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縣

平安縣

青海省海東市下轄縣
平安縣轄3個鎮、5個民族鄉:平安鎮、小峽鎮、三合鎮、洪水泉回族鄉、石灰窯回族鄉、古城回族鄉、沙溝回族鄉、巴藏溝回族鄉。西距省會西甯市35公裡,東距甘肅省省會蘭州市200公裡。[1]平安縣古為羌地,西漢時置安夷縣,元時設平戎驿,明時築平戎城,清改名為平安鎮,屬西甯縣。1946年劃歸湟中縣。解放初為湟中縣第二區、第十區、第十一區轄地。1958至1960年為紅星公社。1960年劃歸西甯市,1962年複歸湟中縣,設平安行委。1978年從湟中縣析平安、小峽、洪水泉、石灰窯、三合、沙溝、古城7個公社成立平安縣,隸屬海東地區。正式成立于1979年5月12日。
    中文名:平安縣 外文名: 别名:平安驿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市轄縣 所屬地區:中國 青海省 海東市 地理位置:海東市中西部 面積:769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三鎮五鄉 政府駐地:平安大道208号 電話區号:0972 郵政區碼:810600 氣候條件:高原山地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夏群國家森林公園 機場:西甯曹家堡國際機場 火車站:平安驿火車站、平安高鐵站 車牌代碼:青B 地區生産總值: 人口:127515人(2013年) 方言:中原官話-秦隴片-西甯話 區劃代碼:632121

概況

平安縣位于青海省東部。隸屬于青海省西甯市,東靠樂都縣,西連湟中縣和西甯市,南與化隆縣為鄰,北隔湟水與互助縣相望。全縣南北長33.6千米,東西寬23千米,總面積750平方千米。總人口11萬(2004年)。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少數民族。

縣人民政府駐平安鎮,距省會西甯35千米。正式成立于1979年5月12日。郵編:810600。代碼:632121。區号:0972。拼音:Ping'an Xian。

地處湟水谷地,地貌以谷地、低中山為主,湟水河由西向東流經北境。屬大陸性半幹旱氣候,年均溫0.3℃-6.4℃,年降水量248-600毫米。

行政區劃

簡介

平安縣轄3個鎮、5個民族鄉:平安鎮、小峽鎮、三合鎮、洪水泉回族鄉、石灰窯回族鄉、古城回族鄉、沙溝回族鄉、巴藏溝回族鄉。

平安縣轄1個鎮、3個鄉、5個民族鄉。(根據“青海省民政廳網站”資料改動,估計為2000年之前的資料)

平安鎮

是海東行署、平安縣府駐地。位于縣境東北部,湟水南岸。人口4.2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少數民族。面積106.9平方千米。轄白家、沈家、窯房、楊家、西營、西村、中村、南村、大路、東莊、上莊、張家寨、上灘、紅嶺、東村15個村委會和變壓器廠、棉紡織廠、地質九隊、有色金屬七隊、地質部基地、一七四處、樂都路、海東路、平安路、湟中路、化隆路11個居委會。始建于民國,原稱平中驿鎮,由西甯縣所轄,1946年隸湟中縣。1949年沿舊制設平安鄉,1958年為先鋒公社(後改平安公社)。1960年劃歸西甯市。1962年複歸湟中縣。1978年劃歸平安縣,更名為平安鎮。

石灰窯回族鄉

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23千米。人口0.8萬,以漢族為主,回族占總人口的38.5%。面積80.4平方千米。轄下河灘、石灰窯、業隆、唐隆台、黎明、上法台、上唐隆台、窯莊、下法台、陽坡山、石挂寺、宜麻、處處爾溝、紅崖14個村委會。始建于民國時期,原稱唐隆台鄉,隸屬西甯縣。1946年歸湟中縣。解放初為湟中縣第二區、第十一區轄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紅星公社(後改三合公社)轄地。1960年劃歸西甯市。1961年分設石灰窯公社。1962年複歸湟中縣。1978年劃歸平安縣,1984年複稱石灰窯鄉,同年 8月改設石灰窯回族鄉。

平安縣祁家川當采村(紅崖村:藏語名為塔澤,漢譯為咆哮之虎)位于石灰窯鄉西南6Km處,屬腦山地區,第十三達賴的轉世靈童于公元1935年7月6日(農曆六月初六,藏曆木豬年五月五日,星期六)醜時出生于青海湟中縣祁家川(今青海省平安縣紅崖村),父親給男孩取名叫做“拉木登珠Lhamo Dhondup”(漢譯為期盼充滿神性),Lhamo Dhondup是一個女孩子的名字,意為“滿足願望的女神”,這暗合喇嘛教的最高宗旨:陽陰人。他的家庭是個佛教世家,家族中不少人在塔爾寺等寺院為僧,大哥是六世當彩活佛,弟弟是西藏阿裡的一位活佛。他在1938年被認定為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次年入藏,途經塔爾寺駐錫,1939年10月7日抵達拉薩。

三合鄉

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16千米。人口0.8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族、回族等。總面積74.5平方千米。轄張其寨、駱駝堡、東村、西村、冰嶺山、新莊、三合、條嶺、索爾幹9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高強鄉,1953年改為三合鄉,1958年成立紅星公社(後改三合公社),1960年劃歸西甯市,1962年複歸湟中縣,1978年劃歸平安縣,1984年改稱三合鄉。

古城回族鄉

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21千米。人口1.1萬,以漢族為主,其中回族占總人口的41.4%。面積111.9平方千米。轄總門、山城、角加、木場、古城、紮門、六台、牌樓溝、黑林灘、新莊爾、沙卡、石壁、北村、且爾鋪14個村委會。沿舊制于1953年改設古城鄉,1958年并入紅星公社(後改三合公社)。1960年劃歸西甯市,1961年分設古城公社,1962年複歸湟中縣,1978年劃歸平安縣,1984年複設古城鄉,同年8月改設古城回族鄉。

小峽鄉

位于縣境西端,湟水河南岸,路縣府駐地25千米,距省會西甯市10千米。人口1.1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土、蒙古族等。總面積73.1平方千米。轄石家營、上紅莊、下紅莊、上店、下店、三十裡鋪、王家莊、紅土莊、百草灣、柳灣、西上莊、古城崖12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小峽鄉。1958年并入先鋒公社(後改平安公社),1960年劃歸西甯市,1962年複歸湟中縣,1978年劃歸平安縣,1984年複設小峽鄉。

寺台鄉

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21千米。人口0.6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族。總面積89.8平方千米。轄仲家、新安、灣子、寺台、翻身、莊廓、窯洞、邦業隆、瓦窯台9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屬高強鄉轄地(後改三合鄉),1953年從三合鄉析置寺台鄉,1958年并入紅星公社(後改三合公社),1978年劃歸平安縣,1980年由三合公社析置寺台公社,1984年改設寺台鄉。

沙溝回族鄉

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駐地15千米。人口0.9萬,其中回族占總人口的50%。面積89.9平方千米。轄石溝沿、大寨子、樹爾灣、沙溝、蘆草溝、侯家莊、中莊、桑昂、牙紮、四方頂10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新莊爾鄉,1958年并入先鋒公社(後改平安公社),1960年劃歸西甯市,1961年分設沙溝公社,1962年複歸湟中縣,1978年劃歸平安縣,1984年改設沙溝鄉,同年8月改設沙溝回族鄉。

洪水泉回族鄉

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27千米。人口0.8萬,以漢族為主,其中回族占總人口的35%。面積74.1平方千米。轄硝水泉、槽子、米子灣、井爾溝、黃鼠灣、永安、洪水泉、溝灘、韭菜溝、北嶺、阿吉營、沙義嶺、永固、馬圈、拉樹嶺15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設洪水泉鄉,1958年并入紅星公社(後改三合公社),1960年劃歸西甯市,1961年分設洪水泉公社,1962年複歸湟中縣。1978年劃歸平安縣,1984年,改設洪水泉鄉,同年改設洪水泉回族鄉。

巴藏溝回族鄉

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駐地17千米。人口0.4萬,以漢族為主,其中回族占總人口的31.6%。面積68.8平方千米。轄上郭爾、堂寺爾、下郭爾、上馬家、清泉、下馬家、河東、李家、索家、巴家、上星家、下星家、爾觀13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制為新莊爾(沙溝)鄉轄地,1958年并入先鋒公社(後改平安公社)。1960年劃歸西甯市,1962年複歸湟中縣,1978年劃歸平安縣,1980年從沙溝公社析置巴藏溝公社,1984年設巴藏溝鄉,同年改設巴藏溝回族鄉。

地理環境

位置

平安縣,位于東經101°49’’北緯36°15',青海省東部。東靠 樂都區,西連 湟中縣和西甯市,南與化隆縣為鄰,北隔湟水與互助縣相望。

地形

平安縣境内大部分地區為山區,地形複雜,溝壑縱橫,湟水河自西向東流經全境,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大部分地區海拔2066—2300米之間。

人口民族

2013年,平安縣有43410戶127515人(男性64041人,女性63474人),比2012年增加1871人,其中男性增加834人,女性增加1037人。全縣共有民族18個,其中漢族91714人、 藏族5969人、 回族27530人、 土族1495人、 撒拉族178人、 蒙古族433人、 滿族116人、 東鄉族21人、 土家族19人、 苗族10人、 瑤族2人、 彜族2人、 朝鮮族2人、 保安族2人、 維吾爾族2人、 達斡爾族1人、 壯族18人、 白族1人。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平安縣總面積769.15平方公裡(合115.37萬畝),有耕地面積313370畝(水澆地62016畝,淺山地186855畝,腦山地64499畝),人均耕地2.57畝。

礦産資源

截至2013年,平安縣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礦産資源有18種,有 石膏、鈣芒硝、鐵、鎳、磷、石灰石、透輝石、黑雲母、高齡土、花崗岩、煤、砂金等礦種。

生物資源

平安縣野生動物主要有 野兔、 獾豬、蛇、鹿、麝、雉、貓頭鷹、喜鵲、 布谷鳥、野鴿、蘭馬雞、石雞等,并養殖有美國 七彩山雞、 珍珠雞、 銀狐、蘭狐。植物資源有 蕨菜、發菜、 蘑菇、 枸杞、沙棘、小大黃及雲杉、桦樹、柏樹等。

水力資源

平安縣水利資源較為豐富, 湟水河徑流量14070萬立方米;祁家川溝、白沈溝、巴藏溝三條溝岔的年均徑流量8060.23萬立方米,縣域内6座小型水庫有效庫容870萬立方米。

氣候環境

平安區屬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春季幹旱多風,夏季涼爽,冬季寒冷,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日照2864.4小時,日均7.7小時。年總太陽輻射量變化在140.3-152.2千卡/平方厘米的範圍内。年平均氣溫7.6℃,最熱月平均氣溫19.2℃(7月);最冷月平均氣溫-5.6℃(1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4.8℃;年極端高溫為31.5℃(7月15日);年極端低溫為一16.7℃(1月10日)。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年降雨量310.1毫米,年蒸發量1836.3毫米,為降雨量的8倍,無霜期218天。

交通概況

蘭青鐵路、蘭西高速、109國道、蘭新高鐵橫貫東西,平阿高速起點。設有平安驿火車站、海東西高鐵站,平安區是黃河上遊水電資源開發的運輸基地,平安鐵路貨場一處,年吞吐量超過20萬噸。城區距西甯機場僅8公裡,機場可降落大中型客機,已開通北京、廣州、西安、烏魯木齊、拉薩、上海、成都、鄭州等航班。省道平臨公路縱貫南北,是通往青南地區的主要交通要道。

社會事業

一、經濟實力繼續提升,人均水平全市領先

2014年全區生産總值達60.57億元,同比增長18.3%。從各産業看,第一、二、三次産業增加值分别為4.08、33.37和23.12億元,分别增長5.03%、26.2%和12%。三次産業比重為6.7:55.1:38.2。從貢獻率看,第一産業貢獻率2.18%,拉動GDP增長0.4個百分點;第二産業貢獻率68.84%,拉動GDP增長12.6個百分點;第三産業貢獻率28.98%,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

按常住人口計算,平安區主要經濟指标人均水平除農民人均純收入外均位于全市第一,且為其它區縣的2-5倍。

二、多管齊下提質增效,農業發展後勁頻添

2014年平安區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标,依托富曬資源優勢,以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為平台,加大資金投入,加快結構調整,加強技術推廣,培育主導産業,強化市場運作,農業發展活水湧動,農村經濟穩行穩增。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完成一産投資9.4億元,同比增加6.3億元,創曆史新高,僅園區完成投資高達3.72億元,增長20%;

2014年農、林、牧對全部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别為56.47%、21.8%和21%。

工業經濟穩中有升,重點企業貢獻卓着

2014,完成工業總産值83.7億元,增長24.3%。實現工業增加值23.8億元,增長22.3%,1-4季度分别增長28.4%、22.7%、22.6%、22.3%,總體呈平穩增長态勢。從經營規模看:規上工業完成總産值64.47億元,增長24%;産銷率達95.6%;實現增加值17.84億元,增長20.1%,拉動工業增加值增長15.3個百分點。規下工業完成總産值19.23億元,增長25.3%;實現增加值5.96億元,增長28.9%,拉動工業增加值增長7個百分點。從各企業貢獻率看:海東供電局貢獻率46%,拉動工業增加值增長10.3個百分點;高精鋁業貢獻率18%,拉動工業增加值增長4個百分點。2014年平安春發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平安聖地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進入規上,全縣規上工業企業達到14家。

四、投資總量突破百億,國有投資增勢強勁

2014年平安區繼續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圍繞重點發展平台、重要基礎設施和重點民生工程加大投資,總量突破百億大關,累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01.43億元,占全市總投資的20%,增長24.13%,在城投公司投資未達預期、工業園區投資負增長的情況下,縣屬投資達到58.77億,同比增長105%。分投資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54.86億元,比上年增加35.35億元,增長181.1%,占總投資的54.1%;民間投資46.4億元,下降15.56%,占總投資的45.7%,港澳台及外商投資0.17億元。分三次産業看:一産投資9.4億元,增長222.54%;二産投資25.91億元,增長45.14%,其中工業投資25.1億元,增長40.63%;三産投資66.12億元,增長8.49%;一、二、三産業的投資比分别為9.27:25.54:65.19。

五、财政金融運行穩健,重點支出保障有力

2014年,财政收入繼續保持了增速快、結構優、質量好的特點,稅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始終保持較高水平;在财政支出方面繼續優化支出結構,合理安排各項資金,重點支出得到保障,産業轉型升級、民生密切相關的社會公共事業等投入力度持續加大,為經濟建設和和諧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年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7億元,增長27%。其中:公共财政預算收入2.6億元,增長54.3%。其中:稅收收入2.41億元,占公共财政預算收入92.7%,增長54.3%。公共财政支預算出17.18億元,增長27%;民生支出占總财政支出的76%,比上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其中:教育支出2.19億元;支農支出3.72億元;社會保障支出1.74億元;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支出1.03億元;富硒産業建設支出0.15億元;農業綜合開發配套0.01億元;保障性住房支出1.15億元;住房公積金及公費醫療支出0.56億元。

2014年,金融業保持了穩健發展态勢,經營性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增勢強勁。年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103.87億元,比年初增長14.1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4.78億元,比年初增長9.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為71.52億元,比年初增長24.32%,其中:中長期貸款42.07億元,比年初減少1.47億元。個人消費貸款1.23億元,是年初的2.34倍,經營貸款21.73億元,比年初增長74.86%。一、二、三産年末各項貸款餘額分别為0.09億元、17.9億元、40.1億元,一産與年初比下降61.1%,二、三産業比年初分别增長4.0%、19%。2014年,保險業各項保費收入達到2億元,比年初增長14.65%。

六、消費市場健康活躍,消費增速城鎮領先

2014年,平安區以培育消費增長内生動力為着力點,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改善消費環境,培育消費熱點,拓寬消費領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4億元,增長13.5%,按常住人口計算年人均消費超過萬元,在全市遙遙領先。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47億元,增長16.26%,高于鄉村消費11.56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38個百分點;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67億元,增長4.7%。按消費形态分:餐飲收入2.06億元,增長12.45%;商品零售10.08億元,增長13.73%。

七、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城鄉差距逐年縮小

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1元,增長9%。在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10.7%,經營淨收入同比下降39.1%,财産性收入增長148.7%,轉移性收入增長1.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379元,增長12.67%。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21.92%,家庭經營純收入增長3.34%,财産性收入增長101.38%,轉移性收入增長8.34%。

連續四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縮小。2014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1年的3.3:1縮小為2.93:1。2011年至2014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分别超過城鎮居民3.2、2.93、5.33和3.67個百分點。

八、"生态平安"貴在實幹,全市推廣"平安經驗"

2014年,平安區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完善生态建設和環境保護制度,以推進重大生态項目建設和強化節能減排為抓手,加大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污染防治,以治水、治氣、治渣為重點,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繪制生态平安畫卷。全年共完成營造林3.02萬畝,封山育林0.5萬畝,累計栽種苗木420萬株,實施7個城市園林綠化項目。投資998.3萬元完成7個鄉鎮24個行政村的新農村村莊綠化和馬平高速公路兩側36米範圍内的綠化。

投資6351萬元實施南山綠化,完成整地2400畝,造林2100畝,栽植各類苗木35萬株;修建綠化專用通道60.1公裡,建成王家莊、下紅莊等10處電灌站,鋪設水管13.6公裡,徹底解決了以往植樹造林"栽"、"管"脫節,"造"、"保"脫離的老大難問題,開創了公路沿線綠化工作新理念。年底縣城建成綠地面積224.24公頃,增長3.9%,公共綠地面積64.48公頃,增長14.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9平方米,增長14.7%,綠化複蓋率32.5%,增長3.02%,綠地率30.8%,增長3.81%。

完成60蒸噸"煤改氣"工程7家。治理餐飲業油煙101家、加油站油氣4家。建成渣土車檢查站5處,密閉改裝渣土車260輛。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68%,萬元GDP能耗提前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标。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工程在實踐中探索總結出了"領導是關鍵、宣教是前提、群衆是主體、資金是保障、重點是整治、難點是長效"的"平安經驗"得到省市領導肯定,在全市範圍内推廣。

九、民計民生持續改善,社會事業可圈可點

2014年平安區委、區政府繼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民生投入、惠民實事、社會保障等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紮實踐行"發展為了人民"的根本目标。

促進就業為民解憂。全年城鄉勞動力技能培訓5040人;共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42374人次,勞務總收入達3.1億元。城鎮新增就業1532人,"4045"人員及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107人;職業介紹7622人,其中:農村勞動力6926人,城鎮各類失業人員696人。共有126個單位6236人參加了失業保險。共發放創業促就業小額擔保貸款22戶,金額401萬元,其中:下崗職工6人91萬元;農民工11人145萬元;大中專畢業生3人105萬元;發放海東市2800萬擔保資金創業貸款2人60萬元。直接扶持創業24人,帶動就業180人。小額擔保貸款财政貼息134.38萬元。

社會保障擴面提質。2014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529人,完成擴面任務的129%;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際參保人數58474人,參保率達到99.49%,完成擴面任務的110%;醫療保險(含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2506人,完成擴面任務(52人)的1001.9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85156人,參保率為99.3%,完成擴面任務的101.3%。工傷保險參保8590人,完成擴面任務的101.2%;城鎮職工生育保險4586人,完成擴面任務的100%。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支出7156.24萬元,增長46.4%,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支出1391.61萬元,增長36.2%,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支出3361.8萬元,增長11.42%,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支出629萬元,下降7.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支出4576萬元,增長3.3%,工傷保險支出450.1萬元,增長16.9%,支付生育保險金44.33萬元,是上年的3倍。

救助體系更加完善。社會救助"一門受理"救、急、難和社會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在全市率先推行,城鄉低保實現動态化管理下的應保盡保。2014年為4646戶低保戶發放低保金2793.37萬元,增長6.8%,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303.67萬元;發放五保戶供養金139.42萬元,增長15.5%;發放孤兒供養金47.28萬元;發放殘疾人補助金73.62萬元,增長23.6%;發放各類撫恤補助金209萬元,增長19.4%,發放高齡補貼385.98萬元,6409人受益;發放老年優待證283本;投資39萬元,建成13個農村互助幸福院。發放救災面粉46萬公斤,大米3萬公斤,救災款115萬元、棉被、棉衣褲1600件,救助受災群衆5960人次;給全縣8個鄉鎮下撥城鄉困難群衆臨時救助資金29萬元,困難群衆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醫改紅利普惠百姓。醫療改革緊緊圍繞醫保、醫藥、醫療"三醫"聯動,全力推進。基本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為百姓就醫帶來了更多方便實惠。2014年,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新農合、居民醫療保險三項醫療保險制度複蓋面達到100%,參保複蓋面均達到98%以上。

縣鄉、村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配備率及使用率均達到100%,醫療機構"以藥補醫"成為曆史。全年共轉診職工287人,轉診居民191人,新農合轉診1283人,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就醫秩序更加合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策範圍内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平均達到76%,職工醫療保險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在85%以上,住院自費部分超過5000元的在大病醫療保障基金中按規定比例報銷,群衆就醫負擔再次減輕。全年享受先住院後結算模式人數占總住院人數比例達到77%,群衆治病更加安心。

安居工程暖心富民。2014年保障房入住1812套,其中:廉租房834套、公租房入住828套、經濟适用房100套、限價商品房50套。按照共有産權管理的模式,對保障性住房以自願認購的方式進行認購分配,共認購保障房1812套。棚戶區改造一次性貨币安置166戶,房屋安置1394戶;發放300.1萬元租賃補貼金,1063戶保障對象受益。補助資金5418.5萬元實施農村"兩房"工程,共有2665農戶受益,同時配套"兩房"實施完成建築節能示範戶400戶。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面積達27.77萬平方米,2517戶群衆受益。

交通惠民成果頗豐。2014年實施公路建設項目6類26項,其中:改建農村公路21公裡;建設綠化專用道路60公裡;實施"高原美麗鄉村"道路硬化12.7公裡;建設園區基地道路36公裡;修建橋梁9座421米、安保工程21公裡,完成建設投資7280萬元。日常道路養護與路域環境整治、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工作相結合,保持路域環境整潔,縣鄉公路成為一條亮麗的風景。縣城内公交車由18輛增加至24輛,運營裡程由15公裡增加至28公裡。城鄉公交全面複蓋,在全市率先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群衆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一是學前教育快速發展,全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110.3%。二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小學鞏固率達100%;初中鞏固率達98.3%。三是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一中和三中校址置換,有效擴大了平安普通高中優質教育資源複蓋規模,2014年全縣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89.6%。共有989名考生參加普通高考,上線988名,上線率為99.9%、其中一本上線率29%,較上年提高了0.6個百分點。四是職業教育規模發展。全年共招收新生502人,圓滿完成了招生任務。

同時,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累計鑒定電工、焊工、中式烹饪、中式面點、技術及操作等專業1762人次,中式烹饪培訓100人次。五是學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總投資1554.9萬元,建築面積7685平方米的古城鄉石壁幼兒園等8個學前教育項目7個已完工。總投資1302萬元,建設面積5794平方米的平安三中标準化學校建設項目,于2014年9月份開工建設,2015年完工;總投資1342萬元完成了縣第一高級中學附屬設施建設,實現了一中和三中的校址置換。投資1360萬元在職業學校新建校舍5800平方米,并購置了設備。沙溝中心學校和三合鎮寺台中心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全面完成。

文化惠民幸福加碼。2014年啟動"開展全民閱讀-共建書香海東"全民讀書活動;舉辦"善行海東愛在平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進評比表彰活動;瓦窯台、寺台、大寨子三村被評為"海東最美鄉村"。成功舉辦民間射箭、徒步比賽和第十三屆廣場文化活動、第十屆"相約平安"文化藝術周活動及中國體育彩票全國新年登高健身活動,極大地豐富和活躍了城鄉廣大群衆的文化生活。實施文化進村入戶項目,為巴藏溝、沙溝、古城三個鄉13個村發放了13套音箱,13台液晶電視,發放價值共65萬元。

為全縣111個"農家書屋"配發圖書222包1萬2千餘冊。全景拍攝制作《奮進中的平安》電視專題片和《平安》大型畫冊,發行4冊平安系列叢書,填補了我縣建縣以來文學史上綜合性叢書的空白。編制完成《洪水泉鄉清真寺保護規劃》《洪水泉鄉清真寺建築工程維修方案》并上報國家文物局。深入挖掘民間刺繡藝術,重點打造"古驿平安繡""平安福"等著名商标。2014年文化産業銷售收入達1665.7萬元,增長25.4%

名勝古迹

平安區境内古代文化遺存極為豐富,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8處:清代建築洪水泉清真寺,明代修建的寺台石窯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石家營(丙)遺址,三合(乙)遺址,青銅時代(古羌族文化一卡約文化)的文化遺存-三十裡鋪墓地,漢代墓葬-上灘墓地。著名古建築四處:洪水泉清真寺、夏宗寺、上拱北、下拱北。

洪水泉清真寺

洪水泉清真寺是青海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平安區洪水泉回族鄉洪水村,距西甯市30多公裡,是青海省著名的古代清真寺文物旅遊景點。洪水泉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後經5次擴建,其中以清代乾隆年間擴修工程形成規模。洪水泉清真寺占地面積達6000餘平方米。

峽群寺森林公園

峽群寺森林公園是平安區唯一的天然次生林林區,公園總面積3558公頃,是集森林與寺院為一體的3A自然風景區。

峽群林場

峽群林場是平安區唯一的天然次生林林區,林向整齊,具有成片的天然雲杉、山楊純林,少量的雲桦混交林及人工青楊林。景區内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舉辦"六月六"花兒會。

平安區平安門

平安區平安門休閑綠地建設工程位于平安縣城泉水溝西、一七四專用鐵路東、蘭青路南、北側。占地面積2.47公頃。

平安驿

古驿平安是古代内地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南線重鎮之一.。

上拱北

上拱北,又名"卧牛山拱北",位于巴藏溝鄉上馬家村清泉水庫北山頂,座北朝南,整個建築由照壁、前院、後院組成。後院内建有面闊三間的硬山頂祭殿房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間。

下拱北

下拱北,又名"鳳凰川拱北",始建于清代嘉慶年問。位于上馬家村北,此建築前院已毀,後院保存完整。上拱北與下拱北整個建築規模壯觀,建造精美,布局嚴謹,磚雕、木雕構件尤多。

達賴故居

達賴故居位于石灰窯鄉紅崖村,十四世達賴喇嘛出生地。

著名人物

祁貢哥星吉,為蒙古奇涯溫氏後裔,因鞏固邊地有功,明洪武五年(1372年)封為土司,後世襲至民國20年(1931年),世居高羌(今三合鎮三合村)。

王承恩,生于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王承恩因襲祖上軍職并立戰功,提升為都督并加封為太子太保。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