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管理

社區管理

社會學中基本概念
“社區”是社會學中的基本概念,最早是在德國社會學家斐迪·滕尼斯的《社區與社會》一書中提出。一般認為:社區就是在一定地域内發生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員歸屬感的人群所組成的相對獨立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其基本構成要素有四個方面:一個相對穩定的人文區位意義上的地域。特定的區域不僅是社區成員活動的基本空間場所,而且社區成員的活動方式乃至思想感情也都被打上區域的烙印和特征。二是一定規模和具有同質性的人口[1]。
  • 中文名:社區管理
  • 外文名:Community Management;  Community;
  • 簡稱:
  • 主管單位:
  • 登記單位:
  • 屬性:
  • 社團地址:
  • 主要成就:
  • 俗稱:社區内部各種機構、團體或組織
  • 目的:維護社區正常秩序

産生背景

(一)是我國社會發展戰略的調整。即由經濟增長轉向社會全面進步的發展觀的形成;由國家工業化轉向社會現代化的發展戰略的确立。

(二)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對重鑄新型社區結構,加強社區管理有着迫切的需求。

(三)是社會管理體制的轉軌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賦予了社區管理以充分的條件。

圖書

人大社2012年新版圖書

信息

圖書全名:社區管理(第三版)

作者姓名:汪大海、魏娜、郇建立

ISBN:978-7-300-16060-3

圖書定價:39.80

出版時間:2012-07-25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所屬系列: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内容簡介

本書分緒論、社區管理的主體、社區管理的内容、社區管理的實施與發展、國外社區管理的實踐與發展趨勢等五篇系統論述了社區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本版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删除了一些陳舊、重複的資料,加入了部分新的内容,以反映社區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發展。

本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獨創性。深刻把握社區管理趨勢,做到重點突出,特色鮮明;

(2)本土化。突出中國社區管理的本土化特色,切實幫助讀者在最短的時間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并進行本土化思考,以對中國社區管理實踐有所啟迪;

(3)全面性。既涵蓋社區管理學科的基本知識,又介紹最新學術研究進展,内容系統、全面、前沿;

(4)互動性。教材編寫過程中強調與讀者的互動性,在每一章中增加了背景知識介紹、相關案例分析等内容。

(5)可讀性。全書力求文筆生動,表達活潑,内容簡潔,可讀性強。

作者簡介

汪大海,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導師,北京師範大學MPA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制度創新與公共管理改革等。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完成各類科研項目3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中國經濟改革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1項、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2項等。出版《公共管理學》、《管理學》、《現代公共政策學》、《社區管理》、《公共危機管理》、《西方公共管理名着導讀》、《核心競争力》、《挑戰失業的中國》等教材、專着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精品片段

本書内容涵蓋了社區管理的定義、分類及國内外的社區管理體制和治理經驗,既是了解我國當代社區狀況的一本好書,也是開拓管理視野的良好工具。

為滿足時代發展與知識更新的需要,寫作組在第二版的基礎上進行了認真的讨論與修訂,試圖從不同的、更新的角度回答社區管理由誰管理、管理什麼、如何管理等問題,形成了本書第三版。在編寫過程中,我們注重系統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理論部分力求闡釋得準确、清楚、簡練、實用,并将國内外學者關于社區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前沿的理論吸收進來,讓理論作為指導實踐的基礎。

在第二版的基礎上,我們仍然緻力于兩大目标的實現:第一個目标是實現更全面合理的體系,包括概念、體制環境、主體、内容等方面,使讀者通過學習本書,能對社區管理的知識體系形成全面清晰的認知,這分别體現于第1篇“緒論”、第2篇“社區管理的主體”、第3篇“社區管理的内容”之中。第二個目标是在第一個目标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從“外”和“内”兩個層面進行擴展。從“外”的層面,力求把握國外社區管理的實踐與發展趨勢;從“内”的層面,力求抓住國内社區管理的實踐動态與新進展,力圖為中國當代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從而實現教材知識的“與時俱進”,并能為政府部門提供改革思路。這主要體現于第4篇“國外社區管理的實踐與發展趨勢”與第5篇“當代中國社區管理的創新與發展”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