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歡島

馬歡島

中國海南省島嶼
馬歡島,以明代航海家馬歡之名命名。馬歡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固有領土,中國政府對此擁有無可争辯的主權。隸屬海南省三沙市。馬歡島(MahuanDao)在北緯10度44分,東經115度48分。馬歡島位于南沙群島北部禮樂灘附近,與費信島共處一座環礁上,它西距我國有人駐守的渚碧島188公裡,南距美濟島94公裡,北距費信島9.5公裡。是一座橢圓形的島嶼,南北長400米,東西寬300米,陸地面積0.07平方公裡[1]。挖沙2尺,可得淡水,且水質好,可供飲用。海鳥栖居甚多。海南島漁民常在本島搭棚居住,有的長達數年,以捕撈海龜和其他海産為生。有的則以此處作為中轉點,以補給淡水。依托本島的礁盤不大,島附近水深可錨泊。
  • 中文名:馬歡島
  • 外文名:Mahuan Dao
  • 地理位置:位于南沙群島北部,在費信島南5海裡
  • 面積:0.06平方千米
  • 所屬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 經度:東經115度48分
  • 建立時間:1935年
  • 隸屬省份:海南三沙市
  • 緯度:北緯10度44分
  • 長度:360米
  • 寬度:約270米
  • 隸屬地區:海南省三沙市

概況

該島位于南沙群島北部,在費信島南5海裡。高出海面約2.4米,上有中國漁民種植的椰樹,島呈長形,東西長約360米,寬約270米,海拔2.4米,面積約0.06平方公裡。灌叢茂密,有海鳥,多海龜,四周有沙堤包圍,含水層好,2尺以下即有甘泉,為漁民航海取水地點。四周礁盤不廣,礁坡也很急陡,利于船舶停靠。

生态環境

島上雜草叢生,無樹木。挖沙2尺,可得淡水,且水質好,可供飲用。海鳥栖居甚多。海南島漁民常在本島搭棚居住,有的長達數年,以捕撈海龜和其他海産為生。有的則以此處作為中轉點,以補給淡水。依托本島的礁盤不大,島附近水深可錨泊。

曆史沿革

海南島漁民常在馬歡島搭棚居住,有的長達數年,以捕撈海龜和其他海産為生。并在島上建屋、挖井、種地、飼養禽畜和出海捕魚。有的則以此處作為中轉點,以補給淡水。

1935年公布名稱為南山島。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稱為馬歡島。以紀念明代跟随鄭和下西洋的翻譯官馬歡。中國漁民向稱大羅孔、羅孔。馬歡島,1968年,菲律賓占領該島。

2013年04月26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答記者問時披露:馬歡島長期以來被菲律賓非法占據。并再次申明,中方一向堅決反對菲方的非法侵占,鄭重重申要求菲方從中國島礁上撤走一切人員和設施。

馬歡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固有領土,中國政府對此擁有無可争辯的主權。隸屬海南省三沙市。

馬歡簡介

馬歡,字宗道、汝欽,号會稽山樵,浙江會稽(今紹興)回族人,信奉回教;明代通事(翻譯官)、航海家,曾随鄭和三次下西洋:

永樂十一年1413年)(第三次)到訪占城、爪哇、舊港、暹羅、古裡、忽魯谟斯等國

永樂十九年(1421年)(第四次)到訪滿剌加、亞魯國、蘇門答剌、錫蘭、小葛蘭、柯枝、古裡、祖法兒、忽魯谟斯等國。

宣德六年(1431年)(第七次)太監洪保派遣馬歡等七位使者到天方朝聖。

馬歡将下西洋時親身經曆的二十國的國王、政治、風土、地理、人文、經濟狀況紀錄下來在景泰二年成書的《瀛涯勝覽》。、

自然資源

淡水資源

馬歡島四周有沙堤包圍,含水層好,挖沙2尺即有甘泉,上有可飲用的淡水,且水質好,可供飲用,為漁民航海取水地點。

植物資源

馬歡島上雜草叢生,上有中國漁民種植的椰樹,土質肥沃,可種植蔬菜。

動物資源

海鳥栖居甚多。

漁業資源

海龜。

地圖

從谷歌地圖上看,有幾間房屋,估計駐軍20人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