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亭縣

鹽亭縣

四川省綿陽市轄縣
鹽亭縣,隸屬于四川省綿陽市,位于綿陽東南部,因境内多鹽井,鹽鹵出産豐富得名鹽亭。地處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截至2019年,鹽亭縣面積1645平方千米,下轄鄉1個、民族鄉1個、鎮14個、街道1個。鹽亭,古稱“潺亭”“秦亭”,因境内多鹽井、盛産鹽鹵得名鹽亭,是華夏母親嫘祖的出生和歸葬之地,素有“華夏母親之都、世界絲綢之源”美譽。[8]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鹽亭縣常住人口為37.07萬人。鹽亭縣自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建縣,已有1600餘年曆史,是古巴文化和蜀文化的交彙點,曆史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嫘祖發明栽桑養蠶、抽絲編絹,被曆代尊為先蠶、蠶神,鹽亭也因此被譽為“華夏母親之都、世界絲綢之源”。鹽亭縣有以中華嫘祖陵、筆塔、文同墓、明代玉帶城門、玉龍清代牌坊、惜墨如金坊等為代表的豐富曆史文化遺迹,有以桃子龍、蠶龍、蠶姑廟會、蠶絲祖神傳說等為代表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有以舞蠶龍、獻紅鞋等嫘祖民間祭祀活動為代表的民風民俗。2020年,鹽亭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74.43億元、增長4.2%,地方公共預算收入4.02億元、增長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7%。
    中文名:鹽亭縣 外文名:Yanting、County 别名:潺亭 行政區劃代碼:510723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地區 地理位置:四川省東北部 面積:1647.6平方千米 下轄地區:1個街道、14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 政府駐地:風靈街道梓江路1号 電話區号:0816 郵政區碼:621600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嫘祖陵景區、西部花都、西部水産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川B 地區生産總值: 建立時間:東晉安帝義熙元年 人口:37.07萬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地域名人:嫘祖 地區生産總值:174.43億元(2020年)

建制沿革

地名由來

《元和郡縣圖志》載:“以近鹽井因名”。《太平寰宇記》載:“鹽井亭故名鹽亭”。

《漢潺亭考》記述,戰國末期,巴國、蜀國兩相對峙,經常争戰,蜀領今鹽亭地,位巴、蜀兩國分界處,故于此置亭,名潺亭,以資候望。後易縣名時,以“潺”、“鹽”一音之轉而取名鹽亭。

建縣沿革

古之鹽亭縣境,南至今蓬溪縣郪水,北至今南部縣西河,西鄰今三台縣涪江,東近今西充縣城,殆方百餘千米。兩晉、南北朝至隋,鹽亭縣境域雖常有變,但均納有今三台、蓬溪、西充、南部及射洪等縣部分地區。《漢潺亭考》載:“自西水縣以東,南迄東關,凡水之入涪者,悉為蜀地,亦即潺亭之域。”

東晉時,晉穆帝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于梓潼水尾之萬安故城置萬安縣,屬廣漢郡。

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因“谯縱之亂”,将萬安縣移到潺亭(今鹽亭境内),設縣治于靈江東近鹽井處,仍名萬安縣。

南北朝時,因僚民起義,宕渠人西遷,于宋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在今鹽亭境僑置西宕渠郡,領宕渠、宣城、漢初、東關四縣。

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于此置亭,因為縣而萬安廢,萬安縣即改名為潺亭縣。

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3年)平蜀後,廢帝三年即恭帝元年(公元554年)改置州、郡及縣,就在潺亭縣之地設置鹽亭縣。

西魏恭帝時(公元554—556年),移西宕渠于射江湧山後,原宕渠縣及東關縣轄地悉入鹽亭。

北周武帝保定初,置高渠縣,屬高渠郡。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高渠郡。炀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高渠縣亦廢,并入鹽亭。并入鹽亭縣後,屬新城郡。

唐代,《輿地紀勝》記,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南充及梓州之鹽亭縣,阆州之南部縣部分地置西充縣。今鹽亭縣東南境距西充縣城約20公裡地劃入西充縣。《太平寰宇記》記,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永泰縣時,阆州西水,劍州黃安等地入今鹽亭縣境。鹽亭縣及分設永泰縣,屬梓州。

宋代,鹽亭縣及分設永泰、東關縣,屬潼川府。《元豐九域志》記,鹽亭縣設九鄉及何店、白馬、宕渠、臨江、鵝溪五鎮;永泰縣設五鄉及大汴、永豐二鎮;東關縣設三鄉。

元代,永泰縣、東關縣并入鹽亭縣,西水流域之地入南部縣,楊桃溪入射洪縣,鹽亭縣之東南境益狹;鹽亭縣屬潼川府。

明代,鹽亭縣屬潼川府。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省射洪縣入鹽亭縣。洪武十三年複置射洪縣,鹽亭縣境域增而複減。富驿、秋林地悉屬鹽亭縣。《一統志》記,全縣“編戶二裡”。

清代,鹽亭縣屬潼川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秋林以擴大潼川府首邑之故,劃歸三台縣;全縣分安樂、永賢、樂平三鄉,以下設裡,裡以下編為甲。清末,鄉以下按十進制編為保、甲、牌。

民國之初,鹽亭縣屬潼川府。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置道,鹽亭屬四川省嘉陵道。全縣沿襲清制設安樂、永賢、樂平三鄉,鄉以下編為48團,團以下編為甲、牌。

民國七年(1918年)十月,四川靖國軍總司令、四川督軍熊克武任顔為靖國軍第七師師長,駐防達縣(今達州)。其時轄達縣、宣漢、開江、萬源、城口、開縣、雲陽、奉節、巫溪、渠縣、營山、儀隴、蓬安、通江、南江、巴中、阆中、蒼溪、南部、鹽亭、昭化、廣元、劍閣、梓橦二十四縣。

民國七年(1918年),廢三鄉。劃分全縣為東南西北中五區,區以下仍設團、甲、牌。

民國十年(1921年)以後,鹽亭縣仍屬嘉陵道,實受軍閥田頌堯直轄。又将全縣劃分為三個區。民國21年經清查戶口,整頓田賦後,将原48團縮編為45團,一區轄1團至15團,二區轄16團至32團,三區轄33團至45團。甲、牌編制也有變化。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月,四川省政府劃全省為18個行政督察區,鹽亭屬12行政督察區遂甯專員公署管轄,縣以下仍分設三個區,區以下改設聯保、保、甲。将原來45個團改編為玉龍、黃甸、黑坪、安家、毛公、馮河、金孔、會真、金雞9個聯保。11月,以初設聯保時“城廂及其附近尚有6000住戶計可編60個保,漏編未報”,又以原45個團轄區為基礎,設為45個聯保。民國25年7月,因縣民申言“聯保過多,加重民累”,又改全縣為22個聯保。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5月,實行“新縣制”,廢聯保,設鄉鎮、保、甲。将原22個聯保編為11鄉、1鎮。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5月,又增設巨龍、雙碑、安家、靈龍、龍鳳5鄉。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0月,增加複明鄉後,全縣共17鄉、1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0月,南部、鹽亭兩縣調整縣界,除互相交換插花飛地外,原南部縣屬富驿鄉梨子園六保半之地劃歸鹽亭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四川設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個行政區。鹽亭縣屬川北行政區遂甯專區。

1952年,四川合區建省後,鹽亭縣屬四川省遂甯專區。1958年9月,遂甯專區并入綿陽專區後,鹽亭縣屬綿陽專區。1968年,綿陽專區改為綿陽地區,鹽亭縣屬綿陽地區。1985年5月,撤銷綿陽地區,建立綿陽市後,鹽亭縣屬綿陽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解放初期,全縣共17鄉、1鎮。

1950年上半年,沿襲1949年所設區、鄉、保、甲,區劃少有變動。

1950年秋,取消保、甲,按區、鄉、村、組劃分行政區域。

1950年冬,三台縣屬三清鄉之團結、新華、香山等地村地劃入鹽亭縣。

1951年冬,三台縣屬雙合鄉之龍門村,梓潼縣屬交泰鄉之裕民村、梓流村、鹽梓村地劃歸鹽亭縣。

1953年7月,南部縣屬富驿區之金峰、花林、雄關、富驿、合作等鄉地,大坪區之丘垭、光中、神壩、鐵邊、西河、罐垭、店垭、同興、大坪等鄉地劃入鹽亭縣。同年,鹽亭縣屬金孔區之東岱鄉地劃入西充縣。

1953年冬,全縣設鳳靈、玉龍、金孔、柏梓、大坪、黑坪、富驿、八角、黃甸、兩河共10個區。

1954年春,鹽亭縣大坪區接近南部、梓潼兩縣之部分村組,計有土地5208畝,分别劃歸南部、梓潼兩縣。

1955年春,鹽亭縣大坪區與梓潼、劍閣兩縣接壤之部分村組,計有土地847畝,分别劃歸南部、劍閣兩縣。

1956年2月,三台縣共和鄉及三清鄉屬三、四、五村地,青山鄉屬三村地,雙合鄉屬三、四、五村地劃入鹽亭縣。

1958年秋,鄉改名人民公社,村改名生産大隊,組改名為生産隊。

1966年,鹽亭縣石牛公社所屬五星、紅光兩個大隊地劃歸梓潼縣。

1973年12月,鹽亭縣大坪區原屬九個公社,計有土地101402畝,劃歸南部縣。

1984年,恢複鄉、村、組建制,原公社、大隊、生産隊,一律還原為鄉、村、組。

1992年9月5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鹽亭縣撤區、并鄉、建鎮,撤銷原鳳靈區、富驿區、玉龍區、金孔區、柏梓區、黑坪區、八角區、黃甸區、兩河區,新設14個鎮,12個鄉。

1995年10月26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恢複宗海、兩岔河、劍河、來龍、永泰、黃溪、榉溪、雙碑、林山、新農10個鄉。至2007年,全縣設置14個鎮,22個鄉。

2016年11月28日,綿陽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發《綿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同意鹽亭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綿府函〔2016〕249号),鹽亭縣行政區劃調整為1個經濟開發區,14個鎮、19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2個街道辦事處,撤銷新農鄉、麻秧鄉、兩岔河鄉。

2019年12月26日,根據《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704号)和省、市相關要求,在深入調研、多方論證的基礎上,形成了《鹽亭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方案》,現設置鄉(鎮、街道)35個,其中:鄉18個、民族鄉1個、鎮14個、街道2個。拟設置鄉(鎮、街道)17個,其中:鄉1個、民族鄉1個、鎮14個、街道1個。具體調整方案:

(一)調整設置鄉情況(共2個)

(1)将雙碑鄉、馮河鄉合并(其中:馮河鄉尖子村因劃出管轄除外),設蓮花湖鄉,鄉人民政府駐馮河鄉新興街10号(原馮河鄉人民政府駐地)。

(2)将林山鄉、大興回族鄉合并,同時将馮河鄉尖子村劃歸管轄,設大興回族鄉,鄉人民政府駐林山鄉青龍街63号(原林山鄉人民政府駐地)。

(二)調整設置鎮情況(共14個)

(1)将鳳靈街道彌江社區、複興村、毛公鄉東永村劃歸雲溪鎮管轄,設雲溪鎮,鎮人民政府駐雲溪鎮鳳池上街62号(原雲溪鎮人民政府駐地)。

(2)将劍河鄉、安家鎮合并,設鵝溪鎮,鎮人民政府駐安家鎮政府街28号(原安家鎮人民政府駐地)。

(3)将來龍鄉、茶亭鄉、柏梓鎮合并,設岐伯鎮,鎮人民政府駐柏梓鎮内江街166号(原柏梓鎮人民政府駐地)。

(4)将黑坪鎮、石牛廟鄉合并(其中:石牛廟鄉寶溪村以及原桅杆村因劃出管轄除外),設文通鎮,鎮人民政府駐黑坪鎮天時街18号(原黑坪鎮人民政府駐地)。

(5)将兩河鎮、毛公鄉合并(其中:毛公鄉東永村因劃出管轄除外),同時将巨龍鎮聚興社區、裕民村、鳳林村、通和村、五裡村劃歸管轄,設高渠鎮,鎮人民政府駐兩河鎮魏河街11号(原兩河鎮人民政府駐地)。

(6)将永泰鄉、林農鎮合并(其中:永泰鄉五柳村因劃出管轄除外),設永泰鎮,鎮人民政府駐林農鎮新政街6号(原林農鎮人民政府駐地)。

(7)将榉溪鄉、五龍鄉、八角鎮合并,設九龍鎮,鎮人民政府駐八角鎮政府街49号(原八角鎮人民政府駐地)。

(8)将龍泉鄉、高燈鎮合并(其中:高燈鎮龍盤村因劃出管轄除外),設西陵鎮,鎮人民政府駐高燈鎮政府街77号(原高燈鎮人民政府駐地)。

(9)将折弓鄉、金雞鎮合并,同時将高燈鎮龍盤村劃歸管轄,設嫘祖鎮,鎮人民政府駐金雞鎮政府路48号(原金雞鎮人民政府駐地)。

(10)将麻秧街道、巨龍鎮合并(其中:巨龍鎮聚興社區、裕民村、鳳林村、通和村、五裡村因劃出管轄除外),同時将玉龍鎮鐘溝村村劃歸管轄,設巨龍鎮,鎮人民政府駐麻秧街道商業街33号(原麻秧街道辦事處駐地)。

(11)将三元鄉、黃甸鎮合并,設黃甸鎮,鎮人民政府駐黃甸鎮聖東路56号(原黃甸鎮人民政府駐地)。

(12)将金安鄉、富驿鎮合并,同時将永泰鄉五柳村、石牛廟鄉寶溪村以及原桅杆村劃歸管轄,設富驿鎮,鎮人民政府駐富驿鎮富驿路下段24号(原富驿鎮人民政府駐地)。

(13)将黃溪鄉、玉龍鎮合并(其中:玉龍鎮鐘溝村因劃出管轄除外),設玉龍鎮,鎮人民政府駐玉龍鎮望江街31号(原玉龍鎮人民政府駐地)。

(14)将洗澤鄉、宗海鄉、金孔鎮合并,設金孔鎮,鎮人民政府駐金孔鎮附街3号(原金孔鎮人民政府駐地)。

(三)調整設置街道情況(共1個)

設置鳳靈街道(其中:鳳靈街道彌江社區、複興村因劃出管轄除外),街道辦事處駐桂花街72号(原鳳靈街道辦事處駐地)。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鹽亭縣下轄鄉1個、民族鄉1個、鎮14個、街道1個。縣人民政府駐風靈街道。

街道:風靈街道。

鎮:雲溪鎮、富驿鎮、玉龍鎮、黃甸鎮、巨龍鎮、金孔鎮、鵝溪鎮、岐伯鎮、永泰鎮、九龍鎮、西陵鎮、嫘祖鎮、文通鎮、高渠鎮。

鄉:蓮花湖鄉。

民族鄉:大興回族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鹽亭縣地處四川盆地中部偏北,西距綿陽90千米,距成都200千米,曆史上為巴國、蜀國交界地,也是金牛東道、米倉道北上中原南下川西平原的重要咽喉。位于東經105°12′17″至105°43′20″,北緯30°58′31″至31°39′40″之間。全縣總面積164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鹽亭縣境地貌除梓江河谷有平壩斷續分布外,均系峰谷相間的丘陵、低山地貌,發育有平壩、台地、中低丘、高丘、低山、山原等6種地貌類型。按照出露地層及其形成的地貌類型的異同,鹽亭縣境地貌大體上可以唐巴公路沿線為界,劃分為北部低山窄谷和南部高丘寬谷兩個地貌區。

按照出露地層及其形成的地貌類型的異同,鹽亭縣境地貌大體上可以唐巴公路沿線為界,劃分為北部低山窄谷和南部高丘寬谷兩個地貌區。

氣候

鹽亭縣境氣候總的特征是:氣候溫和,降水集中,幹旱頻仍,四季分明。四季天氣變化規律是:春早、夏熱、秋短、冬溫。春夏常旱,盛夏暴雨不多;秋冬常霧,入秋細雨綿綿。夏日雨熱同季,光熱資源豐富;冬天幹溫多霧,霜期曆時短促。

水文

鹽亭縣境河流衆多,除東北角金安鄉境石科河和東部八角、安佛、會真鄉境的寶馬河等屬嘉陵江支流西河水系外,其餘均屬嘉陵江支流涪江水系,并以梓江為骨架呈不對稱羽毛狀分布。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鹽亭縣水資源總量雖有11.798億立方米,但除難于利用的以洪水方式大量流洩的8.47億立方米,梓江過境客水外,僅有3.328億立方米。縣境水資源補給主要來源于降水,全縣年平均降水總量14億立方米,地表迳流總量2.92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迳流量514立方米,僅相當于四川全省人均占有迳流量3137立方米的16.4%。加之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月際分配不均,更影響着迳流量的穩定,豐水年與枯水年迳流量變化幅度達48%,一年中汛期迳流量占全年的70%—90%,枯水期江河往往斷流。縣境地下水埋藏淺,迳流短,儲量有限,全縣總儲量為0.407億立方米,僅相當于地表迳流量的13.9%。據1984年統計,全縣各類水利設施田,均可發展水産養殖,僅利用了50%左右,還可繼續開發;另外,梓江在縣城雲溪鎮以下具有小型船筏通航能力,可充分利用,發展短途航運。縣境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8602千瓦,可開發量7073千瓦,現已開發2655千瓦,占可開發量的37.5%,同樣具有繼續開發的潛力。

礦産資源

鹽亭縣有地下礦藏石油、天然氣、鹽囪、膨潤土、石灰石、白垩土、礦泉水、磚瓦用頁岩及遍布全縣的砂石建築材料。有天然氣儲量300億立方米,鹽鹵、石灰石、白垩土等儲量較大。

生物資源

鹽亭縣境内生物資源比較豐富。雖然全縣已無原生森林植被,但因适合北亞熱帶的耐瘠,有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四川盆地及川西南山地常綠闊葉林地帶,四川盆地偏濕性常綠闊葉林亞帶,盆底丘陵低山植被地區,盆中方山丘陵植被小區。縣境自然植被以耐瘠耐石灰性植被為主,構成柏樹小喬、茅草灌叢、潮濕水生、田間雜草等4類群落。柏樹小喬群落:全縣均有分布,而以北部低山為多,共約30萬畝;喬木以柏樹為主約占90%,混生栎樹、女貞、刺槐、水楂子、泡桐等,覆被率13.7%。茅草灌叢群落,系喬木遭破壞後形成,全縣均有分布,共約36萬畝:草類以黃茅為主占70%以上,次為蓑草及其它禾本科草類,混生黃荊、馬桑等灌木。潮濕水生群落:零星分布于河灘、濕地。河灘以芭茅為主,并有桤木、楊、柳等喬木;濕地以水花生、過江草為主,間有木賊、問荊、水葫蘆、水燕麥、油絲草、案闆草等稻田雜草。田間雜草群落;除上述稻田雜草外,對作物影響極大的還有香附子、半夏、刺杆苗、菟絲子、鐵線草等。

人口

截至2019年末,鹽亭縣總戶數23.62萬戶,戶籍人口53.72萬人,常住人口45.7萬人。當年出生人口4647人,死亡人口391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25‰。除漢族外,還有彜族、藏族、羌族、苗族等16個少數民族,共5469人,主要分布在縣城北街社區和大興、馮河、林山、富驿等10個鄉鎮。鹽亭縣有回族人口近5000人,是全省10個重點回族縣之一,是綿陽市回族人口最多的縣;大興回族鄉成立于1984年3月,是綿陽市唯一的回族鄉,是全省民族人口密度最大的回族鄉。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鹽亭縣常住人口為37.07萬人。

經濟

綜述

經濟總量

截至2019年,鹽亭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61.39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6.18億元,增長3.0%;第二産業增加值41.28億元,增長8.5%;第三産業增加值83.93億元,增長9.6。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21.9:26.5:51.6調整為22.4:25.6:52.0。非公有制經濟全年實現增加值100.17億元,增長7.8%。

202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174.43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44.46億元,增長5.5%;第二産業增加值42.44億元,增長3.4%;第三産業增加87.52億元,增長4.2%。三次産業結構為25.5:24.3:50.2。

财政收入

截至2019年,鹽亭縣實現财政總收入18.40億元,增長25.2%。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90億元,增長5.3%。财政總支出45.16億元,增長19.6%。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29億元,增長18.0%。

固定資産投資

截至2019年,鹽亭縣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64.38億元,同比下降4.5%。從資金來源看,政府投資31.61億元,政府投資下降11.2%;民間投資32.77億元,增長1.9%。從産業看,第一産業完成投資4.81億元,增長21.4%;第二産業完成投資10.18億元,增長2.3%;第三産業完成投資49.39億元,下降8.5%。從投資類型看,基本建設完成投資37.19億元下降10.6%;更新技術改造完成投資9.85億元,增長3.4%;房地産開發完成投資14.54億元,增長5.6%;農戶投資2.8億元,下降3.6%。

人民生活

截至2019年,鹽亭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4465元,增長9.0%,其中:工資性收入21503元,增長6.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042元,增長8.9%,其中:食品煙酒支出8127元,增長2.3%。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19元,增長10.0%;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556元,增長9.9%,其中:食品煙酒支出4987元,增長5.2%。

第一産業

2019年,鹽亭縣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7.67億元。其中:農業增加值22.21億元;林業增加值2.07億元;牧業增加值9.44億元;漁業增加值2.47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49億元。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26.23萬畝,增長2.8%。其中:糧食播種面積78.09萬畝,下降0.1%;油料作物播種面積32.98萬畝,增長1.0%。全年糧食總産量29.37萬噸,增長0.4%。其中:大春糧食産量22.1萬噸,增長0.2%;小春糧食産量7.27萬噸,增長1.3%。主要農産品中:稻谷産量7.92萬噸,下降0.3%;小麥産量6.56萬噸,增長0.4%;油料作物産量5.16萬噸,增長1.7%;蔬菜及食用菌産量14.06萬噸,增長1.2%。全年生豬出欄35.45萬頭,下降18.8%。肉類總産量4.51萬噸,下降8.3%。

第二産業

四川鹽亭經濟開發區是2014年7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省級開發區(原四川鹽亭工業園區)。經開區與縣城新區毗鄰,地勢開闊平坦,幅員面積21.95平方公裡,規劃控制面積14.36平方公裡,下轄7個社區,1.5萬人。

經開區投資環境良好,享有省級開發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建立了縣級領導聯系企業機制和“一對一”全程服務體系。經開區基礎設施健全,功能完善,已累計投入近20億元,建成了以嫘祖大道、西陵大道、臨江大道為主幹的交通體系,物流方便快捷。核心區供水、供氣、排污、通訊、生活服務等配套設施完善,110kv變電站、35kv變電站、10kv電力專線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一、二、三期安置小區共1294套建成并入住,四期安置小區項目即将啟動。

經開區以機電制造、醫藥和建材為主導産業。圍繞主導産業開展招商選資,引入了一批重點項目入駐,如鹽亭·交大衆一機電産業園、耀達汽車零部件工業園、建豐林業、興隆科技、晉深建材等。形成了以建豐林業、晉深科技、金和建材為代表的建材,以新華康、迪澳制藥為龍頭的醫藥三大主導産業。2014年經開區建設了“鹽亭縣創業孵化中心”作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孵化基地,已入孵企業22戶,2015年11月已升格為市級孵化器。

工業

截至2019年,鹽亭縣全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9.39億元,增長9.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9戶,完成工業總産值20.53億元,增長35.0%;實現工業銷售産值20.29億元,增長36.0%;工業産銷率98.8%,增長0.7個百分點;工業生産綜合能耗53973噸标準煤,增長343.1%。

建築業

截至2019年,鹽亭縣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1個,完成建築業總産值38.4億元,增長38.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2.8萬平方米,增長11.2%;房屋建築竣工面積66.3萬平方米,下降15.3%。

第三産業

國内貿易

截至2019年,鹽亭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81億元,增長11.1%。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可比口徑)8.80億元,增長20.4%。按行業分,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4.75億元,增長10.6%;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9.55億元,增長10.6%;住宿業實現零售額4.64億元,增長13.4%;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3.87億元,增長12.2%。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37.48億元,增長10.9%;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35.33億元,增長11.2%。

旅遊業

2019年,鹽亭縣共實現旅遊總收入12.47億元,同比增長7.1%。接待遊客總人數242.39萬人次,增長13.0%。

對外經濟

2019年,鹽亭縣引進國内省外内資項目32個,到位資金29.45億元,增長3.3%。進出口總額0.98億元,下降7.7%。

金融業

截至2019年末,鹽亭縣金融機構人民币各項存款餘額185.89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63.84億元,增長11.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88.49億元,同比增長9.8%。

截至2019年末,鹽亭縣共有12家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3.43億元,同比增長22.72%,實現理賠0.62億元。其中,政策性農業保險實現保費收入2326.41萬元;小額人身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6萬人,實現保費收入332.3萬元,實現理賠228.7萬元。

房地産業

截至2019年末,鹽亭縣資質以上房地産企業27戶,商品房施工面積143.24萬平方米,下降13.2%;商品房竣工面積7.85萬平方米,下降33.7%;商品房銷售面積55.7萬平方米,增長30.1%。

郵政電信

截至2019年,鹽亭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69847.41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6613.84萬元,電信業務總量163233.57萬元。年末全縣共有郵政局(所)65處(其中郵政支局41個、自辦所1個、代辦所23個);固定電話機用戶(不包括分機,包括小靈通)5.61萬戶,增長13.3%。

交通運輸

截至2019年末,鹽亭全縣公路總裡程2463公裡,其中等級公路1607公裡(不含高速公路)。境内交通便利,成巴高速、綿西高速形成剪刀狀高速公路交通主骨架,國道G245、省道S413、省道S306、綿鹽快速通道貫穿全境,鹽亭成為北向出川新通道和成渝經濟圈、成德綿經濟帶的重要節點。縣城距綿陽科技城72公裡,距成都139公裡,距重慶250公裡。年末營運車輛數691輛,年末出租汽車數130輛,年末實有公共汽(電)車營運車輛數66輛,年末公交車路數10路。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鹽亭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29所,在校學生44295人,專任教師3456人。全縣有小學47所,在校學生1897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0所,在校學生9301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學生506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2588人;幼兒園59所,附屬幼兒班31個,在園幼兒8212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52人。

科學技術

截至2019年,鹽亭縣專利申請數183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0件;全年專利授權數71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數1件;全年實施專利項目19件,實施專利項目新增利稅751萬元,實施專利項目新增産值5604萬元。高新技術産業企業1個,科技型中小企業193個,本年新增16個,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1個。

文化體育

截至2019年末,年末全縣有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16.6萬冊。文化館1個,影劇院1個,體育場館1個。鄉鎮廣播電視文化中心35個,廣播覆蓋率100%,電視覆蓋率99.2%,通有線電視的村332個。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末,鹽亭縣有衛生機構611個,從業人員數3319人。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232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93人,注冊護士854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3142張。

環境保護

截至2019年末,鹽亭縣城有污水處理廠2座;鄉鎮污水處理站39座,其中:建成運行30座,在建9座。污水集中處理率60%。全縣垃圾處理廠1個。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55天。

社會保障

截至2019年,鹽亭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62257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1736人,其中:企業在職職工參保人數39510人,企業離休、退休人數42226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2067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65441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9966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35475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4754人。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數38個,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數4647張;社會福利院數2個,社會福利院床位數367張;社區服務機構數7個;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2076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3824人,農村五保供養人數4514人。

曆史文化

字庫文化

字庫文化是鹽亭的曆史文化。字庫塔,也稱字庫,是古時焚燒字紙的塔形建築。古人認為文字神聖而崇高,字紙不應該随意丢棄,哪怕廢紙也需洗淨焚化。據史料記載,字庫塔始建于宋代,到明清時已經相當普及。從明代開始,字庫塔在南方出現,到清代發展到頂峰,當時南方的字庫塔興起。字庫塔記錄着中華民族對紙張、對文字的崇拜。據統計,我國留存字庫塔251座,在鹽亭,至今還保留着31座,其中,“惜墨如金坊”是中國迄今為止唯一的字庫牌坊。

民俗活動

舞蠶龍

舞蠶龍是鹽亭獨特的民間祭祀嫘祖的民俗活動。蠶龍長約二丈餘,由白色綢緞精縫而成。蠶頭碩大如鍋蓋,蠶身修長如蠶紋。蠶龍由八位青年婦女舞動。舞龍婦女一律足穿厚底短扣靴子,身穿綠色衣服。舞龍時,婦女一字長蛇陣排開,伴随着威風鑼鼓,踏着節奏,時而跳躍騰挪,時而盤旋纏繞。

桃子龍

桃子龍是産生并流傳于鹽亭地區一種獨特的龍舞。其造型獨特、形似蟠桃、舞動方式與其它龍舞大不相同,多用于喜慶、壽誕場合,取仙桃獻壽之意,故俗稱“桃子龍”。耍(舞)桃子龍的隊伍,由頭包桃紅色頭巾,身穿桃花色古便衣服,腰系桃紅色彩帶,足穿古式布鞋、布靴的九個青年組成,每人各耍一物互不相連。

舞水龍

水龍是中華傳統民俗中、天龍、蟠龍、彩龍、火龍、水龍、桃子龍、蠶龍、小金龍、闆凳龍等龍舞之一。耍水龍,又叫“趕旱魃”,旱魃是神化傳說中導緻旱災的一種鬼怪。耍水龍是大型的群體活動,至始至終須要群衆緊密配合,水龍要經過的地方的人們都要預先準備好裝滿水的水桶、水盆、水缸和噴水專用的水槍、潑水用的水瓢等工具,當水龍趕着旱魃經過時,便用裝有水的竹水槍和水瓢向着旱魃猛烈地噴水、撥水,耍水龍的隊伍按預定的路線行完之後,“旱魃”被水龍追逼而跳入水中,其活動才告結束。

地方特産

鹽亭母豬殼

母豬殼是鹽亭縣的特産。“母豬殼”是俗稱,也就是常叫的野生小桂魚;學名鳜魚,“母豬殼”肉質細嫩豐滿,肥厚鮮美,内部無膽,少刺而著稱,故為魚種之上品。

“母豬殼”雅名“鳜魚”生長于鹽亭毛公、兩河境内梓江石縫岩龛無污染水中,自生繁殖,白日栖息,晚間活動,以水下草本植物和小蝦、小魚為食。體型小、身無鱗、嘴尖肚大、身有花紋、翅鋒利,生成數量極少。很難捕捉。鳜魚肉質細嫩,無腥氣,味鮮,其營養勝食鼈魚,烏龜。鹽亭母豬殼是綿陽地方水産和特色美食的代表。90年代起便流行于整個綿州,可謂家喻戶曉的綿陽美食特色。

鹽亭火燒馍

鹽亭回族火燒馍制作簡單,口感好,香味濃,而且價格低廉,保存期長,是人們居家旅行最理想的方便食品。

風景名勝

嫘祖陵

嫘祖陵位于鹽亭縣的金雞鎮的青龍山,遠在秦漢以前就已建成,是人們思古懷親追憶祭祀嫘祖的地方。恢複重建的嫘祖陵為八卦形,以山為陵,外露三方,内藏五方。陵墓邊長為24.95米,意為二十四節、九五至尊,陵直徑60米,高190米,屬中華女祖第一陵。1993年,四川省老領導、學者楊超為原墓題寫的“嫘祖墓”碑,包含在陵墓正中。陵前碑亭,寬14米,高9米,采用八卦中的坤卦形結構。陵碑高2.8米,寬1.2米,厚0.3米,“嫘祖陵”三個古篆體大字是由新加坡著名華人書法家丘程光先生到鹽亭書寫的。

歧伯故裡

歧伯故裡位于鹽亭縣茶亭鄉,距鹽亭縣城49千米。中華第一部中醫藥巨著《黃帝内經》作者、中醫始祖岐伯首創以中草藥為人治病、開醫藥之先河。助嫘祖養蠶興衣。輔弼黃帝鑄成大聯盟、多民族、大文化、大統一的東方文明大國。

鳳靈寺

鳳靈寺位于鹽亭縣城彌江河東岸的鳳凰山,是川北著名的佛教勝地之一。遠在宋徽宗崇甯元年(1102年),顯宗佛教就傳入鹽亭後遍及全縣,于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在鳳凰寺建立“鹽亭縣佛教會”。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農曆十月,鳳靈寺建立戒壇後,遠近來寺朝拜觀光者絡繹不絕。

玉帶城門

鹽亭老城門,高10米左右,由約千根石條壘砌而成,下寬上窄,中間是城門,門扇上布滿了裝飾性鐵釘,顯得厚重而威嚴,城樓牆上有古時用來抵禦外敵入侵,進行射擊和防禦的垛口。根據城門碑記記載,城門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由當時的縣令将土城垣改建成石城,分為東西南北四道城門,至今已有500多年,尚存東門一處。

文同墓

文同墓位于鹽亭縣永泰鄉文同村之北橋山下。永泰鄉場鎮0.5千米,坐東向西,為紀念北宋詩文書畫家文同而建。

檬子垭牌坊

檬子垭牌坊位于鹽亭縣麻秧鄉,是我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建于清代,它是字庫和牌坊的結合體,通高14米,寬7.4米。上部有閣樓,四角飛檐高翹,頂上聳立着三層寶塔,坊身刻有二十四孝故事圖、戲曲圖,龍鳳、花鳥等祥瑞圖案共108幅,人物、場景清晰可辨,栩栩如生。

塗氏牌坊

塗氏牌坊位于鹽亭縣玉龍鎮新家溝村,矗立于梓江東岸,山青水綠,氣候宜人,位置尤佳,又名玉龍花牌坊,玉龍節孝牌坊。塗氏牌坊建于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它是邑候陳紹惠禀呈朝廷以旌表節婦趙塗氏而建,由趙塗氏次子(太學)趙金成承建。塗氏牌坊坐北朝南,占地面積400平方米,建築占地面積122.64平方米,仿木磚石結構,重檐歇山式頂,四柱三開間,通高8.8米,寬12.8米,厚0.62米。

桅杆塆張氏民居

桅杆塆張氏民居位于鹽亭縣巨龍鎮五和村2社桅杆塆。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坐東向西,左靠青龍嘴,右接白虎嘴,北與張花山相望,東與圓寶山相鄰,形成了古建築與山水的和諧。建築面積3038.8平方米,劃定保護面積9482.8平方米。

桅杆塆張氏民居原名桅杆灣府宅,又名張勉行府宅,為六道正門徑直貫通三層天井壩的多重四合院布局。桅杆塆張氏民居有确切的紀年,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四川傳統民居建築風格。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定名标準,“鹽亭張氏民居”需更名為“桅杆塆張氏民居”。

筆塔

筆塔因塔形似一枝巨大的毛筆,故名筆塔。坐西北朝東南,占地面積144平方米,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為七級六角樓閣式磚塔,單筒式結構,攢尖式塔項。塔身建在三層紅砂岩石的基座上,基座呈六邊形,全塔通高31米。筆塔寓意招喚文風,冀望家鄉振興而建。其雕刻藝術高超,造型精美,别具匠心,傳統文化氣息濃郁,在四川境内是一座建造特殊的磚塔。

字庫塔

鹽亭境内字庫塔通常被建造在場鎮街口、書院寺廟之内、道路橋梁旁邊。塔龛中多供奉倉颉、文昌、孔聖等神位,并配以相應的楹聯、吉祥圖案等。從外觀看,字庫塔具有不同風格與造型,大多采用六角柱體或八柱體,也有的建成簡樸的四柱體。塔身通常有一小孔,或方、或圓形,字紙便從這裡投入。塔頂及塔身裝飾風格各異,大都雕梁畫棟,特色突出;有的則非常古樸,青磚碧瓦。

高山森林公園

高山森林公園位于鹽亭縣雲溪鎮西,屬國家森林公園。高山森林公園具有奇險和古樸的韻味。高山,又名負戴山,唐時已有盛名。山勢雄峻,草木茂盛,萬樹荟萃,曆代多有文人隐居于此,古迹衆多。杜甫贊曰:“馬首見鹽亭,高山擁縣青。”山上亭閣遍布,有杜甫居住過的昙雲庵、唐代宰相嚴震墓和紀念宋代文學家、書畫家文同的文湖州祠。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是縣城居民觀光休閑、娛樂、旅遊的好去,海拔648米,森林面積1500畝。林内植被豐富,柏、樟、楊高大挺拔,翠郁蒼虬,氤氲翳日,森林覆蓋率達99.98%,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素有“天然氧吧”之美喻。

蓮花湖

蓮花湖因神奇的“蓮花石”綻放湖畔而得名。位于縣城北23千米的雙碑鄉兩岔灘處,控制流域面積162.6平方千米,總庫容3350平方米,該湖呈“V”字型,湖岸線60餘千米,曲折而漫長。沿湖兩岸崇山峻嶺,岑岑疊疊,錯落有緻。群山之間,蒼松翠柏綠沃千裡;湖光之中亭台孤島交相輝映。

西部花都

西部花都位于鹽亭縣兩河鎮高團村、白虎村,新農鄉鳌魚村,雲溪鎮複興村,總面積11.2平方千米,是鹽亭縣現代農業産業園的核心區。西部花都充分利用山、水優勢,依托農業和村莊自然生态環境,以花卉、觀賞林果種植為主的現代特色觀光農業。已建成花卉核心基地3134畝,分為鮮花采摘區、花卉觀賞區、花卉交易區、休閑娛樂區、苗木培育區。園區内已建成農家樂7家,其中二星級農家樂3家,安裝旅遊标識标牌、導覽圖及浮雕牆共160餘個,形成旅遊專線9.6千米。

著名人物

嫘祖(前2698年—前2598年),黃帝軒轅氏的元妃,發明栽桑養蠶,抽絲編絹,衣被天下。

歧伯,是中醫藥理論奠基人。歧伯對黃帝提出的1088個醫藥題目,作了系統科學的解答,後人以此整理成中華第一部中醫學巨著《黃帝内經》,是最早的中醫藥典籍。茶亭鄉藥谷及歧伯墓遺址尚存。

董叔封,隋文帝開皇四年(584年),奉調本邑縣令,任職期間,四境清平,人民安樂,後人思其“德惠及民”,建董叔亭于鳳凰山。

李義府(613—666)字不詳,後遷永泰(今四川鹽亭)。生于隋炀帝大業十年,卒于唐高宗乾封元年,年五十三歲。唐朝高宗龍朔年間宰相。

趙蕤,字太賓,又字雲卿,韬略家,梓州鹽亭人(今四川省鹽亭縣兩河鎮趙家壩人),是“詩仙”李白的老師,與李白共稱“蜀中二傑”。

嚴震(723—799),字遐聞,唐代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後乃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文同(1018—1079),字與可,宋代著名畫家、詩人。

陳書(1656—1712),字禦簡,自署丹書氏,思泾子,鹽亭縣兩岔河鄉人,康熙三十五年以後拔為禮部郎中。有《鵑聲集》行世。

江長貴(1810.6—1876.2),字良臣,回族,大興回族鄉人,骁勇善戰,屢立戰功,南征北戰,二十餘年。累官至提督,欽賜“建威将軍”銜。

袁煥仙(1886—1966)名其章,字世傑,柏梓鎮人,近代禅宗大師,著名國學大師南懷謹之師。

蒙文通(1894—1968),名爾達,字文通,中國現代傑出的曆史學家。

袁詩荛(1897—1928)字守瓊,柏梓鎮人,革命家,早期馬列主義傳播者,中共黨員,中共川西特委宣傳部長。

黃紹輝(1912—1949),又名黃潤德,渣滓洞革命烈士,曾任川東地區地下黨負責人。

王伯惠,1923年5月生,四川鹽亭人,昆明西南聯大土木系畢業。原遼甯省交通廳公路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著名公路橋梁專家。現任中國公路學會理事,省橋梁學會名譽理事長,《東北公路》雜志主編。中國高速公路創始人。

張泰階,鹽亭縣巨龍鄉人。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舉人。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為恭城縣令。著《古鹽志略》一部。

侯伯英(1907—1935),名登仁,又名服周、伯勳、玉州、朱建文,鹽亭縣林山鄉人。革命家烈士,早期馬列主義傳播者,中共黨員,任中共邛(崃)、蒲(江)、大(邑)縣委書記。

王明金(1863—1928),字用輯,号濟欽。鹽亭縣利和鄉人。清光緒十九年癸卯科舉人,曾任潼川府中學堂校長、四川省咨詢局議員、四川省議會議員。

楊太虛(1876—1943),名善盛,字體仁,号生庵,道号泉石散人,鹽亭縣三河鄉人。著《一壺天》、《三教統宗》,刊刻《丹淵集》并作序行世。

楊廷虞(1895—1931),本名廷烈,字治襄。鹽亭縣林山鄉人。在法期間擔任四川同鄉會籌備負責人。創辦了《成都快報》。

蒙裁成(1859—1928),号公甫,鹽亭縣石牛鄉人。任綿竹縣教谕,又升成都府學教授,後調任坤班政學堂監學。巴安知府。後又任成都府中學校長,調任重慶聯合中學校長,省立重慶二女師校長。

謝趣生(1906~1959),鹽亭縣麻秧鄉人。曆任四川美術學院教授、四川省第一次文代會主席團成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創辦《戰時後方畫刊》、《秋之漫畫》,主要成就集中于《鬼趣圖》、《招魂曲》、《冷月英互助組》等連環畫。

白大科(1925~1967),鹽亭縣雲溪鎮人。曆任青年團鹽亭縣工委副書記,縣青年團工委書記,土改運動中任分隊長、大隊長等職。1952年10月至1967年,任鹽亭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中共鹽亭縣第二屆代表大會代表。

榮譽稱号

2017年12月14日,鹽亭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2019年2月2日,鹽亭縣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9年2月,鹽亭縣獲評中國地名文化遺産“千年古縣”。

2019年3月,鹽亭縣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号。

2021年3月,被評為四川省第二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區(市、縣)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