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會

盂蘭會

古人祭祀祖先的日子
盂蘭會,農曆七月十五的上元節,是古人祭祀祖先的日子,也是佛教徒追念在天之靈的祭日,稱“盂蘭盆會”或“盂蘭盆齋”。[1]
    中文名:盂蘭會 外文名: 别名:佛歡喜日、盂蘭盆會等 農曆日期:七月十五 起源事件:佛教徒追念在天之靈的祭日 記載:《盂蘭盆經》

簡介

故《盂蘭盆經》佛為目連尊者說孝子救母之法,也是後世弟子應行之事,即“于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飲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因此,弟子們奉行無違,盂蘭會供僧救親乃成為僧伽孝親的直接體現。由此觀之,佛家之孝親是超越于世間孝的,出家并非人們所說的“不認家”,隻不過是為修學佛道,将來度脫親人,作一些必要的犧牲,是舍小取大之舉

節日内容

在佛教,七月十五日稱為“盂蘭盆節”。“七月十五日”,也是“中元節”(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七月半祭祖節歸民間世俗),俗稱“七月半”(華南地區為七月十四,有些地方為七月十三)。

依照佛家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中國,月十五日除了傳說西漢時創立的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外,并不是一個重要日子。每個月十五日都重要,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才有的現象。

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先人的懷念。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稱新亡人,死亡超過三年的稱老亡人。

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這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台。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豐登,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燈的活動。所謂水燈,就是一塊小木闆上紮一盞燈,大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

按傳統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

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彩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

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民間普遍流傳目連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饑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為說盂蘭盆經,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盂蘭實際是佛教的節日,“盂蘭”為梵文,意為救倒懸、解痛苦。據“佛說盂蘭盆”經記載,當時佛陀的弟子目揵連尊者,以神通力發現其去世的母親在餓鬼道受苦,目揵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痛苦萬分。目揵連焦急憂慮,于是去問佛陀應如何救渡。

佛陀告訴目揵連尊者說:“你母親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的悭貪,縱使你神通第一也無法解救她的苦難,必須靠十方衆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脫!”到七月十五日那天,是解夏日,又是“佛歡喜日”,亦是衆僧自恣日。

所謂自恣就是自己檢點,如發覺自己有過失,應對人露忏悔:如任何人犯過,亦應對僧衆忏悔。當日一切聖聖衆,均精持律儀,身,口,意三業清淨,這時候設齋供僧,功德最為殊勝。

故此佛陀咐矚目揵連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準備飯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燒香燃燈,将世上最珍貴的食物都放在盂蘭盆内,供養十方大德衆僧。

當衆僧念咒加持,祈福消災,使在世人增長福慧,先亡超度。後來目揵連尊者得到佛陀教化在七月十五日設盆供養及齋僧,合各大德威神之力,使母親得以脫離餓鬼之苦。

根據經中佛所示,如果能在功德、勝會中供佛僧大布施,可令現世父母、六親眷屬,能脫離三塗,衣食豐足。乃至七世父母都能脫離餓鬼之苦,生于人天中,福樂無極。

如父母在,更能福樂百年、長壽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所以身為佛子,為修孝道,應常念及過去仍未解脫之先祖父母,于盂蘭超幽法會中供養上師大德,燃燈供佛作大功德,以報父母之恩乃利樂解脫十方孤魂餓鬼衆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