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之吻

勝利之吻

紐約時代廣場經典照片
勝利之吻也稱作勝利日之吻、世紀之吻,是指在當地時間1945年8月14日(北京時間8月15日)發生在紐約時代廣場的一幕親吻。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紐約民衆紛紛走上街頭慶祝勝利。一位水兵在時代廣場的歡慶活動中親吻了身旁的一位女護士,這一瞬間被《生活》雜志的攝影師阿爾弗雷德·艾森施泰特抓拍下來,成為傳世的經典曆史畫面。從此以後,每年8月14日都有數百對男女在時代廣場重現“勝利日之吻”,以紀念二戰結束。
  • 中文名:勝利之吻
  • 外文名:Victory kiss
  • 别名:
  • 别稱:勝利日之吻、世紀之吻
  • 時間:1945年8月14日
  • 發生地點:紐約時代廣場
  • 女主角:格蕾塔·弗裡德曼
  • 男主角:格倫·麥克達菲
  • 攝影師:阿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

女主角

三十年後現身

1979年也就是在30多年後女主人公伊迪絲·庫倫·謝恩才現身,伊迪絲說,她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立即認出了自己,不過那時她還是一名27歲的年輕姑娘,一時覺得很尴尬,所以沒有對任何人提起這件事。後來,伊迪絲到了加利福尼亞,結了兩次婚,生了三個孩子。她還辭去了護士的工作,成為一名幼兒園老師,這一幹就是30年。直到1979年,她才寫信告訴艾森斯塔德說,她就是照片中的女護士。艾森斯塔德看完來信後非常激動,立即飛往加利福尼亞,證實伊迪絲确實就是照片上的女主角。

回憶

“沒看清誰在吻我”在塑像亮相的當天,照片中的女護士伊迪絲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她回憶說,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一消息傳到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時,她正在時代廣場上。廣場上的人們都非常激動。突然,她被身邊一名素不相識的海軍戰士拉過去親吻。伊迪絲說:“我當時大腦裡面一片空白。但沒有反對他吻我,因為他曾經為正義而戰,同時也為我而戰。那是好長的一個吻啊!他把我放倒在他的手臂上,我覺得就像是在跳舞。可惜我那時把眼睛閉上了,沒有看清楚到底吻我的人是誰。不過,我真希望能有機會跟他聊天,至少問問他叫什麼。”

逝世

伊迪絲·庫倫·謝恩于當地時間2010年6月20日在洛杉矶逝世,終年91歲。伊迪絲·庫倫·謝恩一生中有三個兒子,六個孫子(女)和八個曾孫(女)。

男主角

尋找

勝利日之吻引起世人關注後,有20多人聲稱是男主角,但他們都拿不出有力的證據。對此,女主人公伊迪絲解釋說,因為那天大家都很激動,擁抱、接吻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也許那些接吻的人,都以為自己就是照片中的那位呢。她說:“我經曆過許多美好的吻,但是時代廣場上這個素昧平生的水兵給我的吻卻是意義最深、影響最廣的一吻。”

現身

2007年8月,對于男主角的尋找終于塵埃落定,他就是現年80歲的格倫·麥克達菲。“基本确定是他”據美國媒體4日報道,“世紀之吻”的男主角身份得到了著名資深法醫鑒定專家洛伊絲·吉布森的确認,她認定照片上的美軍水兵就是現年80歲的格倫·麥克達菲。吉布森說,她對麥克達菲進行了細緻周密的調查。她讓麥克達菲穿上海軍服重演當年的情景,并拍攝照片。不同的是,原本懷中的護士用枕頭代替。随後,吉布森仔細測量和研究麥克達菲身體的各部分,包括耳朵、面部骨骼、發際線、手腕、指關節和手部等,并與當年原始照片的放大版進行對比。她進行了仔細的比對,并且對“候選”男主角進行了測謊,最後過濾了11個人之後,證實格倫·麥克達菲就是照片中的水兵。

願望終于實現:麥克達菲出生于北卡羅來納州,曾有過3任妻子,并育有3個孩子。他當過半職業棒球手和建築工人,還曾在美國郵政管理局工作。現在,麥克達菲已患肺癌,他想在去世前讓全世界知道,他就是二戰經典照片中的男主人公。現在,他的願意終于得以實現了。麥克達菲對吉布森的鑒定結論非常滿意,感到欣慰不已。他至今還清楚記得當年的情景。

回憶

麥克達菲說,當時他年僅18歲,正在紐約換乘火車前去看望女友。這時他突然得知日本宣布投降和戰争結束的消息。他回憶道:“我當時欣喜若狂,直沖到大街上。這時,我看到那名護士,她面帶微笑,向我呼喊。我徑直走到她身邊,親吻了她。”

麥克達菲解釋說,他當時沖動之下親吻那名護士,是由于意識到哥哥即将從日本一處集中營獲釋。“我和那名護士一句話也沒說,之後我就離開廣場去看望女友了。”

逝世

2014年3月9日,享年86歲的“勝利之吻水兵”麥克達菲在德克薩斯州病逝,一段傳奇曆史就此畫上句号。

争議

勝利日之吻特殊的曆史背景也曾引起很多争議。有争議說;作品有擺拍嫌疑,人物服裝與當時氣候不符,還有它的畫面構圖又是那樣的精準。

新聞攝影史上流傳了數十年的《勝利之吻》20世紀末被證明造假,一條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其說明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吻”,但據照片主人公披露,拍攝時間在1945年5月,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日本投降日還有3個月(當然這幅照片還有擺拍之嫌)。

攝影師

“勝利日之吻”的攝影師是德裔美國人阿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在1995年去世。

雕塑

根據經典照片《勝利之吻》創作的雕塑,矗立在聖地亞哥海軍基地附近。這座雕塑大約8.9米高,人物造型基本上依據照片,穿深色海軍服的士兵激情地擁吻女護士。

2005年60年後的8月11日,根據這張“勝利之吻”照片制成的彩色雕塑終于在紐約時代廣場展出,為雕塑揭幕的正是當年照片中的女主角伊迪絲。這座雕塑是由藝術家斯沃德·約翰遜創作的,它被命名為《無條件投降》。雕塑中的士兵和護士栩栩如生,它在紐約時代廣場一直展出到8月14日,之後被送至美術館收藏。據悉,當伊迪絲首次見到這具雕塑作品時表示:“我想它傳達了愛、浪漫、和平與未來的真谛。”

經典再現

2010年8月14日,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200多對情侶,齊聚紐約時報廣場,再現“勝利日之吻”的經典瞬間,以此紀念二戰結束65周年

2013年11月17日,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時隔68年後,這一經典照片中的美國水手卡爾來到佛羅裡達州,參觀了再現這一場景的巨型仿制雕像。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