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宋代范仲淹创作的词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这首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 作品名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 作者:范仲淹
  • 创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处:《范文正公集》
  • 作品体裁:词
  • 题材:边塞词

作品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当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大约在庆历元年(1041年)四月范仲淹调知耀州时期。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此调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⑵塞下:边境险要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⑶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⑷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等声音。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⑸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⑹长烟: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烟直而高。

⑺燕(yān)然未勒:此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雕刻,刻石记功。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⑻羌(qiāng)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⑼不寐(mèi):睡不着。寐,睡着。

白话译文

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闭。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上片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代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 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是由《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起到真切感人的效果。

名家点评

宋代魏泰《东轩笔录》引欧阳修评语:“穷塞主(外)之词。”

清代贺裳《邹水轩词筌》:“按宋以小词为乐府,被之管弦,往往传于宫掖。范词如‘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令‘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者听之,知边庭之苦如是,庶有所警触。此深得《采薇》《出车》‘杨柳’‘雨雪’之意。”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其先邠(今陕西邠县)人,后徙苏州吴县(今属江苏)。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加政事,又曾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知邠州。守边多年,西夏称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卒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词存五首,风格、题材均不拘一格,如《渔家傲》写边塞生活,苍劲明健,《苏幕遮》《御街行》写离别相思,缠绵深致,均脍炙人口。有今辑本《范文正公诗馀》。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