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虎王坦克

德国虎王坦克

德国二战期间重型坦克
虎王坦克是德国二战期间最令人恐惧的一种重型坦克。[1]它的称呼为:虎II或“虎王”。虎王坦克凭借其厚重的装甲,强大的火力。在二战战场上所向无敌。但由于其制造价格昂贵并且造工复杂导致生产数量较少,所以它对整体战线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 中文名:德国虎王坦克
  • 外文名:
  • 前型/级:
  • 次型/级:
  • 研制单位:
  • 国家:
  • 又称:PzKpfwVI“虎王/虎II
  • 类型:重型坦克
  • 应用:二战战场

结构特点

在1943年1月的时候,德国就计划制造一种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国陆军兵器局责成波尔舍,亨舍尔和MAN公司着手研制。随后这3家公司提出了4种方案,并制成了样车,分别是波尔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尔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进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后德国陆军兵器局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VK4503(H)方案,于1943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定名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489辆。

“虎王”重型坦克采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时,它也体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特征。,首先是它采用了两种新型炮塔,一种是亨舍尔公司(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炮塔,一种是波尔舍公司(韦格曼公司制造)的。“虎王“坦克装备一门KwK43/L71型88mm加农炮,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装备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长6.3m,它能在2000m的距离上直接击穿美制M4“谢尔曼”坦克的主装甲,所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不仅是“谢尔曼”坦克,它几乎可以击穿二战中盟军所有型号的坦克。

1944年晚期,克虏伯公司曾打算让所有的“虎王”坦克换装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径的KwKL/68火炮,不过最终没有实现。“虎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结构,防弹外形较好。正面装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有较大提高。成为盟军的一种很难对付的坦克,仅有一些火炮在较近的射击距离上可以对它构成威胁。不过“虎王”坦克同其他德国重型坦克一样,弱点在于它的机动性能。由于它的全重很重,单位功率较低,且行动装置也经常出问题,所以这成为“虎王”坦克的致命薄弱环节。

波尔舍型炮塔的防盾呈弯曲状,车长指挥塔位于炮塔左侧。由于火炮防盾弯曲形状会导致一些机械问题,1943年12月,亨舍尔公司受命设计一个新炮塔作为以后的标准炮塔。亨舍尔型炮塔的车长指挥塔比较平,不象波尔舍的呈突出状,火炮防盾为“猪头式”。亨舍尔炮塔也被称为克虏伯型炮塔。

安装波尔舍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重675000kg(74.4t),安装亨舍尔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重为68000kg(75t)。克虏伯公司两种炮塔都制造。炮塔受引擎液力控制旋转,19-77秒旋转360度(这的取决于引擎当前状况),也可以手动旋转,炮手通过操作手动旋转盘来控制。关于这两种型号炮塔的详细情况会在附在本文之后。

“虎王”重型坦克发动机采用了马巴赫公司的HL230P30型V形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为700hp(“黑豹”坦克采用也是这个),其传动装置为马巴赫公司的“奥尔瓦”401216B型机械式变速箱,有8个前进档和4个倒档,此外,还安装了亨舍尔公司的L801型机械操纵系统。行动装置包括双扭杆独立式弹簧悬挂装置,和液力减振器,车体每侧有9个直径800mm的负重轮,负重轮分两排,交错排列。

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每条履带有92块履带板组成。这一套装置使其能做原地旋转动作。“虎王”重型坦克装备两种履带,用于铁路运输的660mm窄履带以及更宽的800mm战斗履带,使用极为不便。“虎王”重型坦克由于全重以及耗油量太大,其机动性相当差。最大公路速度为35-38km/h,越野最大速度则更差只有17km/h。这些成为“虎王”重型坦克的重大弱点。一辆“虎王”重型坦克每行驶100km要消耗500公升油料,而它能携带的油料也不过是860公升,所以其最大公路行程只有110-120km,越野最大行程为80km。而且为了维持其战斗力需要不时进行修理。

“虎王”重型坦克安装了一门精确的88mmKwK43L71型坦克炮,该88mm炮的71倍径身管长为6.3m,最大有效射程为10km,装有炮口制退器,其使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最初“虎王”重型坦克安装的是双目TZF9b/1型观瞄镜,后来换装为单目TZF9d型观瞄镜。

火炮射界为+17度到-8度。炮弹重为20kg,所以其射速较慢。这门88mm火炮能在3500m的距离上击毁“谢尔曼”、“克伦威尔”以及T-34/85坦克,这个射击距离远于苏军和盟军坦克的射程。其自身装甲厚实,即使在近距离,也只有很少的武器能真正摧毁它的正面装甲。至今没有任何记录或者照片能看到“虎王”重型坦克在战斗中被击穿正面装甲。它的侧面装甲相对盟军的坦克(T-34/85、JS-2和“荧火虫”)来说还是能摧毁的。

“虎王”重型坦克乘员为5人,分别为:车长、炮手、装填手、机电员/前机枪手。除了装填手外,内部其他乘员之间通过电话联络。“虎王”重型坦克主要安装了FuG5型无线电台,有一些安装了FuG2无线电台。

“虎王”重型坦克的变型车不是很多,主要有修理坦克、“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Grille17/21/30/42自行火炮(样车)、280mm重型火炮运输车(样车)。1944年11月,魏格曼公司将20辆“虎王”重型坦克改装为指挥坦克,加装了无线电设备,其中使用了两种型号的无线电台:FuG8型和FuG7型。首辆指挥坦克在1945年2/3月开始服役。两种指挥坦克的携弹量都为63发(32发穿甲弹和31发高爆弹)。

1944年后期,克虏伯公司建议为“虎王”重型坦克换装105mmKwKL/68型火炮,最终没有实现。1944年12月,亨舍尔提出一种33t重的轻型“虎”II式坦克设计。发动机依然采用“虎王”坦克的马巴赫HL230P30型发动机。其前部装甲采样倾斜式,厚度为80mm,侧面装甲则为新式的160mm的水平式装甲。安装一门克虏伯设计的100mmPWK型火炮,该火炮可以击穿200mm装甲。不过这种设想也仅仅停留在图纸阶段。同时,德国也对“虎王”重型坦克的炮塔和车体做过很多改进,比如在炮塔上安装测距仪,重新设计其后部底板等,不过这些都没有真正应用在“虎王”重型坦克上。

乘员人数-5

重量-69.8吨

体积长:10.29m(车身长:7.3m),3.75m,高:3.09m,离地高度:0.49m

装甲-车身:前装甲100-150mm,侧装甲和后装甲80mm,底部和顶部装甲28mm,炮塔:前装甲180mm,侧装甲和后装甲80mm,顶部装甲42mm。武器-1x88mm主炮--型号:8.8cmKwK43L/71(72-84rounds),2xMG34kal,7.92mm机关枪(5850一轮)

最大时速:41公里/小时

巡视半径:170km,越野半径:120km

燃料消耗-750加仑/100公里

跨越障碍物能力-30度的斜坡:0.85米的垂直障碍物,1.9米深的水域,2.5m宽的壕沟

对地压力-1.02公斤/平方厘米

装甲系数:

亨舍尔公司炮塔(克虏伯)

正面车体首上:150mm/40°车体首下120mm/40°炮塔180mm/81°

侧面车体侧面:80mm/60°炮塔侧面80mm/60°弧形

顶部车体顶部:25mm炮塔顶部:42mm

后面炮塔后面:80mm/75°车体后面:80mm/75°

波尔舍公司炮塔(保时捷)

正面车体首上:150mm/40°车体首下120mm/40°炮塔100mm/60°弧形

侧面车体侧面:80mm/69°炮塔侧面80mm/69°弧形

顶部车体顶部:25mm炮塔顶部:42mm

后面炮塔后面:80mm/75°车体后面:80mm/75°

注:装甲系数/装甲倾角

火力配置:

Kwk4388mm/L71型加农炮×1MG42型7.92mm通用机枪×1MG34型7.92mm通用机枪×2(车体和炮塔同轴各一挺)备弹量:72-84枚88mm炮弹和5850发7.92mm机枪弹

Kwk4388mm/L71型加农炮穿甲性能:

距离:100米500米1000米1500米2000米

弹药类型:Pzgr.39203mm185mm165mm91mm84mm

弹药类型:Pzgr.40/43237mm217mm193mm123mm110mm

注:靶板为30°倾角的均质钢板

【王牌车组】:

武装党卫队少尉卡尔·鲍曼是“虎王”坦克上的尖子,他的作战经历几乎全在“虎王”坦克上渡过。党卫军第103重坦克营。1945年4月29日获骑士十字勋章,整个大战期间共击毁66辆(包括苏军一个装甲旅)的坦克,44门火炮以及15辆装甲车,是当之无愧的虎式王牌,战后在德国一所大学担任技术人员

【经典战例:】

前言:虎王的末日洗礼

1945年4月,随着强大的苏军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临近,驻守在奥地利的德国FHH(Feldherrnhalle统帅堂)装甲军日益感到末日的临近。装甲精英们展开了行动

出动

1945年4月21日,清晨。503营营长冯。德斯特-克贝尔上尉和前沿的第13装甲师通电话时听到电话里传书惊慌的喊叫俄国人来了,然后是嘈杂而密集的火炮。电话断了,原来是苏军近卫第31旅借浓雾躲过警戒,直接从第13装甲师的师部上碾过去,向西北方向穿插突破。冯。德斯特-克贝尔上尉扔下电话,命领全营火速进入戒备状态,立即准备战斗。在向车长们简单介绍形势后,克贝尔上尉命令营部特别参谋军官,预备队指挥官罗贝少尉带3辆坦克搜索阿普图斯道夫的外围,自己则上了1辆装甲侦察车开往第13装甲师的防御阵地进行侦察。

罗贝少尉按冯。德斯特-克尔贝上尉的命令迅速完成战斗准备,带领3辆虎王出发了。首先在阿普图斯道夫的外围没有发现敌人的踪迹,由于浓雾的影响,能见度只有100米,也听不见T-34坦克的V-2发动机的轰鸣声。

克贝尔上尉在收到报告后命另他穿越内道夫村向西搜索,越过内道夫村后仍没发现苏联人。

这时能见度依旧很差。罗贝决定顺着拉城公路北边的一条小路碰碰运气,果然,仅行进了2千米,他们就发现了T-34留下的履带痕迹,至少有12辆坦克的痕迹,是一个坦克营留下的。罗贝马上向克尔贝上尉报告,但无回音,罗贝停下考虑一下后命令所部仍向北前进。在越过拉城-魏尔登巴赫公路以前,装甲兵们发现了SU-100坦克歼击车的弹壳。

侦察

在经过2千米的搜察后他们到达了米特霍夫村,望远镜依然看不到苏军的坦克,在问农夫时得知苏军往北去了。罗贝明白可能要和对手交火了,再次和克贝尔联系,还没联系上。情急之下,罗贝命令3辆虎王排成战斗队形,互相掩护缓缓前进,走了不到500米,一阵坦克炮弹落到德军附近,罗贝看到对面1500米的小树丛里的炮口闪光。终于看到苏联人啦。

为了避免和数量,位置都不清楚的苏军交手,罗贝带领3辆坦克退回霍夫村。他把2辆坦克的阵地往北挪了挪,另外1辆则往南开以掩护后方。他想在得到2-3辆坦克的加强后再试探苏军的力量。为了解米特霍夫村的情况,他离开坦克来到一座高大的农舍。奇怪,俄国人该死守这重要的制高点,连步兵观察哨都不派?罗贝很纳闷。

打开窗户,罗贝吓了一跳,大约20辆T-34就停在一道土坝后面的菜地里。没有任何迹向表明对手已经发现自己。虽然地势非常平坦,但那条离德国人不远的4-5米高的土坝和一横列茂密小树丛挡住了视线,双方互相看不到对方。在研究了地图和问清附近的地形后,罗贝决定沿着迪耶河挡住俄国人。这时也和克贝尔联系上了,在得知情况后,克贝尔同意让罗贝在此组织防御。

攻击

为了不过早地暴露自己,罗贝决定用间接瞄准的射击方式给苏军来一个突然袭击。目测从农舍到苏军第1辆坦克的距离约2000米(战后实测1.6千米)。虽然虎王的88毫米71倍口径炮是一种弹道比较平直的高初速坦克炮,但罗贝判断这个弹道高足以使炮弹约过土坝击中苏军坦克。

主意已定,一个弹着观察员爬上阁楼,1辆虎王在阁楼的下方占领了射击阵地,车长爬出炮塔,站在指挥塔上,这样他可以听清观察员的报告,并及时命令炮手修正。一切准备完毕,炮手瞄准土坝正上方,标尺装定为2千米,这时的虎王倒象是1门自行榴弹炮了。

开火,随一声命令,第1发高了,第2发过了,苏军的坦克发动了,但土坝遮住了视线,看不到德军的坦克。第3发没中。第4发,88毫米穿甲弹击中了那辆T-34/85的炮塔,顿时起火,随后猛烈的内爆把它的炮塔连同车体顶部甲板掀掉了。

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苏军坦克全散了,但没跑多远就又停下来了,并把侧面和尾部全给暴露了。此时克贝尔带着剩下的2辆虎王,4辆黄蜂自行火炮赶来了,见对方阵势已乱,便命虎王冲上土坝自行攻际,黄蜂在后用105毫米榴弹轰击。苏军弄不清对方实力和攻击方向,乱做一团。一会工夫10来辆T-34被虎王击中停在开阔地里染烧起来,其余的也被黄蜂命中丧失了战斗力了。在这场一边倒的战斗中,德军第503营一口气消灭了21辆苏军坦克。苏军近卫第9即械化军暂时无力继续进攻。

1945年4月21日夜,德FHH装甲军长在战斗日志中写到;经过奋战。。。。。突破我军防线的苏联装甲部队已被阻滞。防线勉强恢复原状。危机似乎暂时消除了。俄国兵没完没了的进攻不知何时又将开始。这真是末日的洗礼。

命运

罗贝在随后的4月30日反冲击中阵亡。

冯•德斯特•克贝尔在5月份向苏军投降,被判刑10年。1953年他被提前释放回到德国。

回顾

总评:

德军第503营重装甲营官兵高超的战斗技能和勇敢精神,以及不拘一格的战斗作风,在这次战斗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任何情况下,反映了职业化的战术素养至关重要。指挥官充分利用自身优点(如通过迅速掌握制高点获取战场准确信息,利用88毫米炮远程精度高的特点间接射击饶乱苏军等。)还充分说明小规模的合成部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战斗力。

“虎王”重型坦克被配属在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的重装甲营。大多数是配属给国防军部队,大约150辆配属于党卫军部队。1944年2月,国防军和党卫军部队重装甲营都接受到了“虎王”重型坦克。最早制造的5辆“虎王”重型坦克被隶属在德军“李尔”装甲师下(第316无线电技术装甲连),不过没有用于战斗。“虎王”重型坦克首次参战是在1944年5月明斯克附近,接着装备“虎王”重型坦克第501重装甲营在1944年7月波兰桑多米亚兹地区作战。

第503重装甲营在诺曼底战役中只有两个连装备了“虎王”重型坦克(波尔舍型炮塔),严重的机械问题导致在1944年8月底,这些“虎王”重型坦克全部损失了。而1944年,第506重装甲营的“虎王”重型坦克参加了在荷兰进行的阿纳姆战役(“市场.花园”行动)。据资料记载,有150辆左右的“虎王”重型坦克参加了阿登战役,党卫军第501重装甲营(隶属于“佩普”战斗群)就有一些。东线,“虎王”重型坦克参与了1944/45年在匈牙利以及波兰中部的战斗。

“虎王”重型坦克在两线都参与作战,在有经验的乘员操纵下,它是一件令敌人害怕的大威力武器。1945年4/5月,“虎王”重型坦克最后参加了柏林的防御作战。一辆隶属于第503重装甲营的“虎王”重型坦克在1945年5月10日被其乘员自毁,这也是德国在战争中最后一辆被摧毁的坦克(注:德国是在5/9日正式投降的)。

德国对比苏联的T-34/85以及JS-2坦克,最后在1944年3月23日得出结论:““虎王”重型坦克远优于T-34-85及JS-122坦克。”总的来说,“虎王”重型坦克和“虎”式坦克、“象”式重坦克歼击歼击车一样,都拥有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防护,致命弱点都是机动性太差。而且“虎王”重型坦克生产的数量很少,其对整个战争的形势起不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更无法去挽救第三帝国必然灭亡的命运。就技术和战场表现来说,“虎王”坦克仍不失为一种令人生畏的坦克。

历史

虎王坦克于1944年开始正式服役,其分发模式和虎式战车一样,分发至四到五个小单位来使用。其首次部署是1944年6月11日划归德国第503独立重装甲营“统帅堂”1连的虎王,它于18日在诺曼底首次参战。此后于1944年8月12日投入东线作战,首战为第501独立装甲营参与的争夺苏联维斯图拉河上巴拉诺夫桥头堡之战。在奥格莱德的战斗中几辆虎王曾被数辆T-34-85伏击击毁,其中一辆被送往库宾卡博物馆展出至今。

在德布勒森战役中503重坦营于匈牙利奋战,取得了121辆坦克,244门反坦克炮5架飞机和一列火车的战果。并损失了25辆虎王,其中十辆被苏军击毁烧毁,2辆被送回维也纳大修,13辆被乘员自爆,KurtKnispel一生中取得了162辆的总计战果也在此营。他后来于45年4月29日在虎王上战死。此后虎王和其他德国装甲车辆共同参加了阿登攻势,在1945年1月,接受抵抗苏联进攻波兰和东普鲁士的任务,此后参加德国对匈牙利的进攻。1945年4月,在德国投降前夕,虎王坦克与苏军在柏林东部西洛高地展开激战,直到战争最后一刻,若干辆虎王还在柏林市中心顽抗。103SS重坦营(原503重坦营)在45年号称共取得了500个战果而只损失了45辆虎王。

性能参数

乘员人数-5

重量-69.8吨

体积长:10.29m(车身长:7.3m),:宽:3.75m,高:3.09m,离地高度:0.49m

装甲:车身:首上装甲:150mm/50°首下装甲:100mm/50°,球型机枪座是100mm球型,侧装甲和后装甲80mm/21°,底部和顶部装甲28mm。

炮塔(亨舍尔):前装甲180mm/9°,侧装甲和后装甲80mm,顶部装甲42mm。

炮塔(保时捷):前装甲100mm/弧形侧装甲和后装甲80mm/21°,顶部装甲42mm

(*)部分虎王坦克有涂上水泥防磁装甲,水泥防磁装甲(Zimmerit)对防御穿甲弹(APCBC/APCR)、高爆穿甲弹(HEAT)没有多大作用,对防御力的影响基本可忽略

武器-虎式:56倍口径KwK36L/56型88mm坦克炮

虎王式:1x88mm主炮--型号:8.8cmKwK43L/71(72-84rounds),2xMG34kal.7.92mm机关枪(5850发)

少数安装黑豹坦克的75mm主炮。

虎王四视图

最大时速:41公里/小时(理论时速)

越野时速:18公里/小时(理论时速)

巡视半径:170km,越野半径:120km

引擎:梅巴赫HL230P30型V-12水冷汽油发动机

燃料消耗-750加仑/100公里

跨越障碍物能力-30度的斜坡,0.85米的垂直障碍物,1.9米深的水域,2.5m宽的壕沟

对地压力-1.02公斤/平方厘米

炮塔:后期型为液压驱动,19~77秒旋转一周,保留手动旋转式操作。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