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

顶碗少年

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的课文
《顶碗少年》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课。同时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第一组第四课。《顶碗少年》讲的是在上海的马戏团里的一个小男孩顶碗少年在表演杂技时,连续两次失败而没有失去信心,最终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下,他终于演出成功了,赢得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 作品名称:顶碗少年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赵丽宏
  • 创作年代:
  • 作品出处:
  • 文学体裁:
  • 原版名称:顶碗少年
  • 页数:2
  • 字数:1091
  • 类别:回忆文,叙事文

作品原文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从中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10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撼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当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位顶碗少年,当时的年龄和我相仿。我想,现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相信他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上和艺术之路上退却。我确信,他是一个强者。

小说评价

一位英俊的少年,三次扣人心弦的表演。面对失败,顶碗少年在白发老者的鼓励下选择了坚持,终于获得了成功。人生需要拼搏,拼搏的过程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我们应该和顶碗少年一样,无论背负多重的责任,面对多大的打击,都不能轻言放弃。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因为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有机会见证成功的一刻,才会成为命运真正的主人。

作者简介

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作家、散文家、诗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兼职教授。著有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等,散文集《生命草》《诗魂》《爱在人间》《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赵丽宏散文》等。

中心思想

表现了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但仍敢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说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鼓励和支持。要敢于面对困难。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乐观、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敬佩。顶碗少年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只有在艰难困难中敢于拼搏,才能获得成功。

教案

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文。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六年级下第一单元第四课课文。

导读: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作者悟出了成长的道理。下面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看了一场杂技表演所受到的启迪。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说说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什么。

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对词语的理解

座无虚席:虚:空。席:座位。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惊羡:惊叹羡慕。

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附和:指应声叫和(多含贬义)形容言语、动作追随别人。文中用来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一些观众跟着别人起哄的表现。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

萦绕于心:是指某件事情或某种想法一直盘旋在心头,不能放下。

歉疚:觉得对不住别人,对自己的过失感到不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该怎么办。

肩胛:也叫胛骨、琵琶骨。位于胸廓的后面,是三角形扁骨,介于第2~7肋之间。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前面为肩胛下窝,是一大而浅的窝。后面有一横行的骨嵴,称肩胛冈,冈上、下的浅窝,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扁平,称肩峰。外侧角肥厚,有形关节面,称关节盂。

杂技:杂技,亦作“杂伎”。指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现代杂技特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

声息:表示声音,情况或消息。另有夏茗悠著的《声息》。

沉着:形容人从容镇定,不慌不忙。

瓷碗: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最早的瓷碗是原始的青瓷制品,基本形状为大口深腹平底,使用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直至今日。

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

这句话是对顶碗少年表演的具体描写,在柔美的乐曲声烘托下,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与乐曲融为一体,体现了东方杂技的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写出了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省略号蕴含着表演动作的变化无穷。对碗的描写衬托出了少年的表演技艺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很大。

②一位姑娘走过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瓦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的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上厉害地摇晃起来。

这几句详细的刻画了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态以及观众的反应,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扣人心弦的表演。这里作者用了三个“又”字,因为顶碗少年之前也是这样“叠”“转”,而碗也是“摇晃”,最后导致失败,他又重复之前的动作,险情再次发生,怎不让人紧张万分?

③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这是对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时的表情、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④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失败,使少年信心顿失,勇气锐减。“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⑤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没有放弃,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⑥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这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⑦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句话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相照应,突出这次杂技表演给作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句末的省略号是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耐人寻味。

读后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深深地被文中那位少年所折服。

《顶碗少年》讲的是在上海的马戏团里的一个表演顶碗的少年在表演杂技时,连续两次失败而没有失去信心,最终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下,他终于演出成功了,赢得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顶碗少年给了我巨大的震撼,他虽然屡战屡败,但他没有灰心,终获成功!当他碰到困难时,想到的不是退缩而是拼搏,他对着困难的不是后背而是前胸。那位少年在又一次失败后,还能坦然地面对事实,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了。我要向他学习,他这种勇于拼搏的精神值得发扬下去,我今后碰到困难、挫折时也要像他那样向困难发起挑战,也许会屡战屡败,但我一定要获得胜利!

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失误往往会手忙脚乱,但这位少年却神情镇定,他努力拼搏,不畏失败,真是可敬。因为一个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是命运的主人。你若不敢拼搏,那一道道关卡虽然让你躲过了,但是他却依然在那儿,你仍没有通过这道考验。可能会成为你永生的遗憾!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向这位顶碗少年学习吧,因为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以取得成功,为他的人生书写炫彩华章!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