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共産黨

緬甸共産黨

緬甸政黨之一
緬甸共産黨是緬甸政黨之一,由緬甸德欽黨内的馬克思主義者于1939年8月15日建立。1936年,吳努與昂山在仰光大學的學潮中被開除,他們加入了要求民族獨立的“我緬人協會”。1937年,仰光大學學生會領導人德欽登佩進入“協會”的領導層,當時的領導人是:昂山、吳努、德欽梭、德欽丹東、德欽巴欣、德欽巴登頂等人,他們中許多人當時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為後來緬共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39年8月15日,緬甸共産黨正式成立。1955年11月29日,緬共頒布了新的民族民主革命綱領,主張“建立一個由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産階級和民族資産階級的代表以及其他愛國人士組成的民族民主統一戰線的政府”,為“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一、繁榮的新緬甸”而奮鬥。
    中文名:緬甸共産黨 外文名:the Communist Party of Myanmar 辦公地址: 性質: 行政級别: 創始人:緬甸德欽黨内的馬克思主義者 代表人物:德欽巴欣、德欽梭、德欽巴丁 總部:仰光

政黨簡介

緬甸政黨。由緬甸德欽黨内的馬克思主義者于1939年8月15日建立。1940~1941年,由于黨的一些重要負責人多數被捕,一度停止活動。1942年日本侵入緬甸後,一些領導人物出獄,重新恢複了黨的組織活動,領導人民開展抗日武裝鬥争。1944年8月,昂山聯合各抗日黨派、愛國分子組成統一戰線組織──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昂山任主席,緬共總書記德欽丹東任秘書長,取得了抗日武裝鬥争的勝利。1945年7月,緬共召開了第2次全國代表大會。1946年3月,因黨内意見分歧而分裂,以德欽梭為首的一部分中央委員脫離緬共另組“緬甸紅旗共産黨”。緬共則重組新的中央,德欽丹東任中央總書記。領導了戰後最大的一次總罷工。同年10月,緬共因反對參加以英國總督為首的臨時政府而被開除出自由同盟。

1948年3月,自由同盟政府下令在全國各地逮捕共産黨員,并挑起了反共内戰,緬共即轉入農村進行武裝鬥争。這時,緬共中央制定了“以武裝鬥争為主,配合以其他各種鬥争形式”的策略路線。1948~1951年間,緬共除積極開展武裝鬥争外,還在一些農村解放區和遊擊區領導了土地革命,在“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下,将土地分配給農民,從而建立了工農聯盟。

1955年11月29日,緬共頒布了新的民族民主革命綱領,主張“建立一個由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産階級和民族資産階級的代表以及其他愛國人士組成的民族民主統一戰線的政府”,為“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一、繁榮的新緬甸”而奮鬥。1956年以後,緬共曾不斷提出通過談判、停止内戰、實現國内和平的建議,但都被曆屆政府拒絕或單方宣布中止談判。

1964年9月,緬共中央制定了“赢得戰争,奪取政權”的革命路線,這是緬共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968年初,緬共又在緬東北開辟了新的革命根據地,并建立了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的基層人民民主政權。1968年9月24日,德欽丹東主席遇害後,由德欽辛擔任緬共中央主席,德欽巴登頂為副主席。1970年11月11日,紅旗共産黨總書記德欽梭及其他領導人被政府軍俘獲,該黨組織及其武裝力量亦随之瓦解。

1975年3月15日,德欽辛主席和中央書記德欽漆在作戰中英勇犧牲。5月,緬共召開了中央委員會擴大會議,選舉産生了德欽巴登頂為主席、德欽佩丁和欽貌基為副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員會,繼續領導全黨進行武裝鬥争。1978年11月至1979年9月(中間休會數月),緬共中央全會在緬東北解放區舉行,德欽巴登頂作了政治報告,全會讨論并通過了黨綱、黨章、《關于土地政策的決定》、《建黨路線》和《軍事路線》等文件。全會總結了緬共30年來武裝鬥争的經驗教訓,統一認識,制定了新的綱領和策略路線。會議認為,緬甸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當前的革命是無産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其他各革命階級參加的人民民主革命,革命的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大敵人,而核心是土地革命。1980年9月,緬共向政府當局提出就停止内戰,實現國内和平舉行雙邊談判。

翌年5月,在舉行兩輪談判後,由于政府單方面宣布中斷談判而破裂。1982年1月,緬共中央發表聲明,繼續為停止内戰、恢複國内和平,實現人民民主和民族團結而奮鬥。1985年9月9日~10月2日召開第3次全國代表大會,德欽巴登頂再次當選為中央主席。

曆史事件

939年8月15日,緬甸共産黨成立。

1944年,創建反法西斯人民同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動員緬甸人民起來反對日本占領者。

1945年3月,該同盟領導了反對日本侵略者的武裝起義,并取得勝利。

1945年7月,該黨的二大通過了以争取民族獨立和徹底結束英國殖民統治的黨綱,主張和平鬥争。

1946年2月,以德欽梭為首的部分委員退出緬共,另組紅旗共産黨。

1948年1月4日緬甸獨立後,該黨被自由同盟政府宣布為非法,随即轉入農村進行武裝鬥争。

1949年創建了民族民主聯合陣線和人民解放軍,主要在靠近中國、老撾和泰國的緬甸邊境地區活動。

1968年在緬甸建東北根據地,總部設在邦桑。該黨曾多次向政府建議和談,均未成功。

1986年3月,該黨與克欽領導的民族民主陣線談判合作問題,以求聯合對付政府軍,為建立一個在平等、團結基礎上聯合國内所有民族的新緬甸而鬥争。

蛻變曆史

起因

在1985年以前,中國與緬甸接壤的雲南邊境地區,幾乎并沒有出現過精制毒品海洛因。邊疆鄉鎮中少數50年代遺留下的瘾君子們,多以吸食鴉片為主。但是“8.19”出現之後,整個緬共控制區瞬間一片狼煙起,“海落英”的加工廠,似雨後春筍,遍地開花。據不完全統計,到80年代中期,緬共建立的海落英加工廠多達85家!在緬共内部,各級幹部逐漸認識到了毒品就意味着财富與金錢,于是紛紛卷入這股謀利的濁流之中,最終無法自拔。到80年代中後期,緬共中高級幹部,幾乎全部卷入了鴉片貿易之中。整個緬共的武裝幾乎沒有不做毒品生意的。從黨的高級幹部到一般士兵,翻江過海,各顯神通。據外國有關機構透露,至緬共瓦解的1989年,除黨的“主席”德欽巴登頂未卷入鴉片交易外,所有高級幹部均在從毒品交易中謀利。進入80年代中後期,世界格局正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東歐巨變,蘇聯也在動蕩之中,面臨解體。國際共運進入了最低潮。

發展

緬甸政黨。由緬甸德欽黨内的馬克思主義者于1939年8月15日建立。1940~1941年,1936年,後來在50年代末期成為緬甸政府總理的吳努與民族英雄昂山,在仰光大學的學潮中,被校方開除,他們加入了要求民族獨立的“我緬人協會”。1937年,仰光大學學生會領導人德欽登佩進入“協會”的領導層,“協會”的領導進一步得到了加強。當時的領導人是:昂山、吳努、德欽丹東、德欽梭、德欽巴欣等人,他們中間,許多人當時接受了馬克思列甯主義思想,為後來緬甸共産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1939年8月19日,緬甸共産黨正式成立。昂山被選為總書記。黨的領導人還有德欽巴欣、德欽梭、德欽巴丁。

轉眼到了70年代中期。中國與緬甸共産黨都在發生變化。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已經接近尾聲,緬甸共産黨也已進入了内部矛盾沖突不斷加劇的階段。1976年毛澤東主席去世前後,中國派往緬共人民軍的軍事“顧問組”,分批分期的撤回了國内。由此,緬共也進入了多事之秋。

1979年,我國大幅度調整外交政策,與緬共的關系,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獨立自主,互不幹涉”開始付諸實現。由于經濟上長期對中國的嚴重依靠,使得緬共自身幾乎沒有任何造血的财政收入功能。長時間的打仗,軍費與根據地的巨大開支越來越成為了問題。尤其是在被“斷奶”之後,更是亂了章法,終于做起了鴉片生意。毒品的巨額利潤,反過來又使許多中高級幹部私欲膨脹,成為了“拜金主義”者。最終由腐敗走向了崩潰。

在中國的援助逐漸減少之時,緬共領導層開始考慮今後經費的來源問題。在緬共中央“創收”口号的鼓勵下,各軍區紛紛各顯神通,開始自籌經費。東北軍區首先成立了“特貨貿易小組”。這個“小組”,當時每年給東北軍區提供近千萬緬元的收入,成為其最為重要的财政來源。東北軍區因此而“先富”了起來。其它軍區與單位,當時已經或明或暗的知道東北軍區的“生财之道”,因此也紛紛效仿。

緬甸共産黨中央政治局很快清楚了東北軍區的财政來源,于是幹脆在1980年8月29日成立由中央直屬的進行毒品貿易的機構,代号“8.19”。“8.19”的總負責人就是緬共中央副主席德欽佩丁。“8.19”的成立,不僅标志着緬共進行鴉片貿易與毒品加工合法化,同時,鴉片貿易的利潤成為其各種經費的直接來源。

在1985年以前,中國與緬甸接壤的雲南邊境地區,幾乎并沒有出現過精制毒品海洛因。邊疆鄉鎮中少數50年代遺留下的瘾君子們,多以吸食鴉片為主。但是“8.19”出現之後,整個緬共控制區瞬間一片狼煙起,“海洛因”的加工廠,似雨後春筍,遍地開花。據不完全統計,到80年代中期,緬共建立的海洛因加工廠多達85家!

在緬共内部,各級幹部逐漸認識到了毒品就意味着财富與金錢,于是紛紛卷入這股謀利的濁流之中,最終無法自拔。到80年代中後期,緬共中高級幹部,幾乎全部卷入了鴉片貿易之中。整個緬共的武裝幾乎沒有不做毒品生意的。從黨的高級幹部到一般士兵,翻江過海,各顯神通。據外國有關機構透露,至緬共瓦解的1989年,除黨的“主席”德欽巴登頂未卷入鴉片交易外,所有高級幹部均在從毒品交易中謀利。

結束

進入80年代中後期,世界格局正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東歐巨變,蘇聯也在動蕩之中,面臨解體。國際共運進入了最低潮。緬共内部的人心因此也進一步渙散。從中央到地方,從高層到基層,都在尋找今後的出路。

1989年3月11日,彭家聲在果敢發動了兵變,宣布脫離緬甸共産黨。成立了“緬甸民族民主同盟黨”和“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同時組建了“臨時軍事委員會”。彭家聲出任主席和同盟軍總司令。彭家聲的隊伍迅速接管了果敢縣大隊、緬共果敢縣委員會,以及各種機構與倉庫。13日,彭部兵發勐洪,緬共東北軍區1旅的4個營全部加入彭部。14日,未放一彈一槍,占領了緬共北方分局所在地勐固。除2旅政委高良退入中國境内外,其餘大部人馬投降彭部。

緬共中央主席德欽巴登頂,在事件發生後的第二三天才知道消息。開始,中央判斷是“兩兄弟鬧分家”,是屬于他們兄弟之間的事情。很快,他們發現了這個錯誤。馬上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在這次會上,彭家聲的“易幟”,被定為“敵我矛盾”,“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有緬甸政府背景的,有組織、目的、有預謀的反革命叛亂。”是緬甸反動政府對革命的又一次挑釁。于是,3月18日,派了兩個連的士兵,抄了彭家聲在賀島的老家。接下來,就再也沒有下文。當時,緬共已經無力對付自已内部的分裂。

失魂落魄的緬共中央領導人在走投無路的情形下,于6月16日在雲南召開了秘密會議,決定成立由德欽巴登頂、政治局委員吳覺敏、耶博吞、欽貌基和北方分局書記吳丹組成一個臨時中央領導機構。6月26日,中央遷至101軍區所在地闆瓦。經曆了“樹倒猢狲散”的緬共中央,十幾人寄人籬下地生活在101軍區。黨的主席與政治局委員們在最後時刻仍然在發号使令,仍在不厭其煩地開會。

1989年9月,他們終于走到了革命的盡頭。101軍區司令員丁英宣布脫離緬甸共産黨,成立了“克欽新民主獨立軍”。當丁英将最後的決定通知德欽巴登頂主席時,這位戎馬一生的領導人落下了眼淚。不得已,德欽等人隻有再次離開了101軍區。他們的去向也隻有一個地方,德欽巴登頂将在中國度過他的餘生。

緬甸共産黨經過50年的努力,最終降下了曆史的帷幕。但時值今日,由緬共時期開辟的地下毒品貿易和運輸通道,至今還在被使用着。“金三角”裡的一切,還遠遠未到了結的時候。在這塊土地上,罂粟花仍在開放,依然是那樣的豔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