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太陽

陽太陽

藝術教育家

陽太陽(1909年12月6日—2009年8月25日),男,廣西桂林人,又名陽雪塢;晚号蘆笛山翁,80歲後稱畫童。是中國美術家和藝術教育家,擅長中西繪畫、書法和詩文,是一位德高望重、成就傑出的藝術家。陽太陽是“漓江畫派”的開拓者、旗手和領軍人物。2009年8月25日23時20分,陽太陽先生因多髒器功能衰竭,在廣西桂林病逝,享年一百歲。

    中文名:陽太陽 外文名: 别名:陽雪塢 民族:漢族 籍貫:廣西桂林 畢業院校: 職業:中國美術家和藝術教育家 主要成就: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09年12月6日 去世年月:2009年8月25日 代表作品:《漓江木排》

簡介

陽太陽的繪畫多以漓江為題材,代表作有《漓江煙雨》、《漓江木排》、《碧蓮峰下》、《塔山朝晖》、《象山朝晖》、《天高任鳥飛》等。出版有《桂林風景》(水彩畫集)、《陽太陽畫集》、《陽太陽文集》。

1937年放棄去巴黎進入世界畫壇的計劃,回國投入抗戰,發表詩文,創作大批繪畫作品,反映鬥争生活。同年創編《詩創作》雜志,加入全國作家協會,創辦初陽美術院,任院長、教授。參加過民主愛國運動。1949年與王琦、黃永玉、溫少曼、關山月、張正宇等人,在香港創辦“人間畫會”。

主筆繪制巨幅毛澤東像(30米×10米),懸挂于廣州愛群大廈,迎接新中國的成立。1949年後,曆任廣州美術學院院長、廣西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廣西書畫院院長、桂林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協理事、廣西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西美協名譽主席、廣西政協副主席等職。

1957年陽太陽與傅抱石率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赴東歐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蘇聯等國訪問交流,并多次應邀赴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舉辦個人畫展,并應邀在中國台灣文化交流訪問一百天,舉辦巡回個展七次。

1980年任廣西首屆研究生碩士導師,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美術專業人才,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陽太陽擅中西繪畫、書法和詩文,是一位有綜合藝術成就的美術家和藝術教育家。《百年中國畫集》、《二十世紀中國油畫》、《二十世紀中國水彩畫》均收錄其作品。陽太陽教授藝術造詣高深,筆黑蒼潤簡約,意境新穎,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生平

1929年考入上海美專西畫系,與楊秋人、蔡若虹等同時受業于劉海粟、王濟遠、潘思同等。

1931年改名陽太陽轉學到上海藝術西畫研究科,受業于王濟遠、陳抱一、陳之佛、關良、倪贻德等,畢業後在上海世界書局任美術編輯。

1935年秋東渡日本留學,入東京日本大學藝術研究科學習。抗戰爆發後回國,一邊從事美術教育,一邊開展抗日宣傳工作,後曾任廣州藝專教授。

1949年赴香港參加解放軍活動。

1950年參加接收廣東省藝專、廣州市藝專工作,籌建華南文學院并任該院教授。

1951年回桂林任廣西藝專校長。1953年廣西藝專撤銷,赴武漢任中南美專副校長兼繪畫系主任。

1954年參加全國首屆水彩畫展,同年《漓江木排》、《武昌造船廠的建設》入選全國美展。

1957年與傅抱石、王臨乙組成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訪問捷克斯洛伐克,後又與傅抱石訪問羅馬尼亞。

1958年夏調任廣州美術學院任副院長,1959年調回廣西,任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教授,1979年任副院長,1981年至1986年任院長,兼任廣西書畫院院長。

2009年8月25日,病逝于廣西桂林。

事迹

成立決瀾社

20世紀30年代,陽太陽在上海與倪贻德等進步畫家成立“決瀾社”,提倡新繪畫,在近現代中國美術史上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投入抗戰

1937年,陽太陽回國投入抗戰,在桂林文化城期間,與郭沫若、李濟深、田漢、茅盾、柳亞子、歐陽予倩、艾青、徐悲鴻等人開展民主愛國運動,發表詩文,創作大批繪畫作品,反映抗日鬥争生活,創編《詩創作》雜志,創辦初陽美術學院,任院長、教授;後曾任廣州藝專教授。1949年與黃永玉、王琦、溫少曼、關山月、張正宇等人在香港創辦共産黨領導下的“人間畫會”,主筆繪制巨幅毛澤東畫像(30米×10米),解放軍進城時懸挂于廣州最高建築愛群大廈,迎接新中國的成立。

創立畫派

1962年,為繁榮廣西美術事業,陽太陽提出了“漓江畫派”的學術主張,成為漓江畫派的開拓者、旗手和領軍人物。

榮譽

1936年,陽太陽創作的油畫《戀》入選國際性的日本二科美展,與馬蒂斯、羅丹、戈雅、勃拉克、畢加索等世界繪畫大師的作品同場展出,被譽為“中華之誇”。

2006年,陽太陽獲得了中國文化部、文聯頒發的“2006年中國造型藝術研究成就獎”殊榮。

2008年獲廣西人民政府頒發的“人民藝術家”稱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