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年

1127年

公曆年份
1127年是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金天會五年。西夏元德九年,正德元年;西遼延慶四年;越南天符慶壽元年;日本大治二年。大事記:公元1127年金滅北宋,史稱“靖康之恥”;公元1127年,趙構建立南宋,定都臨安(今杭州)。[1]
  • 中文名:1127年
  • 外文名:
  • 别名:
  • 時間範圍:
  • 農曆:丁未年
  • 紀年:靖康二年
  • 大事1:靖康之變發生、北宋滅亡
  • 大事2:宋高宗南遷臨安,建立南宋

通鑒記載

欽宗恭文順德仁孝皇帝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

春,正月,辛卯朔,詣延福宮朝太上皇帝。命濟王栩、景王杞出賀金二帥、二帥亦遣人入賀。

高麗遣使如金賀正朔,自後歲以為常。

壬辰,金人複趣召康王,遣中書舍人張征赍诏以行,以前此曹輔往迎,不見王而還故也。

癸巳,康王次東平府。

金元帥宗翰、宗望遣人奏捷,并呈帝之降表。

诏使出割兩河地,民堅守不奉诏,凡累月,金人止得石州。甲午,诏兩河民開門出降。

乙未,有大星出建星西南,流入于濁沒。

金知樞密院事劉彥宗,上表請複立趙氏,金主不聽。

丁酉,雨木冰。

己亥,陰曀,風迅發。夜,西北陰雲中有光如火。

庚子,帝複詣青城。時金人索金銀益急,欲縱兵入城。帝以問蕭慶,慶曰:“須陛下親見元帥乃可。”帝有難色,何李若水以為無虞,勸帝行。帝乃命孫傅輔太子監國,而與若水等往。唐恪聞之曰:“一之為甚,其可再乎!”合門宣贊舍人吳革亦白曰:“天文帝座甚傾,車駕若出,必堕敵計。”不聽。

辛醜,帝留青城。郓王楷、馮澥、曹輔、吳開、莫俦、孫觌、譚世積、汪藻皆分居青城齋宮,馀并令先歸。初,帝約五日必還,至是民以金銀未足,各竭其家所有獻之。有福田院貧民,亦納金二兩,銀七兩。而金人來索不已,于是增侍郎官二十四員再根括,又分遣搜掘戚裡、宗室、内侍、僧道、伎術、倡優之家。

帝在青城,舍于親王位,供張蕭然,饋饷不繼。金人持兵守阍,維以鐵繩,夜則然薪擊柝,傳呼達旦。群臣相顧失色,帝每對之流涕。

乙巳,籍梁師成家。

丙午,太學生徐揆詣南薰門,以書白守門者,乞達二帥,請車駕還阙。二帥取揆赴軍中诘難,揆厲聲抗論,為所殺。

是日,通奉大夫劉韐死于金營。

韐為河東割地使,金人令仆射韓正館之僧舍,謂曰:“國相知君,今用君矣。”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為也。”正曰:“軍中議立異姓,欲以君為正代。與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貴。”韐仰天大呼曰:“有是乎!”乃書片紙曰:“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君。況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此予所以不敢偷生也!”使親信持歸,報其子子羽等,即沐浴更衣,酌卮酒而缢。金人歎其忠,瘗之寺西岡上,遍題窗壁以識其處。凡八十日,乃就斂,顔色如生。

丁未,大霧四塞,金人下含輝門剽掠,焚五嶽觀。

副元帥宗澤自大名至開德,與金人十三戰,皆捷,遂以書勸康王檄諸道兵會京城。又移會北道總管趙野、兩河宣撫範讷、知興仁府曾楙合兵入援。三人皆以澤為狂,不答。澤遂以孤軍進至衛南,先驅雲前有敵營,澤揮衆直前,連戰,敗之,轉戰而東。

敵益生兵至,澤将王孝忠戰死,前後皆敵壘,澤下令曰:“今日進退等死,不可不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無不一當百,斬首數千,金人大敗,退卻數十裡。澤計其勢必複來,乃亟徙其營,金人夜至,得空營,大驚,自是憚澤,不敢複出兵。澤出其不意,遣兵過大河襲擊,又敗之。

二月,辛酉朔,帝在青城。都人日出迎駕,而宗翰不遣。

丙寅,金主诏廢帝及上皇為庶人。蕭慶促帝易服。從臣震懼,不知所為,李若水獨持帝曰:“陛下不可易服!”金人曳之去,若水大呼曰:“若輩不得無禮!”因加醜诋,金人擊之破面,氣結仆地,良久乃蘇。

是夜,金人塹南薰門,令吳開、莫俦入城,推立異姓堪為人主者。先是宗翰欲留蕭慶守汴,又有推劉彥宗者,二人辭不敢當,遂有别擇之議。

丁卯,範瓊逼上皇及太後赴金營,上皇曰:“若以我為質,得皇帝歸保宗社,亦無所辭。”又取禦佩刀付從臣,乃禦犢車出南薰門。上皇頓足輿中曰:“事變矣!”呼取佩刀,已被搜去。宗望令其禮部侍郎劉思來易服,以鐵騎擁之而去。都人号哭,瓊立斬數人以徇。

金人以内侍鄧述所具諸皇子及後宮位号,盡取入軍。時肅王樞已出質,郓王楷等九人先從帝在青城,于是安康郡王楃等九人及王貴妃、喬貴妃、韋賢妃諸後宮,康王夫人邢氏與王夫人、帝姬暨上皇十四孫皆出,唯廣平郡王捷匿民間,金人檄開封尹徐秉哲取之,迄不免。

是日,孫傅率百僚申狀金二帥,請立皇太子為君,金人不聽。

金人迫上皇令召皇後、太子,孫傅留太子不遣,吳開、莫俦督脅甚急,範瓊恐變生,以危言詟衛士,辛未,遂擁皇後、太子共車而出。孫傅曰:“吾為太子傅,當同生死。”遂以留守事付王時雍,從太子出,至南薰門,守門人不許,傅遂宿門下以待命。

李若水在金營旬日,罵不絕口,乃裂頸斷舌而死。金人相與言曰:“遼國之亡,死義者十數,南朝唯李侍郎一人。”若水監死無怖色。副使相州觀察使王履亦死之。

是日,留守王時雍召百官會議所立,衆欲舉在軍前者一人。左司員外郎宋齊愈适自外至,或問以敵意所在,齊愈寫張邦昌三字示之,議遂定。時不書議狀者,唯孫傅、張叔夜,金人遂取二人往軍中。太堂寺主簿張浚、開封士曹趙鼎、司門員外郎胡寅皆逃入太學,不書名。

癸酉,王時雍、梅執禮召百官、士庶、僧道、軍民集議推戴事。時孫傅、張叔夜已出,獨時雍主其事,恐百官不肯書,乃先自書以率之,百官亦随以書。禦史馬伸獨奮曰:“吾曹職為诤臣,豈容坐視!”乃與禦史吳給約中丞秦桧共為議狀,願複嗣君以安四方,桧不答。有頃,伸稿就,首以呈桧。桧猶豫,伸率同僚合詞立請,桧不得已始書名。伸遣人馳達金軍,并論張邦昌當上皇時蠹國亂政以緻傾危之罪。吳開、莫俦持狀詣軍前。明日,赍金牒至,言已據所由奏本國,冊立張相為皇帝訖,令取冊寶及一行冊命禮數。

乙亥,金人取秦桧并太學生三十人,博士、正、錄十員;何已下随駕在軍前人,并取家屬。

庚辰,康王如濟州。

時王有衆八萬,屯濟、濮諸州,高陽關路安撫使黃潛善,總管楊惟忠,亦部兵數千至東平,王遣真定總管王淵以三千人入衛宗廟。金人聞之,遣甲士及中書舍人張征赍蠟诏自汴京至,命王以兵付副帥而還京。王問計于左右,後軍統制張俊曰:“此金人詐謀耳。今大王居外,此天授,豈可徒往!”王遂如濟州。

既而金人謀以五千騎取康王,呂好問聞之,遣人以書白王曰:“大王之兵,度能擊之;不然,即宜遠避。”且言:“大王若不自立,恐有不當立而立者。”

癸未,城内複以金七萬五千八百兩、銀一百十四萬五千兩、衣緞四萬八十四匹納軍前。

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唐恪自殺。時金人逼百官立張邦昌,恪既書名,仰藥而死。

乙酉,金人以括金未足,殺戶部尚書梅執禮,侍郎陳知質,刑部侍郎程振,給事中安扶,枭其首,乃下令曰:“根據官已正典刑,金銀或尚未足,當縱兵自索。”既而漢軍都統劉彥宗言于宗翰、宗望曰:“蕭何入關,秋毫無犯,惟收圖籍。遼太宗入汴,載路車、法服、石經以歸,皆令則也。”宗翰等頗納其言。

丁亥,知中山府陳遘為部将沙振所害,帳下卒執振殺之。

是日,建甯宮火。元佑孟皇後徒步出居相國寺前通直郎、軍器監孟忠厚家。時六宮有位号者皆北徙,惟後以廢得存。

戊子,夜,白氣貫鬥。

三月,辛卯朔,帝在青城。

張邦昌由南薰門入居尚書令廳。

曆史大事

金廢宋徽、欽二帝

靖康二年(1127)、金天會五年一月上旬,宋欽宗第二次去金營即被扣留不放。二月六日,金太宗下诏廢宋徽宗、欽宗為庶人。大臣蕭慶催促欽宗脫掉皇袍,換上平民之衣,在場宋大臣吓得不知所措,隻有李若水大聲抗議,怒罵不已,并要欽宗堅持不換衣服。金人猛擊若水面,至昏死過去。第二天,金軍又逼迫宋徽宗及太後至金營,并下令凡宋各皇子、皇孫、後宮妃子、帝姬等全部去金營。

金立張邦昌為帝

靖康二年(1127)、金天會五年二月初,金扣留宋欽宗于金營的同時,放回翰林學士承旨吳開、吏部尚書莫俦回開封城召集宋廷百官,議立趙姓以外人為君主。根據金人旨意,以東京留守王時雍為首,并吳開、莫俦等提出立張邦昌為帝。邦昌(1081——1127),字子能,永靜軍東光(今河北)人。

欽宗即位,為少宰,進太宰兼門下侍郎。金軍攻開封,與康王趙構質于金,主張割地乞和,深得金人賞識。王時雍等以張邦昌姓名入議狀,太常寺主簿張浚、開封士曹趙鼎、司門員外郎胡寅不肯簽名,逃入太學。禦史馬伸、吳給聯合禦史中丞秦桧向金要求繼立趙氏後嗣為君,揭發張邦昌罪行,認為不當立其為君主,金人大怒,執秦桧至金營。三月初七日,金人正式冊立張邦昌為帝,國号大楚。

王時雍領先拜賀,吳開、莫俦、範瓊等緊随其後。是日,天适風霾日暈,昏暗無光,張邦昌僞廷上群情沮喪,張邦昌亦做賊心虛,除拜百官都加權字。以王時雍為權知樞密院事、領尚書省,吳開權同知樞密院事,莫俦權佥書樞密院事。金人扶殖了張邦昌的傀儡政權後,就北還回朝。臨行,張邦昌前去送行。張邦昌身着赭紅色袍,張紅蓋,所過設香案起居,王時雍、吳開、莫俦等一批賣國賊緊随其後。觀看的士庶軍民對張邦昌的賣國行徑無不咬牙切齒,痛恨不已。

金人擄二帝北去

靖康二年(1127)、金天會五年三月七日,金人扶殖的張邦昌傀儡政權正式成立後,四月一日,金将宗望、宗翰帶着被俘扣留在金營的宋徽宗、欽宗和趙氏皇子、皇孫、後妃、帝姬、宮女及大臣三千餘人以及掠奪的大量金銀财寶回歸金朝。其中宗望一路帶着宋徽宗及太後、各親王、皇孫、驸馬、公主、妃嫔與康王趙構母韋妃、趙構夫人邢氏由滑州(今河南)渡黃河北去。

宗翰一路帶着欽宗、欽宗後、太子、妃嫔及何栗、孫傅、張叔夜、秦桧等大臣,由鄭州(今河南)渡黃河北去。金軍離開開封時,還把宋宮中所有的法駕、鹵簿等儀仗法物、宮中用品、太清樓、秘閣、三館所藏圖書連同内人、内侍、伎藝工匠、倡優、府庫蓄積搜刮一空,席卷而去。

高宗即位

宋高宗趙構,徽宗第九子,大觀元年(1107)五月生,宣和三年(1121)十二月進封康王。靖康元年(1126,金太宗天會五年)十一月,金兵入侵,欽宗派他出使金營、割地求和。他剛出京城,金兵便渡河南下。他到達磁州(今河北磁縣)為知州宗澤和當地百姓所留,後來知相州(今河南安陽)汪伯彥來邀,又前往相州。

閏十一月,金兵圍攻汴京開封(今河南),宋欽宗派人持蠟書至相州拜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同時拜知中山府(今河北定縣)陳遘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使盡起河北兵入衛。但是趙構開府後,隻派少量部隊南下,自己卻率大隊兵馬逃至大名府(今河北),随即又往東平府(今山東),繼而再逃向濟州(今山東巨野)。是月二十五日,開封失陷,十二月初二,欽宗向金人奉上降表。

次年二、三月,金廢宋徽、欽二帝為庶人,冊立張邦昌為楚帝,然後撤兵北歸。金兵一退,開封軍民和朝廷舊臣即不再擁戴張邦昌,同時各路“勤王”兵馬紛至沓來,聲讨張邦昌。張邦昌隻得迎宋元祐皇後入宮、垂簾聽政,并迎奉康王趙構。四月,元祐皇後手書至濟州,勸康王即帝位。五月初一,趙構于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改元建炎,重建了宋王朝,史稱“南宋”。

宋設禦曾使司

禦營使司,簡稱禦營司。靖康之變,“三衙”禁兵潰散,從各路來投随趙構的部隊如王淵、楊惟忠的河北兵,劉光世的陝西兵,張俊、苗傅的帥府兵及降盜兵等都互不相統,缺乏統一的指揮機構。建炎元年(1127)五月,高宗即位後,遂另設禦營使司以“總齊行在軍中之政”,統一編制諸軍為前、後、左、右、中五軍,稱禦營五軍。

其首腦禦營使和副使由宰執分别兼任,屬官有參贊軍事、提舉一行事務、都統制、五軍統制等。禦營司之設,不僅機構愈加重複,而且兵權轉歸宰執,使樞密院形同虛設。同時後來部隊擴大,又增設了禦前五軍不受禦營使統轄,也需要一個更權威的統兵機構。于是,建炎四年(1130)六月,乃诏罷禦營司,兵權仍歸樞密院,接着又改禦前五軍為神武軍,禦營五軍為神武副軍,其将佐并屬樞密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