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特文化

凱爾特文化

凱爾特人于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産物
凱爾特人(Celt,拉丁文稱Celtae或Galli,希臘文Keltoi) 凱爾特人為公元前2000年活動在中歐的一些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語言特質的有親緣關系的民族的統稱。主要分布在當時的高盧、北意大利(山南高盧)、西班牙、不列颠與愛爾蘭,與日耳曼人并稱為蠻族。現代意義上的凱爾特人,或稱其後裔,仍堅持使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譬如,愛爾蘭的蓋爾語),并以自己的凱爾特人血統而自豪。現在,這個古老的族群集中居住在被他們的祖先稱為“不列颠尼亞”的群島,他們就是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
    中文名:凱爾特文化 外文名:Celt 别名: 民族:凱爾特民族 時間:公元前2000年

民族

發源于歐洲大陸和大不列颠群島。随着凱爾特人的遷移而傳入加拿大。國外學術界對此所作定義,尚有歧異。有人明确稱之為一民族集團(a group of peoples)(注:參閱《美國百科全書》 EncyclopaediaAmericana,第6卷,“凱爾特民族”條,康涅狄格1978年版,第152 頁。);也有人認為,它談不上是一個種族(race)或部落集團(agroup of tribes),而是一個語言集團(a language group)或一種語言(注:《新标準百科全書》New Standard Encyclopaedia,第3卷,“凱爾特人”條,芝加哥1980年版,第195頁;諾拉?K?查德威克:《凱爾特不列颠》Nora K.Chadvick,Celtic Britain, 倫敦1963年版,第19頁。)。

以筆者之見,凱爾特人确為上古歐洲一個由共同語言和文化傳統凝合起來的松散族群,應屬古代型的民族集團。這種族群顯然不完全等同于現代民族,現代民族是在古代民族集團經過長期的演化,不斷分解、融會、重組基礎上形成的。當今歐洲自然已不存在一個完整的凱爾特單一民族,有的隻是作為古凱爾特人遺裔的、依然操印歐語系凱爾特語族諸種方言的若幹個新型民族,譬如愛爾蘭人、蓋爾人、威爾士人、布列塔尼人等。在這層意義上可以說,凱爾特人在當今則僅意味着一個語言集團。

“凱爾特人”一詞除了前示英文形式外,在現代西方語言中尚有以下表達形式:法文作Celte,德文作Kelte,意文作Celti,西、 葡文作 Celta。其詞幹相似, 同源于希臘文的κελται或κελτοι(拉丁形式為keltoi)和拉丁文Celtae。有人猜測,“凱爾特人” (Celt)的得名可能與一種類似斧、锛的史前砍鑿工具celt或selt有關(注:弗蘭克?德萊尼:《凱爾特人》Frank Delaney, Celts,倫敦1989年版,第17頁。),因而他們十分擅長手工技藝和金屬制作,使用那種古老的工具或已成為他們有别于其他族群的象征和标志。

民族特征

外形

古典作家的筆下,凱爾特人往往被描述為身材魁偉、長顱白肌、金發碧眼的壯漢,俨然一副歐羅巴人種諾迪克(北方)類型的典型形象。這樣的體貌特征與同屬南歐地中海類型,身材相對矮小、膚色略暗、發色眼色較深的大部分希臘羅馬人,極易形成鮮明的對照,因而引起他們的驚訝和關注是很自然的。恺撒就曾提到,古羅馬人遠征高盧時,以其身材之相對矮小而頗受高盧人的輕視。

性格

古代作家對凱爾特人的性情氣質曾有不少生動的文字描述。西西裡的狄奧多羅斯提到凱爾特人沉溺于飲酒,到了“不加摻對地飲用”的地步。斯特拉博形容他們“整個種族都狂熱地喜好戰争,勇武自信,敏于作戰。當他們受到煽動時,會相當直率而不加深思熟慮地召集人馬去戰鬥,以緻于很容易受到那些圖謀哄騙他們的人的操縱”

發展曆程

起源

法國東部塞納河、羅亞爾河上遊、德國西南部萊茵河、多瑙河上遊地區是凱爾特人的發源地。約公元前十世紀初,他們首次在這些地區出現。随後的幾世紀中,凱爾特人以武裝的部落聯盟為單位,向周圍地區擴散、遷徙,進行軍事移民。他們是歐洲最早學會制造和使用鐵器和金制裝飾品的民族,他們憑借鐵制武器戰勝了尚處于青銅時代的部落,公元前七世紀已在法國東部、中部各地定居。從公元前5世紀起,他們開始向全歐洲滲透和擴張

占領不列颠島

大約從公元前500年開始,凱爾特人從歐洲大陸進犯并占領了不列颠諸島,一部分凱爾特人在今天的愛爾蘭和蘇格蘭定居下來,其餘的一部分占領了今天的英格蘭的南部和東部。凱爾特人講凱爾特語。今天居住在蘇格蘭北部和西部山地的蓋爾人(Gaels)仍使用這種語言。在英語形成之前凱爾特語是在不列颠島上所能發現的唯一具有史料依據的最早的格言。

定居法國

差不多在與進犯不列颠島的同時,一部分凱爾特人越過萊茵河進入法國東北部,在塞納河以北,阿登山區以西和以南的地區定居。公元前500年以後,法國已成為凱特人主要的居住地區。古羅馬人把居住在今天法國、比利時、瑞士、荷蘭、德國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凱爾特人統稱為高盧人,把高盧人居住的地區稱為高盧,面積約60餘萬平方公裡。之後他們曾經一度廣泛分布在歐洲大陸上,先後征服了今天的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地區。

鼎盛時期

公元前387年和279年,凱爾特人分别入侵和洗劫了羅馬和希臘,一些部落甚至曾深入到今天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地區。鼎盛時期的凱爾特人占據着從葡萄牙到黑海之間的大片土地,幾乎可與後來的羅馬帝國媲美。然而,他們最終沒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羅馬入侵

公元前55年的夏天,恺撒來到不列颠。那時,他的目的未必是想征服不列颠,而是想警告凱爾特人不要支持那些居住在高占的、正受羅馬人奴役的凱爾特同族人。恺撒的這次‘不列颠之行’并沒有給羅馬帝國帶來什麼好處,相反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的威信。第二年,即公元前54年的夏天,恺撒第二次親臨不列颠。這次,他在不列颠島東南部站穩了腳跟,并與當地的凱爾特人發生了一些沖突。恺撒雖然取勝,但并沒有能使凱爾特人屈服。不久,他又回到了高盧;在以後的大約一百年間,羅馬帝國并沒有對不列颠構成很大的威脅。

北歐人入侵

大約在公元449年,居住在西北歐的三個日耳曼部族侵犯不列颠。他們是盎格魯人(Angles)、撒克遜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他們乘船橫渡北海,借羅馬帝國自顧不暇之機,一舉侵入不列颠諸島。他們遭到凱爾特人的頑強抵抗,征服過程拖延了一個半世紀之久。這過程中的一位部落将軍的英勇事迹,再結合了凱爾特傳說中的三個英雄人物,在歐洲傳講,終于在後世成就了那位著名的亞瑟王的傳說。

民族融合

古凱爾特人沒有首都,他們是以部族的形式長期存在的,他們在歐洲的擴張可以理解為“舉族遷徙”。進入中世紀之後,一些凱爾特人部落逐漸融合在一起,組成了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其中,愛爾蘭的凱爾特人(即愛爾蘭人)從維京人手中奪取了都柏林,并把它作為自己的首都,而愛丁堡則被蘇格蘭的凱爾特人(即蘇格蘭人)選為自己的首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