰服務。其基本任務為:開展軍事基礎理論、應用理論和對策研究,為中央軍委、人民解放軍三總部決策提供咨詢建議,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及作戰提供理論指導,為部隊、機關和院校提供軍事學術信息;組織協調全軍開展軍事科學研究;培訓具有碩士以上水平的軍事科研人才;負責“中國軍事科學學會”的日常工作。

培養目标

培養以理論功底和思維能力見長,富有創新精神,善于宏觀謀劃的高級研究型人才和高級參謀型人才(簡稱“兩高人才”)。軍事科學院有一大批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資深專家和學術帶頭人為研究生導師,有自成一體、獨一無二的按門類出版的軍事學研究生系列教材,有大量需要深入研究論證的國家級、軍隊級科研課題,有寬松自由的學術研究氛圍,為實現“兩高人才”培養目标提供了保證。開展研究生教育28年來,軍事科學院畢業研究生以良好的政治素質、紮實的理論功底、寬闊的戰略思維、高遠的世界眼光和敏銳的創新意識在軍委機關、部隊、院校和科研單位發揮着十分突出的作用,湧現了一批像女将軍姚雲、航母第二任艦長劉吉吉、第一支專業藍軍旅長滿廣志等優秀畢業生,為實現強國夢、強軍夢,建設世界一流軍隊貢獻着自己的聰明才智。

招生錄取

軍事科學院2017年面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不含邊防、消防、警衛3個警種)現役軍官(警官)、文職幹部招生,計劃招收軍事學碩士研究生29人,學制2.5年;軍事學博士研究生30人,學制3年。

曆屆領導

​現任院長:高津政治委員:孫思敬

曆任院長

​葉劍英(1957.11-1972.10)

宋時輪(1972.11-1985.11)

鄭文翰(1985.11-1990.04)

蔣順學(1990.04-1992.10)

趙南起(1992.10-1995.07)

徐惠滋(1995.07-1997.11)

劉精松(1997.11-1998.12)

王祖訓(1998.12-2001.07)

葛振峰(2001.07-2002.10)

張定發(2002.10-2003.06)

鄭申俠(2003.07-2007.09)

劉成軍(2007.09-2014.12)

高津 (2014.12-)

政治委員

​葉劍英(兼,1957.11-1972.10)

粟 裕(第一,1972.11-1983.01)

王樹聲(第二,1972.11-1974.01)

王新亭(1972.11-1975.08)

廖漢生(1973.12-1975.02)

劉志堅(第二,1975.03-08)

肖 華(第二,1975.08-1977.04)

袁升平(第二,1978.12-1980.01)

梁必業(1982.12-1985.11)

王誠漢(1985.11-1990.04)

楊永斌(1990.04-1992.10)

張序三(1992.10-1993.12)

張 工(1993.12-2000.06)

溫宗仁(2000.06-2005.12)

劉 源(2005.12-2010.12)

孫思敬 (2010.12-)

曆任副院長

宋時輪(第一,1957.11-1958.12;1958.12-1972.10)

彭紹輝(1957.11-1963.09)

粟 裕(1958.12-1972.10)

楊至成(1958.05-1963.09)

王樹聲(1959.11-1972.10)

閻揆要(1965.01-1975.08)

賀光華(1970.14-1979.05)

高體乾(1970.04-1982.12)

郭化若(1973.12-1982.12)

王蘊瑞(1973.12-1975.08)

張翼翔(1975.04-1985.11)

高 銳(1975.08-1988.02)

鄧 華(1977.08-1980.07)

舒 同(1978.05-1982.12)

譚知耕(1978.11-1985.11)

劉 震(1980.01-1985.11)

鄭文翰(1982.12-1985.11)

張獻奎(1982.12-1985.11)

徐芳春(1985.11-1990.04)

思毅(1985.11-1992.11)

糜振玉(1985.11-1994.12)

譚旌樵(1985.11-1988.02)

蔣順學(1988.02-1990.04)

宋文中(1990.04-1993.12)

李際均(1992.12-1997.11)

王祖訓(1993.12-1999.01)

馬鳳桐(1994.12-1999.12)

戴怡芳(1994.12-2001.01)

李運之(1997.11-1999.12)

徐根初(1998.08-2006.12)

田書根(1999.12-2003.07)

葛振峰(2000.12-2001.07)

葛東升(2002.01-2006.12)

錢海皓(2003.07-2007.12)

劉繼賢(2006.12-)

王兆海(2007.12-2009.06)

徐莉莉(2009.06-)

曆任副政治委員

王新亭(1958.11-1963.09)

鐘期光(1960.12-1975.08)

向仲華(1965.06-1972.04)

彭富九(1970.03-1973.12)

韓雙亭(1970.04-1985.11)

相 炜(1979.06-1985.11)

李 碩(1992.11-1993.12)

張 超(1992.11-1994.12)

王茂潤(1994.12-1995.07)

康成元(1996.01-1997.11)

馮延齡(1998.08-2003.01)

馮永生(2002.01-2005.12)

程寶山(2003.01-2004.12)

年福純(2004.12-2009.12)

王森泰(2009.12-)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