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城

廣州大學城

具有特定功能的高校集聚區
廣州大學城,位于番禺新造,城區分布在珠江兩岸,面積為34.4平方公裡。廣州大學城是華南地區地區高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學、研、産一體化發展的國家一流大學園區,中國南部的“信息港”和“智力中心”。
    中文名:廣州大學城 外文名: 别名: 所屬地區:廣州市番禺區 其他外文名:Guangzhou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 入駐高校:中大、華工、華師大、廣大等

曆史

2003年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上任僅兩個月,就來到番禺的小谷圍島視察廣州大學城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并提出“建設中國一流大學城”和“2004年9月開學招生”的要求,為大學城建設指明了方向,廣州大學城建設全面啟動。

大學城這種高校高度集聚的空間模式,具有相對特殊的商業服務需求。大型商業建築作為大學城公共服務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着相應重要的商業服務功能,因而必須對其布局、空間形态、建築功能等方面進行專門研究,以應對大學城商業服務需求的特殊性。

2003年1月22日,廣州市委、市政府召開會議,研究落實張德江的指示精神,結合省委、省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廣州大學城的要求,成立了廣州大學城建設指揮部,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廣州大學城的建設。在指揮部辦公室的直接組織和指揮下,大學城一期工程包括225萬平方米的房屋建築、所有城市市政、公共及校園綠化、公共配套設施以及配套的水、電、煤氣等公用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4年8月底,入駐高校的8000多名師生如期進駐。

2004年9月初,31000多名新生和4000多名教師也相繼進駐。廣州大學城成功實現了開學招生。

入駐高校

一期

進駐大學城一期小谷圍島的十所高校為:

中山大學大學城校區:九大學院進駐大學城:确定進入東校區的學院除了新辦的工學院和傳播與設計學院将全部放在東校區外,還有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管理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法學院和公共衛生學院等7個學院,這7個學院進駐的專業和學生類别各有不同。

華南師範大學教學樓

華南理工大學大學城校區:用地面積1658畝(教學區1221畝,生活區437畝)新校園總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華工老校區定為北校區,新校區定為南校區。老校區要做強,以傳統學科為主;新校區要做出特色來,重點發展新興學科,如生物工程,經濟、新聞傳媒及計算機軟件等學科。

華南師範大學大學城校區總占地面積1462畝,總建築面積50萬M2,其中教學樓建築面積達55545M2,圖書館建築面積達到37590M2;建設總投資超過18億元人民币。

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用地面積:1975.6畝(教學區1389.7畝,生活區585.9畝),新校園總建築面積59.6萬平方米,其中教學區36萬平方米,标志性建築:圖文信息中心。

廣州大學正門

演藝中心、多功能體育館等。廣州大學新校園位于番禺區小谷圍島西南端,南面及西北面毗鄰珠江南航道,東南以中部快線為界,西與廣東科技中心相對。過江隧道、地鐵七号線及中部快線分别在學校的南面、西面和東北面經過,交通便利。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大學城校區為南校區,與白雲山北校區并為主體校區,發展本科教育。目前南校區一期建設23棟單體已完工。将實行以選課制為中心,導師制和主輔修制為輔助的“三位一體”的教學管理體制。管理重心、師資安排和校園文化建設都向南校區傾斜,9個學院将進駐。

廣東工業大學是進入大學城十所高校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學校,該校提出,到2007年,大學城校園本科生将達到24500人、研究生3500人的規模,拟主要招收平價學生;其餘幾個校區将招收公辦新機制學生約18000人,實行按全成本收費用于還貸;此外按教育部要求招收軟件“藍領”2000-3000人。屆時,學校在校生規模将達到49000人左右,成為廣東省學生規模最大的高校。

廣州中醫藥大學的2004級新生将全部入住廣州大學城,部分專業的老生也将入住,總人數大約為2700多人。大學城校區将成為學校的中心區,主要用于開辦本科教育,原有的老校區将作為研究生部繼續使用。

廣東藥學院大學城校區将成廣東藥學院的主校區,新學期有32個專業及專業方向進駐,除藥學、藥物制劑、預防醫學等三個名牌專業外,另新增臨床醫學、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等17個專業。而赤崗校區以臨床醫學為主,寶崗校區将以成人教育為主。

星海音樂學院擁有大教室27間,琴房187間,鋼琴210架,其他各種樂器269件,另有一座設有600個座位的音樂廳。1986年建立基本樂科電化室,内設20多台電子琴。音樂圖書館藏書51989冊,樂譜52926冊,唱片17304張,錄音帶2579盒,中外報刊500種。

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新校區占地面積414畝,約為老校區的2.8倍(老校區150畝);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老校區8萬平方米),是老校區建築面積的3倍。

二期

大學城二期拟入駐五所高校(另有兩所高校名單暫未确定):南方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暨南大學。

簡介

廣州大學城是一個以大學為特定功能的新城區,其布局采用城(大學城)→組團(功能組團)→校區(大學校區)的空間結構層次。

地理位置

廣州大學城位于廣州東南部,選址番禺小谷圍島,西鄰洛溪島、北鄰生物島、東鄰長洲島,與琶洲島舉目相望。小谷圍島面積17.9平方公裡,是世界上少有的島嶼大學用地,為象牙塔提供了一處天然的世外桃源。

廣州規劃院副院長葉青博士談大學城選址:廣州大學城所在的位置在整個大廣州都會區實際上是一個中心的區域,當初為什麼選擇小谷圍島,主要是因為小谷圍島擁有獨特的生态環境自然環境。第二個就是在交通方面是離市區是最近的,同時它有一個相對獨立和空闊的用地,這個是硬性條件。

實際上有一個選址的原始的驅動力,整個廣州市的城市發展都是沿着珠江水道由西往東再往南發展,大學城的選址應運廣州市發展的方向,所以選址在小谷圍島表面上看是偶然因素,實際上有一些必然性在裡面。這一點在公開性的文件沒有這樣提過,但是接下來大學城再往下發展,廣州新城、廣州南沙地區都是沿着珠江水道發展,所以選址小谷圍島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位于珠江江心的小谷圍島,自古以來就是風水勝地。不僅從形狀上看,神似一隻富有靈性的神龜,守護着珠江水域的出海口,作為廣州風水大局的水口辰星,這隻“神龜”,其與珠江三塔一起,構成了粵府文昌風水格局。小谷圍島在風水布局上文昌之位尤為突出,其東南巽位正是“廣州文昌位”。這裡先後有郭塱私塾、官山書院等桃李滿天下的古代學堂,人文曆史底蘊深厚,周邊亦有多個近代史上較為重要的曆史遺存,是名副其實的曆史人文中心。政府投入300億的巨資建設大學城,意在将此人文淵源一脈相承。

内環全長4.2公裡、中環全長11.1公裡、外環全長14.9公裡。

周邊環境

廣東科學中心位于小谷圍島西端,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75萬平方米,總投資19億元人民币,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科學館,中國“綠色建築”的代表工程,廣州市的标志性建築。

館内設有兒童天地、實驗與發現、數碼世界、交通世界、綠色家園、飛天之夢、人與健康、感知與思維8個常設主題展區;三維巨幕、四維、球幕、虛拟航行4座科技影院;數字家庭體驗館、開放實驗室和多個臨時主題展區。其中三維巨幕影院是亞洲最大的IMAX電影院。

廣東科學中心先後榮獲“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國民旅遊休閑示範單位”、廣東省首個“科技旅遊示範點”、國家4A級旅遊景區等多個榮譽稱号。

廣東科學中心拟繼續投資6億元啟動二期工程,以社會前沿科技為内容重點,突出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并利用廣東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的資源優勢,完善各種科技活動服務設施,把廣東科學中心建設成為廣東省重要的科技發展成果展示窗口,成為泛珠三角地區重要的科普教育平台和科技資源中心。

嶺南印象園位于小谷圍島南部臨江地段,總占地面積16.5公頃,是體驗嶺南鄉土風情和嶺南民俗文化的旅遊景區。這裡有典型的嶺南傳統風格建築群落,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門高屋,或镬耳高牆。悠長的青雲巷、古樸的趟栊門、精緻的滿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處處散發着嶺南水鄉的韻味。

嶺南印象園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鋪等,充分展現了嶺南傳統文化的精華。景區突出原生的嶺南文化和鄉土景觀,複原嶺南民間繁榮生活場景,以嶺南建築完整、民間文化深厚、田園鄉村風情濃郁,成為現代人了解嶺南古文化的窗口。

嶺南印象園以園中嶺南風格的特色建築受到了許多劇組、廣告商、影樓和攝影愛好者的青睐。

小洲村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廣州市首批14個曆史文化保護區之一,是廣府地區唯一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保存最完整的水鄉,曾被評為“中國生态文明楷模”、“第一批中國生态村”、“廣東省旅遊特色村”、“廣東省古村落”和“嶺南書畫原創基地”等,以“草根”聞名,中國藝術界早有“北有798、宋莊,南有小洲”之說。

這裡聚居着廣州的文藝青年和藝術院校考生,快速路橋底有大量自由生長的繪畫、雕塑工作室,長期有藝展開放。另有在水一舫、豐衣足食等大型農家樂,附近為瀛洲生态公園、萬畝果園。計劃升級“廣府第一水鄉”。

規劃定位

1、功能定位

結合上述關于大學城功能組織的分析和論述,廣州大學城的功能同樣是以大學為核心和主體,以有機聯系網絡(包括開放式辦學、校際學術與教學協作、資源共享、後勤社會化等等)為基礎,包括居住、休閑、生産等多種職能,是學、研、産、住一體化的綜合性城市區域。

通過其核心功能(高教科研)、基本職能(大學産業集群)、服務及輔助功能以及延伸功能(文化旅遊、生态維育等等……),廣州大學城完善了一系列大學産業鍊,形成了與城市中央商務區(CBD)、休閑商務區(RBD)相對應的中央智力區。

2、地區定位

從地區定位來看,廣州大學城應綜合發展大學的三大功能,成為中國的重要科教節點之一,珠三角地區乃至華南地區的高級人才培育中心、科學研究與交流中心、創新中心與産業化基地,廣州地區的科教核心和中央智力區。

3、形象定位

廣州大學城選址于廣州番禺區北端小谷圍島及其南側珠江對岸擴展地區,該地區位于大廣州都會區的中心位置,也處于區域生态結構的“綠心”位置,故此,作為廣州中央智力區(CID)的大學城就明确了“綠心、智心、中心”三心合一的形象定位。

功能組織

廣州的地區特點和實際情況,廣州大學城的功能組織如下:

1、城市資源共享區:

①教育研究類:圖書館、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博物館、展覽館、藝術館、科技館、推廣教育中心、比較文化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②大型體育設施類:大型體育場、體育館、遊泳館、網球中心……

③生活服務類:國際交流酒店、醫院、中學、實驗表演中心、商業服務設施(如大型商業、書店、餐飲等)、影劇院……

④行政管理類:行政中心、物業管理……

⑤綜合類:師生聯誼、活動中心、大學城入口标志、中央廣場、大學城廣場……

⑥城市公共綠化

2、大學校園區:

由若幹大學園區組成,每一大學園區又由若幹所性質相似的大學構成,其中每一所大學包括:

①校際資源共享區:

學術資源單元:校級圖書館、會議廳

體育運動單元:校級體育場館(标準田徑場、籃球場、網球場等)

公共教育單元:教學主樓、基礎科目教育、公共教室等。

生活服務單元:餐廳、小型教育超市

②行政辦公區:行政綜合大樓

③二級學院區:由若幹學院教學樓(實驗室、研究室、專業閱覽室等)構成;

④研發孵化區:包括研發用房、實驗場地等;

⑤生活居住及配套設施區:

教職工居住單元及配套設施:安排20%—30%教職工居住;低年級學生居住單元及配套設施:安排1年級學生居住;大學招待所……

3、生活居住單元:

①教師居住組團:可根據情況分為專家标準、教授标準、講師标準、助教标準等;

②學生居住組團:包括高年級學生及研究生的宿舍及公寓,分為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等不同标準的居住用房,但可以混合居住

③生活配套設施:餐廳、超市、冼衣房、開水房、公共浴室、閱覽室、醫務室、活動中心、影劇院、書店、理發等各類服務設施;

④相應教育配套設施:小學、托兒所等;

⑤管理用房:物業管理。

⑥活動場地:籃球場、網球場、乒乓球室等。

⑦綠化

4、國際大學園區

采用“虛實結合”的方法,一方面吸引國際名牌大學在廣州大學城設立分校或辦事機構,另一方面通過網絡與各個國際著名大學連接,營造國際氛圍,與國際接軌,其組成包括:

①虛拟國際大學管理中心:包括各個國際著名大學辦事機構及國際大學園管理中心等。

②國際教育中心:包括教室、實驗室等。

③國際教育共享單元:包括圖書館、會議廳、教育展示廳等。

④國際學生公寓:提供不同标準的居住用房,滿足不同居住檔次的要求。

5、中試生産區

包括中試基地、創業中心、軟件基地及配套生活設施等。

發展策略

1、開發推進

①政府主導與市場化操作方式相結合;

②設立開發基金(包括通過發行彩票為大學城募集資金)

③通過規劃等政策引導投資、推進開發

2、市場開拓

①重點選擇、開拓合适的目标市場

②多元化的市場開拓手段

優惠條件的吸引

對外聯系與外部開拓

形象建設與推廣

行政幹預:包括規劃引導與控制

③若幹建議

通過優惠、行政幹預等手段,吸引、引導、促進新中大總部或研究生院、新廣東工大總部甚至整體、新廣州大學整體進駐,形成先鋒與龍頭,帶動大學城發展;

通過行政幹預、優惠吸引等手段促進部分現有的大學、研究機構(特别是位于老城區、布局分散、用地擴展受限制的)整體或部分向大學城搬遷;

通過規劃手段,要求今後新設立的大學、研究機構或現有機構的空間擴展在大學城選址;

以優惠政策鼓勵與吸引私立大學、研究機構的發展并進入大學城;

以各種優惠條件與方式吸引名校、名科研機構進大學城辦分校或分支機構。

3、環境營造

根據目标市場及其需求特征,營造合适的大學發展環境,以保證大學的集聚、發展。包括:

①物質環境:規劃布局,景觀建設,生态建設,基礎設施,建築;

②社會文化環境;

③政策環境:體制、政策建設,可考慮建立專門的政策、專門的體制、專門的機構、專門的區域——大學特區。

4、效益提升

注重大學城對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

①乘數效應

帶動關聯産業,如土地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服務設施提供等

②創新擴散

重點是高技術産業發展

③空間效應

帶動城市向南的發展

建立全新區域及空間亮點

推進知識密集區域的建設

大學品牌

大學品牌與資源共享、社會化的關系

廣州大學城的發展概念在最大限度地提供共享資源(信息、設施與空間等)的前提下,重視各大學品牌的保持和校園的相對獨立,強調各大學獨自的特色,妥善處理好社會化與品牌化的關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