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貿易

保護貿易

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的對稱。利用國家權力,制訂高額關稅以及各種限制進口的措施,防止外國商品競争,以保護本國市場和産業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達國家一直推行這種政策。發展中國家為了保護它幼弱的民族工業,也實行必要的保護貿易措施。保護貿易政策是指國家采取各種限制進口的措施,以保護本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免受國外商品競争,并對本國出口商品給予優惠和補貼,以鼓勵商品出口,即獎出限入。有些被保護的工業部門,在過了一定的保護期後仍沒有明顯進步,離開政府給予的協助和扶植仍難以獨立發展,這表明它們不适宜成為被保護的對象,政府應該撤除對它們的保護,任其自生自滅。
  • 中文名:保護貿易
  • 外文名:
  • 别名:自由貿易

基本内容

政策概念

從國際貿易産生和發展的曆史考察,對外貿易政策可歸納為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兩大類型。所謂自由貿易政策是指國家放寬或是取消對進出口貿易的限制,對本國進口商品不給予特權或

貿易壁壘

優惠,使商品能自由進口和出口,在國内外市場上自由競争。保護貿易政策是指國家采取各種限制進口的措施,以保護本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免受國外商品競争,并對本國出口商品給予優惠和補貼,以鼓勵商品出口,即獎出限入。一個國家選擇哪一種對外貿易政策,取決于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其在國際經濟中所處的地位。不同的國家在同一曆史時期實行的貿易政策會不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實行的貿易政策也不會相同。

政策目的

主要是為了保護國内市場以促進國内生産力的發展。這與早期的重商主義的保護貿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義限制進口,鼓勵出口,其目的是為了積累金銀财富;主張的保護貿易的目的則是為了提高創造财富的生産力。表現方式主要有:出口補貼,進口關稅和進口配額。 國家廣泛利用各種限制進口的措施,保護本國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的競争,并對本國商品給予優待和補貼,以鼓勵出口。

政策重點

重點保護的對象是那些對國家獨立自主和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工業。李斯特認為,在一個國家的各類産業中,工業最為重要,工業生産力提高了,會把農業的生産水平帶動上去。因此他認為,農業不需要保護,不必限制農産品進口,否則不能從外國取得廉價的糧食和原料,這将不利于本國工業的發展。在工業中,也不是所有的部門都需要保護。需要保護的是那些幼稚而有發展前途的工業,是那些建立時需要大量投資并且所生産的是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工業。

政策期限

對國内工業的保護決不應是無限期的,否則,将會出現保護落後和保護低效率的結局。有些被保護了一定時期的工業部門,當其産品價格已低于國外同類産品的價格時,可以降低保護程度或完全撤除保護,讓其進入國際市場自由競争。有些被保護的工業部門,在過了一定的保護期後仍沒有明顯進步,離開政府給予的協助和扶植仍難以獨立發展,這表明它們不适宜成為被保護的對象,政府應該撤除對它們的保護,任其自生自滅。對工業部門的保護期限最長不應超過30年,否則,将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和生産率的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