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

漢語漢字
師(拼音:shī)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1]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師”為古代軍隊的一種編制單位,由此引申指軍隊。“師”在商周時代屬于最大的軍隊編制,人數衆多,故“師”又引申為衆人。後轉指官名,又專指掌教民之事的官職名稱,引申指教師,掌握專門技術或知識的人,還引申指模範、楷模。也作動詞用,表示效法、學習。另外“師”還作尊稱用。
  • 中文名:師
  • 拼音:shī
  • 繁體:師
  • 部首:巾
  • 五筆:JGMH
  • 倉颉:LLMB
  • 鄭碼:KDNL
  • 筆順:231252
  • 字級:一級(編号0413)
  • 名稱:師
  • 筆畫:6
  • 部首筆劃:3
  • 四角号碼:21027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 5E08
  • 平水韻:上平四支
  • 異體字:?、?、?、?、?、?n
  • 字形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文字源流

“師”字的本義因各家對字形的理解不同而說法不一。分析“師”的古文字,有人把其左邊理解為“弓”,右邊理解為“矢射中人足”,左右合起來理解為“弓發,矢射中人足”(康殷《文字源流淺說》)。從這個角度理解,“師”字給人們的第一感受當是由弓矢之威形成的軍隊之威。商周時代軍隊的最大編制為“師”,一師有2500人。

“師”字的甲骨文(圖1)有的解釋為甲骨文“丘”字的立放,甲骨文的“丘”寫作“圖A”。有的解釋說古代軍隊遠征會紮營,往往依靠着山丘紮營,因此以“丘”的立放來表示軍隊“師”這個概念。

金文的“師”字(圖2)承襲了甲骨文形體,實際在殷商甲骨文中已經有圖4、5一類的金文形體,是在“?”的旁邊增加了一個“帀”字。這個“帀”在古代表示“衆”的意思,即“匝”字,又是周、環繞的意思,軍隊聚在一起有衆多之意。春秋戰國秦漢文字亦作“帀”(圖6、9、12、16、20)小篆的“師”字以金文形體為基礎,字體結構沒有發生太大變化。漢字簡化時将左部“?”簡化為一豎一撇。

軍隊由各級單位組成,布署作戰時以整個編制單位進行動,故師字引申為軍隊編制單位。《周禮·地官·小司徒》:“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軍隊的各級組織必有長官,故師字又用為軍隊中二千五百人編制單位的長官之稱。如《左傳·成公十八年》:“旅不偏師。”杜預注:“師,二千五百人之帥也。”“師”又用為動詞,義為征伐。如《周禮·地官·州長》:“若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

軍事長官是兵士的領導者、指揮者、教育者,故師字又引申為古代教導貴族女子的女教師。如《詩經·周南·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毛傳:“言,我也。師,女師也。古者女師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教書育人的先生亦與之類象,故師字又引申為老師。軍事長官、女教師、老師應該是被領導者和被教育者的榜樣,故師字又引申為榜樣、可以效法的人。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古代軍隊的編制以二千五百人為一師。現代軍隊的編制單位,隸屬于軍或集團軍,下轄若幹旅或團。

division

《周禮·地官·小司徒》:“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

軍隊。

army;troops

《詩經·秦風·無衣》:“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史記·齊太公世家》:“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師敗績。”

宋·陸遊《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出師;班師;師出無名;興師動衆

衆人;民衆。

the masses

《詩經·大雅·文王》:“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鄭玄箋:“師,衆也。”

《左傳·哀公五年》:“師乎,師乎,何黨之乎!”

古代行政區劃單位。十都為師。

《尚書大傳》卷四:“八家而為鄰,三鄰而為朋,三朋而為裡,五裡而為邑,十邑而為都,十都而為師,州十有二師焉。”

泛指大城市。

《詩經·大雅·公劉》:“京師之野,于時處處。”

京師

長,首領。

leader

《周禮·天官·序官》:“甸師,下士二人。” 鄭玄注:“郊外曰甸,師猶長也。”

《後漢書·傅燮傳》:“天下非複漢有,府君甯有意為吾屬師乎?”

以稱專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員。

戰國·屈原《離騷》:“鸾皇為餘先戒兮,雷師告餘以未具。”

《周禮·春官·大宗伯》:“槱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掌握專門知識或精通某種技藝的人。

《孟子·告子上》:“今有場師,舍其梧檟,養其樲棘,則為賤場師焉。”

《新唐書·閻立本傳》:“閤外傳呼畫師閻立本。”

技師;畫師;琴師;魔術師;工程師

教師;傳授知識、技能的人。

teacher;master

《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荀子·性惡》:“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将求賢師而事之。”

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師傅;導師;拜師

師範的簡稱。

師大;師院;幼師;中師

榜樣。

model

《戰國策·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官名。太師的省稱。周代輔佐國君的官員。

《尚書·召奭》:“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左右。”

官名。太子的屬官。

《漢書·王莽傳中》:“為太子置師,友各四人,秩以大夫。”

官名。“師氏”的省稱。周代教民的官。

《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師,以賢得民。”鄭玄注:“師,諸侯師氏,有德行以教民者。”

官名。指王府的屬官。

《晉書·職官志》:“王置師、友、文學各一人。”

《隋書·百官志下》:“皇伯叔昆弟、皇子為親王。置師、友各二人,文學二人。”

官名。軍事長官。

strategist

《左傳·成公十八年》:“旅不倡師。”注:“師,二千五百人之帥也。”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于是乃以田忌為将,而孫子為師,居辎車中,坐為計謀。”

古代凡專掌一職之官皆稱“師”。

《周禮·天官·追師》:“追師,掌王後之首服。”賈公彥疏:“追師,掌冠冕之官。”

特指樂官。

musician

《論語·衛靈公》:“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對僧、尼、道士的尊稱。

Master

《古今小說·明悟禅師趕五戒》:“佛印乘機又勸子瞻棄官修行。子瞻道:‘待我宦成名就,築室寺東,與師東隐。’”

師太;法師;禅師;祖師

《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坎下坤上。

《易·師卦》:“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

神名。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椟燎祀司中司命飄師雨師。”鄭玄注引司農雲:“風師,箕也;雨師,畢也。”

“獅”的古字。獅子。

《漢書‧西域傳上‧烏弋山離國》:“烏戈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

姓氏用字。參看“師姓”。

形容詞

指衆多。

《漢書·禮樂志》:“磑磑即即,師象山則。”

指由師徒或師生關系所産生的稱謂。

師母;師兄;師弟

動詞

出兵征伐;進軍。

dispatch troops

《周禮·春官·肆師》:“凡師、甸用牲于社宗,則為位。”

《新唐書·段秀實傳》:“嗣業因請宰遂東師,以秀實為副。”

指動武;械鬥。

清·顧炎武《〈萊州任氏族譜〉序》:“于是乎飲食之事也而至于訟,訟不已而至于師,小而舞文,大而弄兵,豈非今日山東之大戒?”

駐紮。

《左傳·僖公二十五年》:“秦伯師于河上,将納王。”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地理》:“楚囊瓦伐吳,師于豫章。”

謂以師禮相待。

《荀子·正論》:“今世俗之為說者,以桀纣為君,而以湯武為弑,然則是誅民之父母,而師民之怨賊也,不祥莫大焉。”

學習;效法。

imitate

《尚書·臯陶谟》:“百僚師師。”

《孟子·離婁上》:“師文王,大國五年,小國七年,必為政于天下矣。”

師古;師法;師心自用

順應。

《莊子·秋水》:“蓋師是而無非,師治而無亂乎?”陸德明釋文:“師,順也。”

漢·揚雄《太玄·窮》:“師在心也。”茫望注:“師,循也。”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六】【帀部】疎夷切(shī)

二千五百人為師①。從帀從?②。?,四帀,衆意也。

?,古文師。

〖注釋〗①師:徐锴《說文解字系傳》:“周制也。”②從帀從?(duī):孔廣居《疑疑》:“?,俗作堆,積聚也。聚則衆,散則寡,故自有衆意。币,俗作匝,周徧也。衆則周,寡則不周,故匝亦有衆意。”

說文解字注

二千五百人為師。《小司徒》曰:“五人為伍,五伍為㒳,五㒳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師,衆也。京師者,大衆之稱。衆則必有主之者,《周禮·師氏》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黨正》《旅師》《闾胥》注曰:“正、師、胥皆長也。師之言帥也。”

從帀,從?。會意。疏夷切,十五部。

?,四帀,衆意也。?下曰:“小?也。”小?而四圍有之,是衆意也。說會意之恉。

廣韻

䟽夷切,平脂生 ‖ 師聲脂2部(shī)

師,師,範也。衆也。亦官名,《大戴禮》曰:“昔者周成王幼在繦褓之中,太公為太師也。”又姓,晉有師曠。又漢複姓,十二氏。《左傳》衛大夫褚師圃、馬師颉。鄭有鄉校,子産雲“是吾師也”,其後以校師為氏,陳悼太子偃師,其後以王父字為氏。《扶風傳》有範師利蔓。《世本》雲:“鄭有子師仆。”殷時掌樂有太師摯、少師陽。宋有樂人師延世,掌樂職。後有宋大夫師延宜。《風俗通》雲:“有牧師氏。”《春秋釋例》楚有師祁黎,後漢末有南陽師宜宮①,善篆。䟽夷切。六。

【校釋】①師宜宮:當作“師宜官”,漢末書法家,見《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部】 師;康熙筆畫:10;部外筆畫:7

古文:?、?、?、?

《唐韻》疏夷切。《集韻》《韻會》霜夷切。《正韻》申之切,并音獅。《爾雅·釋诂》:衆也。《釋言》:人也。郭注:謂人衆也。

又天子所居曰京師。《詩·大雅》:惠此京師。《公羊傳·桓九年》:京師者,大衆也。

又《說文》:二千五百人為師。《周禮·地官》:五旅為師。注:二千五百人。《詩·大雅》:周王于邁,六師及之。傳:天子六軍。疏:春秋之時,雖累萬之衆,皆稱師。《詩》之六師,謂六軍之師。《易·師卦》注:多以軍為名,次以師為名,少以旅為名。師者,舉中之言。

又《玉篇》:範也。教人以道者之稱也。《書·泰誓》:作之師。《禮·文王世子》:出則有師。師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

又《玉篇》:象他人也。《增韻》:法也,效也。《書·臯陶谟》:百僚師師。傳:師師,相師法。

又長也。《書·益稷》:州十有二師。注:師,長也。

又神名。《周禮·春官》:以槱燎祀風師雨師。注:風師,箕也。雨師,畢也。屈原《離騷》:雷師告餘以未具。注:雷師,豐隆也。

又國名。《史記·大宛傳》:樓蘭姑師。注:二國名。姑師,即車師也。又縣名。《後漢·郡國志》:河南尹有匽師。注:帝喾所都。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太皥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少皥摯之立也,鳳鳥适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

又師得,宮名。《前漢·揚雄傳》:枝鵲露寒,棠黎師得。注:師古曰:師得宮,在栎陽界。

又獸名。與獅通。《前漢·西域傳》:烏弋山出師子。

又姓。《前漢·師丹傳》:丹,琅琊東武人,哀帝時為大司空。又右師,左師,俱複姓。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左旁窄,右旁寬,頂部左旁高,底部右旁低。第一筆短豎收筆略過橫中線;第二筆豎撇起筆高,撇尖伸向短豎下方。第三筆橫低于左旁,第四筆短豎在豎中線。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ʂ

i̯ər

王力系統

ʃ

ǐei

董同龢系統

s

ed

周法高系統

s

ier

李方桂系統

s

rjid

西漢

東漢

jiəi

jiə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iəi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ei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ʂ

i

拟音/王力系統

ʃ

i

拟音/董同龢系統

ʃ

jei

拟音/周法高系統

ʂ

iɪi

拟音/李方桂系統

ji

拟音/陳新雄系統

ʃ

ǐe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六脂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踈夷切

ʃjei

集韻

平聲

上平六脂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霜夷切

ʃiI

禮部韻略

平聲

霜夷切

增韻

平聲

霜夷切

中原音韻

陰平

支思

開口呼

全清

ʂï

中州音韻

平聲

支思

生之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二支

全清

申之切

ʃie

分韻撮要

陰平

第十六師史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