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三月三

畲族三月三

畲族傳統節日的别稱
三月三是畲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在這一節日裡舉行盛大歌會,并祭祖先拜谷神,載歌載舞,熱鬧非凡。[1]并且,還要吃烏米飯,緬懷祖先,款待來客,故“三月三”又稱“烏飯節”。
    中文名:畲族三月三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The three March 别 稱:烏飯節 節日時間:每年三月初三日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浙江省景甯畲族自治縣 節日起源:紀念畲族英雄雷萬興 節日活動:篝火晚會,民歌對唱 節日飲食:烏米飯 節日意義:紀念畲族英雄雷萬興反抗唐王朝于三月初三殺出重圍 設定地點:浙江省景甯畲族自治縣 設立機構:中共景甯畲族自治縣委 類 别:民俗 起源時間:唐朝 遺産編号:Ⅹ-73 申報地區:福安市文化館 批準時間:2001.04

曆史淵源

相傳在唐高宗總章年間,畲族英雄雷萬興領導義軍反抗唐王朝,被官軍圍困在大山裡,糧斷援絕,處境十分艱難,眼看有全軍覆滅的危險,時值隆冬季節,天寒地凍,山裡各種植物都已脫葉落果,唯有一種叫烏稔的野生植物,枝條上還挂有串串的甜果。

畲軍采集回營,雷萬興之香甜可口,便傳令全軍四出采集,軍糧解決了,雷萬興便于三月初三日殺出重圍,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又是一年的三月初三日,雷萬興想吃當年的烏稔果,讓畲軍入山采摘,可是這時烏稔剛吐芽抽葉,士兵隻采回葉子,加入糯米蒸制,飯呈藍黑色,同樣香噴可口,後來畲民為分享雷萬興抗擊官軍勝利的喜悅,每年三月初三日出門“踏青”,采集烏稔葉,蒸制烏米飯,世代相沿,衍成風俗。

為什麼畲族“三月三”是谷米的生日?并且一定要吃烏米飯?說來還有個故事。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三月,由于年前遭受蟲害,收成不好,再加上山主加租增稅,畲族人民家家斷糧。可惡的山主連谷種都搶走。畲族人民飽受饑餓之苦。可是,狼心狗肺的山主卻幸災樂禍,他們不但不借出谷種,反而放出惡狗,把前來求借的畲族人民咬傷。

大家實在忍耐不下去了,一天夜裡,身強力壯的藍天鳳帶着幾個年輕的後生翻牆進入山主的大院,他們撬開糧倉,把谷種一袋子一袋子扛回寨子,連夜播種下去。第二天,山主發現糧倉被盜了,就帶着十幾個打手,發瘋似的沖到畲族人民的寨子。為了使老百姓免于遭難,藍天鳳挺身而出。就這樣,他被關進牢房,這天正是三月初三。

在地牢裡,藍天鳳被打得遍體鱗傷,山主還串通看牢房地歪嘴,不給藍天鳳飯吃,想把他活活餓死。消息傳出,畲族的父老姐妹們紛紛前去探監,他們用播種剩下的谷種打成米,煮成飯并捏成飯團送進牢裡。可飯團落到歪嘴肚子裡,藍天鳳一口也沒有吃到。這天,去地牢送飯的是畲山最出色的歌手種秀姑娘。

這個聰明的姑娘想了個辦法對付可惡的歪嘴。時值晌午,種秀姑娘挎着簍,竹簍裡裝着麻布袋,送飯來了。歪嘴一邊不懷好意地看着姑娘,一邊打開麻布袋,把手伸進去。這時,突然歪嘴大叫起來,接着就手腳亂蹦亂跳起來。可是,竹簍口子小,舞了半天還是抽不出手來,疼得歪嘴滿地打滾。原來,麻布袋裡裝的是又黑又大又毒的山螞蟻。歪嘴被山螞蟻一咬,當天就中毒一命嗚呼了。

從此以後,畲家人就從山上采來烏飯葉柴煮午飯,煮成的烏飯遠遠看上去就好像抱成一團的山螞蟻,那些被山螞蟻吓破膽的獄卒們就再也不敢吃飯團了。時間一天天過去,藍天鳳天天吃烏米飯,不僅傷口愈合了,還添了不少力氣,因此,在畲山,烏米飯有治乏卻病一說。

到了第三年的三月初三,藍天鳳終于被起義軍救了出來,并被推舉為義軍的首領。為了讓子孫後代記住畲家人的米飯來之不易,“三月三”被定為谷米的生日。谷米從白花花變成烏亮亮,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所以,畲山還有煮烏米飯是為了給谷米穿花衣裳,過生日的說法。據傳,畲家人通常喜歡穿的深藍色麻布衣就是從這裡悟出的道理。穿上這種衣服,不但可以防止日頭毒曬,而且,山螞蟻也不敢叮。

節日活動

每年的“三月三”,景甯畲鄉各族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以歌傳情,以歌會友,各種祭祀活動、民俗表演、山歌對唱等此起彼伏。共同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愛。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彩旗飛揚,歡騰三天三夜。自2001年開始,景甯“畲族三月三”節慶活動逐步走上常規化、檔次化之路,并成為了“展現畲鄉風采,展示畲族文化,提升景甯形象”的民族活動盛會。

民歌演唱

畲族三月三,内容豐富,場面熱鬧。在畲族民歌中,不論是政治、經濟、曆史、自然常識等内容的題材,都能以叙事、詠物、抒情、諷刺等手法加以表達。民歌中有長篇民族起源叙事歌、小說故事歌,有數量較多、涉及面極廣的雜歌,分别以散條、長連、小令等格式編成獨唱或聯唱的歌,形式活潑多樣。畲族人民無論是在田間勞動,還是走親會友,都有歌聲伴随。婚嫁、喪事、祭祖等風俗活動中,更離不了歌;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往往也是以歌為媒介。

畲族民歌用畲語唱歌。識字的民間歌手非常熱心地傳唱民歌,把唱過的歌記錄下來,成為數量甚豐、源遠流長、廣為傳唱的民歌,不識字的民間歌手大多是婦女,他們最喜愛畲族民歌,從孩提時就向父母兄姐學唱歌,成人後又傳給自己的後輩,口口相傳,代代相傳。畲族民歌重在歌詞,一首歌的曲譜音調、格式基本無變化,很少有樂器伴奏。歌手大多用假嗓音唱,用原(真)音唱稱為“平講”,聲調較低。對歌場合或興緻很濃時,男人都喜愛用假嗓音唱。

不但歌編得好,嗓音也清亮好聽,才會被公認是好歌手。畲族民歌内容包羅萬象,可謂是畲族的一部口頭百科全書。按照畲族唱歌的習慣,大體可區别為喜慶歌類、哀歌類、雜歌類三大部分。

押加比賽

押加比賽是将一條長綢布帶做成的圓環分别套于頸部,帶子從兩腿間通過,四肢着地并背向對方,向自己的前進方向奮力爬進,以一方将置于兩者之間墜條拉過自已一側的決勝線為勝利。通過民族性、集體性、表演性、展示性的體育競技活動,押加大賽展現出别具一格的畲族風俗。

民俗傳承

如今,各地畲民為紀念民族英雄雷萬興,每年“三月三”都要蒸制烏米飯,合家共餐,饋贈親友。舉辦舞會,集體對歌,歡度節日。特别是近十幾年來,各地歡度這個古老的節日更加熱烈和豐富多彩。

1983年4月17日,有一百多位畲族同胞首次在京舉行“三月三”活動。如今,"三月三"活動内容和文化内涵極為豐富,影響力得到不斷提升。并在“三月三”期間舉辦全國畲族民歌節、畲族服裝設計大賽、山歌大賽等。景甯“畲族三月三”節慶活動逐步走上常規化、檔次化之路,并成為了"展現畲鄉風采,展示畲族文化,提升景甯形象"的民族活動盛會,在國内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從1993年開始,武義、麗水、松陽畲族集聚地已合作每年輪流舉辦“三月三歌會”,使曆史悠久的《畲族三月三》在新的曆史背景下煥發出獨特民俗風情文化魅力。現在三月三已被賦予了很多其他的東西,如男女對歌,篝火晚會等,更具有了現代浪漫氣息。

2010年4月16日下午,2010中國畲鄉三月三集體婚禮大典暨行嫁踩街活動在景甯畲族自治縣城盛大舉行。來自各地的10對新人在畲鄉“三月三”這個傳統的特殊日子,身着畲族婚嫁盛裝喜結連理,情定終身。

活動影響

中國畲鄉三月三活動開幕式暨中央電視台《激情廣場》走進景甯大型歌舞演出在景甯縣體育運動場拉開帷幕。此次活動為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提供廣闊的平台,為進一步宣傳、展示畲鄉景甯,不斷弘揚優秀的畲族文化開拓更大的空間。中央電視台《激情廣場》大型歌舞演出以“愛國歌曲大家唱”為主題,獻上了精彩的文藝表演。來自祖國寶島台灣的南投縣原住民文化藝術團登台獻藝。體現畲族特色文化和畲鄉習俗風情的歌舞為《激情廣場》增添了别樣的風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