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服

外服

古代邊遠蠻荒之地
古王畿以外的地方,所謂五服、九服之地。後指京都以外的地區及邊遠蠻荒之地。與内服相對。《書·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衛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越百姓裡居,罔敢湎于酒。”孔傳:“於在外國侯服、甸服、男服、衛服、國伯諸侯之長。”宋蘇轼《乞留劉攽狀》:“如攽成材,反在外服,此有志之士所宜為朝廷惜也。”清林則徐《複奏曾望顔條陳封關禁海事宜疏》:“準令諸夷互市,原係推恩外服,普示懷柔,并非内地賴其食用之資,更非關榷利其抽分之稅。”[1]
  • 中文名:外服
  • 外文名:
  • 别名:
  • 定義:王畿以外的地方
  • 所屬:曆史
  • 來源:《尚書·酒诰》

解釋

商朝有侯、伯、子等爵位,有侯、甸、男、采、衛等五服名稱。周制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甸、男、衛稱外服,封在外服的是正式的國家。采稱内服,封在内服的是卿大夫食邑。服:服事天子之意。

服定貢賦的輕重,爵定位次的尊卑。晉國侯爵,列在甸服,曹國伯爵,列在甸服,鄭國伯爵,列在男服。受封者接受周天子的爵和服,政治的經濟的正式關系才建立起來。周滅商以前,周國内有周公、召公、畢公、太公、康叔等人的封邑;滅商以後,封建制度擴大到周勢力所達到的地方,在奴隸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許多封建制度的國家。

其它釋義

外服:即外包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