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懷古

桂枝香·金陵懷古

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詞作
《桂枝香·金陵懷古》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詞作。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撫州臨川人。封舒國公,改封荊國公。通過對金陵(今江蘇南京)景物的贊美和曆史興亡的感喟,想到江山依舊、人事變遷,懷古而思今,寫下了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詞。寄托了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政治大事的關心。全詞情景交融,境界雄渾闊大,風格沉郁悲壯,把壯麗的景色和曆史内容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稱名篇。
  • 作品名稱:桂枝香·金陵懷古
  • 作者:王安石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臨川先生文集》
  • 作品體裁:
  • 作品别名:桂枝香·登臨送目
  • 文學體裁:詞

作品原文

桂枝香·金陵懷古1

登臨送目2,正故國晚秋3,天氣初肅4。千裡澄江似練5,翠峰如簇6。歸帆去棹殘陽裡7,背西風,酒旗斜矗8。彩舟雲淡,星河鹭起9,畫圖難足10

念往昔,繁華競逐11,歎門外樓頭12,悲恨相續13。千古憑高對此14,謾嗟榮辱15。六朝舊事随流水16,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17,時時猶唱,後庭遺曲1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桂枝香:詞牌名,又名“疏簾淡月”,首見于王安石此作。金陵:今江蘇南京。

2、登臨送目:登山臨水,舉目望遠。送目:遠目,望遠。

3、故國:即故都,舊時的都城。金陵為六朝故都,故稱故國。

4、初肅:天氣剛開始蕭肅。肅,萎縮,肅殺,形容草木枯落,天氣寒而高爽。

5、千裡澄江似練:形容長江像一匹長長的白絹。語出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餘霞散成绮,澄江靜如練。”澄江,清澈的長江。練,白色的絹。

6、如簇:這裡指群峰好像叢聚在一起。簇,叢聚。

7、歸帆去棹(zhào):往來的船隻。棹,劃船的一種工具,形似槳,也可引申為船。

8、斜矗:斜插。矗,直立。

9、“彩舟”兩句:意謂結彩的畫船行于薄霧迷離之中,猶在雲内;華燈映水,繁星交輝,白鹭翩飛。這兩句轉寫秦淮河,“彩舟”系代人玩樂的河上之船,與江上“征帆去棹”的大船不同。又與下片“繁華”相接,釋為秦淮河較長江為妥。星河,天河,這裡指秦淮河。鹭,白鹭,一種水鳥。一說指白鹭洲(長江與秦淮河相彙之處的小洲)。

10、畫圖難足:用圖畫也難以完美地表現它。難足:難以完美地表現出來。

11、豪華競逐:(六朝的達官貴人)争着過豪華的生活。競逐:競相仿效追逐。

12、門外樓頭:指南朝陳亡國慘劇。語出杜牧《台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韓擒虎是隋朝開國大将,統兵伐陳,他已帶兵來到金陵朱雀門(南門)外,陳後主尚與他的寵妃張麗華于結绮閣上尋歡作樂。陳後主、張麗華被韓俘獲,陳亡于隋。門,指朱雀門。樓,指結绮閣。

13、悲恨相續:指六朝亡國的悲恨,接連不斷。

14、憑高:登高。這是說作者登上高處遠望。

15、謾嗟榮辱:空歎曆朝興衰。榮:興盛。辱:滅亡。這是作者的感歎。

16、“六朝”兩句:意謂六朝的往事像流水般消逝了,如今隻有寒煙籠罩衰草,凝成一片暗綠色,而繁華無存了。六朝:指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它們都建都金陵。

17、商女:酒樓茶坊的歌女。

18、後庭遺曲:指歌曲《玉樹後庭花》,傳為陳後主所作,其辭哀怨绮靡,後人将它看成亡國之音。最後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意。

白話譯文

登上城樓放眼遠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氣已變得飒爽清涼。千裡澄江宛如一條白練,青翠山峰像箭簇聳立前方。帆船在夕陽往來穿梭,西風起處,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飄揚。畫船如同在淡雲中浮遊,白鹭好像在銀河裡飛舞,丹青妙筆也難描畫這壯美風光。

遙想當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歎在朱雀門外結绮閣樓,六朝君主一個個地相繼敗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懷古,無不對曆代榮辱喟歎感傷。六朝舊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隻有寒煙慘淡、綠草衰黃。時至今日,商女們時時地還把《後庭花》遺曲吟唱。

創作背景

此詞可能是王安石出知江甯府時所作。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甯知府,寫有不少詠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甯九年(1076年)之後王安石被罷相,第二次出知江甯府。這首詞當作于這兩個時段的其中之一。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作為一個改革家、思想家,王安石站得高看得遠。這首詞通過對六朝曆史教訓的認識,表達了他對北宋社會現實的不滿,透露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金陵為六朝古都所在。從三國時期東吳在此建都起,先後有東晉、宋、齊、梁、陳在此建都。到趙宋時,這裡依然是市廛栉比,燈火萬家,呈現出一派繁榮氣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稱虎踞龍蹯,雄偉多姿。大江西來折而向東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縱橫交錯。秦淮河如一條玉帶橫貫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兩顆明珠鑲嵌在市區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對這樣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舊、人事變遷,懷古而思今,寫下了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詞。

此詞上阕描繪金陵壯麗景色,下阕轉入懷古,揭露六朝統治階級“繁華竟逐”的腐朽生活,對六朝興亡發出意味深長的感歎。登高望遠、睹物抒懷,是中國古代文人慣用且喜用的方式。南朝的劉勰說:“原夫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文心雕龍·诠賦》)。詞以“登臨送目”四字領起,“登臨”指登山臨水,“送目”是遠望的意思,為詞拓出一個高遠的視野。“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點明了地點和季節,因為是六朝故都,乃稱“故國”,“晚秋”與下句“初肅”相對,瑟瑟秋風,萬物凋零,呈現出一種“悲秋”的氛圍。此時此景,登斯樓也,則情以物遷,辭必情發,這就為下片的懷古所描述的遙遠的時間作鋪墊。“千裡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千裡”二字,上承首句“登臨送目”——登高遠望即可縱目千裡;下啟“澄江似練,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掃描,景象開闊高遠。“澄江似練”,脫化于謝朓詩句“澄江靜如練”,在此與“翠峰如簇”相對,不僅在語詞上對仗嚴謹、工整,構圖上還以曲線綿延(“澄江似練”)與散點鋪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鋪展,又有立體的呈現,一幅金陵錦繡江山圖展現眼前。“征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是在大背景之下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殘陽”、“西風”,點出時下是黃昏時節,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點。“酒旗”、“征帆”是暗寫在秋日黃昏裡來來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純自然的活動景物寫到人的活動,畫面頓時生動起來。“彩舟雲淡,星河鹭起”是大手筆中的點睛之處。“彩舟”、“星河”,色彩對比鮮明;“雲淡”、“鹭起”,動靜相生。遠在天際的船罩上一層薄霧,水上的白鹭紛紛從銀河上驚起,不僅把整幅金陵秋景圖展現得活靈活現,而且進一步開拓觀察的視野——在廣漠的空間上,随着征帆漸漸遠去,水天已融為一體,分不清哪裡是水哪裡是天。如此雄壯寬廣的氣度,如此開闊曠遠的視野與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比較,兩者展現的氣度與視野不相上下,可謂異曲同工。正如林逋“秋山不可畫,秋思亦無垠”所言,眼前所見,關不勝收,難以盡述,因此總贊一句“畫圖難足”,結束上阕。

下阕懷古抒情。“念往昔”一句,由登臨所見自然過渡到登臨所想。“繁華競逐”涵蓋千古興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華表面掩蓋着紙醉金迷的生活。緊接着一聲歎,“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此語出自杜牧的《台城曲》詩:“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現當時隋兵已臨城下,陳後主居然對國事置若罔聞,在危難之際還在和妃子們尋歡作樂的可悲。這是亡國悲劇藝術縮影,嘲諷中深含歎惋。“悲恨相續”,是指其後的統治階級不以此為鑒,揮霍無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複亡相繼:遺恨之餘,嗟歎不已。“千古憑高”二句,是直接抒情,憑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對前代吊古、懷古不滿之情。“六朝舊事”二句,化用窦鞏“傷心欲問前朝事,惟見江流去不回。日暮東風眷草綠,鹧鸪飛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煙、衰草”寄惆怅心情。去的畢竟去了,六朝舊事随着流水一樣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見到什麼。更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詩意。後庭遺曲是陳後主作的《玉樹後庭花》。《随書·五行志》說:“祯明初,後主創新歌,詞甚哀怨,令後宮美人習而歌之。其辭曰:‘玉樹後庭花,花開不複久。’時人以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後來《玉樹後庭花》就作為亡國之音。此句抒發了詩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記了亡國之恨,是統治者的醉生夢死,才使亡國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

同時,這首詞在藝術上也有成就,它體現了作者“一洗五代舊習”的文學主張。詞本倚聲,但王安石說:“古之歌者,皆先為詞,後有聲,故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如今先撰腔子,後填詞,卻是‘永依聲’也。”(趙令畤《侯鲭錄》卷七引)顯然是不滿意隻把詞當作一種倚聲之作。這在當時是異端之論,但今天看來卻不失其銳敏和先知先覺之處。北宋當時的詞壇雖然已有晏殊、柳永這樣一批有名詞人,但都沒有突破“詞為豔科”的藩籬,詞風柔弱無力。他曾在讀晏殊小詞後,感歎說:“宰相為此可乎?”(魏泰《東軒筆錄》引)。所以他自己作詞,便力戒此弊,“一洗五代舊習”(劉熙載《藝概》卷四),指出向上一路,為蘇轼等士大夫之詞的全面登台,鋪下了堅實的基礎

首先,這首詞寫景奇偉壯麗,氣象開闊綿邈,充分顯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廣。開頭三句是泛寫,寥寥數語即交代清楚時令、地點、天氣,并把全詞置于一個憑欄遠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肅殺的氣氛之中,氣勢已是不凡。以下“千裡澄江似練”寫水,“翠峰如簇”寫山,從總體上寫金陵的山川形勢,更給全詞描繪出一個廣闊的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對景物的具體描寫。在滔滔千裡的江面之上,無數征帆于落日餘晖中匆匆駛去。這景色,與“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相比,雖遼闊者同,然而,前者壯麗,後者凄清,風格迥異。而長江兩岸衆多參差的酒旗背着西風飄蕩,與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風”相比,濃烈與俊爽之差别則顯而易見。至于“彩舟雲淡,星河鹭起”,如同電影鏡頭的進一步推開,随着征帆漸漸遠去,詞人的視野也随之擴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為一體,在一個更加廣漠的空間寫出長江的萬千儀态。遠去的征帆像是漂漾在淡淡的白雲裡,飛舞的白鹭如同從銀河上驚起。讀到這裡,不禁使人想起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為千古傳誦的骈文警句,一為前所未有的詞中創境,實在是異曲而同工。此詞景物有實有虛,色彩有濃有淡,遠近交錯,虛實結合,濃淡相宜,構成一幅巧奪天工的金陵風景圖。其曠遠、清新的境界,雄健、壯闊的風格,是那些“小園香徑”、“殘月落花”之作所無可比拟的。

其次,立意新穎,高瞻遠矚,表現出一個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見。《桂枝香》下片所發的議論,絕不是慨歎個人的悲歡離合、閑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對國家民族命運前途的關注和焦急心情。前三句“念往昔豪華競逐,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統治者,利用江南秀麗山川,豪華競逐,荒淫誤國;所歎者,是鄙夷他們到頭來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門外樓頭”式的悲劇,實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憑高”二句則是批判千古以來文人騷客面對金陵山川隻知慨歎朝代的興亡,未能跳出榮辱的小圈子,站不到應有的高度,也就很難從六朝的相繼複滅中引出曆史的教訓。而如今,六朝舊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隻剩下幾縷寒煙籠罩着的毫無生機的衰草。這“寒煙衰草凝綠”顯然流露出作者對北宋王朝不能勵精圖治的不滿情緒。全詞重點在結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所謂“後庭遺曲”,是陳後主所制豔曲《玉樹後庭花》。此意唐人杜牧也寫過:“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樣去責怪商女無知,而是指桑罵槐,意在言外:歌妓們至今還唱着亡國之音,正是因為當權者沉湎酒色,醉生夢死。然而,“玉樹後庭花,花開不複久”,如再不改弦易轍,采取富國強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樣悲恨相續。此結句無異于對北宋當局的警告。有人說,張昪的《離亭燕》是王安石《桂枝香》所本。如果從語言、句法來看,王詞确受張詞影響不小。然而,張昪對六朝的興亡隻是一種消極的傷感:“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怅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兩詞的思想境界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第三,章法上講究起承轉合,層次井然,極類散文的寫法。上片首句“登臨送目”四字籠罩全篇,一篇從此生發。次句“故國”二字點明金陵,為下片懷古議論埋下伏筆。以下寫景先從總體寫起,接着是近景,遠景,最後以“畫圖難足”收住。既總結了以上寫景,又很自然地轉入下片議論。安排十分妥貼、自然。下片拓開一層大發議論:金陵如此壯麗,然而它正是六朝相繼滅亡的曆史見證。“念往昔”三句表明了對六朝興亡的态度,“千古憑高”二句寫出了對曆來憑吊金陵之作的看法。以下即轉入現實,結句又回到今天。首尾圓合,結構謹嚴,逐層展開,絲絲入扣。詞有以景結,如晏殊的《踏莎行》:“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寫的是莫名其妙的春愁;有以情結,如柳永的《鳳栖梧》:“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表現的是專一誠摯的愛情。而《桂枝香》卻以議論作結,其中寄托着作者對重大的現實政治問題的看法。《桂枝香》在章法結構方面的這些特色,反映了詞的發展在進入慢詞之後,以散文入詞出現的特點。

第四,用典貼切自然。“千裡澄江似練”乃化用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句:“餘霞散成绮,澄江靜如練。”“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鳳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詩意。“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用的是隋滅陳的典故:當隋朝大将韓擒虎兵臨城下時,全無心肝的陳後主還正在和寵妃張麗華歌舞作樂。杜牧《台城曲》曾詠此事。而王安石巧妙地隻借用“門外樓頭”四個字,“門外”言大軍壓境,“樓頭”說荒淫無恥,就極其精煉而又形象地表現了六朝的複滅。“悲恨相續”四個字則給南朝的曆史作了總結。結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詩句,但賦予了它更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短短的一首詞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實不多見。

名家點評

1、金陵懷古,諸公寄詞于《桂枝香》凡十三餘首,獨介甫最為絕唱。東坡見之,不覺歎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詞林紀事》卷四引)

2、詞以意趣為主,要不蹈襲前人語意。如東坡《中秋·水調歌頭》(詞略)、王荊公《金陵懷古·桂枝香》(詞略),此數詞皆清空中有意趣,無筆力者未易到。(張炎《詞源》)

3、《桂枝香》登臨送目:情韻有美成、耆卿所不能到。(張惠言《論詞》)

4、《桂枝香》登臨送目:李易安謂介甫文章似西漢,然以作歌詞,則人必絕到。但此卻颉颃清真、稼軒,未可謾诋也。(梁啟超《飲冰室評詞》)

5、此詞抒發金陵懷古人之情,為作者别創一格、非同凡響的傑作。詞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無聊之時頤情自然風光的情懷。全詞開門見山,寫作者南朝古都金陵勝地,于一個深秋的傍晚,臨江攬勝,憑高吊古。他雖以登高望遠為主題,卻是以故國晚秋為眼目。“正”、“初”、“肅”三個字逐步将其主旨點醒。以下兩句,借六朝謝家名句“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晖”之意,點化如同已出。即一個“似練”,一個“如簇”,形勝已赫然而出。然後專寫江色,縱目一望,隻見斜陽映照之下,數不清的帆風樯影,交錯于閃閃江波之上。細看凝眸處,卻又見西風緊處,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風飄拂。帆樯為廣景,酒旗為細景,而詞人之意以風物為導引,而以人事為着落。一個“背”字,一個“矗”字,用得極妙,把個江邊景緻寫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寫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變化。“彩舟”、“星河”兩句一聯,頓增明麗之色。然而詞拍已到上片歇處,故而筆亦就此斂住,以“畫圖難足”一句,抒贊美嗟賞之懷,頗有大家風範。“彩舟雲淡”,寫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狀夕夜之洲渚。下片另換一幅筆墨,感歎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繼亡複的史實。寫的是悲恨榮辱,空贻後人憑吊之資;往事無痕,唯見秋草凄碧,觸目驚心而已。“門外樓頭”,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點染,亦簡淨有力。詞至結語,更為奇妙,詞人寫道:時至今日,六朝已遠,但其遺曲,往往猶似可聞。此處用典。“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此唐賢小杜于“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時所吟之名句,詞人複加運用,便覺尺幅千裡,饒有有餘不盡之情緻,而嗟歎之意,千古彌永。(周汝昌《唐宋詞鑒賞辭典》)

詞牌簡介

桂枝香·金陵懷古,桂枝香,詞牌名。金陵懷古,詞題。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可能是王安石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出知江甯府時所作。王安石偶爾作詞,但成就不凡。這首詞全篇意境開闊,把壯麗的景色和曆史内容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置兩宋名家之中,曾無半點愧色。楊湜《古今詞話》載:“金陵懷古,諸公寄調于《桂枝香》者三十餘家,獨介甫最為絕唱。東坡見之歎曰:‘此老乃野狐精也!’”(《詞林紀事》卷四引)。

作者簡介

王安石

生卒:1021-1086

介紹:宋撫州臨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慶曆二年進士。授簽書淮南判官。七年,知鄞縣,興修水利,貸谷于民,嚴整保伍,治績卓著。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為三司度支判官,上萬言書,主張變法改革、培養人才,未被采納。遷知制诰,以母喪去職。神宗即位,知江甯府,旋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熙甯二年,拜參知政事,力主變法,與神宗意合,乃設置三司條例司,理财整軍,力謀富國強兵。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陸續頒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舉、學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馬光、文彥博、韓琦等強烈反對,罷相,知江甯府。八年,複相。九年,再罷相,出判江甯府。元豐三年,封荊國公。卒谥文。提倡新學,曾與子雱及呂惠卿重釋《詩》、《書》、《周官》,為《三經新義》;又撰《字說》,文字訓诂亦多與前人不同。主曆史變化之說,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保守。詩文多反映社會現實,抒發政治抱負,風格雄健峭拔,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臨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義》、《詩義鈎沉》、《老子注》輯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