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恩華

米恩華

高級經濟師
米恩華,男,回族,1958年4月生,山東泰安人,無黨派,1979年9月參加工作,高中文化程度。高級經濟師。 現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烏魯木齊市政協副主席,烏魯木齊市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會長,新疆華淩工貿(集團)有限公司總裁。[1]
    中文名:米恩華 外文名: 别名: 民族:回族 籍貫:山東泰安 畢業院校: 職務: 就職企業: 主要成就: 性别:男 職業:高級經濟師。

人物印象

米恩華1958年4月生于山東泰安,現任新疆華淩集團總裁。采訪中,所有的人都說米恩華是極為低調的人。他現在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常委、烏魯木齊市政協副主席、自治區工商聯副會長、自治區慈善總會副會長、烏魯木齊市工商聯會長。在新疆,知道米總的人很多,但認識他的人不多。他衣着樸素,經常在烏魯木齊華淩綜合批發市場内轉,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他就是老闆。

米恩華沒有固定的辦公室,更沒有坐辦公室的習慣,現場就是他的辦公室,工程建設期間,他天天跑工地,遇到問題總是現場解決。在新建的華淩大飯店頂樓挂着一個牌子“花園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米總有時也來這裡坐一下,但常常鎖着門。

熱心慈善

新疆華淩集團董事長米恩華收養503個孤兒,去年被中華慈善總會評為全國首屆百位慈善人物之一。

米恩華收養孤兒始于2001年。當年,華淩集團對新疆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孤兒狀況進行了詳細調查,首批收養了6個民族的152名孤兒。此後,米恩華收養的孤兒每年都有所增加,目前已在全疆收養11個民族的孤兒503名。

任職情況

1979.09-1988.0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三整頓”辦公室工作

1988.07-2000.12 新疆華淩工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2000.12-2001.07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新疆華淩工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2001.07-2003.0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烏魯木齊市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會長,新疆華淩工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2003.02-2004.0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烏魯木齊市政協副主席,烏魯木齊市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會長,新疆華淩工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2004.0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烏魯木齊市政協副主席,烏魯木齊市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會長,新疆華淩工貿(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創業簡況

1988年辭去了烏魯木齊市市政公職後,米恩華自籌3萬元創辦了“華淩工貿公司”。當年,他還投資了一個商貿市場,賺得了第一桶金。1992年,他抓住中國西部和中亞建築業發展的契機,投資了一個建材市場。由于烏魯木齊離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很近,“華淩市場”每天吸引大約10萬名客商。現在華淩集團還投資建造一個大型的屠宰場和一個牛羊肉加工基地,一個展覽中心和一家五星級酒店。

人物經曆

米恩華,回族,1958年出生于山東泰安,小時候就随媽媽來到烏魯木齊與父親團聚,算得上是地道的烏魯木齊人。

米恩華因家庭生活艱苦,14歲初中未畢業就步入社會工作。

1988年他辭去在烏魯木齊市政府的工作,“下海”擺攤賣服裝、雜貨。

同年他向朋友借了3萬元錢創辦了“華淩工貿公司”。

1989年,他以每年8萬人民币的租金,租下閑置的“紅山露天電影院”,把它改建成有200個攤位的“紅十月市場”。

1992年,他抓住中國西部和中亞建築業發展的契機,米恩華開始築建他的王國,建立了擁有36個經濟實體、5500名職工的龐大集團。

由于烏魯木齊離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很近,“華淩市場”每天吸引大約10萬名客商。

現在華淩集團還投資建造一個大型的屠宰場和一個牛羊肉加工基地,一個展覽中心和一家五星級酒店。

米恩華除了有一兒一女外,還收養8名孤兒和撫養了一名哈薩克女兒,去年他又到南疆的對口扶貧縣——和田地區于田縣認養了140名6到14歲的孤兒。

他是烏魯木齊工商聯主席,這對于一個民營企業家是一種不尋常的榮譽。

中國400富人榜第49名;

中國百富榜第38名;

2004胡潤百富榜第39名;

新财富勞斯萊斯500富人榜第72名。

取得成績

米恩華90年代初抓住西部和中亞地區建築業發展的契機,投資當地建材市場,由于烏魯木齊與中亞國家相鄰的區位優勢,經營大獲成功。2003年,米恩華投資12.5億元完成其建材市場的拓展改造。

人物故事

米恩華90年代初抓住西部和中亞地區建築業發展的契機,在過去三年中納稅達3.5億元,擁有員工5500名。1988年,米恩華向朋友借了3萬元錢開始創業,四年後投資一個建材市場(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現代化市場),正好趕上與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貿易額大幅度增長的好時期。作為中國西北部批發市場中無可争議的領軍企業,華淩集團已經逐步将其市場建到哈薩克斯坦和庫爾勒,并有一家五星級酒店。米恩華是回族人,收養了當地150名孤兒。他是烏魯木齊工商聯主席,這對于一個民營企業家是一種不尋常的榮譽。

米恩華說,他自己也沒有想到,10多年前東拼西湊3萬元開始的市場貿易,竟然是自己億萬富翁的開始,“當時也很擔心,收不回來可怎麼還給人家。” 可是,事實上,他曆經艱險最終走到了今天:旗下的華淩集團擁有10多個經濟實體,他的個人資産達到25億多元,是福布斯2002中國百富排行榜的第37号人物。 放着皇糧不吃,米恩華情願“買賣很小,一切從零做起”和許多人一樣,米恩華也是白手起家。米恩華4歲時随家人從山東老家進疆,像動蕩歲月的許多人一樣,米恩華連初中也沒有好好讀完。從14歲進入社會,米恩華上山采石、到建築工地搬磚運砂,到餐館當活計,為了多掙錢,曾經一個人幹過3份工作。他說:“什麼樣的髒活累活我都幹過。”這些磨煉給了他一個好體格,更給了他在普通學校裡學不到的堅韌和勇氣。 待業了8年之後,1980年,米恩華終于等來了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烏魯木齊市城管辦當市場檢查員,這期間,他既學到了市場管理經驗,也揣摩了個體業主和客戶的心理,8年之後,他幾經考慮,決定“下海”了。

可是,親朋對他有“皇糧”不吃卻下海當個體戶的行為非常不解,父親出于情面也才給了他700元,費盡周折,米恩華一共籌措到了3萬元,他的華淩工貿公司在一片質疑的目光中開張了。米說:“買賣很小,一切從零做起,擺地攤、開小商店,賣童鞋、賣玩具,什麼都幹。” 可是,小買賣能吃飽飯,但發不了大财,米恩華一直在琢磨發大财的門道。1989年的一天,米恩華看到地處黃金地段的一個露天電影院利用率非常低,後來幾乎不放電影,僅靠在門口租幾個櫃台收點錢。親眼目睹了烏魯木齊商品市場迅速發展的過程,米恩華心裡盤算:何不自己來辦市場,招納客戶,從事商鋪租賃生意。而且,當時烏魯木齊的市場基本處于“有市無潮的狀況,硬件條件都不好,如果能提供場地、服務、管理的一條龍服務,應該能吸引和留住客戶。說幹就幹,米恩華以年租金8萬元租下了該地,全面改造後辦起了“紅十月市場,設立了200個攤位,吸引了服裝、飲食、日用品在内的各類商戶,由于經營得法,市場的順利超乎想象,當年他就賺了幾十萬元。

随後的兩年中,米恩華滾雪球似地開展了早期的市場開拓戰:紅十月超級市場華淩餐廳、五金汽車修理廠等5個企業全面開張,在烏魯木齊市場經濟并不發達的時期,米恩華以其獨到的商業頭腦完成了原始積累。 兩次搬遷化險為夷成為了他事業的轉折點回首過去,米恩華深有感觸:“創業中最關鍵的幾個轉折還是市場的兩次搬遷和建設,真是生死攸關。” 1992年,正當紅十月市場發育到紅火時期,米恩華信心十足地開始對市場進行改造擴建時,一紙紅頭文件飛到他的桌前:政府決定在市場所在位置修建公園,要求他10日内搬出。消息來得很突然,當他看到劃撥的那塊空地時,一時間心裡沒了底:長年失修的兩條臭水溝橫貫南北,垃圾遍地,臭氣熏天,完全是一片“生土”。回家悶頭睡了一覺,米恩華清醒了:周邊汽車的轟隆聲提示他,便捷的交通和足夠的面積将是商業貿易最重要的條件。

于是,在紅十月市場投資尚未全部收回的情況下,米恩華沒向政府要一分錢,無償将市場遷到了西大橋北側。事實證明米恩華的見識是正确的:新市場由于交通位置便利,場地較大,年成交量很快達到億元以上,房屋、場地租賃收入達600萬元的規模。 1994年,同樣的難題降臨了,由于城市規劃建設的需要,華淩市場面臨二次搬遷。此時,市場建設的資金還未收回,這對他來說,又是當頭一棒。米恩華說:“我很明白,經營市場,最忌諱頻繁搬遷,商戶肯定會流失,風險肯定不小”。政府指定的搬遷地在紅山北側,等米恩華趕到時,當地的農民已在一夜之間把一株株小樹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田野,地價上漲了數百萬元。米恩華接受了事實,同時,為了能夠留住商戶,米恩華宣布:凡是遷到新市場的客戶,8個月不交租金。短短4個月内,吸引近千家商戶搬進了新市場。經過這兩次搬遷,華淩集團從經營百貨為主的小市場演變為以建材為主的大商場;從簡易的平房式商場變成現代化的商業城。

米恩華的生意經

“賠本賺吆喝,大打新疆牌”

事實上,盡管10多年來米恩華的市場在當地名聲很大,但是,他本人并不被外人所熟悉,他在華淩市場内走一遭,認識他的商戶也沒幾個。後來真正讓米恩華名聲大振的是華淩集團以民營企業身份運作的“中國西部(新疆・華淩)國際建材博覽會”。 在市場經營逐漸穩定之後,如何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曾經一度成為米恩華的“七年之癢”。幾經調研,米恩華大膽涉獵了一個當時國内民營企業很少參與的領域來延伸他的商貿産業。米說:“作為市場的建設者和管理者,要想保持住市場旺盛的人氣和商氣,必須有具體的、有特色的對策和措施。新疆與周邊8國接壤,曆史上就有着貿易往來的傳統。我們可以以此為契機,用展會做文章,以會促商,讓華淩市場的生意做大,讓華淩的名氣叫響。”雖然由民營企業承辦大型博覽會的并不多,但米恩華相信,華淩市場有着多年的建材特色,還有多年的客戶資源和産品品牌的積累,這些都是成功的基礎

從1998年至今,華淩集團連續舉辦了五屆“中國西部(新疆・華淩)國際建材博覽會”。“第一、二屆我們都賠了,第三屆開始略有盈餘,到第四屆已經開始赢利了。但是,即使在賠錢的情況下,辦建材博覽會也比1000萬元的廣告費還管用,華淩的品牌叫響了。”米說。如今,華淩的建材博覽會已經成為新疆繼“烏洽會”後又一國際性經貿盛會,吸引了中外2000多家企業參展,總成交額178.2億元。 逐漸地,米恩華用四個字概括自己的思路:“以會促商”,又一鼓作氣舉辦了“房交會”、“國際工程苗木博覽會”、汽車展、各省名優産品展、私營企業展示會等,僅房交會一項就舉辦過8屆,總成交額50億元。

1998年,華淩國際二類口岸正式批準開關運行,更助長了米恩華“以會促商”的發展,華淩市場輻射中西亞各國市場大流通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華淩集團擁有以商品批發市場為龍頭,集對外貿易、建築工程、酒店旅遊等10餘種産業為一體的多元化格局。對于一些人關于多元化是企業發展陷阱的疑問,米恩華爽快地笑了:“有錢為什麼自己不賺呢?比如市場做大了,商戶需要住宿、娛樂、招待賓朋,我們就建了五星級的大飯店。我們自己的隊伍來設計、建築、裝修,華淩大飯店内所有的家具也都是自己的木業公司設計制作,比外請的要減少30%的費用,而且工期、資金和質量上都能保證,還減少了扯皮現象,減少了商業風險,這也是多元化的好處。

” 2002年,華淩集團投資13億元開始實施的現代化肉類聯合加工生産綜合項目開始運作。米恩華說:“新疆的杏子幾毛錢一公斤,但做成罐頭升值幾倍―――更賺錢的在深加工部分。暴利時代已經結束,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有些項目即使當時不賺錢,但也得幹,重要的是項目的長遠性和可發展性。”米恩華希望這能成為華淩未來新的支柱産業。

處事原則

“我奉行做事先做人的原則,華淩這麼多年的發展,我不敢說自己從來沒有任何過失,但從沒做過坑人、蒙人之事,誠信待人,甯可别人負我,我從不負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