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體系認證

環境體系認證

組織内全面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
伴随着20世紀中期爆發于一些發達國家的公害事件,人類開始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出現及其嚴重性。
  • 中文名:環境體系認證
  • 外文名:
  • 别名:
  • 簡稱:ISO14000
  • 實質:是全面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
  • 結構:制定、實施、實現、評審

背景

環境污染與公害事件的産生使人們從治理污染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要有效的保護環境,人類社會必須對自身的經濟發展行為加強管理。因此世界各國紛紛制定各類法律法規和環境标準,并試圖通過諸如許可證等手段強制企業執行這些法律法規和标準來改善環境。

正是在這種環境管理國際大趨勢下,考慮到各國、各地區、各組織采用的環境管理手段工具及相應的标準要求不一緻,可能會為一些國家制造新的“保護主義”和技術壁壘提供條件,從而對國際貿易産生影響,國家标準化組織(ISO)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機會,并為響應聯合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号召。

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207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正式開展環境管理标準的制定工作,期望通過環境管理工具的标準化工作,規範企業和社會團體等組織的自願環境管理活動,促進組織環境績效的改進,支持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工作。

實施意義

環境認證系列标準歸根結底是一套管理性質的标準。它是工業發達國家環境管理經驗的結晶,在制定國家标準時又考慮了不同國家的情況,盡量使标準能普通适用。

積極影響

·樹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知名度

·促使企業自覺遵守環境法律、法規

·促使企業在其生産、經營活動中考慮其對環境的影響,減少環境負荷

·使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

·增強企業員工的環境意識

·促使企業節約能源,再生利用廢棄物,降低經營成本

·促使企業加強環境管理

标準簡介

環境管理體系運行模式環境管理體系圍繞環境方針的要求展開環境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制定環境方針、實施并實現環境方針所要求的相關内容、對環境方針的實施情況與實現程度進行評審、并予以保持等。環境管理所涉及的管理要素包括組織結構、計劃活動、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等,這些管理要素與企業生産管理、人事管理、财務管理是類似,沒有本質區别,ISO14001标準将它們系統化、結構化,提出如下的環境管理模式(見下圖)。

這一環境管理體系模式遵循了傳統的PDCA管理模式:規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和改進(ACTION),即規劃出管理活動要達到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則;在實施階段實現目标并在實施過程中體現以上工作原則;檢查和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糾正措施,以保證實施與實現過程不會偏離原有目标與原則,實現過程與結果的改進提高。

利益

提高員工的環境意識和守法的主動性、自覺性;·ISO14001系列标準為幫助組織提高環境管理能力,提供了一整套系統化的框架。組織借助這套标準,可以建立符合要求的管理體系;

·可向外界證實實現遵循所聲明的環境方針和改善環境績效的承諾,樹立組織的良好形象,提高組織信譽和知名度;

·有利于滿足市場、用戶和各相關方的需求,有利于吸引投資,有利于産品銷售和市場開拓;

·适應綠色消費潮流,提高組織的競争優勢;

·有利于推動組織技術改造,改進工藝技術和開發新産品;

·增進組織與周圍居民、社區和相關方的了解,改善相互關系;

·有利于組織經濟效益的增長,提高全員環保意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