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保護主義

貿易保護主義

國際貿易理論或者政策
貿易保護主義是國際貿易理論或政策,在對外貿易中實行限制進口以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内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競争,并向本國商品提供各種優惠以增強其國際競争力的主張和政策。貿易保護主義在限制進口方面,主要是采取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兩種措施。前者主要是通過征收高額進口關稅阻止外國商品的大量進口;後者則包括采取進口許可證制、進口配額制等一系列非關稅措施來限制外國商品自由進口。貿易保護主義是一種不公平的競争行為,目前全世界都在抵制這種行為。
    中文名:貿易保護主義 外文名:trade protectionism 别名: 主要措施: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

發展曆史

貿易保護主義的經濟學理論的發展經曆了五個基本階段:重商主義階段、幼稚工業保護階段、凱恩斯主義階段、戰略性政策階段和新保護主義階段。

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産生于16世紀中葉,盛行于17-18世紀中葉,它是曆史上第一種比較有系統的經濟思想。這種思想的要點是,相信貨币的重要,把貴金屬看作财富的标志,因為金銀(特别是黃金)可以交換各物,為人所普遍接受與重視。重商主義者認為,一個國家擁有金銀越多,這個國家便越富,因而千方百計要求獲緻金銀,所以重商主義亦稱“重金主義”。

重商主義者認為,一個國家本土或殖民地如果沒有金銀礦可開采,就得循其他途徑獲緻金銀,這主要是靠對外貿易,因為國内貿易無法使國外金銀流入,隻有從事對外貿易,争取貿易的有利差額,國外金銀才能源源而來。而要維持貿易出超,就得獎勵輸出限制輸入,前者采發給出口補助金的辦法,後者采提高關稅的辦法。

重商主義的發展有兩個曆史階段,一是早期的”貨币差額論”;二是晚期的“貿易差額論”。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的重商主義,它們都強調貨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現形式,一國可以從對外貿易差額中獲得貨币财富,而且對于國内的保護政策也一直沒有改變。

幼稚工業保護論

幼稚工業保護理論是由亞曆山大·漢密爾頓提出的,後來由德國經濟學家弗裡德裡希·李斯特進行了系統地闡述。

漢密爾頓明确提出了征收保護關稅的重要性,目的是保護本國處在成長過程中的産業。在漢密爾頓看來,制造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夠使特定的生産部門發展起來,還會産生連帶效應,使相關部門也得到發展,從而給一個國家帶來生産力,或生産能力和生産技術水平的提高。

但是,保護不僅是有産業選擇的,還有時間的限制。他認為,當某一特定的工業成長起來以後,就需要拆掉貿易保護的壁壘。

凱恩斯主義的貿易保護論

凱恩斯的貿易保護是一種完全不同于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國家建立在走向工業化基礎上的貿易保護論,而是建立在已經實現了工業化的國家試圖尋求經濟穩定增長基礎上的貿易保護理論。

凱恩斯認為,一國的國民收入水平決定于需求水平。然而私人的消費需求、私人的投資需求不足以維持經濟資源的充分就業。邊際消費傾向、資本之邊際效率和貨币的靈活偏好使需求不能達到充分就業的狀态。

基于這個出發點,凱恩斯認為政府不僅要利用宏觀經濟政策幹預國内的經濟,實現内部平衡,還要幹預對外貿易,以便使進出口有利于國民收入水平的穩定提高。凱恩斯認為重商主義有其合理性,在于重商主義認為一國可以通過保護貿易增加國内的就業。

在凱恩斯的世界裡,關稅能使進口品相對于國内産品更為昂貴,從而引導人們的需求從進口轉向國内産品,這樣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條件下,收入将更多地花費在國内産品上。

關稅通過對外國産品的需求向國内産品的轉移,使進口曲線向下移動,這樣接着就能刺激對國内産品的需求,增加國内的國民收入。可見,在凱恩斯經濟中,關稅變成了調解總需求的一個工具:關稅增加,刺激經濟;而關稅的削減,會抑制經濟;關稅趨于增加國内收入與就業,而降低外國的收入與就業的水平。

戰略性貿易保護理論

在正統貿易理論描述的完全競争世界中,行為主體多而各自的規模小,因此無法決定經濟的結果。在這種市場上,經濟決策主要依據商品價格、質量和特點等變量。而在戰略環境僅由少數幾個大行為主體組成的賣方寡頭(即不完全)的市場上,強有力的行為主體可以對市場結果産生重大的影響。隻有幾個重要參與者構成的戰略環境,要求每一方十分重視其他各方的政策和反應。

戰略性貿易理論向傳統自由貿易理論發出了挑戰,因為它斷言:“積極貿易政策”比自由貿易政策更有益于國家。

首先,積極的國家政策可以攫取賣方寡頭環境産生的“租金”,國家可以幫助本國公司獲得規模效益或其他類似利益。其次,由于技術創新成為國際競争的主要因素,比較利益基本上是人為的,以及從一個工業到另一個工業的外溢效應已經存在。

同時,一個部門創造的知識可以使其他部門受益,并提高整個國家的技術水平,所以政府應當支持和保護這些産生租金、并被認為對國際競争具有戰略價值的工業部門。

新貿易保護主義

20世紀70和80年代,國際貿易體制的結構性變化導緻了新的保護主義的出現,貿易管理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增長和穩定中進行。從對象上看,傳統貿易保護主義保護的是幼稚的工業或弱小的新興工業,而新貿易保護主義還保護陷入結構性危機的産業部門,如農業、紡織、服裝、鋼鐵、汽車、造船、家電等行業。保護的另一個重點是尖端技術。

新保護主義最重要表現是,政府利用自願出口限制和有秩序的銷售安排。自願出口限制通常集中在幾個關鍵部門,例如紡織、電子、皮革品、鋼鐵、特别是汽車工業部門,這些受控制的部門一般以全球生産能力過剩為特點,通常也是工會組織強大,藍領工人就業的主要部門。

這些勞動力密集部門的比較利益,過去曾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源泉,現在迅速轉移到新興工業化國家去了,在那裡,這些部門提供了重要的出口機會。新保護主義還蔓延到服務業和高技術産業中。

新保護主義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它對國際貿易結構和世界工業分布的影響。

非關稅壁壘和自願出口限制的主要目标,是日本和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反過來,這些限制對市場結構、貿易和國際工業分布,已經産生三個多少有點相互矛盾的影響:

①它們促使了買方寡頭市場,市場卡特爾化阻止了新公司進入市場;

②目标國被迫提高某條生産線的技術水平,以便制造出附加價值更高的出口商品;

③使工業部門擴散,特别是通過跨國公司直接投資,把工業擴散到尚未受到自願出口限制或有秩序地銷售協議限制的發展中國家去。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變動結果在于,自願出口限制往往擴大到技術水平更高的部門以及更多的出口國,并且促使各種阻止轉運的條例增加。結果,越來越多的工業部門出現了全球性生産能力過剩,新保護主義繼續向更多的産品領域和出口國家侵入。

新保護主義的另一個影響,是改變貿易談判機制,并增加歧視的範圍,這是違背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原則的。進入 90年代随着WTO對自願出口限制和有秩序的銷售安排的限制,保護主義轉向更多地使用反傾銷、反補貼和技術壁壘等措施。從性質上講,它是一種短視政策,對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危害甚大,最終也将損害實行這些政策國家的自身經濟發展。 

内容

貿易保護主義經常被人們與重商主義和進口替代聯系起來。重商主義認為保持一個可觀的貿易順差對一個國家是很有利的。

在自由競争資本主義時期,較晚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常常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發達國家則多提倡自由貿易,貿易保護主義隻是用來作對付危機的臨時措施。到了壟斷階段,壟斷資本主義國家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已不僅僅是抵制外國商品進口的手段,更成為對外擴張、争奪世界市場的手段。

取決于是否征收關稅,貿易保護主義有兩個分支:

(1)傳統貿易保護主義(有意征收關稅)

(2)現代貿易保護主義(無意征收關稅)

主要手段

在限制進口方面,主要是采取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兩種措施。

前者主要是通過征收高額進口關稅阻止外國商品的大量進口;後者則包括采取進口許可證制、進口配額制等一系列非關稅措施來限制外國商品自由進口。這些措施也是經濟不發達國家保護民族工業、發展國民經濟的一項重要手段。對發達國家來說則是調整國際收支、糾正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工具。

特點

1、主要保護手段由關稅轉到非關稅措施。一系列的國際貿易與關稅談判中形成的決議,大大降低了關稅總水平,于是各國轉而采取非關稅措施來推行保護主義政策。這些措施靈活、隐蔽、限制性強,世界貿易總額一半以上受到各種非關稅限制。

2、保護政策對産品的針對性越來越強,如對工業品限制減少和降低,但對農産品的保護卻極少松動,對工業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

3、實行保護政策所針對的國家和地區的區分加強了。一般地說一國總是針對自己直接、強勁的競争對手加強保護主義政策,而對其他國家則适當放松。世界多數國家都是根據自己的國情和競争對手的狀況,分别采用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政策,以期保護本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增強其在國際中的競争力。

新特點

世界貿易增長停滞使貿易保護再掀波瀾。據英國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全球貿易預警》報告顯示,随着世界經濟增長顯著放緩,全球範圍内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變得日益嚴重。

1、主要保護手段由關稅轉到非關稅措施 

傳統貿易保護主義主要是通過限制進口來保護國内工業,其手段是構築高關稅壁壘,跟傳統的貿易保護主義相比,新的貿易保護更側重非關稅壁壘。

在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措施不斷被削減的同時,西方發達國家紛紛采取隐蔽性更強、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監督和預測的非關稅保護措施,如綠色環保标準、苛刻的技術标準、衛生檢疫規定、反傾銷、反補貼、知識産權、勞工标準、歧視性的政府采購、差異性的國内消費政策、彙率變動、進口限制、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自動出口限制、報關手續幹擾、技術和衛生标準等形式。

一些非關稅壁壘目前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幹預外貿、限制進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據統計,現在各國實行的非關稅壁壘手段上千種。有些非關稅壁壘如“技術标準法規繁多,讓出口國防不勝防,有些技術标準要求嚴格,使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很難達到。”一些發達國家順應國際經濟發展的潮流,開始使用綠色貿易壁壘進行保護。

一系列的國際貿易與關稅談判中形成的決議,大大降低了關稅總水平,于是各國轉而采取非關稅措施來推行保護主義政策。這些措施靈活、隐蔽、限制性強,世界貿易總額一半以上受到各種非關稅限制。

2、實施主體是以美國、歐盟、日本為主的發達國家

這和以往情況有所不同,傳統貿易保護主義的實施主體主要是經濟欠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由于選擇進口替代經濟發展戰略,為了保護國内剛剛起步的幼稚工業、盡快獨立自主的發展本國的工業經濟體系,不得不實施有選擇的保護貿易政策。

而當前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的實施主體主要是以美國、歐盟、日本為主的經濟發達國家,從國際貿易地理方向來看,上述幾個國家的對外貿易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40%以上,所以這些國家采取怎樣的對外貿易政策對世界各國尤其是以實施出口導向為主經濟發展戰略的國家影響巨大。

2019年5月以來,美國再度升級中美經貿摩擦,企圖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中國接受其不合理要求。美國對中國及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大打貿易戰,不僅是一種霸淩行為,而且極大危害國際經貿秩序,與經濟全球化趨勢背道而馳。

3、保護目的多樣化

傳統貿易保護政策主要以保護本國剛剛起步、處于弱勢競争地位的幼稚工業為主,等這些産業發展成熟後便取消保護,這是符合WTO的基本原則的。而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的保護目的趨于多樣化,有保護國内夕陽産業、促進國内就業、牽制競争對手等。

4、保護政策對産品的針對性越來越強

如對工業品限制減少和降低,但對農産品的保護卻極少松動,對工業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

5、從嚴厲限制進口轉向積極鼓勵出口

由于限制進口的貿易保護措施是一把雙刃劍,容易引起對方國家采取同樣的措施來實施報複。在WTO規則的約束下,各國将保護貿易政策的重點轉移到鼓勵出口上,如大量實施出口補貼、生産補貼、價格支持和消費稅等,通過增加出口來獲得交易利潤。 

6、實行保護政策所針對的國家和地區的區分加強了

貿易保護越來越表現為集團化與區域化。一般地說一國總是針對自己直接、強勁的競争對手加強保護主義政策,而對其他國家則适當放松。世界多數國家都是根據自己的國情和競争對手的狀況,分别采用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政策,以期保護本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增強其在國際中的競争力。

而随着國際經濟競争越來越激烈,一些國家紛紛結成各種各樣的經濟貿易同盟,集團化和區域化趨勢加強。集團和區域内部相互取消關稅,實現商品和生産要素的自由流動。

同時,對外推行貿易限制政策。很多集團和區域組織建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對付外來競争,保護成員國的經濟利益。因此,集團和區域化組織具有天然的排外性和貿易保護性

7、在自由化掩蓋下的貿易保護

為了實現本國的貿易利益最大化,各國政府紛紛借助于各種非關稅壁壘和其他名義來實現貿易保護,更有甚者高舉自由化的旗幟來達到貿易保護的目的。

例如,近幾年歐盟各國借環保為名而頻繁使用的綠色壁壘,一些國家借各種經濟一體化組織實現的各種保護措施等等。

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開放,各種貿易組織如GATT和WTO,一輪一輪談判不斷地降低關稅,東京回合後,歐共體平均關稅為6.0%,日本為5.4%,美國為4.9%,烏拉圭回合後,發達國家的平均關稅又進一步降到4%。

但非關稅壁壘不斷加強,到烏拉圭回合後,非關稅壁壘已達2700多種,并且借助于GATT的免除條款、利用公平貿易的借口,逐步走向雙邊和歧視性貿易,形成了一整套系統保護制度和機制,限制範圍已擴展到勞務和高技術領域,出現了許多經濟集團搞集體貿易保護政策的情況。在自由化的旗幟掩蓋下的各種貿易保護具有很強的隐蔽性、矛盾性和欺騙性,因此也被稱謂“超級保護主義”。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美國舉雙手贊成貿易自由化和積極參與GATT和WTO的談判,同時又不斷地帶頭實施各種貿易保護。1984年美國國會通過《貿易與關稅法案》,而1988年經裡根總統簽署,正式成為美國法律的《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争力法案》也有着濃厚的保護主義色彩,而且近年來保護主義議案不斷增加。美國的所謂“301”、超級'301'等條款,都是貿易保護的典型代表。  

8、将貿易問題和政治問題挂鈎

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将貿易問題政治化,即貿易關系不僅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而且還受到許多非經濟因素的影響。在制定對外貿易政策時,不是把提高社會福利水平放在首位,而是要考慮政治利益的需要。

例如,美國将貿易問題與人權問題、政治問題挂鈎。美國國會通過制度手段和發表提案方式表達對美中貿易逆差的關切和不滿。把美國的經濟衰退、高失業率和美國對華貿易政策挂鈎,認為是中國巨大的出口搶占了美國國内市場份額,而中國産品的競争力是建立在違反人權的基礎上的等等。  

9、保護範圍擴大化

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的保護範圍由傳統的貨物貿易進一步拓展為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知識産權貿易的全部内容,更加重視對知識産權的保護。世界貿易增長停滞使貿易保護再掀波瀾。據英國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全球貿易預警》報告顯示,随着世界經濟增長顯著放緩,全球範圍内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變得日益嚴重。

如聯想集團的“LEGEND”商标美國已注冊,“同仁堂”成藥、“狗不理”包子在日本被搶注,“鳳凰牌”自行車、“蝴蝶牌”縫紉機、“紅塔山”香煙在印尼被搶注,使中國許多名牌産品在在這些地區喪失商标使用權,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我國企業走向國際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企業應提高知識産權保護意識,以免在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中出現品牌危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