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傳化

徐傳化

浙江蕭山企業家
公開簡曆顯示,徐傳化,男,1935年出生,浙江蕭山人,傳化集團名字的由來。[1]1986年創辦起了生産液體肥皂的家庭作坊(傳化集團的前身),靠一口大缸和一隻鐵鍋開始創業。短短25年間,這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已突破兩百億。現在傳化集團開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已成為涉足化工、物流、農業和投資的多元化企業。
    中文名:徐傳化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族 籍貫: 畢業院校: 職務: 就職企業: 主要成就:創辦傳化集團 出生地:浙江蕭山 政黨:中國共産黨

個人簡介

2003年,身為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的徐傳化70歲高齡入黨,是傳化集團黨組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體現,也是傳化集團黨建工作與時俱進的體現,對私營企業的黨建工作産生深遠的影響。作為傳化人口文化藝術團創始人,徐傳化通過豐富多彩的演出,大力弘揚我們國家在中國共産黨的正确領導下,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翻天複地的變化。主動投身與“雙思教育”“科學發展觀教育”等活動中,以生動的節目形式活躍于演藝界。”他還積極主動加入計劃生育政策的社會公益宣傳,弘揚婚育新風尚,被評為杭州市十佳計生協會會員。作為當時的企業負責人,徐傳化帶領傳化集團于1995年4月立了黨支部;1998年9月,中共蕭山市委批準傳化集團建立黨委,下設4個黨支部,這是浙江省私營企業中的第一個黨委。這為私營企業建立黨組織、發揮黨組織的政治作用、妥善處理黨組織與私營企業發展的關系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改善黨的領導,做出積極的貢獻。

個人履曆

1986.10創辦傳化企業

1986.10-1992.10甯新合作淨洗劑廠廠長

1992.10-1995.10杭州傳化化學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5.10-2001.10浙江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1.10-2003.10浙江傳化集團有限公司榮譽董事長

2003.10至今傳化集團有限公司榮譽董事長

創富曆程

1986年,徐冠巨的父親徐傳化

為給患溶血性貧血的徐冠巨治病,辦起了生産液體肥皂的家庭作坊,是為傳化集團前身。

1987年,徐家液體皂銷售額達到33萬餘元,獲得了創業以來的第一桶金,甯圍甯新合作淨洗劑廠被評為甯圍鄉先進集體

1988年,初步形成了廠區範圍,銷售額達到140萬,企業更名為“蕭山市甯圍助劑廠”,産品延伸到液體皂、淨洗劑、磺酸鈉。1988年底,蕭山市甯圍助劑廠被甯圍鄉評為先進集體,徐傳化被評為勞動模範。

1989年,繼續擴大再生産,向鎮政府租用了3畝地,蓋起了廠房,安裝了鍋爐和反應釜,首次有了工業生産的雛形。

1989年,當時,社會對私營經濟組織正處于争論的高峰,企業在“歇業”還是繼續辦下去之間彷徨。1989年底,地方黨和政府像看待集體企業一樣看待傳化,肯定傳化所做的社會貢獻,并授予“先進集體”稱号,徐傳化被評為“勞動模範”,并戴上了大紅花。企業堅定了繼續辦下去的信心。

1990年,徐傳化的兒子徐冠巨成功研制“901”去油靈,為企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并種下了自主創新的基因,同時也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1991年,為促使企業從“緻富”到“創業”的轉變,企業提出第一句口号:“開拓進取、永不滿足”。

1995年傳化集團正式成立。

村中拿第一的人

蕭山的農民以勤勞而遠近聞名,特别是甯圍鎮一帶的農民更是如此,他們吃苦耐勞,省吃儉用,在生活方面很“不想通”。徐傳化很勤勞,可是,卻是一個很“想通”的人。他喜歡追求

時尚的生活。他在村裡有很多“第一”:第一個裝電燈、有線廣播、電話,第一個買來自行車、摩托車、拖拉機,第一個買汽車……這些“第一”,都是徐傳化所喝的“頭口水”。

他是村裡第一個蓋樓房的人。當初村裡别人住的還是草棚,他的樓房在村裡十分顯眼,一度成了村裡标志性建築。徐家蓋得起樓房是因為他那年苗木賣得很好。他種苗木的本事是跟鄰村的一位“萬元戶”學的。兩年前,他聽說鄰村的苗木大戶老戴賣苗木賺了大錢,于是,對種苗木一無所知的徐傳化立即趕過去求教。後來,他幫助苗木大戶找到了當時緊缺的五針松,獲得信任後得到老戴的指點,在村裡率先種起了苗木,兩年後獲得了10多萬元的收入。這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是一個天文數字,他用這筆收入蓋起了樓房。

村裡第一個辦廠的人

1985年的冬天,對聽得見潮水咆哮聲的甯圍徐家來說,是一個禍不單行的冰冷季節。徐傳化所在的一家小磷肥廠辦不下去關門了,所有的員工遣散回家,跑供銷的徐傳化自然也沒了飯碗。而在當地一家有名的鄉鎮企業當會計的徐家小兒子冠巨,這時得了一場當時幾乎是絕症的大病——“溶血性貧血”,平時健壯如牛的他一下子病得氣息奄奄,也被迫離職回到家中。徐家辛辛苦苦積攢的2萬元血汗錢在2個月裡就化為烏有,并且還欠債2.6萬多元,這對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天文數字。為了還債,父親徐傳化抱着背水一戰的心态,決定做生意。

為兒治病做生意

在一次出差途中的閑聊中,徐傳化了解到液體肥皂當時非常緊俏。回家後,徐傳化借來了2000元搞一個家庭手工作坊:做液體洗滌劑。起步是艱難的,沒有反應鍋,就用水缸來替代;沒有鍋爐,就用鐵鍋加柴燒來替代;沒有攪拌機,就用人工來替代。

創業伊始的一些事件給徐冠巨帶來了深刻的思考。2000元買一勺鹽的故事就一直在傳化流傳。當時,徐家的企業聘請了“星期天工程師”,每周日來一次。這位工程師掌握着一種添加劑的秘訣,每次加一勺,液體皂就變得粘稠。市場份額的迅速擴大,僅靠在“星期日工程師”指導下生産的液體洗滌劑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了,要想擴大生産,必須掌握使液體洗滌劑變濃變稠的“秘方”,可在這一關鍵技術上,“星期天工程師”始終留一手。如何使又清又淡的液體洗滌劑變得又濃又稠,徐傳化千百次地問自己,卻始終不得其解,直到用2000塊錢才從他那買來使液體洗滌劑變濃變稠的“秘方”———一勺鹽。

2000元買一勺鹽,是徐傳化在市場經濟中接受的一次重要洗禮,他總結:培養核心競争力至為重要。

創業初期,“1986年,改革開放才開始不久,許多領域還有很多計劃經濟的殘餘,當時的原料很難采購,徐傳化要通過一些單位的熟人,才能買到一些,而且量很小。

1986年10月,徐傳化設備簡陋的家庭作坊誕生了。他們一開始因為資金少,隻能晚上生産,白天用自行車馱着液體洗滌劑到各村各戶去叫賣,再把賣來的錢購原料再生産,如此循環往複。”

徐家的生意越來越好,1987年,銷售額達到了33萬元,利潤超過了3萬元。這一年,徐家不僅還清了債務,還成了當地的富裕戶。更令人驚奇的是,徐冠巨的病原本很難治,但在那年卻大有好轉。

1988年,由于液體洗滌劑供不應求,徐傳化父子租用村裡房子作廠房,擴大生産規模。此時徐家的一些親戚朋友也加入到生産和銷售中來,家庭作坊逐漸演變為家族型企業。1989年,徐傳化父子和他們的企業又向前跨出一步。他們向當地政府租用了3畝地,蓋起了廠房,安裝了鍋爐。在繼續拓展液體洗滌劑市場的同時,産品開始向印染助劑類擴展,企業規模繼續擴大,職工人數已達幾十人。從此之後,徐傳化父子的企業逐漸走上正軌。

做強企業

從日化用品到化工助劑的延展,為傳化集團的成功起到了奠基作用,而奠定這個基礎的就是徐傳化。

就在徐傳化推銷液體洗滌劑時,蕭紹一帶的紡織印染企業正在迅速發展,紹興柯橋的“中國輕紡城”正是那時候開始崛起。徐傳化在接觸許多紡織印染企業中,得知當時的紡織印染廠用的助劑都是進口的,極其昂貴。當時僅有高中學曆、在生産實踐中學到大量化學知識的兒子徐冠巨得到這個消息後,就一頭紮進了實驗室,經過許多次試驗,研制成功了紡織印染企業急需的“901”去油靈。而正是這個産品,使傳化從一個普通小企業逐漸走上了做強做大之路。

外界對傳化集團的了解幾乎都和化工有關,但事實上,真正能體現傳化風格的也許是傳化物流和傳化農業兩個項目。

1997年,傳化集團就開始組建為企業自我服務的“自備車隊”,但運營成本頗高,後來,傳化專門組建運輸公司,但經營費用還是居高不下。2002年,正當物流業成為中國經濟界熱門話題,“第三方物流”概念紅遍大江南北時,傳化率先進入“第四方物流”。

做大做強物流産業

他這樣思考,需求者需要采購某種商品而進行的物流活動是第一方物流,供應方為了提供某種商品而進行的物流活動是第二方物流,由供應方和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業務模式則是第三方物流,而傳化可以成為培育物流企業的第四方物流。2002年,傳化開始投資建設傳化物流基地。2003年4月18日,正式開始營業。這個總投資3億元、總面積560畝的物流基地,選址也頗為講究,正好位于浙江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滬杭甬高速公路蕭山出口處。

溫州的一家電器企業在工業電器方面頗有知名度,他們也為物流成本高企所煩惱。這家電器企業成為傳化物流的客戶之後,取消了自己的車隊,公司的供銷部門設立了直通傳化物流基地的計算機平台。該企業車輛需求信息會随時反映在傳化物流基地的大平台上,大批從杭州回程的空車就成為企業整合的資源。這家企業成為傳化的客戶後,每年節省運輸費用五百萬元!

這個創業初期公司内部許多人無法理解的項目,徐冠巨傾注了大量心血,而這個項目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徐冠巨給記者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2006年,物流基地全年實現營業總額達到23億元,上繳稅費8000多萬元;目前,已有480餘家來自省内外的專業運輸、倉儲、零擔、貨代等物流企業進駐傳化物流基地,基地整合了近40萬輛的社會車輛,日整合車輛達2千-3千輛,日承運貨物量達3萬-5萬噸。

徐總說,這個第四方物流企業,也能做到四方共赢,“物流企業拿到了業務,需求企業降低了成本,我們公司得到了發展,地方政府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形象,增加了稅收和就業”。傳化物流的成功,引起了許多地方政府的興趣,徐冠巨告訴記者,“已至少有100多個城市邀請傳化前去複制物流基地。”

傳化物流基地強烈吸引這些城市的亮點很多,光稅收一項就很有說服力,傳化物流基地2006年上繳了8000多萬稅費,這個數字哪怕是在财政收入居浙江省縣、市(區)第一的蕭山,也不是小數字。除此之外,類似基地還能有效降低區域經濟運營成本:以傳化物流為例,目前已經服務杭州市及周邊地區具一定規模的制造企業和商貿企業達18000多家,并為其降低物流成本40%左右。

在杭州取得成功後,徐冠巨決定在全國各地複制傳化物流基地,目前已進入實施階段的包括蘇州物流基地和成都物流基地。以成都物流基地為例,該項目已在2007年10月開工,建成後,預計可實現年物流營業額50億元,上繳稅金1.5億元,可降低當地的物流成本達40%。除此之外,成都市過夜靜态物流停車可由目前的6000輛減至2000輛左右。

2003年,投資3億元建成560畝傳化物流基地;

2006年,實現營業總額達23億元,上繳稅費8000多萬元。

“已至少有100多個城市邀請傳化前去複制物流基地。我希望在未來幾年内達到10家”。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透露。

如果該目标實現,那麼傳化将形成複蓋全國的物流網絡,物流産值将達到數百億元。短短20年間,這家企業的産值即将突破百億。1995年,傳化在民營企業中率先建立黨支部,從而成為中國最早建立黨支部的民營企業之一,江澤民和胡錦濤兩任總書記都曾親自考察或關注過傳化集團的黨建工作。

公司上市

傳化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無論是傳化股份還是新安化工,都因為業績優良和發展前景樂觀,受到了機構和投資者的高度關注。徐總認為,資本市場對傳化事業的發展幫助很大,同時傳化對投資者的回報也是豐厚的,比如傳化股份在股改時,10送4.5股就是當時股改比例較高的上市公司之一。

他說:“傳化集團在資本市場還會有一些動作,傳化在上海設立的投資公司已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中”。讓業已接手傳化帥印的兒子徐冠巨頗為欣慰的是,在跨國公司雲集的上海,職場對傳化的認同度也頗高。傳化投資公司的招聘廣告刊出後,每天都會收到上千份簡曆。

事實上,在徐冠巨的産業版圖上,傳化物流和傳化農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按照傳化的規劃,在全國省會城市、GDP超過1600億的經濟發達城市或交通樞紐城市,都可以複制物流基地。按照傳化的規劃,未來5年内将達到10個。而傳化農業的規模也将和傳化物流相似。一個傳化物流基地需要耗資5億-10億元。沒有資本市場的支持,這些項目顯然難以迅速推出。

傳化藝術團

貴為傳化董事局主席的徐傳化親任傳化藝術團團長,已義務到農村演出2000餘場。每次演出的開場鑼都是他敲響的,然後便是伴奏,唱越劇時的主胡、唱蓮花落時的琵琶、唱紹劇時的闆胡都是徐傳化演奏。休息時他和演員一樣,站在舞台旁吃快餐。

徐傳化是傳化集團的創始人,1986年10月,徐傳化帶領着一家五口,靠2000元的原始資金開始了具有傳奇色彩的創業之路。而2007年傳化集團的總産值将達百億元。20多年後,這位貴為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之尊的老人,幾乎把所有的工作精力都撲在了傳化藝術團上———他幾乎放下了傳化集團絕大多數日常事務。

1995年,徐傳化老先生親手創辦起了傳化藝術團,經過10多年的迅速發展,藝術團已經成為了擁有演職人員30餘人,集曲藝、歌舞、戲曲及其他綜合藝術于一體的企業文藝團體,而且各種先進的音響、燈光、舞美設備也已配備的相當齊全,累計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已幾乎可以與專業劇團相互媲美。但是,徐傳化,這位做了一輩子生意,從2000元起家,做到總産值近百億的商界傳奇老人,藝術團這個“項目”上,卻隻有付出,不求回報。根據傳化集團提供的統計數據,藝術團義務演出場次已達2000餘場,觀看和受教育群衆達1000多萬人次。

徐傳化之所以醉心于傳化藝術團,和他年輕時候的民間藝術愛好有關。30歲那年,他從一位下鄉的知識青年那裡學會了二胡、笛子。每當從田間勞作歸來,總喜歡坐在家裡拉拉二胡,吹吹笛子。後來,又學會了吹瑣呐,彈奏琵琶。傳化集團内對傳化藝術團稍有了解的員工都知道,傳化藝術團有一幅插滿紅旗的地圖。上面的很多城市都插上了小紅旗———這标志着藝術團曾在此演出。蕭山地區的鄉鎮、杭州下屬的縣市都已布滿了紅旗;浙江的紹興、溫州等主要城市也有他們踏足的痕迹;周邊的江蘇、安徽、上海也都有零星的紅色标記。

早在1995年傳化藝術團就已經具備一定規模,參與演出的除了老闆徐傳化就是企業裡的員工,最初的目的也就是豐富員工的業餘生活,偶爾才作為企業交流的手段,到其他地方演出。随着企業規模的擴大,藝術團的任務越來越多,平均每年都要達到250場,内部對于提高演出水平的呼聲也是水漲船高。2000年,藝術團開始正式聘請專業演員,遇到重要的演出都要花重金邀請名角登台。

徐傳化自任藝術團團長。為了保證演出水準,藝術團添置了一流的演出設備,并且招兵買馬,從紹興等地招了來一批科班出身的演員,而且個個都有絕活。藝術團還請來胡兆海、翁仁康、黃憲高等一些曲藝“大牌”擔任顧問。藝術團的水準是專業的,可是,演出的場地卻以農村為主,演出曲目也都是以蓮花落、越劇等地方戲為主,而且滑稽喜劇占了多數,所以,每到一處,都能為群衆帶去歡聲笑語。徐傳化在舞台上是一個幕後英雄,每次演出的開場鑼都是他敲響的,然後便是伴奏,唱越劇時的主胡、唱蓮花落時的琵琶、唱紹劇時的闆胡都是徐傳化演奏的。休息時他也和演員一樣,站在舞台旁吃快餐。

藝術團成立至今,演員的工資、車輛交通費、舞美燈光等費用都是企業出,盡管在演出時承辦單位也有補貼,那隻是杯水車薪。每年,藝術團要“虧損”100多萬元。徐傳化卻認為一點都不虧,當他看到台下觀看演出的鄉親們一張張笑臉時,心中比吃了蜜還甜。他認為鄉親們的快樂是無價的。

榮譽

傳化集團多年來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優秀民營企業"、"全國光彩之星"、"浙江省文明單位"、"浙江省十佳民營企業"、浙江省首批"誠信企業"、"浙江省模範納稅大戶"、"浙江省最佳效益"和"浙江省最大工業企業"等稱号,并被農業部确定為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