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體通史

編年體通史

史書編着體裁
編年體——史書編着的一種體裁。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是編寫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其優點是給人以明确的時間觀念,比較容易反映出史事發生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其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曆史事件前後的聯系。彌補方法是,在記載史事時,有時要追叙往事,有時也附帶記述後事。
    中文名: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書名:資治通鑒 又名:General Mirror for the Aid of Government 作者:司馬光 類别:長篇編年體史書 年代:北宋 卷數:294卷 耗時:19年

簡介

編年體是我國史書的一種體裁,它是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曆史事件的史書體例,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比較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有《春秋》《左傳》《資治通鑒》《書紀年》《漢紀》《後漢紀》《國榷》等。因為編年體是中國古代最曆史最為悠久的史書文學體裁,故稱之為“古史”。

區分

(1)編年體是按年月日先後順序來記述史實的史書體裁,如《左傳》、《資治通鑒》。

(2)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線索來編寫的史書體裁,由司馬遷首創。《二十四史》全是紀傳體。

代表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General Mirror for the Aid of Government)-我國最大一部管理學典籍,對後世産生深遠影響的編年紀通史。《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開始,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國最詳盡的編年體史書,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左傳》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者稱《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學名着和文學名着,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叙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魯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西漢時稱之為《左氏春秋》,東漢以後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它與《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左傳》的作者,司馬遷和班固都證明是左丘明,這是目前最為可信的史料。現在有些學者認為是戰國初年之人所作,但均為質疑,并無任何史料佐證,隻能歸為臆測。

《左傳》對後世的影響也首先體現在曆史學方面。它不僅發展了《春秋》的編年體,并引錄保存了當時流行的一部分應用文,給後世應用寫作的發展提供了借鑒。僅據宋人陳骙在《文則》中列舉,就有命、誓、盟、禱、谏、讓、書、對等八種之多,實際還遠不止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