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政策

經濟政策

指導和調節的經濟活動
經濟政策是指國家或政黨為實現一定的政治和經濟任務,或為指導和調節經濟活動,所規定的在經濟生活上的行動準則和措施,主要包括财政與稅收政策、貨币政策、貿易政策等。經濟政策本來屬于上層建築,但是由于它既是一定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生産力的反映,又會對經濟基礎和社會生産力産生強大的反作用,能促進或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它是經濟科學研究的一個領域。[1]
    中文名:經濟政策 外文名:Economic policy 别名: 政策:經濟 國家:中國 經濟政策:宏觀經濟政策和微觀經濟政策 執行層: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

利益

經濟政策在階級社會裡,經濟政策是由占統治地位的剝削階級制定的。奴隸制國家的經濟政策,旨在鞏固對奴隸的統治和殘酷剝削奴隸的剩餘勞動。封建制國家的經濟政策,旨在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榨取沉重的封建地租及各種貢賦。資産階級國家的經濟政策,是保證資産階級通過對雇傭勞動者的剝削獲得高額利潤的手段。雖然,處在上升階段的剝削階級有可能制定和社會發展的利益相一緻的經濟政策,但是随着這些階級的日益衰朽,它們的經濟政策總的說來是和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相矛盾的,并且必将導緻階級矛盾的尖銳化。

馬克思列甯主義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體現着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經濟利益,它的目的是實現政黨的總路線和總任務,迅速發展生産力和逐步完善社會主義生産關系,并最終實現消滅階級差别的共産主義的社會制度。在社會主義生産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正确的經濟政策能在整個社會範圍内發生顯着的作用,給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以巨大的推動,錯誤的經濟政策則會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破壞。

因此,馬克思列甯主義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極為慎重地制定經濟政策。制定正确的社會主義經濟政策要依據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發生作用的經濟規律,力求反映它們的要求,正确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經濟利益關系,以利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生産的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滿足勞動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

由于社會主義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人們主觀認識之間會存在着矛盾,它也将表現為經濟政策和客觀經濟規律之間的矛盾。經濟政策的正确與否,必須通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以其是否有利于促進勞動人民生産積極性的發揮和生産力的發展作為檢驗的标準。

毛澤東說:“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産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産力的,還是解放生産力的”(《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980頁)。在經濟政策的執行過程中,通過實踐的檢驗和經驗的總結,改變經濟政策中那些錯誤的或過時的内容,按照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增加新的内容或制定新的政策,将會有助于社會生産關系的調整和社會生産力的發展。

原則

為保證評價效果正确、有效,對經濟政策的評價必須堅持下面兩個原則:

1、系統性原則。由于各項經濟政策的政策目标都是多元的,那麼其效應必定也是多元的;另外,政策效應不僅包括經濟效應,往往還包括了一定的社會效應。因此,對政策有效性進行評價必須考慮到各項經濟政策的各個目标的實現狀況,不能隻要增長不要穩定,也不能隻講規模忽視效益,等等。必須從多方面、從整體上評價政策效應的好壞,隻有這樣才可能對某一政策實施所造成的後果有全面、準确的認識,才能為下階段的預測提供可靠的依據。

2、客觀性原則。所謂客觀性是指評價應有客觀标準,不能隻從主觀出發來判斷效應的好壞。不同的投資者由于其所處地位、環境、自身實力等有差異,出發點往往各不相同,如果全憑主觀判斷,很可能對同一現象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顯然不利于發現真實的客觀狀況。因此,評價政策效應必須依據一定的客觀标準,盡量讓數字與資料來說話。

問題

第一,評價政策效應應考慮到政策的機會成本的大小。所謂政策機會成本是指經濟政策實施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時放棄的其他方面的效益。這可以用付出的代價的大小來衡量。這一代價可以是物質代價,如人力、物力、财力等;也可以是精神代價,如由于政策實施所引起的社會矛盾等。

舉例來說,如果政策為實現物價穩定目标而對城鎮居民進行價格補貼,在總量資金一定的條件下,必然意味着政府用于其他方面的開支要相應減少,特别是減少了用于經濟建設的資金,這會使完成經濟增長目标受到一定影響。如果為實現物價穩定而在其他方面付出的代價太大,那麼就可以認為這一政策是不成功的,在下一階段很可能就不會再采用這一政策。第二,在進行評價時還應考慮到另外一個具體的問題,即經濟政策效應的間接性問題。經濟政策往往從其政策目标或手段本身無法直接反映出來,這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指标間接反映。

例如,對于資源優化配置目标來說,"優化"就是一個抽象概念,不同的人對"優化"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這就要求把它轉化為一個或幾個具體的、可衡量的指标,才便于作出客觀判斷。由于各項經濟政策種類繁多,反映這些目标的指标更是不勝枚舉,限于篇幅,這裡隻能就資源優化配置、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經濟增長、收入公平等六大宏觀經濟目标作一介紹。這是因為,各項經濟政策均以這六大目标為根本目标,那麼其實現狀況顯然可以反映各項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

資源優化配置的結果是經濟結構合理化與經濟效益的提高,由此,衡量經濟結構合理與否和經濟效益高低的指标就成為觀察資源是否優化配置的标準。如何衡量經濟結構合理與否、本章第二節已經講過,這裡不再重複。至于反映經濟效益高低的指标,從宏觀經濟角度講,主要是全要素生産率,即國内生産總值與全部生産要素綜合投入量的比率。

這一指标可反映單位生産要素投入所帶來的國内生産總值,比值越大表明資源使用效率越好。更具體地講,國民經濟生産過程中所投入的生産要素概括起來可分為勞動力與資本(或資金)兩部分,那麼與之相對應,全要素生産率也可分為兩個部分生産率比率:全員勞動生産率與資産産值率,它們

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等目标雖然各有自身衡量标志,但它們都體現了在資源有效利用條件下,經濟系統地穩定發展,因此,可以把這三個目标綜合為一個經濟穩定目标加以判斷。經濟穩定與否在宏觀領域最直接地表現就是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是否平衡。顯然,使社會總供求處于平衡的經濟政策其效應是好的。經濟增長目标主要通過國民生産總值與國民收入兩個指标體現出來。在其他條件許可時,經濟增長速度即國民生産總值與即民收入增長速度越快,表明政策效應越好。

對于收入公平目标的衡量争議較多,目前提出的表示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較有代表性的有洛倫茨曲線、帕累托曲線、基尼系數、庫茲涅茨指數等,其中,庫茲涅茨指數是比較直觀的一個。庫茲涅茨指數又叫相對收入階層分布,它代表一定收入水平以下的階層所占的比重,這就是現實的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

影響

商品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着基礎性的作用。與計劃體制相比較,市場機制無疑更有效率。但是,市場機制并非萬能的,它還存在着許多缺陷,而這些缺陷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市場對資源的配置在宏觀上表現為一個盲目、自發的過程,一方面,單個市場主體對于信息的獲取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在價值規律作用下,市場主體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标。當價格信号顯示出某種産品的生産有利可圖時,生産者會蜂擁而至,趨之若鹜;一旦該産品生産過剩、相對價格水平自動降低時,商品生産者明白過來已為時晚矣。

相關信息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了2012年經濟工作。在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這次會議傳遞出明年經濟政策的哪些信号?

信号一: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信号二:擴大内需消費投資雙管齊下

信号三:支持企業牽頭實施産業目标明确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信号四: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信号五:紮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信号六:穩步提高社保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