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桃

金絲桃

金絲桃族金絲桃屬植物
金絲桃(拉丁學名:Hypericum monogynum L.),又叫狗胡花(安徽霍山),金線蝴蝶(四川南川,浙江樂清),過路黃(四川奉節),金絲海棠(山東唠山),金絲蓮(陝西石泉)、土連翹,為藤黃科金絲桃屬植物,半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地上每生長季末枯萎,地下為多年生。小枝纖細且多分枝,葉紙質、無柄、對生、長橢圓形,花期6-7月。[1]集合成聚傘花序着生在枝頂,花色金黃,其呈束狀纖細的雄蕊花絲也燦若金絲。
    中文名:金絲桃 拉丁學名:Hypericum monogynum L. 别名:絲海棠、土連翹、小汗淋草、小過路黃、小對月草、貫葉連翹、小對葉草、聖約翰草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超目: 目:側膜胎座目 亞目:山茶亞目 科:藤黃科 亞科: 族:金絲桃族 亞族: 屬:金絲桃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金絲桃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英文名:Single flower 二名法:Hypericum monogynum 中國植物志:50(2):2 分布:我國華北至華南地區

形态特征

灌木,高0.5-1.3米,叢狀或通常有疏生的開張枝條。

莖紅色,幼時具2(4)縱線棱及兩側壓扁,很快為圓柱形;皮層橙褐色。

葉對生,無柄或具短柄,柄長達1.5毫米;葉片倒披針形或橢圓形至長圓形,或較稀為披針形至卵狀三角形或卵形,長2-11.2厘米,寬1-4.1厘米,先端銳尖至圓形,通常具細小尖突,基部楔形至圓形或上部者有時截形至心形,邊緣平坦,堅紙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但不呈灰白色,主側脈4-6對,分枝,常與中脈分枝不分明,第三級脈網密集,不明顯,腹腺體無,葉片腺體小而點狀。

花序具1-15(-30)花,自莖端第1節生出,疏松的近傘房狀,有時亦自莖端1-3節生出,稀有1-2對次生分枝;花梗長0.8-2.8(-5)厘米;苞片小,線狀披針形,早落。花直徑3-6.5厘米,星狀;花蕾卵珠形,先端近銳尖至鈍形。萼片寬或狹橢圓形或長圓形至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先端銳尖至圓形,邊緣全緣,中脈分明,細脈不明顯,有或多或少的腺體,在基部的線形至條紋狀,向頂端的點狀。花瓣金黃色至檸檬黃色,無紅暈,開張,三角狀倒卵形,長2-3.4厘米,寬1-2厘米,長約為萼片的2.5-4.5倍,邊緣全緣,無腺體,有側生的小尖突,小尖突先端銳尖至圓形或消失。雄蕊5束,每束有雄蕊25-35枚,最長者長1.8-3.2厘米,與花瓣幾等長,花藥黃至暗橙色。子房卵珠形或卵珠狀圓錐形至近球形,長2.5-5毫米,寬2.5-3毫米;花柱長1.2-2厘米,長約為子房的3.5-5倍,合生幾達頂端然後向外彎或極偶有合生至全長之半;柱頭小。

蒴果寬卵珠形或稀為卵珠狀圓錐形至近球形,長6-10毫米,寬4-7毫米。

種子深紅褐色,圓柱形,長約2毫米,有狹的龍骨狀突起,有淺的線狀網紋至線狀蜂窩紋。染色體2n=42。花期5-8月,果期8-9月。

生長習性

生于山坡、路旁或灌叢中,沿海地區海拔0~150米,但在山地上升至1500米。

栽培技術

分株

宜于2~3月進行,極易成活。扡插多在梅雨季進行。用嫩枝作插條,插條最好帶踵。插後當年可長到20cm左右,翌年可地栽,3年可長到70cm左右則可定植。

播種

宜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因種子細小,複土宜薄,以不見種子為度,否則出苗困難。播後要保持濕潤,3周左右可以發芽,苗高5~10cm時可以分栽,翌年能開花。

扡插

夏季用嫩枝帶踵扡插效果最好,也可在早春或晚秋進行硬枝扡插。一般在黴雨季節行嫩枝扡插。将一年生粗壯的嫩枝剪成10~15cm長的插條,頂端留2片葉子,其餘均應修剪掉。介質宜用清潔的細河沙或蛭石珍珠岩混合配制(1:1),然後插入苗床,扡插深度以插穗插入土中1/2為準。插後遮蔭,保持濕潤,第二年即可移栽。

主要價值

觀賞

園林綠化:金絲桃花葉秀麗,花冠如桃花,雄蕊金黃色,細長如金絲絢麗可愛。葉子很美麗,長江以南冬夏長青,是南方庭院中常見的觀賞花木。植于庭院假山旁及路旁,或點綴草坪。華北多盆栽觀賞,也可作切花材料。

金絲桃如将它配植于玉蘭、桃花、海棠、丁香等春花樹下,可延長景觀;若種植于假山旁邊,則柔條袅娜,亞枝旁出,花開爛漫,别饒奇趣。金絲桃也常作花徑兩側的叢植,花時一片金黃,鮮明奪目,妍麗異常。

藥用

金絲桃是一種中草藥,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藥,抗抑郁、鎮靜、抗菌消炎、創傷收斂,尤其是抗病毒作用突出,能抗DNA、RNA病毒,可用于愛滋病的治療。以金絲桃提取的金絲桃素已經貴若黃金,應用于美容醫療。

鑒别

性狀鑒别

全草長約80cm,光滑無毛。根呈圓柱形,表面棕褐色,栓皮易成片狀剝落,斷面不整齊,中心可見極小的空洞。老莖較粗,圓柱形,直徑4~6mm,表面淺棕褐色,可見對生葉痕,栓皮易成片狀脫落。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中空明顯。幼莖較細,直徑1.5~3mm,表面較光滑,節間呈淺棕綠色,節部呈深棕綠色,斷面中空。葉對生,略皺縮易破碎;完整葉片展形呈長橢圓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中脈明顯突起,葉片可見透明腺點。氣微香,味微苦。

顯微鑒别

根橫切面木栓層約10餘列細胞;皮層細胞類圓形,可見少數的分泌腔,直徑11~18μm;韌皮部有分泌腔,大小與層皮分泌腔相似,韌皮射線不明顯;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寬廣,導管呈放射狀排列;髓部較小,薄壁細胞類圓形。本品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莖橫切面

老莖:木栓層約8列扁長方形的棕色細胞;皮層薄壁細胞類圓形,散有分泌腔,直徑10~16μm;韌皮部亦散有少量分泌腔,射線不明顯;形成層明顯;木質部細胞木化,木纖維較發達,導管大多為單列呈放射狀排列,木射線寬1-2列細胞;髓大,本品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幼莖:表皮細胞長方形,細胞壁略增厚;皮層較寬,散有分泌腔,直徑9~16μm,并可見微木化的纖維束斷續排列呈環帶狀;韌皮部亦散有少量分泌腔。餘同老莖。

葉橫切面

上、下表皮均為1列切向延長的長方形細胞;栅欄組織為1列長柱形細胞;海綿組織散有分泌腔;主脈維管束外韌型,上、下表皮側有厚角組織;韌皮部寬,可見分泌腔斷續排列成環,本品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

變異物種

該種變異幅度很大,可根據葉形、花序以及萼片大小上的變異至少可劃一分為四個類型。

柳葉型:葉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楔形;花序很稀疏;萼片狹卵形而先端銳尖,分布自華中至沿海地區;

鈍葉型:葉較短,長圓形,先端鈍形或圓形,基部圓形;花序稍稀疏;萼片狹長圓形而先端鈍;分布自湖北東部及江西,南達廣東沿海地區;

寬萼型;葉和萼片較寬,前者自寬橢圓形(基部銳尖及楔形)至寬長圓形(基部圓形及心形),後者有時葉狀,花序也是疏松;分布區同第一類型;

卵葉型:葉短,橢圓形至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鈍形至圓形,基部寬楔形至圓形,但萼片長而狹,該類型見于四川南部。上述四個類型由于在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上均顯示出連續性質,因此似無必要作種下分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