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奮性

興奮性

細胞受到刺激時發生興奮反應的能力
興奮性是指可興奮組織或細胞受到刺激時發生興奮反應,即動作電位的能力或特性。當外界條件發生變化時,機體如何識别并且調整自身活動的改變,不斷主動适應環境的改變以生存下來的能力,是細胞興奮性的體現。[1]
    中文名:興奮性 外文名:Excitability 繁體:興奮性 注音:ㄒㄧㄥㄈㄣˋㄒㄧㄥˋ

概念

心肌的興奮性:心肌與其它可興奮的組織一樣,具有興奮性,其興奮性的高低通常采用阈值作為衡量指标。

當神經沖動通過軸突傳導到突觸小體(上圖中膨大的那塊)時,突觸前膜對離子的通透性增加;突觸間隙中的鈣離子即進入突觸小體内,促使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緊密融合,并出現破裂口;随後,小泡内的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中,并且經過彌散到達突觸後膜,立即與突觸後膜上的蛋白質受體結合,并且改變突觸後膜對離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觸後膜發生興奮性或抑制性的變化。

周期

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心肌細胞與神經細胞相似,興奮性是可變的。當心肌細胞受到刺激産生一次興奮時,興奮性也随之發生一系列周期性變化,這些變化與膜電位的改變、通道功能狀态有密切聯系。興奮性的變化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絕對不應期與有效不應期:絕對不應期相當于心肌發生一次興奮時,從動作電位的0期除極開始至複極3期膜内電位約-55mV這段時間内,如果再給它刺激,則無論刺激多強,心肌細胞都不會再次興奮。

(2)相對不應期:有效不應期完畢,從3期膜内電位-60mV開始到-80mV這段時期内,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動作電位,稱為相對不應期。此期說明心肌的興奮性已逐漸恢複,但仍低于正常,原因是Na+通道部分恢複活性。

(3)超常期:從複極3期膜内電位-80mV開始至複極-90mV這段時期内,用阈下刺激就能引起心肌産生動作電位,說明心肌的興奮性超過了正常,故稱為超常期。在此期間,心肌細胞的膜電位已基本恢複,Na+通道也已基本複活到可以再被激活的備用狀态;而此時膜電位絕對值尚低于靜息電位,距阈電位的差距較小,故興奮性高于正常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