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君之亂

季君之亂

曆史事件
公元前307年,年輕的秦武王因年輕力壯,孔武有力,在進軍周王室最後的城邑洛陽後,與手下三位力士比賽舉象征天下的大鼎,不慎被大鼎砸斷腿骨,失血而死,因沒有兒子,而秦惠文王的兒子衆多,争相繼承,便開始了王位争奪戰。芈八子的同母異父弟弟魏冉,早在秦惠文王時期,就已經在秦國任職,隻有他最有勢力和能力,這時挺身而出,和姐姐以及背後撐腰的楚國一起,物色并擁立自己的外甥公子稷為王。公子稷當時在燕國做人質,燕國人送他回國,他才得以繼位成為秦昭襄王。昭王即位後,年紀還輕,尊母親芈八子為宣太後,主持朝政,讓舅舅魏冉執掌大權,并任命為将軍,衛戍鹹陽。第三年,即昭襄王二年(前305),任庶長的季君公子壯和大臣、諸侯、公子造反,全部被魏冉誅滅。史稱季君之亂。[1]
    中文名: 外文名: 發生地點: 主要人員: 中文名稱:季君之亂 時間:公元前307年 結果:季君公子壯和大臣全部被誅滅 曆史背景:王位争奪戰

季君簡介

季君就是公子壯,是秦惠文後的兒子。公子壯(?-前305年),嬴姓,是秦惠文王的庶子,秦昭襄王的兄長,擔任庶長。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武王去世時年紀很輕,還沒能和後宮妻妾生出兒女來,因此隻能是他的弟弟們之一繼位了。秦武王有八個嫡庶兄弟,這些兄弟與他這個長子年齡懸殊很大,最小的赢稷尚在少年,最大的次子赢壯已經是二十六歲了。後與前305年,聯合大臣、諸侯公子作亂,被宣太後和魏冉平定,公子壯等人都被殺死。

史書記載

《史記·秦本紀》 

八月,武王死。族孟說。武王取魏女為後,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氏,号宣太後。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于燕,燕人送歸,得立。昭襄王元年,嚴君疾為相。甘茂出之魏。二年,彗星見。庶長壯與大臣、諸侯、公子為逆,皆誅,及惠文後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後出歸魏。

《穰侯列傳》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後兄也。其先楚人,姓芈氏。秦武王卒,無子,立其弟為昭王。昭王母故号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為宣太後。宣太後非武王母。武王母号曰惠文後,先武王死。宣太後二弟:其異父長弟曰穰侯,姓魏氏,名冉;同父弟曰芈戎,為華陽君。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陽君。而魏冉最賢,自惠王、武王時任職用事。武王卒,諸弟争立,唯魏冉力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為将軍,衛鹹陽。誅季君之亂,而逐武王後出之魏,昭王諸兄弟不善者皆滅之,威振秦國。昭王少,宣太後自治,任魏冉為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