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萬華

蘇萬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
蘇萬華,1941年11月21日出生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内燃機動力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蘇萬華進入天津大學動力系内燃機專業學習,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68年研究生班畢業後進入天津動力機廠工作;1978年進入天津大學熱能系燃燒研究室工作;1985年作為訪問學者,前往挪威理工學院海洋技術中心學習;198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88年進入天津大學内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1997年擔任内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蘇萬華長期從事内燃機動力工程,内燃機節能減排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攻關和人才培養。
    中文名:蘇萬華 民族:漢 出生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畢業院校:天津大學 學位/學曆:碩士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專業方向: 職務: 學術代表作:《内燃機燃燒與控制》 主要成就:201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原籍:山東甯津 外文名:Wan-hua Su

人物經曆

1941年11月21日,蘇萬華出生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原籍山東甯津。

1960年9月,蘇萬華進入天津大學動力系内燃機專業學習,先後獲得學士學位(1965年7月)、碩士學位(1968年7月)。

1968年8月,蘇萬華研究生班畢業後進入天津動力機廠工作(至1977年12月)。

1977年,應天津大學機械系主任史紹熙教授的邀請,受聘為其科研助手 。

1978年1月,蘇萬華進入天津大學熱能系燃燒研究室工作(至1988年6月)。

1985年4月,蘇萬華作為訪問學者,前往挪威理工學院海洋技術中心學習(至1986年4月)。

1986年1月,蘇萬華加入中國共産黨。

1988年6月,蘇萬華回到中國後,進入天津大學内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

1992年6月,蘇萬華擔任天津大學内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至1997年8月)。

1994年2月,蘇萬華作為訪問教授,前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機械學院内燃機研究中心工作(至1994年8月)。

1997年8月,蘇萬華擔任天津大學内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至2005年6月)。

2005年6月,蘇萬華擔任天津大學内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011年,蘇萬華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于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熱能動力工程)。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蘇萬華開發了高混合率燃燒室技術,率先獨立研發了重型柴油機用高壓共軌智能控制燃油系統,在國際上最早提出并開發成功共軌系統液力平衡快速響應電磁閥,提出和開發了天然氣稀燃、壓燃、智能控制雙燃料發動機,開發成功中國第一台32位發動機複雜功能智能控制單元(ECU),形成多項專利。

2001年-2011年,蘇萬華連續擔任兩個“973”内燃機高效清潔燃燒新技術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提出柴油機混合率與化學反應率協同控制理論,将燃燒理論與智能控制技術相結合,開創内燃機燃燒控制新技術方向。開發了可變米勒系統,EGR系統,高效增壓系統相耦合的先進空氣系統,提出并開發了重型柴油機高密度-低溫燃燒系統及相關工程化技術。使用該技術開發的無後處理器國IV柴油機和歐VI樣機動力性和熱效率處國際先進水平  。

學術論著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内燃機燃燒與控制》

蘇萬華著

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新一代内燃機燃燒理論與燃燒控制技術系列專著

現代内燃機工作過程與技術》

蘇萬華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均質壓燃低溫燃燒發動機理論與技術》

蘇萬華,趙華,王建昕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金額

擔任職務

車用柴油機高壓共軌電控燃油系統實現産業化合作項目

山東恒遠油泵油嘴股份公司,100萬元

負責人

新一代内燃機燃燒理論及石油燃料替代途徑的基礎研究

國家“973”基礎研究發展規劃,2000萬元

首席科學家

車用内燃機新概念燃燒過程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10萬元

項目負責人

大型公交車用全電控柴油/天然氣雙燃料發動機的開發研究

“九五”國家清潔汽車行動重點科技規劃項目,350萬元

項目負責人

汽油、柴油混合燃燒過程的研究

與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國際合作項目,25.4萬元

負責人

車用柴油機高壓共軌電控燃油系統的開發研究

“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重點科技規劃項目,650萬元

項目負責人

車用柴油機高壓共軌電控燃油系統開發

威孚公司,30萬元

共軌式電控燃油系統開發

山東龍口油泵油嘴股份公司,30萬元

高效低污染柴油柴油機若幹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福特-中國研究與發展基金項目,30萬元

第一完成人

直噴式柴油機燃燒室近壁混合氣濃度分布及湍流混合率的基礎研究

“八五”國家攀登計劃項目,30萬元

負責人

直噴式柴油機後燃期湍流混合率及其對燃燒過程影響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0萬元

負責人

已二醇裝置中氧其設計軟件的開發研究

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18萬元

負責人

現象學内燃機燃燒過程數學模型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8萬元

負責人

直噴式柴油機高壓噴射燃燒過程的研究

“七五”國家重大基礎性研究項目‘工程熱物理中若幹重大問題的研究’子課題,19.5萬元

第一完成人

内燃機燃燒過程數學模型研究

國家基礎研究基金課題,10萬元

第一完成人

人才培養

教育思想

蘇萬華經常對學生說:科學研究既要聚焦國際學術發展的前沿,勇于創新,又要瞄準國民經濟戰略需求,推動科技進步。他為天津大學内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出“能源、環境、頂天、立地”的指導思想 。

講授課程

2018年7月17日,蘇萬華為科學營天津大學分營的營員帶來關于“内燃動力工程技術學科”的講座,他鼓勵大家努力學習,并号召感興趣的同學為内燃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8]  。蘇萬華還為天津大學博士生講授學位課《内燃機燃燒過程的數值模拟》。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96年

首屆GM-CHINA 傑出成就一等獎(Kettering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

1997年

天津市“九五”立功獎章

2005年

中國内燃機學會首屆傑出科技成就獎

2011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獲獎情況

截至2015年9月,蘇萬華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5項 。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92年

直噴式柴油機噴霧特性、混合氣形成及其對燃燒過程影響的研究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甲)二等獎

1998年

直噴式柴油機燃燒室内近壁混合氣濃度分布及湍流混合過程的研究

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理論成果)二等獎

2001年

先進柴油機高壓共軌式電控燃油系統及相關應用技術

天津市技術發明二等獎

2009年

柴油機高效清潔燃燒新技術

省部級 一等獎

2009年

準均質壓燃天然氣發動機技術

省部級 二等獎

2010年

柴油機混合率與化學反應率協同控制技術及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社會任職

蘇萬華先後擔任中國内燃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内燃機學會燃燒、節能、淨化分會主任,編輯委員會主任,《内燃機學報》主編,《中國科學技術》科學編委,國際刊物《Int. J Engine Research》和《Int. J. Automotive Technology》編委。

人物評價

蘇萬華長期從事柴油機燃燒過程、燃燒系統及電子控制燃油系統的研究,在内燃機的高效、清潔燃燒技術研究等方面成績卓著 。(央視網評)

蘇萬華的刻苦、執着、認真、決心,一直貫穿于科學研究事業中。他那嚴謹的科學态度,求真務實的拼搏幹勁,一絲不苟的敬業涵養和身先士卒的奉獻精神,一直為他的學生們所推崇、信服 。(中國教育新聞網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