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

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開平市境内建築
開平碉樓,位于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開平市境内,是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伊斯蘭等風格多種。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07年6月28日,“開平碉樓與古村落”申請世界文化遺産項目在新西蘭第31屆世界遺産大會上獲得通過,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35處世界遺産,中國由此誕生了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産項目。2017年12月,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産。2020年12月16日,拟确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中文名:開平碉樓
  • 外文名: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s
  • 地理位置:廣東省江門開平市
  • 所處時代:
  • 占地面積:
  • 保護級别:
  • 開放時間:08:30-17:30
  • 建立時間:清初
  • 著名景點:日升樓與翼雲樓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門票價格:180元
  • 文化類型:文化遺産
  • 申遺年份:2007年(第31屆)
  • 級别批次: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所屬城市:廣東省江門市
  • 所屬國家:中國
  • 适宜遊玩季節:4月-6月和9月-10月
  • 建議遊玩時長:4小時

建設沿革

自明朝(1368年——1644年)以來,開平因位于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之間,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會治安混亂,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風暴雨,洪澇災害頻發,當地民衆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樓以求自保。

明末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社會動蕩,盜匪常常襲擾百姓,為保護村民的安全,蘆庵公的第四個兒子,關子瑞在井頭裡村興建了一座瑞雲樓。這座樓非常堅固,有防洪和防盜兩項功能,一有洪水暴發或賊寇擾亂,井頭裡村和毗鄰的三門裡村的村民就到瑞雲樓躲避。

1884年,潭江大澇,附近各地多屋被淹,開平赤坎三門裡村民因及時登上碉樓而全部活下來。

1912年,司徒氏人為防盜賊而建南樓。樓高7層19米,占地面積29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每層設有長方形槍眼,第六層為了望台,設有機槍和探照燈,抗戰時期司徒氏四鄉自衛隊隊部就設在這裡。同年,謝創同志的父親謝永珩先生興建“中山樓”,為紀念孫中山而取名。

民國元年(1912年)到民國十五年(1926年)這14年中,匪劫學校達8次,擄教師、學生百餘人。其中,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衆匪夥劫赤坎地區開平中學時,被鷹村碉樓探照燈照射,四處鄉團及時截擊,截回校長及學生17人。此事轟動全縣,海外華僑聞訊也十分驚喜,覺得碉樓在防範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節衣縮食,在僑居國請人設計好碉樓藍圖,帶回家鄉建造,集資彙回家鄉建碉樓。後來,一些華僑為了家眷安全,财産不受損失,在回鄉建新屋時,紛紛建成各式各樣碉樓式的樓,最多時達3000多座,現存1833座(截止到2007年)。

文物遺存

按建築材料分

按建築材料不同可分為鋼筋水泥樓、青磚樓、泥樓、石樓等。

鋼筋水泥樓

鋼筋水泥樓多建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華僑吸收世界各國建築不同特點設計建造的。整座碉樓的用料全部用水泥、砂、石子和鋼筋建成,建成之後,極為堅固耐用,但由于當時的建築材料靠國外進口,造價較高,為節省材料,也有的在内面的樓層用木閣組成。

青磚樓

青磚碉樓包括内泥外青磚、内水泥外青磚和青磚砌築3種。内泥外青磚。這種碉樓,實際上就是上面說的泥磚樓,不過,它在泥牆外表鑲上一層青磚,這樣,不但美觀,而且可以延長碉樓的使用壽命。内水泥外青磚。這種碉樓的牆,表面看上去是青磚建築,其實是裡、外青磚包皮,中間用少量鋼筋和水泥,使樓較為堅固,但又比全部用鋼筋水泥省錢,且保持美觀的特點。青磚樓。全部用青磚砌成,比較經濟、美觀、耐用,适應南方雨水多的特點。

泥樓

泥樓包括泥磚樓和黃泥夯築樓兩種。泥磚樓是将泥做成一個個泥磚曬幹後用作建築材料。為了延長泥磚的使用壽命,工匠們在建築泥樓時,往往在泥磚牆外面,抹上一層灰沙或水泥,用以防禦雨水沖刷,從而起到保護和加固的作用。黃泥夯築的碉樓是用黃泥、石灰、砂、紅糖按比例混合拌成作為原料,然後用兩塊大木闆夯築成牆。這樣夯築而成的黃泥牆,一般有1尺多厚,其堅固程度可與鋼筋水泥牆相比。

石樓

石樓用山石或鵝卵石作建築材料,外形粗糙,矮小,卻堅固耐用,這種碉樓數量極少,主要分布在大沙等山區。

按使用功能分

按功能不同可分為衆樓、居樓、更樓等,其中居樓最多。

衆樓

衆樓建在村後,由全村人家或若幹戶人家集資共同興建,每戶分房一間,為臨時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閉、簡單,外部的裝飾少防衛性強。在三類碉樓中,衆樓出現最早,現存473座,約占開平碉樓的26﹪。

居樓

居樓也多建在村後,由富有人家獨資建造,它很好地結合了碉樓的防衛和居住兩大功能,樓體高大,空間較為開敞,生活設施比較完善,起居方便。居樓的造型比較多樣,美觀大方,外部裝飾性強,在滿足防禦功能的基礎上,追求建築的形式美,往往成為村落的标志。居樓數量最多,現存1149座,在開平碉樓中約占62%。

更樓

更樓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崗、河岸,高聳挺立,視野開闊,多配有探照燈和報警器,便于提前發現匪情,向各村預警,是周邊村落聯防需要的産物。更樓出現時間最晚,現存221座,約占開平碉樓的12%。

典型樓群

序号

名稱

1

雁平樓

2

馬降龍碉樓群

3

日升樓與翼雲樓

4

開平立園

5

錦江裡瑞石樓

6

開平赤坎古鎮景輝樓

7

方氏燈樓

8

自力村碉樓群

文物價值

曆史價值

開平碉樓是中國社會轉型時期不可多得的主動接受外來文化的重要曆史文化景觀。開平碉樓大規模興建的年代,正是中國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過渡的階段,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方式各不相同。國内一些沿海沿江大城市的西式建築,主要是被動接受的舶來品,而以開平為中心出現的碉樓群,則是中國鄉村民衆主動接受西方建築藝術并與本土建築藝術融合的産物。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審美觀,造就了開平碉樓的千姿百态。開平碉樓的曆史作用主要是“以避盜匪”,在保護僑眷及村民生命财産安全方面,起過不小作用。在抗日戰争後期,為阻止日寇開辟四邑直通兩陽之捷徑——由新會、江門出廣州,連結成一條由南路向廣州撤退之交通線。

藝術價值

開平碉樓融合了中國傳統鄉村建築文化與西方建築文化的獨特建築藝術,成為中國華僑文化的紀念豐碑,體現了中國華僑與民衆主動接受西方文化的曆程。在開平建築中,彙集了外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藝術,古希臘的柱廊、古羅馬的柱式、拱券和穹窿,歐洲中世紀的哥特式尖拱和伊斯蘭風格拱券、歐洲城堡構件、葡式建築中的騎樓、文藝複興時期和17世紀歐洲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等。

文化價值

開平碉樓最典型的代表了中國華僑文化的特質華僑是文化的傳播者,中外多種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是其發展的必然産物,它所帶來的文化沖突勢必廣泛觸及中國傳統社會的方方面面和各個階層,這也是世界移民文化的共同規律。這種文化的沖突和交融,在開平表現得極為外在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傳統,中西建築文化融合的鄉土建築在鄉村很少,主要在縣鎮有所表現。

開平碉樓寄寓了僑鄉人民的傳統環境意識和風水觀念,是規劃、建築與自然環境、人文理念的優美結合碉樓這種單體建築,主要分布在村後,與四周的林、村前的水塘、村口的榕樹,形成了根深葉茂、平安聚财、文化昌盛的和諧環境。點式的碉樓與成片的民居相結合,在平原地區宛如全村的靠山,滿足了村民需要安全保護的心理。從民居到碉樓由低到高的過渡,表達了村民“步步高升”的願望。

科學價值

開平碉樓是世界先進建築技術廣泛引入中國鄉村民間建築的先鋒。近代中國城鎮建築已經大量采用了國外的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開平碉樓作為一種鄉土建築也大量使用了進口水泥、木材、鋼筋、玻璃等材料,鋼筋混凝土的結構改變了以秦磚漢瓦為主的傳統建築技法,這為更好地發揮它的使用功能,同時又注意形式的變化和美感創造了條件。

文物特點

開平碉樓為多層建築,遠遠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臨下地防禦。開平碉樓的牆體比普通的民居厚實堅固,不怕匪盜鑿牆或火攻,窗戶比民居開口小,都有鐵栅和窗扇,外設鐵闆窗門。碉樓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懸挑的全封閉或半封閉的角堡(俗稱“燕子窩”),角堡内開設了向前和向下的射擊孔,可以居高臨下地還擊進村之敵。同時,碉樓各層牆上開設有射擊孔,增加了樓内居民的攻擊點,縱橫數十公裡連綿不斷。

開平碉樓的造型變化主要在于塔樓頂部。從開平現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樓來看,樓頂建築的造型可以歸納為一百種,但比較美觀的有中國式屋項、中西混合式屋頂、古羅馬式山花頂、穹頂、美國城堡式屋頂、歐美别墅式房頂、庭院式陽台頂等形式。開平碉樓的上部造型,分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懸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開平碉樓的下部形式都大緻相同,隻有大小、高低的區别。大的碉樓,每層相當于三開間,或更大;小碉樓,每層隻相當于半開間。最高的碉樓是赤坎鄉的南樓高達七層,而矮的碉樓隻有三層,比一般的樓房高不了多少。

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29日,被文化和旅遊部确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開發保護

1983年,組織了一次全市性的文物普查工作,其中對開平碉樓進行了重點的調查,縣華僑博物館編印了《開平縣文物志》一書,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書中用專節對開平碉樓進行了介紹。

1983年3月,開平縣人民政府公布南樓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12月,開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中山樓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3月,開平市人民政府籌資300多萬元,興建南樓紀念公園,按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南樓進行修葺,另增設紀念館、雕像、牌樓等景緻。

2000年11月,開平市人民政府公布所有經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登記在冊的碉樓為開平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3月,開平市成立了開平碉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領導小組,市主要領導親自挂帥,從各有關部門抽出精兵強将專職開展碉樓保護和申報工作。6月25日,開平碉樓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002年7月1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第九屆96次常務會議通過《廣東省開平碉樓保護管理規定》,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2007年6月28日,“開平碉樓與古村落”申請世界文化遺産項目在新西蘭第31屆世界遺産大會上獲得通過,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中國第35處世界遺産,中國由此誕生了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産項目。

旅遊信息

餐飲

當地菜式:黃鳝飯、水口白菜湯、赤坎豆腐角、赤坎蒸鵝、鴨粥、開平狗肉。

交通

由于碉樓分布較分散,如有4人以上建議包車,一般30元/人左右。也可以搭乘公交車前往景點,公交車收費1.5元至5元不等。開平市水陸交通方便,開陽高速公路與325國道橫貫全境地,從廣州乘坐客車或自駕車到開平車程約1小時20分。國家一級口岸——三埠港每天有2艘豪華客輪往返香港的,4小時可達目的地,開平至香港:每天13:30開出。廣東省汽車站(廣州火車站旁)至開平客車,頭班:上午6:30,尾班:晚上7:30,每隔35分鐘一班;廣州中山八路汽車站至開平客車,頭班:上午6:30,尾班:晚上8:30,每隔35分鐘一班。

經過各著名碉樓、民居景點班車頻密,義祠至馬岡班車經過:立園、自力村村落群;義祠至金雞班車經過:馬降龍村落群。

住宿

從五星級酒店到幾十元的招待所都有,在一般的旅館,60元左右就可住到條件較好的雙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