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卡利那笛

奧卡利那笛

長笛類樂器
奧卡利那笛(又稱洋埙),美國人稱為甜番薯,在台灣被通稱為陶笛,中國内地也沿用台灣的叫法通稱為陶笛。[1]日本則又稱為土笛。在西洋的音樂上被歸為長笛類樂器,特别的是大部分的長笛類樂器是管狀的,而奧卡利那笛球狀或蛋形的。它的發聲上雖然也是屬于邊棱音樂器,但不像其他長笛類是開管式,它是一種閉管式的樂器。
    中文名:奧卡利那笛 外文名:ocarina 别名: 通用名:陶笛 樂器分類:長笛類樂器

發展曆程

陶笛類樂器有很久遠的曆史,1973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了許多支孔數不等的禽骨。這些禽骨經碳十四檢測,已有七千年曆史,經專家們鑒定,認定他們是先民用以誘捕飛禽的狩獵工具。部分骨哨,至今仍可以吹出簡單的音調,與鳥鳴相象。此外,中國最古老的埙也是在這裡出土的,不過隻有一個吹孔,無音孔,正常的吹奏隻能發一音。(很多民間的泥哨藝人都是用一個吹孔表現出幾個音階的)

厄瓜多爾

在南美洲的厄瓜多爾出土了一批粘土燒制的器具,制作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經分析發現,當時人們對粘土的制作水平達到了一種很高的水平,這些器具被證實并不是玩具,其中有一些可以吹奏簡單的樂曲。經過發展,在公元前500至600年,瑪雅人制作的陶笛可以吹奏完整的音階。

認識

陶笛從美洲來到歐洲是在西班牙占領時期,在1527年,一批墨西哥的阿芝台克藝人給查爾斯五世宮廷的表演就用到了帶哨口的陶笛。演出獲得很大的成功,給在場的每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成名後,經常到歐洲各地演出,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種樂器。 後來傳到了歐洲,一個名叫GiuseppeDonati的意大利人把這種 原始的鳥形哨子,添加了一些有規則的指孔,稱之為Ocarina(意大利 文“小鵝”),慢慢變成了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大多數球形樂器的英文通稱。再後來經過不斷的改良,最終演變成今日 12 孔陶笛的始祖。

意大利王國

随着自由貿易和工業革命的發展,意大利王國在1861年形成,1860年Giuseppe Donati在意大利成立了第一個工廠開始制作陶笛,他們對原先流行的陶笛進行了改造,當今的意大利十孔陶笛就是在那以後出現的。這個工作室幾經轉讓,仍在生産意大利式陶笛。

流行

随着陶笛的流行,1963年在英國倫敦John Taylor制作了第一個四孔的陶笛,四個大小不同的孔好像是二進制的排列,可以組合出十六種不同的狀态,第一次用很少的孔實現了更多的音。指法也和以前的順序指法不同,采用的是交叉指法,此外在還可以擴展為5孔、6孔甚至更多,音域也随之增加。現在流行的六孔的陶笛就是以它為基礎的。

在日本

在日本,當時還是高中生的明田川孝在東京的德國博覽會上第一次見到了意大利式陶笛,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此産生了很大的興趣。在1928年進入東京藝術大學雕刻系學習時,開始制作陶笛,并對意大利式陶笛進行改造,使之成為一種具有規範指法音階對應的樂器,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十二孔日式陶笛,在日本,陶笛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土笛。随着十二孔日式陶笛在日本的流行,先後出現了很多著名的陶笛演奏家。宗次郎就是其中一位,他的《故鄉的原風景》曾出現在香港和台灣拍攝的多部武俠影視劇中。

工藝陶笛

在台灣最早流行的陶笛是秘魯樣式的工藝陶笛,能發聲但不容易吹奏出标準規範指法的音階,後來經過改進,常規的形狀像一個水滴或心形樣式,也有各種變形的陶笛品種。在台灣有很多地方都有制作陶笛的地方,比如南投縣的鼎記陶笛、高雄市的唐山扁笛、還有宗翰陶笛、是誠陶笛等等很多,其中的是誠陶笛陳金續自己研制的陶笛品種,指法和流行的标準六孔的不一樣。說到台灣陶笛的發展,有個人不能不提這就是遊學志先生,在台灣推廣陶笛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迄今為止出了很多陶笛音樂唱片。

在中國大陸

在中國大陸“陶笛”這個名稱也是沿用了台灣的叫法,山東的陶笛制做者于2001年開始小批量在當地制做銷售8孔的可以吹奏9度音域的5-6厘米左右的泥哨,從2002年底,成立作坊批量生産偏向于娛樂紀念品的8孔和4孔陶笛,2004年4月成立山東臨沂華強陶笛廠,同年10月繼甯夏的李蘊林稍後幾天開通了陶笛網站,即現在的"中國陶笛網前身"但是因為當時的産出的數量極大,而認知環境的範圍和需求量卻難以與之呼應,持續8個月後因運行不暢關停,重新返複到作坊狀态.

2004年前後至今國内出現了更多多陶笛制作者,這其中有幾個是原來主要制作陶埙的,兼做陶笛,如龍韻樂坊和李蘊林,其主流産品的因為是套用埙的指孔,雖然比埙容易吹但指法麻煩;還有一部分制作者為了怕交叉指法教學和制作上的麻煩,套用了中國笛子的指孔排列,對有笛子基礎的人很容易上手,但音域過窄;還有一部分是以台灣六孔陶笛為基礎,經過模仿和改進,繼承了這種陶笛的易吹易學的特點。比如廈門雅迪工坊的孫建剛制做的7孔陶笛,同時多家來自台灣省的陶笛制作者也進駐大陸建廠生産陶笛,比如景德鎮的的新立瓷笛和嘉興的風雅陶笛,這些陶笛制作者對陶笛在中國大陸的普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Ocarina,中文就是指這類被我們稱之為“陶笛”的樂器,不過它的外型,并不都像是我們所認為的笛子,大多都是圓墩墩的,就像小鵝的形狀。? 陶笛的名稱ocarina的來曆,有一種說法是意大利北部的小村budurio有位名叫juzeppe的面包師,經常用他的烤箱燒制低溫陶制玩具和一些新奇的東西,有一次他燒制了一種上面有像脖子一樣哨口的蛋形玩具,因為很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鵝的形狀,所以就起名為“ocarina”,意大利方言就是“小鵝”的意思。陶笛的英文名稱“ocarina”就是從這裡來的,音譯為奧卡利那笛,該名稱一隻普遍沿用至今。

陶笛是近代的名字泛指以泥土為主要材質經火燒制而成的陶類樂器。也包含了用其它材料和工藝制做的具有傳統陶笛外型及特點的樂器.超過 7000 餘年曆史的中國古老的埙也屬于陶笛的範疇,但是它發音的原理卻與眼下普遍所指的陶笛并不相同,它們之間存在以一些微妙的聯系,作為樂器,埙和陶笛的發展過程是各自獨立的. 在中國的民間以至世界各個角落,極早以前都普遍的存在着一種在吹口 上區别于埙的泥陶類發聲玩具---哨,比較知名的有幾種,有記載的曆史大概有340多年的明朝。

特點

由于音域還比較好,能演奏大部分的曲子,尺寸小,能演奏大部分的曲子,為了鼓舞士氣,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中開始流行這種樂器。為了便于批量生産,一般都采用石膏或塑膠材料,形狀多采用小鵝形狀和甘薯的形狀。在《17号囚房》這部片子可以看到有關這種陶笛的情況。

影視出鏡

而在《龍貓》中,可愛的多多洛和小米,無月吹奏的,就是奧卡利那笛啦!

還有在1995年的TVB劇《神雕俠侶》中采用了一首宗次郎的《故鄉的原風景》作為配樂,也是使用的奧卡利那笛!

還有在1999年的TVB劇《人龍傳說

》中也采用了一首宗次郎的《似夜流月》作為配樂,也是使用的奧卡利那笛!

在《火影忍者》TV版原創劇情中,筍幹所吹的也是奧卡利那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