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18冲锋枪

MP18冲锋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枪
MP18I式冲锋枪在一系列闪电战之后,1914年9月,德军被协约国军队阻于马恩战役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从而转入一系列的狙击战、炮击战和堑壕战。
    中文名:MP18冲锋枪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Kugelspritz 国家:德国 口径:9毫米 全重:4.17千克 枪长:815毫米 射速:400发/分 有效射程:150米 供弹方式:20/32发弹匣 弹头初速:380m/s 原理:自由机枪

简介

说起在西方平淡无奇,但却在中国大放异彩的武器,人们首先会想到驳壳枪。但实际上,被中国人俗称为“花机关”的MP18∕28式冲锋枪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型。其在旧中国的实际地位,还在大名鼎鼎的驳壳枪之上。nullMP18是德国伯格曼公司于1918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这款划时代的产品生不逢时,刚量产德国就战败投降了,因此在西方世界没多大名气。

进入20年代,伯格曼公司又推出了其改进型MP28 Ⅱ式冲锋枪。null由于战败后德军被协约国严格限制军备,因此包括MP18∕28式冲锋枪在内的大批剩余军火,便大量销往战乱频仍的中国。

MP18∕28一流入中国,便以其火力猛烈、坚固耐用、操作维护简便而获得了中国各派武装力量的青睐。由于当时中国极度缺乏自动火器,因此MP18∕28被各派武装力量当成轻便的手提机枪来使用。目前有据可查的MP18式冲锋枪在华最早使用记录,是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时,时任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2营营长的叶挺,手持1支MP18,为当时已怀孕的宋庆龄杀出一条血路。

发展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转入堑壕战,先是猛烈的炮火袭击,然后步兵上刺刀进行集群冲锋,步兵以密集队形集群冲锋会遭到机枪的火力导致大量伤亡。一战后期德国军队为打破堑壕战的僵局采用一种称为“暴风突击队”的小分队“渗透突击战术”,当时机枪的重量大不适合单兵便携需要近距离的火力猛烈而又轻便可靠的单兵使用轻武器,1917年德国研制了使用手枪子弹的自动武器来配合渗透突破堑壕的突击战术。定名为MP18,设计者为胡戈·施迈瑟,后来经过改进而成MP18Ⅰ,由伯格曼兵工厂生产,MP18冲锋枪

MP18冲锋枪

MP18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原理,适合该闭锁系统是鲁格手枪使用的9mm口径派拉贝鲁姆手枪弹 (9×19mm Parabellum)。为能有效散热采用开膛待机方式,枪机通过机匣右侧的拉机柄拉到后方位置,卡在拉机柄槽尾端的卡槽内实现保险。这样的固定方式不够保险,意外受到某种震动时拉机柄会从卡槽中脱出,导致枪机向前运动击发枪弹发生走火MP18最醒目的特征是枪管上包裹套筒,套筒上布满散热孔,连续射击有利散热MP18冲锋枪只能全自动射击,预见到会有大量的弹药消耗量。德军计划的暴风突击队包括配备MP18的枪手与配备运输弹药推车的弹药手。德军突击队的士兵把MP18冲锋枪称为“Kugelspritz”可译成“子弹喷射器”(bullet squirter)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