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柚木

緬甸柚木

唇形目馬鞭草科植物
緬甸柚木俗名胭脂木、血樹、麻栗、泰柚。柚木是熱帶樹種,要求較高的溫度,垂直分布多見于海拔高700-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柚木在日曬雨淋幹濕變化較大的情況下不翹不裂;耐水、耐火性強;能抗白蟻和不同海域的海蟲蛀食,極耐腐。[1]
    中文名:緬甸柚木 拉丁學名:Tectona grandis L.F. 别名:胭脂木、血樹、麻栗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超目: 目:唇形目 亞目:泰國 科:馬鞭草科 亞科:植物 族: 亞族: 屬:柚木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緬甸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生活習性

柚木系喜光樹種,原産地年平均氣溫為20℃-27℃,絕對低溫2℃,年降雨量1100-3800毫米,幹濕季明顯。強陽性樹種,能生長于砂頁岩、花崗岩發育成的紅壤和赤紅壤上,喜深厚、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柚木可在無低溫霜凍(-1℃-2℃)、根系淺,樹冠大,易遭風害,避風的地方推廣種植。适宜的生長溫度:43-48℃的絕對最高溫和2℃的絕對最低氣溫。

柚木生長快,萌芽力強,伐後可萌芽更新。在人工管理條件下,水肥充足,生長快,一般10年左右,直徑就可以達到10-15厘米,20年左右直徑可達20-30厘米,達到野生柚木50年左右的胸徑。

主要價值

緬甸柚木是制造高檔家具、地闆、室内外裝飾的最好材料。适用于造船、露天建築、橋梁等,特别适合制造船甲闆。對多種化學物質有較強的耐腐蝕性,故宜作化學工業用的木制品。特别是采用于地闆,耐腐、耐磨,光澤亮麗如新,花紋美觀,色調高雅耐看,穩定性好,變形性小,實為地闆中的極品。由于柚木珍貴罕見、葉子又大、材質優秀、價值量大,現階段在廣東、福建二省已開始用于做行道樹、小區綠化、園林點綴及四旁綠化。它甚至成為一種保值商品

生長環境

北部的一種,樹幹通直,要求低于60%的相對濕度;另一種原産印度和印度尼西亞,一般主幹低矮,分枝較多,但較為耐幹旱,在相對濕度僅有30%的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但在長期高溫幹旱季節,也會影響生長。

柚木是為喜光樹種。除了小苗出土初期,須短期側方遮陰外,其他生長發育各個階段,都要求充足的光照。根據各地引種的表現來看,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全年約1500-2500小時的日照,非常适合柚木的要求。

病蟲害防治

柚木病害有菌核性的根腐病、青枯病、鏽病等。

市場表現

緬甸柚木的主要出口國是中國。出口到中國的緬甸柚木分為兩類。一類稱為緬甸柚木,市場價格在8000-10000元人民币之間。此種柚木主要是人工栽培的産物,一般胸徑在20-30厘米之間,含油率比較低,木材硬度,密度相對而言比較小,光澤比較暗,邊材比例比較高。

另有一種緬甸柚木,業界俗稱泰柚,正式名稱為緬甸瓦城柚木,市場價格比較高,一般在20000-48000元人民币一立方左右,且價格還在持續上漲過程中。

此種柚木産地為緬甸瓦城,曼德勒(Mandalay),是緬甸第二大城市,位于緬甸中部偏北的内陸,是幾個古代王朝曾經建都的地方。也是華僑大量聚集的城市。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曼德勒的巴利語名稱為"羅陀那崩尼插都",意為"多寶之城",屬于原始林柚木,非常珍貴,故同是柚木,價格遠遠高于普通柚木,和久負盛名的印尼widodaren(維多達倫)柚木可以媲美。國産高檔柚木家具一般都使用瓦城柚木來制作。最好的做法就是表裡如一的瓦城柚木制作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