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望

既望

汉语词语
既望指的是一月内的有些天有特定的称呼,十六称既望。“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表示达到的状态(例如,易经中的“既济”),既望就是小月农历十六日,大月农历十七日,表示满月后一天。[1]
  • 中文名:既望
  • 外文名:day following the full moon; 16th day of a lunar month
  • 拼音:
  • 近义词:
  • 反义词:
  • 性质:汉语
  • 例如:易经

基本知识

观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见南宋文人周密《观潮》

朔日 shuòrì  中国农历每月初一

朔望 shuòwàng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即朔日和望日

朔月 shuòyuè  月朔。旧历每月初一

纪日术语

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还有特定的名称。如每月第一日叫“朔”,二日为“既朔”、“死魄”或“旁死魄”,三日为“哉生明”或“朏”,八日为“恒”或“上弦”,十四日“即望”,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或“生魄”、“哉生魄”,十七日“既生魄”,廿二、廿三日“下弦”,最后一天为“晦”或“即朔”。

此外,一年中还有一些特定的岁时节日,如夏历一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为“元日”、“元”、“元辰”、“端日”。正月初七为“人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故又称“上元日”,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五月初五为“端五”、“端午”、“端阳”。七月初七晚叫“七夕”。七月十五为“中元日”。八月十五为“中秋日”。九月初九为“重阳日”、“重九日”。十月十五为“下元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一年最后一天叫“岁除”,晚上叫“除夕”。

而在西周早期纪日法中,既望又归为纪日法所规定的的特定名称。西周早期纪日法将每月分为四份(类似周<星期>),每一份都有其特定名称,望朔正是其中之一。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