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斜視

麻痹性斜視

神經核、神經及眼外肌本身麻痹所緻的斜視
由支配眼球運動的神經核、神經以及眼外肌本身麻痹所緻的斜視,稱為麻痹性斜視[1]。伴有眼球運動的障礙是其典型特點。屬于非共同性斜視的一種。非共同性斜視以其病因又分為痙攣性斜視和麻痹性斜視兩類。由于原發性肌肉(神經)痙攣引起的斜視極為少見,隻在破傷風、神經官能症等偶然見到[2]。所以臨床上所遇到的眼外肌痙攣,絕大多數是繼發性的,因此非共同性斜視一般是指麻痹性斜視。
    中醫病名: 外文名:paralytic strabismus 别名: 就診科室:五官科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中文名:麻痹性斜視 顯狀部位:眼

疾病概述

麻痹性斜視屬于非共同性斜視的一種。

根據眼外肌的功能是否有運動障礙而将斜視分為共同性斜視和非共同性斜視兩大類。伴有眼球運動障礙的斜視為非共同性斜視。

非共同性斜視以其病因又分為痙攣性斜視和麻痹性斜視兩類。由于原發性肌肉(神經)痙攣引起的斜視極為少見,隻在破傷風、神經官能症等偶然見到。所以臨床上所遇到的眼外肌痙攣,絕大多數是續發性的,因此非共同性斜視一般是指麻痹性斜視而言。

流行病學

在臨床上,麻痹性斜視比共同性斜視為少見。麻痹性斜視與同期的共同性斜視比較,約為1:4。但麻痹性斜視并非單純是眼科疾患,大多數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顱腦外傷、腦膜炎腦炎、頭顱的血管性疾病、顱内腫瘤内分泌障礙、代謝障礙,中毒及重症肌無力等均可有麻痹性斜視。不少上述患者在有關科治療而沒有到眼科診治,故麻痹性斜視所占比例不高隻是個假象而已。

疾病原因

麻痹性斜視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兩種。前者為先天性發育異常,後者原因如下:

1、主要是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經發生麻痹的結果。常見于:

(1)外傷:如顱底部,眼眶部發生外傷及腦震蕩等。

(2)炎症:如周圍性神經炎,腦及腦膜炎等。

(3)腦血管疾病:如腦出血、血栓等。

(4)腫瘤 :眼眶或顱内腫瘤。

(5)内、外毒素:如病竈感染、酒精、煙草、鉛、一氧化碳、腐肉中毒、白喉等。

(6)全身病:如突眼性甲狀腺腫,糖尿病等。

2、眼外肌的直接損傷及肌源性疾患(如重症肌無力)。

疾病症狀

1、複視:為麻痹性斜視的特征之一。由于複視的困擾,病員可以出現眩暈、甚至惡心、嘔吐。但複視輕 微者往往無明顯症狀,隻有雙眼視物時顯模糊,如分别檢查兩眼,均無異常,且視力正常,常易誤診為無病或神經官能症,臨床上應予注意。

2、眼位偏斜:麻痹性斜視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眼位偏斜。越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注視時,病眼偏斜越明顯,複視亦加重;而背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注視時,偏斜及複視逐漸減輕,甚至消失。

3、第二斜視角大于第一斜視角,即麻痹眼固視時出現的斜視度數大于健眼固視時的斜視度。

4、眼球運動障礙:依據麻痹程度的不同,眼球不能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轉動或受到限制。

5、頭位偏斜:患者為了克服複視的幹擾,常常将頭部轉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因為在這樣的位置,需用麻痹肌的作用減少,複視相應得以改善。如遮蓋一眼則頭位偏斜可消失。檢查頭位時應與先天性胸鎖乳突肌纖維化造成的斜頸相鑒别。

疾病檢查

視力及屈光檢查

有些先天性或生後早期的麻痹性斜視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弱視,手術矯正眼位後應作必要的弱視治療。此外,對于合并屈光不正的患者,術前即應矯正屈光不正。

眼睑運動的檢查

動眼神經麻痹可合并上睑 下垂,Marcus-Gunn綜合征的下颌側動伴眼睑下垂,周期性動眼神經麻痹表現周 期性的睑裂變小與開大,内分泌性眼外肌麻痹的睑裂開大與上睑遲落,Duane綜合征 的眼球後退、睑裂變小等等。

神經科輔助檢查

是查明非共同性斜視病因的必要方法,尤其對後天性麻痹。如患者表現有同向運動和異向運動障礙時,應請神經科醫生協助檢查。

眼位檢查

觀察眼位是對各種類型斜視最有用的初步檢查。對于非共同性斜視從理論來講,任何眼外肌的功能不足都應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眼位偏斜,其方向是向受累肌肉作用方向的對側 偏斜。但如果麻痹程度輕微,眼位被融合反射所控制時,則可僅表現為隐斜,外觀并無顯斜表現。如發現有斜位,應注意如下5點:

(1)偏斜方向是内斜、外斜或垂直斜。

(2)第一斜視角與第二斜視角是否相等。

(3)何眼為注視眼,何眼為偏斜眼,有時斜眼不一定是麻痹眼,特别是不全麻痹者,如麻痹眼原為主導眼,往往表現為非麻痹眼偏斜,因為這樣不但可以仍以主導眼作注視眼,而且可以使複像之間的距離變的更大,從而容易抑制周邊物像,消除複視的困擾,即所謂目的性斜視,應進一步檢查和分析,以免造成診斷錯誤。

(4)詳細記錄檢查結果,如第一眼位時某眼向某個方向偏斜等。

(5)如為水平合并垂直斜位時,是水平斜度大于垂直斜度,還是垂直大于水平斜度。檢查眼位最簡單、最實用的方法是角膜映光法,又稱Hirschberg試驗,可對斜視度做出大緻估計。

眼球運動檢查

眼球運動受限是非共同性斜視的主要體征之一,也是與共同性斜視的主要鑒别之點。對于重度麻痹所造成的眼球運動受限不難認出,但在輕度麻痹病例,第一眼位可能不表現眼位偏斜或僅有輕微偏斜,如隻靠肉眼或僅觀察單眼運動,往往不能發現異常,必須注意檢查雙眼共同運動時的受限情況。因為當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轉動時,配偶肌将表現出過強的運動。所以眼球運動檢查應包括單眼運動檢查和雙眼運動檢查。

1、單眼運動檢查:眼球運動是沿着3個固定軸(水平軸X軸、垂直軸Z軸和前後軸Y軸)進行的。沿X軸作水平轉動,沿Z軸作上下 轉動,沿Y軸作内外旋轉運動,前二者為随意運動,後者為不随意運動。

正常眼球運動的範圍是:外轉最大限度為角膜外緣達到外眦角,内轉最大限度為瞳孔内緣達上、下淚點連線,上轉最大限度為角膜下緣與内、外眦連線在同一水平線,下轉最大 限度為角膜上緣與内、外眦連線在同一水平線。旋轉運動時,角膜垂直子午線的上端偏向鼻側為内旋,偏向颞側為外旋。檢查時,可用手指引導患者的兩眼自第一眼位向左、右、上下、颞上、颞下、鼻上和鼻下方運動,檢查眼球運動是否達到上述 位置,有無震顫樣運動等。

2、兩眼共同運動檢查:正常人的兩眼在任何時間、向任何方向注視都是協調一緻的,也是同時而且等量、等速的共同運動。兩眼共同運動檢查主要是觀察各診斷眼位時的兩眼運動協調情況。

代償頭位的檢查

代償頭位雖然是非共同性斜視的體征之一,但不是所有的非共同性斜視都有代償頭位,這是因為時間較久的眼外 肌麻痹繼發共同性以後,原來的代償頭位姿勢可以發生改變;某些先天性或陳舊性眼外肌麻痹可以形成單眼抑制或弱視,使代償頭位消失。代償頭位測定儀是依據頭部按照X、Y、Z3個軸偏轉的原理而設計的。主要由兩個刻度盤、兩個長臂、1個次長臂及兩個短臂構成,盤與臂之間以螺絲固定,當旋松螺絲時臂可以轉動和滑動,兩個長臂均為60cm,次長臂為40cm,均在中點處作直角彎曲。兩個短臂各長15cm,末 端亦作直角彎曲,以便測量時容易對準眉間和下颏的前正中點。

疾病治療

1、對原因不明者,可試用抗生素 及皮質類固醇治療。

2、支持療法:口服或肌注維生素B1,B12及ATP等,以助神經功能恢複。

3、局部可行理療,如超聲 波、音頻電療,以防麻痹肌萎縮。也可試行針刺療法。

4、治療中一般都應持續遮蓋單眼,防止複視的困擾。遮蓋必須雙 眼輪換進行,防止雙眼視功能惡化。

5、病因已消除,或确知病變已不再恢複或進行者(一般是在病情穩定6~12個月以上),可行三棱鏡矯治或斜視手術矯正。

麻痹性斜視治療方法:

1.病因治療

病因檢查确無陽性所見或證明病情已停止發展時,始可采取其他措施,如藥物療法、物理療法等。

2.藥物治療

(1) 肌肉注射維生素B1、B12、 ATP,血管擴張

(2) 口服碘化鉀

(3) 皮質激素及抗菌素可治療神經炎及肌炎

(4) 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

(5) 抗膽堿脂酶藥治療重症肌無力

(6) 滴眼劑

3.光學療法

小于10°的斜視可用三棱鏡中和法來消除複視,主要矯正在正前方及正下方的複視。

4.物理治療

(1) 低頻脈沖電刺激治療

(2) TDP照射治療(特定電磁波)

(3) 感應電治療

(4) 超聲波治療

5. 針灸中藥治療

針灸療法為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6. 手術療法

麻痹性斜視,隻有當去除病因或已證明其不再複發并不危及生命時,方可考慮手術治療。一般在6個月左右方可手術。手術原則以達到正常眼位、保持兩眼外肌力平衡為目的。

疾病鑒别麻痹性斜視容易與下列疾病混淆:

1、共同性斜視:多起于幼兒時期,為逐漸發生,眼球運動正常,無複視及代償性頭位,第2斜視角與第1斜視角相等,常有屈光不正。

2、先天性胸鎖乳突肌纖維化:無眼球運動障礙,在頭位偏向的一側胸鎖乳突肌強硬。

疾病預防

預防兒童斜視重在消除引起斜視的條件,盡量使孩子不要注視近距離及同一方向的物品。如果發現孩子在4個月時已有斜視,可試用以下簡單方法調節:如是内斜,父母可在較遠的位置與孩子說話,或在稍遠的正視範圍内挂些色彩鮮豔的玩具,并讓孩子多看些會動的東西。

疾病随訪

随訪

1. 後天性麻痹發病近期治療過程中應每半月~1月複查斜視程度。   

2. 手術後1~2周初次複查,以後酌情在術後1、3、6、12月複診,并堅持長期每年複診1~2次。   

3. 複診内容包括:視功能,眼位,頭位,是否有并發症征象。

術後注意事項

1. 術後1~2周避免眼睛進水引發感染。遵醫囑局部點抗菌素眼藥預防感染。  

2. 術後1~2周避免患兒過度揉眼。   

3. 術後眼位不能正位或又出現斜視的治療:可以通過眼球運動訓練、壓貼三棱鏡等非手術方法或進行再手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