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現實主義

批判現實主義

19世紀歐洲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
批判現實主義特指19世紀歐洲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也一時興起,這些批判現實主義經典著作生動地反映了社會風俗、人情、國民性和社會矛盾,本文就為大家帶來了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十大名著,包括:《紅與黑》、《死魂靈》、《人間喜劇》、《複活》等等。[1]
    中文名:批判現實主義 外文名:Critical realism 定義:19世紀歐洲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 代表作家:司湯達、巴爾紮克,狄更斯

概述

在西歐文學中,批判現實主義是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它是特指十九世紀在歐洲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批判現實主義"這一術語,是後人概括出來的。法國的蒲魯東(1809-1865)在《藝術的社會使命》一書中,最早作出"現實主義是批判的"論斷,但由于此人是無政府主義的創始人,後來成為第二帝國的代言人,馬克思曾在《哲學的貧困》一書中批判過他,他的名聲不好,因此他對批判現實主義的提法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正式提出批判現實主義并給它下定義的是高爾基。高爾基指出;"資産階級的'浪子'的現實主義,是批判的現實主義;批判的現實主義揭發了社會的惡習,描寫了個人在家庭傳統、宗教教條和法規壓制下的'生活和冒險',卻不能夠給人指出一條出路。批判一切現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會生活以及一般'存在'顯然毫無意義以外,卻沒有什麼可以肯定的。"

批判現實主義思潮曾經在歐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批判現實主義開始形成并獲得初步的發展,從三十到四十年代,批判現實主義繼浪漫主義之後,成為歐洲文學的主要潮流。高爾基稱它為"十九世紀一個主要的,而且是最壯闊,最有益的文學流派"。法國是批判現實主義的發源地,司湯達以小說《紅與黑》為這種文藝思潮奠定了基礎,巴爾紮克創作的《人間喜劇》,成了批判現實主義力所能及的最高成就。

此外,福樓拜、梅裡美、左拉、莫泊桑、都德、小仲馬以及羅曼·羅蘭等人,都帶着閃耀着批判現實主義鋒芒的小說湧上文壇,形成了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波瀾壯闊的藝術洪流。整個時代作家輩出,巨着叢生,文壇盛況,蔚為壯觀。在英國,狄更斯和薩克雷也代表了當時中小資産階級的利益,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罪惡與腐敗,作了揭露和批判。

狄更斯的小說有《大衛·科波菲爾》、《艱難時世》和《雙城記》等,薩克雷的代表作是《名利場》。此外,夏洛蒂·勃朗特和蓋斯凱爾夫人等人,也以優秀的文學作品,加入了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行列。馬克思稱他們是屬"現代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指出:"他們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寫生動的書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真理,比一切職業政客,政論家和道學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還要多。"

現實主義文學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第一,産生現實主義文學是西歐資本主義制度确立和發展的産物。自然科學與哲學從另一種角度促進了現實主義文學的産生。

第二,思想特征首先,現實主義文學把文學作為分析與研究社會的手段,為人們提供了特定時代豐富多彩的社會曆史畫面,具有很高的認識價值。其次,現實主義以人道主義思想為武器,深刻地揭露與批判社會的黑暗,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提倡社會改良。

第三,現實主義文學普遍關心社會文明發展進程中人的生存處境問題,表現出作家們對人的命運與前途的深切關懷。藝術特征首先,現實主義文學追求藝術的真實模式,強調客觀真實地反映生活。其次,現實主義文學重視人與社會環境的關系的描寫,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現實主義文學具有内傾性和外傾性兩種傾向。

第四,現實主義以叙事文學為主,小說創作特别是長篇小說走向了成熟與繁榮。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之後,西歐的批判現實主義開始走下坡路,歐洲文壇上出現了自然主義的流派标志着這一資産階級藝術潮流的敗落。批判現實主義的中心由英,法轉移到俄國。這時,繼普希金,果戈裡之後,屠格涅夫,列夫·托爾斯泰以及契诃夫紛紛登上世界文壇,代表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新成就。十九世紀歐洲的批判現實主義的巨大成就,揭開了人類文明。

主要作品

作家名

代表作

國别

司湯達

《紅與黑》,《法尼娜·法尼尼》

法國

巴爾紮克

《人間喜劇》,《歐也妮·葛朗台

法國

狄更斯

《雙城記》,《大衛·科波菲爾》

英國

莫泊桑

《漂亮朋友》,《羊脂球》,《項鍊》

法國

果戈理

《死魂靈》,《外套》,《欽差大臣》

俄國

托爾斯泰

《戰争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複活》

俄國

契诃夫

《第六病室》,《套中人》,《變色龍》

俄國

歐·亨利

《麥琪的禮物》,《警察和贊美詩》

美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