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結構

投資結構

投資的比例關系
投資結構是指投資總量中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内在聯系及其數量比例關系。“固定資産投資結構”、“基本建設(投資)結構”的簡稱。指固定資産投資、基本建設投資中各組成部分之間的投資分配比例關系。其中包括投資的部門結構、産業結構、産品結構、時期結構、區域結構、項目工期結構、資金來源結構、項目規模結構、再生産結構、建設形式結構、所有制結構、經濟成分結構、投資主體結構、技術結構等諸方面。
  • 中文名:投資結構
  • 外文名:Investment Structure
  • 别名:
  • 英文名:Investment Structure
  • 重要的方面:經濟結構
  • 兩方面分配:按民用和國防

定義

從總體來說,資金需要按民用和國防兩方面分配。在國民經濟方面,要合理處理好農業、工業、交通與通訊業、商業、金融業以及其他服務業間的資金分配關系。投資結構分為基本建設投資和更新改造投資。在基本建設投資中,又分為新建和改擴建,即外延式擴大再生産投資和内涵式擴大再生産投資等。

随着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和地區用于更新改造投資的比重逐漸增加,用于新建項目的比重逐漸下降。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實力、水平和國内外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投資結構,是使産業結構優化,取得最佳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

分類

投資結構從不同的側面看,可分為以下幾種:

1、投資主體結構,是指不同投資主體的投資在投資總量中的比例關系。

2、投資項目性質結構,是指競争性、基礎性、公益性項目之間的數量比例關系。

3、投資來源結構,不同來源的投資在投資總額所占的比重稱之為投資來源結構。

4、投資産業結構,是指投資資金在三大産業之間分配的數量比例關系。

5、投資用途結構,是指用于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以及社會各方面的投資比例關系。

6、投資項目規模結構,是指投資用于大型、中型、小型投資項目之間的數量比例關系。

性質特點

1、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投資結構主要出現出以下特點

1)投資主體結構比較單一,片面強調以國有經濟為主體,忽視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

2)單純依靠财政手段集中和無償撥付資金,忽視金融市場的作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3)投資結構受非經濟因素的影響較大,經濟失衡狀況始終未得到根本改變,長期以來加工業、制造業的超前發展導緻絕大部分産品供大于求,農業和基礎工業、基礎設施的發展滞後一直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2、改革開放後投資結構的特點

1)1979年中國提出優先發展輕工業和農業,投資的部門結構由向生産資料傾斜轉向生活資料生産部門傾斜,把農業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

2)投資主體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呈現出國家投資的比重逐漸下降而集體所有和個體所有的投資比重逐漸上升的态勢。

3)伴随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融資渠道的不斷拓展,呈現出中國财政投資、銀行貸款、企業自籌投資和利用外資多種融資渠道并存的格局,在投資來源結構中國家财政投資的比重趨于下降,與此同時銀行貸款投資、企業自籌投資和利用外資的比重趨于上升。

4)在投資領域指令性計劃調節速度逐漸弱化,投資結構的調節轉變為計劃與市場的雙重調節,由國家指令計劃性調節的主要是中央政府投資及信貸投資的總規模,而國有企業自籌投資、集體企業、個人及外資主要依靠市場機制調節,它們根據市場需求的狀況确定投資的目标和投資的規模。

優化調控

優化原則:

1、關鍵産業重點投資的原則。

關鍵産業主要應當包括以下兩類:瓶頸産業部門和新興産業部門。

2、基礎部門超前發展的原則。

3、推進技術進步的原則。

4、存量調整與增量調節配套進行的原則。

優化标準:

1、合理的投資結構必須與需求結構相适應,保證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2、合理的投資結構必須與資源結構相适應,有利于促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

3、合理的投資結構有利于投資要素的合理組合和運用,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

調控目标:

1)以協調産業結構為目的,即在現存的技術經濟條件下維持現有産業的平衡發展。

2)以産業結構高級化為目的,即随着生産力的發展,促使産業結構由第一産業為主向第二産業為主,再向第三産業為主轉換。

3)以産業升級為目的,即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調控投資結構,促使各産業由勞動密集型向資金、技術、知識密集型轉化,提高産業競争力。

調控對策:

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采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包括控制土地征用規模、提高部分行業投資企業自有資金的比例、清理整頓開發區、按産業政策優化貸款結構等措施,目的在于抑制鋼鐵、水泥、電解鋁和房地産等行業投資的過快增長。要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方向,為社會資金找到新的出路。

發展

(一)發展電子信息産業

電子信息産業以高于GDP2-3倍的速度快速發展,已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一大産業,産業規模居世界第三位,出口額1410億美元。程控交換機、移動電話、彩電、彩色顯示器、激光視盤和收錄機等産品的産量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與發達國家比,中國信息産業大而不強,産品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落後,軟硬件比例失衡,涉及關鍵技術的軟硬件完全依賴進口,2007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等電子元器件達400多億美元;産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2007年中國電子信息産品的增加值率僅為18.3%,遠低于美國58%的水平。加快中國信息産業發展,必須增加投入。要以擴大應用為主導,以基礎設施和網絡體系建設為支撐,以核心技術創新為動力,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增強企業整體素質,提高自主開發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加快大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重大裝備制造是裝備制造業的核心,是機械科學、制造技術、信息處理與控制技術、系統集成、材料技術等工業和技術門類的綜合、交叉與提升。加快重大技術裝備業的發展,對于促進中國産業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滿足現代化建設一系列工程的需要、增強國際整體競争力和維護國家安全都具有重大意義。要依托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加快設備自主制造的進程,力求到2010年在大型高效發電、高效輸變電、高速軌道交通、數控機床以及石化、冶金、采掘、輕工、紡織等重要行業和領域的關鍵技術設備上取得突破,實現和基本實現國産化。

(三)加快發展運輸裝備制造業

随着中國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為運輸設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包括汽車制造業、船舶制造業、飛機制造業、高速鐵路設備制造業都應當有一個較快的發展。在這些方面都具備了一定的制造能力,并有一批具有相當水平的技術隊伍,要通過運輸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高中國機械制造業的水平,改變主要産品依賴進口的局面。

(四)發展生物技術和中醫藥産業

生物技術産業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潛力最大和影響最深遠的先導性高技術産業,也是中國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小,有可能在較短時間内趕超的領域。加快生物技術産業的發展,對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戰略意義。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應不斷加大對生物技術産業的支持力度,重點研究開發生物芯片,功能基因組、遺傳改良動植物、基因工程藥物及疫苗、環保生物、生物新材料、生物育種、生物化肥、生物農藥、生物醫藥等産業。

(五)發展新材料工業

新材料工業技術含量高,産品附加值大,涉及技術範圍廣,是推進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的基礎性、先導性産業。新材料相對于傳統材料性能高、成本低、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加快發展新材料工業将為中國重化工業産業升級和實現裝備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提供重要的原材料支撐。要把發展稀土材料、高溫材料、超導材料、陶瓷材料、激光材料、生物材料等高性能的新型材料作為戰略重點,加快發展。

(六)加快發展新能源産業

新能源産業包括除石化能源和大型水利發電之外的風能、太陽能、核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能、海洋能、氫能、燃料電池、生物液體燃料等可持續使用的能源資源。中國新能源資源極其豐富,幾乎用之不竭,對環境損害少,開發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生态環境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對于緩解中國經濟發展的能源約束、保證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要加大對新能源發展的扶持,不斷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優化能源結構。

合理建議

雖然中國大部分城市的硬件基礎設施并不是發展的短闆,但類似長沙市的投資項目也不至于惡化産能過剩問題。其結果是,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還将穩定地加速。這是中期内穩定需求、緩和中國經濟“去房地産化”實際有效的措施。考慮到出口和消費增速低位企穩,基礎設施建設将是中國經濟“短期反彈、中期平穩”的可靠保證。

“盡管如此,靠投資拉動經濟不是好辦法,已經有了教訓,不應該重走老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黃挺認為,盲目擴張投資的教訓已經很多,中國經濟應該從靠投資拉動轉向消費驅動。“關鍵是要擴大消費,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搞活市場。”黃挺說,“中國人口多、市場大,消費潛力大,經濟發展應該惠及更多普通人,現在正是轉變的關鍵時期。”

國内形式

我國的經濟增長呈現的是以投資拉動為主導的特征。政府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對于中國經濟的即時拉動功不可沒,但也埋下諸如通貨膨脹、重複建設和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的隐患。就現階段而言,投資仍是未來一段時期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所不同的是,投資過程和形式,充分體現了以内涵和質量為主的長期增長目标,摒棄了以單純追求數量增長為主的模式。

按照傳統宏觀經濟增長理論的觀點,對一個尚未完成深度資本積累的發展中經濟體而言,投資與消費和出口一起,将在長時期内決定着該經濟體增長的速度和方向,對國民生産總值的形成具有終極影響力。但在新增長理論結構的建構中,通過放松投資的條件和假設,投資在創新技術進步内生于經濟增長的論證中扮演了遠比在傳統經濟理論模型中更為重要的角色。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一種必要手段,投資在要素投入和資源配置中有着基礎性和導向性意義,對國民經濟短期或者長期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把投資行為分解,投資取向和投資結構構成了整個投資行為的全部。投資取向以動态變化揭示投資主體的投資意願與投向,而投資結構則以靜态特征反映投資比例的數量與構成。兩者從不同側面反映經濟增長質和量的變化,對一個經濟體的全面發展和均衡增長具有基礎性的決定作用。

投資結構選擇在投資項目的過程中,投資結構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設計合理的投資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投資的成敗以及收益率起着決定性的關鍵作用。良好的投資結構,可以使資金最大程度的調動積極性,得到有效的循環和使用,在項目中獲得收益最大化。

以迪斯尼樂園的投資結構選擇為案例:

按照美國沃爾特·迪斯尼公司組建迪斯尼樂園的慣例,通常是由兩家公司出資組建。美國沃爾特·迪斯尼公司與其他投資主體合資時,往往投資比例較小,但權益比例卻很大。美國沃爾特·迪斯尼公司對投資結構設計往往會提出三個目标要求:

第一,投資結構能夠保證其在籌集資金時籌資到項目所需資金;

第二,項目的資金成本必須低于市場平均成本;

第三,項目發起人,即沃爾特·迪斯尼公司,必須獲得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經營自主權。

另外,一個國家的稅法一般存在關于稅務虧損結轉的相關規定,如果其投資結構和融資結構設計相當,可在一定程度上為投資各方降低财務成本。基于對上述各個因素的考慮,迪斯尼樂園一般設計以下的投資結構,這個投資結構包括兩部分:沃爾特·迪斯尼開發公司(A投資結構);沃爾特·迪斯尼經營公司(B投資結構).設計成立沃爾特·迪斯尼開發公司的目的是,為了有效地利用項目的稅

務優勢。由于迪斯尼樂園在項目初期巨額投資所帶來的高額利息成本,以及由于資産折舊、投資優惠等所形成的稅務虧損無法在短期内由項目内部有效消化,更進一步,由于這些高額折舊和利息成本的存在,項目無法在早期形成會計利潤,從而無法形成對外部投資者的吸引力。為充分利用稅務虧損,降低項目的綜合資金成本,在迪斯尼樂園的PPP投資結構中,使用了類似杠杆租賃融資結構的稅務租賃模式。沃爾特·迪斯尼開發公司所使用的是一種普通合夥制結構,在這種結構中,投資者能夠直接分享其投資比例項目稅務虧損(或者利潤)與其他來源收人合并納稅的好處。沃爾特·迪斯尼開發公司将擁有迪斯尼樂園的資産,并以一個10年期杠

杆租賃協議,将其資産租賃給沃爾特·迪斯尼經營公司。根據預測,在項目前5年中,由于利息成本和資産折舊等原因,項目将産生高額稅務虧損,而這些稅務虧損将由各個投資者分擔。在10年财務租賃協議終止時,沃爾特·迪斯尼經營公司将以其賬面價值(完全折舊後的價值)把項目購買回來,沃爾特·迪斯尼開發公司則被解散。這隻是一個企業的投資結構設計,其目的是享受稅收的利益。

設計成立沃爾特·迪斯尼經營公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沃爾特·迪斯尼公司對項目的絕對控制權問題。由于各種原因,在迪斯尼樂園的建設中,政府一般要求美國沃爾特·迪斯尼所占項目股權為40%。同時,項目的融資結構又往往對項目的投資者和經營者存在各種限制和制約,因此選擇B投資結構。

B投資結構是一種有限合夥制結構的投資結構,其投資者被分為兩種類型:

一類是具有有限合夥制結構中的普通合夥人性質的投資者,這類投資者負責任命項目管理班子,承擔項目管理責任,同時在項目中承擔無限責任;

另一類是具有有限合夥人性質的投資者,這類投資者在項目中隻承擔與其投資金額相等的有限責任,但是不能直接參與項目管理,即在沒有普通合夥人同意的前提下無權罷免項目管理班子。由于沃爾特·迪斯尼公司是B投資結構中的唯一普通合夥人,盡管在沃爾特·迪斯尼經營公司中隻占少數股權,但可完全控制項目的管理權。

迪斯尼樂園融資結構通過以上三部分資金的安排和組合,實現了兩個主要目的:

第一,提高了項目的經濟強度,提高了股本資金比例(可達60%),從而降低了項目的債務負擔;

第二,項目經濟強度的增強,實現了資金成本的正循環,股本資金及政策性銀行的低成本,增強了項目的債務承受能力,有利于項目獲得優惠低成本銀團貸款和在資本市場籌集大量股本資金,股本資金的增加又進一步降低項目債務資金的比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