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

宝应

江苏省扬州市下辖县
宝应县,是江苏省扬州市下辖县。地处长三角和里下河地区,位于东经119°07′43″—119°42′51″、北纬33°02′46″—33°24′55″,东接建湖、盐城、兴化,南连高邮,西与金湖、洪泽隔宝应湖、白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邻。宝应县东西长55.7公里,南北宽47.4公里,总面积1467.48平方公里,人口90.72万人(2013年末)。宝应辖14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有机农业开发区。宝应县有着2100多年建城史,唐上元三年(762年),县境获“定国之宝”,肃宗诏书,将安宜县易名为宝应县,一直沿称至今。宝应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全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首批生态示范区、中国荷藕之乡、中国茨菇之乡。
  • 中文名:宝应
  • 外文名:
  • 别名:
  • 行政区划代码:
  • 行政区类别:
  • 所属地区:华东
  • 地理位置:东经119°07′43″— 119°42′51″、北纬33°02′46″— 33°24′55″
  • 面积:1467.78平方公里
  • 下辖地区:
  • 政府驻地:
  • 电话区号:
  • 邮政区码:
  • 气候条件:
  • 人口数量:
  • 著名景点:
  • 机场:
  • 火车站:
  • 车牌代码:
  • 地区生产总值:
  • 省:江苏
  • 人口:90.72万
  • 国家:中国
  • 行政区类型: 县级
  • 气候类型:四季

名称由来

宝应地名是取“胜宝应真”之义,该词取自佛教中常用术语真如,佛教中真代表绝对真理,如是仿佛,无限接近的意思,宝应一词蕴涵有唐政府匡复旧物,重获正统名义的迫切愿望。早在隋代,今宝应西部的安宜县发生地塌,县民纷纷迁徙至东邻的山阳县境内,并效仿南北朝侨迁郡县故事,在山阳南部重建安宜县。至唐朝安史之乱,唐政府国力衰败,特别是淮南诸道及地方节度使处于半自治状态,唐政府亟需“正名”。恰此时,有淮南道楚州进呈河南巩县尼姑法号真如者在今宝应县县南街得宝河旧址北部发现的“定国之宝”。唐政权遂改元,并以安宜为望县亦更名宝应。至于明朝嘉靖年间,先朝旧址被发掘出来,时任知县的岳东升为昭示太平,重修碑记。此后,老八宝亭屡经修葺,直至如今。

地理环境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部,扬州市北缘,北纬33°02'46”~33°24'55”,东经119°07'43"~119°42'51”。东与建湖县、兴化市、盐城市盐都区交界;南与高邮市接壤;西与金湖县、洪泽县相连;北与淮安市淮安区毗邻。县城略呈梨形,射阳湖、广洋湖环其东,宝应湖、白马湖绕其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最北缘自西安丰镇崔渡村至南端夏集镇三洋河村,直线距离约47.4千米,东端自广洋湖镇团头荡至西界山阳镇顺河村西白马湖中,直线距离约55.7千米。全县总面积146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979平方千米、占66.7%,水域面积488平方千米、占33.3%。

自然资源

宝应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966毫米。日照充足,呈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4.4℃,适宜动植物繁衍生长。

宝应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全县耕地面积90万亩,主产稻、麦、棉花、油菜、大豆和多种蔬果,是全国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县。境内河湖密布,水资源总量共约为1.6亿立方米。主要有潼河、朱马河、宝射河等42条河流,总长约652公里。面积较大的湖荡有白马湖、范光湖、射阳湖、广洋湖、和平荡、獐狮荡、绿草荡、三里荡等,俗称“五湖四荡”,约257.69平方公里。湖泊多属浅水、封闭型水体,水生物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螃蟹、龟鳖珍珠,是全国水产品生产重点县。滩地面积约73.4万亩,为里下河地区最多的县份。滩地土壤属腐殖沼泽土亚类,以种植优质莲藕、耐水林木为佳。鲜藕产量和出口量名列全国之最。全县野生药用植物305种,总蕴量3560吨。白术、红花、生地、丹参、玄胡、泽泻、薏仁等名贵药材远销省内外。境内栖息着多种野生动物,以野鸡、野鸭、大雁为多。

行政区划

安宜镇(面积141.35平方千米,人口132302人):辖社区居委会(闸北、罗巷、刘沟、东门、学墩、城中、安宜、画川、牌楼、桃园、苏中、安民、泰山东村、白田、大桥、铁桥、东升、世纪园、齐心、三里、南窑);村委会(花庄、北港、西郊、西港、北闸、南闸、西刘堡、湖渔业、郑河、刘堡、贾桥、陈家、潘桥、刘庄、官沟、郭庄、船闸、三团、白田)。

范水镇(面积167.55平方千米,人口84058人):辖居委会(东园、红旗、胜利、东风、花园、西园、北园);村委会(成庄、郎儿、长沙、戈店、石桥、龙河、太平、江宝、新阳、高阳、韦北、柘沟、京杭、五里、牌坊、范西、新荡、新民、苏律、迎丰、宋埠)。

夏集镇(面积122.00平方千米,人口61074人):辖居委会(镇中、郭氏桥、虹桥);村委会(双琚、苏雅、夏集、双塘、蒋庄、赵雍、潼口、塘北、友映、相庄、三洋河、王营、卫星、王桥、丰收、万民)。

柳堡镇(面积167.34平方千米,人口54028人):辖居委会(亚宝、艳阳天、芦村);村委会(迎湖、郑渡、柳堡、团庄、雍尹、廷柏、寿林、王通河、建设、仁里、张元、新安、联丰、清元、芦东、邬阳、塘新)。

射阳湖镇(面积181.50平方千米,人口92899人):辖居委会(臧陈、天平、水泗);村委会(桥南、油坊、王坤、高夏、四联、廖徐、戴庄、平江、风车头、姬风、马墩、泗河、槐树、大桥、柳树、赵勤、平南、射南、吉新、蒋堡、林上、落潮、庄、鹅村、钱沟、黄荡、潘舍、戴堡、刁夷、冲林、魏荡、新农、向阳);射阳湖渔业村委会。

广洋湖镇(面积90.20平方千米,人口37935人):辖居委会(兴洋);村委会(鹤湾、葛庄、严桥、桥头、白鼠、蒯家、西溪、三联、东溪、肖家、兰亭、东进)。

鲁垛镇(面积61.30平方千米,人口34809人):辖居委会(鲁垛集镇);村委会(陶林、贾林、朱斗、鲁垛、三新、鉴青、五顷、荡口、鲁庄、崔王、陈幸、何家)。

小官庄镇(面积46.00平方千米,人口30774人):辖居委会(小官庄集镇);村委会(小官庄、诚忠、祖全、南场、范沟、石先、王圩、双闸、杨蒋)。

望直港镇(面积90.00平方千米,人口59843人):辖居委会(兴港、獐狮荡);村委会(北河、国强、火花、张楼、兴旺、大树、和平、军师、蛤拖、马垛、吴堡、西荡、月蟾、望直、仲墩、狮庄、牌楼、南沙、北沙)。

曹甸镇(面积100.00平方千米,人口70984人):辖居委会(曹甸、下舍);村委会(曹甸、曹南、溪北、茆舍、金吾、李沟、康庄、屈舍、舍新、下舍、官河、夏庄、甄庄、梁沙、三元、新南、郝舍、崔堡、周管、陆庄、黄家、古塔)。

西安丰镇(面积58.54平方千米,人口36742人):辖居委会(西安丰镇、集丰、天亭);村委会(朱郭、崔渡、南舍、花亭、林溪、张吉、苗圃、太仓)。

山阳镇(面积123.43平方千米,人口57786人):辖居委会(山阳、万缘);村委会(兴同、龚陈、沿湖、金庄、春光、杨河、徐庄、合心、吴坝、大东、徐杨、中南、顺河、光辉、颂阳、公民)。

黄塍镇(面积42.00平方千米,人口28323人):辖居委会(黄镇);村委会(徐甸、小垛、新丰、联合、江跳、大陆、大李庄、鱼桥)。

泾河镇(面积83.17平方千米,人口60790人):辖居委会(泾河、张桥、黄浦集镇);村委会(泾河、泾农、钱庄、大同、黄浦、刘家潭、曹坝、刘上、陈东、台许、东红、虹桥、松、灶户、左堡、蔡桥、陈桥、张北)。

开发区管委会:辖村委会(七里、金湾)。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先后属吴、越。秦时建东阳县,属东海郡。汉为东阳、平安、射阳三县地,先后属临淮、广陵郡。隋初,境内统一为安宜县。!“流民来归,此地安置为宜。”古安宜的得名,缘于先民一个洞天福地的梦境,在公元484年的春天里,来到这个宛若仙境的地方,“萍叶花水荡漾,稻浪谷香沿湖滨”。这儿就是我们要落脚的地方了——安宜。

唐肃宗上元三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献宝,肃宗传旨: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安宜县更名为宝应县,沿用至今。南宋期间,先后升为宝应州、宝应军,领宝应、盐城、山阳、淮阴等县。明隶高邮州。清属扬州府。

民国期间先后属淮扬道、淮阴行政督察区。县境解放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先后属苏北行政公署扬州、泰州专区。1953年1月宝应隶属江苏省扬州专区。1960年初,析宝应湖以西置金湖县。1983年3月,隶属扬州市。

经济发展

综合实力

宝应正加快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特别是近几年,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培育发展了一批优势行业、规模企业和形象产品,形成了“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主导产业和玻璃工艺、石化管件、压力容器、纺织服装、电子陶瓷、车辆配件等六个特色行业。全县拥有省级企业集团14家。宝胜集团是中国制造业500强、江苏省16个重点企业集团之一,跻身于国家大型企业行列。电工电器行业以宝胜集团公司为龙头,以菲达宝开集团、电机厂、仁恒实业公司、电器厂、亚宝绝缘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主体,产品质量、销售在全国同行业中均有较高的知名度。燃气具行业以钢瓶为主体,厨具等产品与之配套,全行业年产钢瓶能力达500万只,成为全国最大的钢瓶生产基地。食品行业以五琼浆系列白酒、荷藕制品、麦芽为主体。永顺泰麦芽年产销4.5万吨,企业综合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纺织行业以江苏银宝集团、金夏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主体,逐步形成了花、纱、布一条龙生产。玻璃及工艺品行业是宝应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销以年40%以上的速度递增。

宝应把外向型经济作为工业发展的助推器,目前全县有外商投资企业56家,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美国德州仪器有限公司、意大利比瑞利公司等5家企业已落户宝应,并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此外,扬州美瑞华公司、蓝宝石公司等一批独资合资企业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宝应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全县常年有2.5万人的建筑队伍征战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承建的一批高层建筑,先后获得了鲁班奖、白玉兰奖,成为宝应建筑业的形象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力也大大增强。

宝应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氛围浓郁。在诞生"建安七子"之一陈琳、明代大画家陶成、经学大师刘宝楠、京剧鼻祖高朗亭的宝应大地上,古代文化的遗存和现代文明的风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京沪高速公路的开通,缩短了宝应与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的时空距离。

宝应是个好地方,宝应更是一块理想的投资热土。今年宝应在税收、土地使用、水电等方面进一步降低门槛,制定了诸多优惠政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热情好客的宝应人将进一步凸显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生态优势、产业特色优势,迎来更多的海内外宾朋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

工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宝应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两大主导产业和玻璃工艺、石化管件、压力容器、纺织服装、电子陶瓷、车辆配件等六个特色行业,现有工业企业一千多家。宝应“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两大主导产业产销规模已经占据全县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全国和全省有一定规模和影响。一批具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相当实力的重点骨干企业在竞争中迅速崛起。江苏宝胜集团跨入全国制造业500强和省十大重点企业集团行列,成为全国电缆行业的“排头兵”。

2006年,全县紧紧围绕“工业经济突破年”,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通过项目拉动、重点企业带动,加快工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县全部工业产值突破253亿元,开票销售140亿元,招商引资4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4200万美元,目前在建千万元以上项目16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产品22个,省、市名牌产品18个,著名、知名商标12个。宝胜集团先后获得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宝胜科创公司顺利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宝胜电气加快上市步伐。德仪公司利税额在全市外资企业中名列前茅。

农业经济

宝应“金湖银荡”得天独厚,特色农业享有盛名。境内拥有耕地90万亩,湖荡水面70多万亩,既是全国优质粮棉基地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和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又是省内乃至全国颇负盛名的“荷藕之乡”、“水产之乡”。全县常年种植荷藕12万亩以上,年产量10多万吨,有加工出口企业17家,荷藕的产量、品质、出口量均居全国之冠,经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林业部等部门联合评定,该县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荷藕之乡”。全县三禽(鸡、鸭、鹅)饲养量2500万只,生猪出栏25万头,山羊饲养量20万只。特别是水产养殖业初具规模,已形成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温室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年水产总量9.1万吨,其中龟、鳖、蟹等特种水产品年产2.5万吨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全县林业面积21万亩,林木蓄积量70万立方米,蚕茧产量2500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为进一步加工增值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荷藕、棉花、水产、畜禽、林木等5大系列的产业化工程,形成了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其中1家企业列入省100强,15家列入市60强,产业化工程年产值达30亿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

2006年,围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有机、高效农业,种植业良种覆盖率95%,水产混套养殖比例90%,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81%。优质水稻、水产、水禽、水生植物等“四水”产业特色更加显现,高效农业发展到20万亩,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成为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核心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新增3万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

第三产业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增长16.8%。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商贸网点,纵棹园、亚细亚广场及其周边区域现代商业圈初具规模,白田路商圈加快建设,人居、文化、购物环境得到提升,现代专业市场、电子信息、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荷园、地热开发、正润生态园、万亩森林公园建设加快推进。

民营经济

近几年,宝应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摆上了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各个服务部门也相应制订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宽政策,激励创业者,发展有产者,促进了民营经济总量、质态的同步提高。

2006年,全县新增私营企业1200多家、个体工商户4850户,新增民营投入72亿元。玻璃工艺品、藕制品、教玩具等民营特色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建筑业

2006年,全县把建筑业作为富民产业,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大做强“天宇集团”,巩固和拓展县外建筑市场,加大资金、装备、人才投入,加强与大公司、大集团的挂靠联合,全面开拓双包、单包和劳务工程,双包工程比重大幅度提高。建筑业产值65亿元,增加值13亿元。

社会事业

社会发展

宝应工业发展迅猛,形成“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两大主导产业和玻璃工艺、石化管件、压力容器、棉纺织品、电子陶瓷、车辆配件等六个特色行业。建筑业和民营经济正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服务流通、物业管理、科技咨询、信息产业蓬勃兴起。县开发区、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意大利工业园、耿耿工业园、安宜工业园、各镇工业园等“两区四园”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纷纷开工建设和投产,县城经济圈民经成型。宝应胜集团年销售突破40亿元,宝胜股份成功上市,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全县合资合作企业和外销产品发展势头强劲,全球500强企业已有5家在宝应落户运营。京沪高速公路把宝应和经济发达地区连成一体。

宝应视教育为立县之本,目前,全县中小学共有390所,在校学生14.53万人。宝应中学为省级重点中学,县职教集团为国家级示范职中。继续实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促小康工程,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形成了包括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各类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1995年全县顺利完成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1997年又通过省“两基”年审;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幼儿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中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形成了门类齐全、多层次教育体系,普通高中年招生达48个班,职业教育形成规模效应,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60%。1998年该县被确定为省第二批素质教育实验县,1999年小学全科合格率达95.8%,优秀率达32.5%,初中毕业生合格率和优秀率逐年上升,高考录取率在全市不断升档进位。

科技事业

宝应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近几年,全县认真实施“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进步在工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份额在扬州市继续保持领先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截止目前,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高新技术产品103个。建有“省无公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三水星火技术密集区”。“水生资源立体种养及深加工”被列入苏北星火产业带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建设范围。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知识产权工作成绩显著,2004年设立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138件,创历史最高记录。

文化事业

宝应文化发展很有特色。以柳堡镇为背景拍摄的故事片《柳堡的故事》,其主题歌《九九艳阳天》家喻户晓。电视连续剧《新柳堡的故事》、纪实轻喜剧《再唱九九艳阳天》以浓郁的水乡特色,反映了宝应人民走向富裕、共奔小康的时代风貌。《华克之传奇》、《群英谱》、《宝应县邑丛书》等先后出版发行,颇具影响。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建成并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人士前来参观。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文化市场健康活跃。全县各镇都建立了广播电视站,有60%的行政村安装了有线电视。

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卫生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建成省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和省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验收,现有各类卫生机构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个,拥有病床1294多张。其中县医院524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24人,其中医生899人;拥有中西医师605人、护师和护士559人、卫生防疫和防治人员79人。卫生工作多次获得省市表彰,县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跨入二等甲级医院行列。沿河精神病院,是唯一一所县内的专业医院。

交通事业

公路

京沪高速公路穿城而过,县内设有宝应、氾水、泾河3个高速匝

宝应交通环境

道口,宝应到上海、南京、北京、杭州的距离分别为340公里、200公里、890公里、420公里。宝应东大门射阳湖镇东距徐淮盐大高速互通匝道10公里,通过此高速向东转宁靖盐高速去苏、锡、常、杭州,转沿海高速(沈海高速)去南通、上海亦十分便捷。京沪高速江苏段扩容及南延过江接苏南高速路网工程已经提上省市政府议事日程,计划同连淮扬镇铁路同步实施。县内公路联网,“四纵二横”高等级公路穿越全境。

旅游景点

八宝亭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知县岳东升浚得宝河,于河边立碑建亭,纪念真如得宝之事。清道光和民国初两度维修。民国年间,八宝亭作阅览室。50年代被占为私宅。1983年于纵棹园内仿原型重建,亭为方形,琉璃瓦屋面,四角攒尖,高5米,周长12米,占地100平方米,由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额。原亭内明嘉靖三十年残碑及道光、民国年间修亭碑记,亦移置于亭侧,并新立碑刻记八宝亭重建始末。

纵棹园

纵棹园本为清代康熙进士乔莱的私家园林,以荷景著称。明代以前此地为一片汪塘,南通宋泾河,北达松冈。明代中期,宝应望族胡氏于此建了画川别业(别墅),明末荒废。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乔莱于此旧址上构筑了纵棹园。此园积土为山,植树为林,小中见大,颇多野逸之趣。亭台楼阁,景点甚多,曾吸引了不少学者名流咏诗作赋,对这清幽雅致的水景园林大加赞赏。百年之后,乔氏中落,纵棹园改建画川书院,成为当时宝应的最高学府。抗日战争期间,毁于兵火。解放以后,在原址重建此园和宝应县中学。1958名为人民公园。1982年,宝应县人民政府为保留传统特色,恢复原名,仍称“纵棹园”,并加以扩建,修整一新。目前,它位于城区中心,地处叶挺路、安宜路交汇点,占地面积68亩。

附:《纵棹园记》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宝应县城水巷口3号是周恩来来外祖父陈沅的宅第。1907年,少年周恩来随嗣母来这里读书,与年长他16岁的表哥、爱国青年陈式周朝夕相伴,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留下十分深刻美好的印象。1998年3月5日开馆的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占地7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房屋18间,有历史文物50多件。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已成为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基地。

九里一千墩汉墓群

从射阳湖镇赵家村起,一直延伸到天平乡的天平庄附近,东西长约4.5公里,在此范围内,墓墩数以千计,若悬盂覆釜。史书上说项伯和建安七子陈琳墓在此。这里曾出土“汉铜虎”、“千斤镫”、“双鱼铜洗”等汉代以来的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珍贵文物数百件。清代这里发现了孔子见老子石门画像石,后因日寇侵占,画像石下落不明,其拓片鲁迅先生曾收藏过,现在南京博物院珍藏。“九里一千墩”汉墓群遗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人们称它是“史籍的记载,文明的象征”。

荷园

荷园位于水泗乡新区的西侧,总面积近两万亩,其中荷藕种植面积1.5万亩。园区内河渠纵横,水网密布。荷藕品种以本地“美人红”、“大紫红”、“雁来争”、“水选1号”、“野莲”为主,近年又引进了“武植2号”、“鄂莲”、“洪湖莲”、“太湖莲”、“太空莲”等,是江苏省莲藕新品种引进和良种培育基地。园区的东湖和西湖盛产鱼、虾、蟹、龟、鳖等水产品,遍长芦苇、蒲草,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有“苏中沙家浜”之美称。

宝应湖风光

从县城出发,经过宝应运河二桥,驱车沿宽阔平坦的盐(城)金(湖)公路西行不远,便来到了宝应湖边。宝应湖属浅水、封闭型湖泊。据明代《隆庆县志》载:“清水湖在县南,东西长十二里,南北阔十八里,西南连汜光湖;汜光湖在县西南十五里,东西长三十里,南北阔十里,南会津湖,西通洒火湖;洒火湖在县西南四十里,西通衡阳河,东北入汜光湖;津湖在县南六十里,东通大运河,西北会汜光湖。清水、汜光、洒火、津湖汇合为一,人称宝应湖。”随着地理的变化和区划的调整,如今的宝应湖南连高邮湖,西接金湖县,北会白马湖,总面积约140平方公里,分属宝应、金湖两县管辖。宝应湖水质良好,生态优越,盛产野鸭、莒蒿等多种野生动植物和水产品,其中鸟类就达147种之多,丹顶鹤、白天鹅等珍稀鸟类经常栖息于此。“湖水煮湖鱼”,味道鲜美纯正。特别是宝应湖大闸蟹,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膏肥、黄丰、个大、味美,已获得无公害品牌,与阳澄湖大闸蟹相媲美,远销广东、香港等地,已注册为国家商标。金秋时节,赏宝应湖风光,尝宝应湖鱼蟹,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白鹿岛生态旅游区

宝应白鹿岛生态旅游区由上海正润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园区位于中国荷藕之乡、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等诸多美誉的扬州市宝应县。扬州白鹿岛生态旅游区已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宝应湖省级湿地公园称号,目前正在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

特产

蜜饯捶藕

蜜饯捶藕为宝应十大名菜之首,曾载入清宫御食谱。它是用荷藕、糯米、蜜饯、白莲为主原料,配以青梅、桔饼、蜂蜜等佐料,经焖、拍、炸、蒸等1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它色泽酱红,香甜酥烂,素而不淡,浓而不腻,有健脾开胃、生津止渴、减肥降压、益肾固精之功效。

泾河大糕

白龙牌泾河大糕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因传说泾河小龙王在此避难而取名,曾获商业部和江苏省优质产品称号,中国首届食品博会银奖。该产品以本地优质糯米粉、纯净白糖、精炼油脂、高级蜜饯等主要原料,配以核桃仁等多种辅料,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色白片薄、绵软细腻、香甜油润、卷曲不断、入口即化、点火即燃等特点,是喜庆、旅游、节日馈赠亲友之佳品。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