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大宏

倪大宏

中國内地男演員
倪大宏,男,漢族,畢業于中央戲曲學院,1986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第十七屆梅花獎、第九屆文華獎獲得者,可謂當今華人影壇第一流的重量級演技派“黃金配角”。代表作品《喬家大院》、《活着》、《都挺好》等。[1]
    中文名:倪大紅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 出生地:中國 身高: 體重: 畢業院校:中央戲劇學院 職業:演員 經紀公司: 代表作品:《喬家大院》《活着》 主要成就: 性别:男

個人簡介

性别:男

職業: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

個人獲獎:第十七屆梅花獎、第九屆文華獎獲得者

學曆:1986年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

主要作品

電視劇作品:2006年《喬家大院》飾演孫茂才;2007年《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飾演嚴嵩;2008年《大過年》飾演馮建棟;2008年《八兄弟》飾演冷大虎;2009年《生死線》飾演高三寶。

電影:

《滿城盡帶黃金甲》;

《泥鳅也是魚》;

《西夏路迢迢》;

《活着》;

《高山下的花環》。

話劇:

曾出演話劇《陽台》、《浮士德》、《哈姆雷特》、《羅姆洛斯大帝》、《玩偶之家》、《生死場》、《臭蟲》等。

媒體印象

倪大宏是個非常出色的舞台劇演員,孟京輝的《陽台》、《臭蟲》都有倪大宏出色的表演。導演林兆華也非常看好他,曾邀他參演《哈姆雷特》、《羅慕羅斯大帝》等戲。不過,倪大宏的真正出彩兒還是在田沁鑫導演《生死場》中的出色表演,不僅讓所有觀衆都記住了那個佝偻着個腰,略微圈着腿,總是揣着手的“二裡半”,也使業内對其表演贊歎不已,從而一舉奪得梅花獎、文華獎兩個戲劇大獎。但是從那以後兩年多,倪大宏一直沒有在舞台上露面,也推掉了很多影視片約,直到國家話劇院推出重點劇目《趙氏孤兒》。

學藝之初

倪大紅父母都是哈爾濱話劇團演員,但他們認為,倪大紅沒有一張當時流行的“紅衛兵”的臉,一直不鼓勵兒子去當演員。他們對倪大紅說:“你這個模樣怎麼可以做演員。”父母希望他能有一技之長,“哪怕做個電工,木匠。”

但倪大紅自小就想當一名演員。“也許我的骨子裡流淌着父母的文藝基因,我就喜歡做這個,也覺得能夠做這個。”帶着這個夢想,上完高中後,16歲的倪大紅下鄉到了大慶附近的安達農場。他一度成為一名馬車夫。在這期間,他差一點去了空軍成為一名軍人,但因為政審不合格而失之交臂。1982年,倪大紅曾經去長春考點報考上戲。“初試就被刷了下來,當時特别不好意思進家門。”但倪大紅根本沒有灰心,他覺得遲早會考上戲劇學院的,如果實在不行,就考哈爾濱話劇院的學員班。他的這種執著着實讓他的父母感動,他們覺得不管孩子能否實現理想,也要全力以赴支持他。父親親自為他輔導朗誦。倪大紅說,“我的父親已經不在了。直到現在,我創造的每一個角色在和觀衆見面的同時,母親也會把她的感受反饋給我。”1982年,倪大紅考上了中戲表演系,成為朱彤、張光北、何政軍、王超、張山、林波等人的同學。

據說,在是否錄取倪大紅的問題上,中戲方面有過争議。因為相對其他演員來說,倪大紅的年齡偏大,此時已經22歲了,長相不是那麼“标準”,嗓音、形體似乎都不太好。但最終倪大紅幸運地被錄取了。

進入中戲後,倪大紅也不是那麼自信。一是有父母的否定在先,二是同班同學個個帥哥靓妹。倪大紅以“笨鳥先飛”的姿态,比其他同學更加刻苦,同時把以前愛好閱讀世界名著的習慣延續了下去,他先後閱讀了《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等一系列作品。

導演謝晉的出現把倪大紅殘存的自卑掃蕩得幹幹淨淨。1983年的一天,倪大紅剛剛上完形體課,晃晃悠悠地往回走,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這一切,被坐在不遠處車裡的謝晉的副導演看在眼裡。車裡還坐着已經和謝晉合作過《牧馬人》的叢珊,中戲表演系80級學生。幾天後,叢珊到宿舍找到倪大紅,說讓他去一趟謝晉《高山下的花環》劇組。倪大紅就來到新街口的北京軍區招待所劇組所在地試戲。倪大紅要試的角色是《高山下的花環》中的戰士段雨國。段雨國是個城市兵,他瞧不起呂曉禾演的農村兵梁三喜,而喜歡唐國強演的高幹子弟趙蒙生,但最終在炮火洗禮中成長。這部戲在雲南河口拍攝,當時戰争尚未結束,專門有一個連的戰士跟着保護并參與拍攝。倪大紅跟着劇組拍攝了五個月,收獲了700元報酬的同時也收獲了自信。

話劇生涯

1986年,倪大紅中戲畢業分配到了中央實驗話劇院(現為國家話劇院)。先是龍套,接着是配角,他總是兢兢業業。然而質樸甚至笨拙的表面無法掩飾其靈光一現的才情。漸漸地,他被劇院的前輩看作是最具潛質的演員。

1990年,就讀中戲不久的陳建斌去北京電影學院看了林兆華執導的《哈姆雷特》,演篡權國王的倪大紅讓他為之折服。2007年1月28日,已經是名滿天下的陳建斌告訴記者:“我認為那版的《哈姆雷特》是迄今中國最好的《哈姆雷特》,濮存昕也是最好的狀态,大紅哥也是最好的狀态。我說的那版還不是到了人藝後再演的。那版是非常質樸的,舞台上什麼也沒有,隻有一把理發館用的椅子,最後結尾的時候,天上開始下雨,充滿了詩意。”演完《哈姆萊特》,倪大紅回到國家話劇院,他突然有了一種開竅的感覺。“那段時間我演了幾個角色,熟悉了話劇舞台,演過了林兆華的戲之後,在創作上有了自己的想法,感覺自己漸漸開竅了。”這些想法是,他不再照本宣科地去完成角色,可以讓角色有所變化;在完成角色的時候,他可以去颠覆以往的常規的表現手法。“好多話劇,如果按照常規的演法,就很沒有意思。我想颠覆常規,使之具有一種質感、乖張的風格。在表演上追求感受到的随意的東西,今天和昨天的表演,幾乎都不一樣,經常有一些臨場發揮的東西。”他的探索得到了劇院的認可。

1994年,倪大紅在孟京輝執導的話劇《陽台》中演一位警察局長,他對孟京輝說,我想把手一直放到褲兜裡,不拿出來。孟京輝同意了倪大紅的想法。給倪大紅帶來更多榮譽的是1999年田沁鑫執導的話劇《生死場》。《生死場》根據現代作家蕭紅的同名小說改編,在劇中,倪大紅主演農民二裡半。這個佝偻着個腰,略微圈着腿,總是揣着手的"二裡半",讓倪大紅獲得了梅花獎和文華獎。陳建斌認為:“二裡半是中國話劇舞台上罕見的藝術形象”。

倪大紅認為,他更喜歡《趙氏孤兒》。“《趙氏孤兒》的故事可能家喻戶曉,我在劇中主演程嬰,我不是用眼淚在演,而是用心血在演。為什麼我那麼喜歡程嬰呢,因為他背負了那麼多年的罵名,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都給捐獻出去了。”在現場看過話劇的記者杭程這樣描述倪大紅的表演:“看《趙氏孤兒》中的倪大紅,不可能不為之所動。最令人動情的是倪大紅飾演的程嬰最後的死,倪大紅喊着‘愧對’跪着踉跄幾步倒在孤兒的懷裡,那種深入骨髓的悲傷便直刺人心。記者實在沒有想到倪大紅會用這樣一種方式來處理程嬰之死,一個忍辱負重的大賢大良卻喊着‘愧對’死去,而且是在一種踉跄的局促的行動《生死場》中飾龍二之中。”陳建斌認為:“從二裡半到程嬰我覺得有一個上升的過程,他這個人其實外在的東西少,把他放在人物的内心裡,這樣更難。”2009年加盟《三槍拍案驚奇》拍攝。

影視角色

《活着》,驚鴻一瞥

1994年,倪大紅在《活着》裡的表演可謂驚鴻一瞥。當時張藝謀這樣對倪大紅說:“龍二這個角色非常難演,演不好,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演好了就是非常出彩的,希望你能夠把他創造成一個非常出彩的人物。”倪大紅做到了。雖然僅僅是倪大紅的第二部影視作品,但看過《活着》的人,沒有一個不記得那個一身殺氣的“龍二”。平日裡寡言少語略顯木納的倪大紅,演起“龍二”這個讓福貴傾家蕩産的老江湖就好像信手拈來,那股陰險和狠毒真讓人不寒而栗。倪大紅呈現在表演上的創造力和表現力不得不讓人拍案叫絕。《喬家大院》,和陳建斌相得益彰。

2005年春,《喬家大院》在山西開拍了半個月後,孫茂才一角的演員突然生病,這可急壞了整個劇組。找誰來救駕呢?陳建斌的腦子裡突然蹦出了倪大紅,而《喬家大院》攝影池小甯也在影片《西夏路迢迢》中和倪大紅合作過,對他贊賞有加。但導演胡玫不認識倪大紅。巧的是,陳建斌帶着影片《活着》的光盤,他對胡玫說,倪大紅在《活着》中演龍二。胡玫連夜看完《活着》,說:“就是他了。”

當倪大紅被當作救兵進入《喬家大院》劇組後,演員張譯認為有機會可以和倪大紅好好交流了。張譯是北京軍區戰友話劇團演員,在《喬家大院》中扮演長順,他慕倪大紅之名已久。2007年1月27日,張譯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倪大紅在行業裡很有名氣,在話劇界數一數二,我曾看過他演的《生死場》,演得非常好。”沒想到,倪大紅一進入劇組就關起門看劇本,在片場不拍片的時候也就是那麼一坐,跟誰也不說話。張譯和倪大紅的最初交流僅僅局限于點頭問好。“本來想和他好好聊一聊,但沒想到他在現場不拍戲的時候唯一做的是沉默——在獨自琢磨。到後來才慢慢熟悉起來,成為很好的朋友。”孫茂才是給喬緻庸出謀劃策的人,因此倪大紅和陳建斌有很多對手戲。陳建斌說:“倪大紅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對手,我們都畢業于同一個學校(中戲),我們都在話劇舞台摸爬滾打過,配合起來比純粹影視演員更默契,所以合作的時候,一下子就能接上。好多東西根本不用事先商量,即興的東西,一下子就出來了。”

孫茂才原本是一個經驗老到的窮秀才。在太原趕考時曾和喬緻庸有過數面之緣,并和喬緻庸在龍門口舌戰主考官,在喬家有難時,也來投奔喬家幫忙。倪大紅說:“孫茂才跟喬緻庸相比兩個人最終是志向不同,孫茂才比較務實,而喬緻庸要沾的是國之利器,彙通天下。孫茂才不想看到喬家剛大病初愈又瀕臨死亡。志向觀念的不同使他們分道揚镳。”

倪大紅雖然不是男一号,但所演的孫茂才最耐人尋味。一名網友認為:“整部電視劇,印象最深的角色就是這個孫茂才。實在不好說這個人是好是壞,甚至說他先是好後來變壞了也是不很準确的。誰叫他遇到了喬緻庸呢,誰叫他是個窮酸落魄的秀才出身呢,誰叫有個崔鳴十在底下拼命的撺掇呢,誰叫他這麼聰明且人情練達呢,誰叫他活在那個沒落的清朝末年呢。人是跳不出自己的命的……”還有一位網友認為:“倪大紅此人不得了!電視劇《喬家大院》裡主角兒喬緻庸的重要搭檔,一個窮秀才,一個落魄舊文人,卻又是喬家家業複興的關鍵謀士。

這樣一個角色,若是演狡猾了,演員看似精明了,甚而至于演出了八面玲珑,四方讨好而精于算計的猴頭鼠腦都不是不可以的,那也是常人眼中的慣性印象。然而此等人物叫倪大紅演了就演出了大不咧咧,粗頭粗腦,漫不經心,甚至于邋遢了一些的貌像,卻沒有人說他就不是謀士。”跨演《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大明王朝》2006年底到2007年初,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和電視劇《大明王朝》幾乎同時和觀衆見面。有意思的是,身手敏捷的蔣太醫和老态龍鐘的嚴嵩都是由倪大紅飾演的。而這兩部戲幾乎同時在2006年上半年拍攝,倪大紅在兩個迥然不同的角色中穿梭自如。

倪大紅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飾演蔣太醫。這是一個在宮中服侍大王十幾年的親信,他深谙宮闱中的鬥争哲學和生存法則,在大王和王後的較量中識時務地站在大王一邊,親命自己小女蔣婵給王後下毒時顯得毫不手軟。他對妻子和女兒疼愛有加,在女兒和太子的私情上采取放任的态度,充分流露出一個老臣的事故和心計。但蔣太醫萬萬沒想到,命運偏偏跟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他處心積慮的攀附反倒釀就了兄妹情愛的苦果,他願為之“肝腦塗地”的大王,不僅是他發妻的第一個男人,也是他們一家性命的終結者。

關于蔣太醫,如果要和《雷雨》扯上關系,那麼應該相當于魯貴。但倪大紅告訴記者,蔣太醫和魯貴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雷雨》中魯貴的戲份非常重,而且非常有彩。“《雷雨》裡的魯貴敢說話,因為畢竟人物之間的關系不一樣,是老爺和管家;而《滿城盡帶黃金甲》中是皇帝和臣子的關系,輕易不敢言。”《滿城盡帶黃金甲》是這樣給蔣太醫定位的:“一個是枕邊的女人,一個是頭頂的大王,這個男人終究沒有猜透自己深陷的謎局。”接戲後,倪大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忘掉《雷雨》。倪大紅非常熟悉《雷雨》,雖然沒有演過,上中戲的時候就通讀過《雷雨》的劇本,看過多個版本的演出,其中包括北京人藝的兩個版本。“但其實創作這個角色的時候,我就把整個《雷雨》忘掉了,因為我不想被《雷雨》束縛住,畢竟,角色變了,時代背景變了,我必須抛開《雷雨》重新創作。”

《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武打動作非常多,倪大紅演的蔣太醫也是文武雙全。本來根據劇組的安排,主要演員都要先進行一番武術訓練。演蔣太醫妻子的陳謹進了劇組想找到“丈夫”,卻不見倪大紅的影子。原來,倪大紅進劇組沒幾天就患病,痊愈後已經正式開機了。倪大紅的一些武打戲是在重慶武隆天坑拍攝的。這是一個高海拔的地方,大病初愈的倪大紅一下子感到了高原反應,“就像飛機降落一樣,耳朵漲漲的,喘氣都很費力。”從天坑下到底有七百多級台階,倪大紅走到最後,雙腿哆嗦不止。因為沒有時間接受專門的武打訓練,隻好現學現賣。程小東教了倪大紅幾招,倪大紅牢牢記住。但是實拍時,倪大紅的鏟子一揮舞,所有的武師都不敢上前。急得程小東說:“你們在旁邊幹什麼?你們給我打上去。”但這些訓練有素的武師明白,倪大紅一出手就露出了“二把刀”的功底,鏟子不長眼,下手沒輕沒重。倪大紅既然是太醫,對各種藥物自然很熟悉,他的“辦公室”布滿了一個個中藥小格子。導演要求他不看格子的位置,想要什麼藥順手就能拉出來,這讓倪大紅感覺很好玩。

在電視劇《大明王朝》中,倪大紅主演嚴嵩。最初,導演張黎在選擇80多歲的嚴嵩一角的人選時,60歲以下的演員根本不予考慮。但最終選擇了47歲的倪大紅。在定完裝後,張黎依然有點擔心,直到拍完了第一個鏡頭。嚴嵩一直被視為明朝最大的奸臣。但倪大紅并沒有讓他朝奸臣的路子走,“演完之後我都沒有覺得他是一個奸臣,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見他是确實有能力的,不是靠寫什麼青詞就坐到這個位置上的。”

拍《大明王朝》時,倪大紅同時還跨着拍《滿城盡帶黃金甲》。他一會兒變成文武雙全、動作利索的蔣太醫,一會兒變成顫顫巍巍、随時要倒下的嚴嵩,展示了多年練就的深厚功力。但這冰火兩重天的生活确實讓倪大紅痛苦不堪。

為了塑造好嚴嵩,倪大紅主要從行動和語言上着手。嚴嵩是80多歲的人了,行動肯定遲緩。由于入戲太深,倪大紅在拍完戲後好一陣子,都比平常更加沉默而遲緩,仿佛得了癡呆症。倪大紅認為,雖然嚴嵩年事已高,但思維依然敏捷,因此,嚴嵩的說話應該是沉靜、停頓很久,但不是永遠緩慢的,當快則快,當慢則慢。就這樣,倪大紅把一個替皇帝遮風擋雨、老謀深算的嚴嵩演繹得出神入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