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芬島

巴芬島

加拿大北方在北極圈内的大島
巴芬島(英文:Baffin Island;因紐特語:Qikiqtaaluk )是加拿大北方在北極圈内的大島,屬努勒維特,是加拿大最大的島,也是世界第五大島,面積約有507451平方公裡,2004年時有人口約11000人。巴芬島主要居民是因紐特人。巴芬島雖然人煙稀少,沒有公路和鐵路等交通,但已經是北極圈中最多人居住的地方,也常是北極探險隊的基地所在。在地理上,巴芬島的東方有巴芬灣、戴維斯海峽,可通到丹麥的格陵蘭島;南方則有福克斯灣、布西亞灣,可通往加拿大本土。1615年,探險家威廉·巴芬是第一個成功環繞巴芬島航行的人,此島也以他的名字命名。目前巴芬島上最大的城鎮是伊魁特(Iqualuit),位於該島南部,它也是努勒維特省的首府,該省於1999年4月1日從西北地區獨立出來。白朗希山(Mount Blanche)是島上最高的山,有2146公尺高。[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巴芬島 英文名:Baffin Island 位置:巴芬島的東方有巴芬灣、戴維斯海峽,可通到丹麥的格陵蘭島;南方則有福克斯灣、布西亞灣,可通往加拿大本土 所屬群島:加拿大西北地區北極群島的組成部分 面積:50750000平方千米 最高點:2060米 最高點海拔:1500~2000米米 所屬國家:加拿大 所屬省份:努勒維特 人口:11000人 民族:因紐特人

簡介

巴芬島(Baffin Island)一譯“巴芬蘭”。世界第五大島,加拿大最大的島嶼。加拿大北極群島的組成部分,行政上屬西北地區富蘭克林區。該島東隔巴芬灣和戴維斯海峽與格陵蘭島相對,南隔哈得孫海峽與本土拉布拉多-昂加瓦半島相望,西瀕福克斯灣和布西亞灣。從西北向東南延伸,大部分位于北極圈以内,長1600公裡,最大寬度800公裡,面積507451平方公裡。

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一條被冰川覆蓋的山脊縱貫島的東部,最高山峰達2060米。北部和南部為高原,中西部福克斯灣沿岸為低地。岸線曲折,多海灣和深長的峽灣,如南部的坎伯蘭灣和弗羅比舍灣,北部的阿德默勒爾蒂灣等。

氣候嚴寒,冬季漫長,夏季短促,1月均溫-32℃,7月7℃。典型的自然景觀是極地苔原和山地苔原。全島人口3400多人,多數是因紐特人,以漁獵為生,在沿岸地帶形成若幹小聚落。

巴芬島島上大部分地區無人居住,雖然人煙稀少,沒有公路和鐵路等交通,但已經是北極圈中最多人居住的地方,也常是北極探險隊的基地所在。南部的弗羅比舍貝是全島主要居民點、行政中心和毛皮貿易站,建有機場。北部蘊藏鐵礦,西北端的納尼斯維克為世界上最靠北的礦場。

1972年在東岸坎伯蘭半島上建立奧尤伊圖克國家公園,以保護北極地區的自然景物。島上建有氣象站、空軍基地(美)和雷達站(加、美),駐有加拿大皇家騎警隊。

曆史

據傳11世紀即有北歐人來此,1576∼1578年馬丁•佛羅比歇爵士(Sir Martin Frobisher)探索西北航道時曾見此島,後以17世紀的英國航海家巴芬(William Baffin)的名字命名。

1615年,探險家威廉·巴芬是第一個成功環繞巴芬島航行的人,此島也以他的名字命名。目前巴芬島上最大的城市是伊魁特(Iqualuit),它也是加拿大努勒維特地區的首都,于1999年4月1日從西北地方獨立出來的。主要居民是因紐特人Inuit。

自從1553年英國探險家帶領三艘海船開向北冰洋深處,人類對北極的探險就從未停止過。在曆經了地理擴張、争奪航道、獵鲸熱潮、科學探險之後,北極探險旅行悄然興起。随着各種戶外裝備的完善,去北極不再是探險家和科學家的專利,獨特的地理風光、奇異的生态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普通人的目光。

地理環境

加拿大第一大島,世界第五大島。加拿大西北地區北極群島的組成部分。在巴芬灣以西、哈得孫海峽以北,東隔巴芬灣和戴維斯海峽與格陵蘭島相對。長1600千米,最大寬度800千米。面積50.75萬平方千米。西北-東南走向。地質構造為加拿大地盾的延續,地形以花崗岩、片麻岩構成的山地高原為主,海拔1500~2000米,最高2060米。東高西低。山脊縱貫島的東部,上覆有冰川。中西部福克斯灣沿岸為低地,海岸線曲折,多峽灣。島大部分位于北極圈内,冬季嚴寒漫長,夏季冷涼,自然景觀為極地苔原。島上絕大部分地區無人居住,巴芬島沿岸局部地區有愛斯基摩人的小聚落,以漁獵為生。島南部的弗羅比舍貝是全島行政中心、毛皮貨站,建有機場。坎伯蘭半島建有奧尤伊圖克國家公園。北部有鐵礦。島上建有空軍基地、氣象站和雷達觀測站。

在格陵蘭島(與之隔巴芬灣)和加拿大大陸上的拉布拉多-昂加瓦半島(與之隔哈得遜海峽)之間。屬加拿大西北地區的巴芬行政區。為北極地帶島嶼,島長1,500公裡(950哩),507,451平方公裡(195,928平方哩)。一條冰川覆蓋的山脊幾乎縱貫全島,有的山峰高達2,147公尺(7,045呎)。海岸曲折,多峽灣。除沿岸少數小村落外,島上腹地無人居住。1972年東岸坎伯蘭(Cumberland)半島上建立奧尤伊圖克(Auyuittuq)國家公園(面積21,471平方公裡),以保護北極地區的自然景物及沿海野生生物。北部發現有鐵礦,西北端的納尼斯維克(Nanisvik)為世界最北的采礦場(産銀、鉛和鋅等)。

秀麗風景

世界第五大島——巴芬島就是加拿大北極群島的組成部分,是北極圈島嶼中面積最大、最多人居住的地方,并且也是風景最秀麗的地方。

一望無際的雪原,堅冰覆蓋着的曲折蜿蜒的海岸線,其間北極熊出沒,還有祖祖輩輩堅守在這裡的愛斯基摩人,這裡就是巴芬島,仍位于人類文明禁區内的它,是大自然創作并保留的最原始的荒原,鬼斧神工的地貌、神奇的天文現象、奇特的生物群落都在召喚着你……

巴芬島雖然人煙稀少,沒有公路和鐵路等交通,但已經是北極圈中最多人居住的地方,也常是北極探險隊的基地所在。在地理上,巴芬島的東方有巴芬灣、大衛斯海峽;可通到丹麥的格陵島;南方則有福克斯灣、布西亞灣、可通往加拿大本土。

夏季,正值北極的極晝,欣賞難得一見的燦爛的午夜陽光,有種奇異的感覺,好像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都變了:太陽一直在頭頂上劃圈,沒有“日落”,沒有“黎明”,陽光從不會黯淡,也不會變得更亮。每次從海邊走向冰川,走了半天,太陽似乎仍然那麼遙遠;而每次從冰川走向海邊,走了半天,回頭一看,它仍然還在眼前。午夜的陽光下,穿越晶瑩閃爍的冰川地帶,身後是深藍色的北冰洋,海鳥在浪尖歌唱,碎石的山坡上時不時能看見稚嫩的花朵綻放,北極最生機勃勃的一面都在這條路上為你展現。如果你足夠幸運,說不定還能遇到可愛的北極狐和其他小動物。

起風的時候,坐在雪橇上,架起風帆,借助風力,在光滑的冰面上疾馳,既省力,又刺激。繼續南行,天氣漸漸溫暖,6月的冰川表面有一層薄薄的融水,與未化盡的冰渣攪在一起,猶如冰泥。在冰泥中滑雪感覺很特别,因為這些冰泥隔絕了寒冰的空氣,所以感覺腳非常暖和,舒服極了。

極光是最為壯觀的自然現象之一,時常發生在極地和近極地區域。巴芬島也是觀測極光的絕佳地點,這裡人煙稀少,沒有公路,鐵路及城鎮。遠離人為光源,在漫長的極夜裡,極光裡這裡最美的風景。在寒冷和黑暗中苦苦等待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當那夢幻般的光幕在眼前飛舞的時候,大自然的力量與神奇會讓你将一切苦惱都抛諸腦後。

旅遊

從最北端的伯德(Bordeur)半島出發穿越巴芬島,第一階段是滑雪前行。拖着重達200磅的雪橇,穿行于怪石嶙峋的峽谷,你馬上就會發現,地形的複雜性遠遠大于地圖給你的提示。寒冷的天氣加上艱難的路途,體能消耗極大,每天要補充至少5500卡路裡的熱量,才能保持體溫和體力,而食物以奶酪和人造黃油為主。

巴芬島有三分之二位于北極圈内,午夜的陽光照耀着冰川,周圍的山峰海拔約1900米,山頂的冰雪終年不化。傍晚7點,大腦早已下了“睡覺”的命令,天色依然明亮。午夜12點,太陽依舊明晃晃地挂在山巅。早上8點,太陽已轉了半個圈,依然是陽光普照。下午4點,太陽又回到了對面山上,在你的頭頂上劃完一個完整的圈。

經過1045英裡的滑行,終于抵達中部的便士(Penny)雪山。接下來,沿着馴鹿獵手的足迹,從東海岸向内陸進發。這段路程需要駕駛橡皮艇,在一連串蜘蛛網般的湖泊與河流中穿行。

盡管是夏天,水溫依然很低,所以必須身着救生衣,因為一旦船翻入冰冷的水裡,你将面臨生命危險。遇到淺灘就需要擡着橡皮穿越,沿途偶爾可以看到3500年前從阿拉斯加遷入的因紐特人的遺迹。穿過迷宮一樣的湖泊與河流,即将開始探險最後的步行階段。相比之下,這一段要輕松得多。除了風雪和北極熊的威脅,一切都很順利。終于,經過多天的艱苦跋涉,你終于抵達目的地——巴芬島最南端的吉比斯(Gibbs)海灣。卸下沉重的辎重,沒有英雄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反而是如釋重負,不經意間看到冰原上盛開了一朵小花,稚嫩但充滿希望的生機會讓你的瞬間柔軟起來,終于明白所有的艱辛與這段永世難忘的經曆相比,都微不足道。

最佳時間

巴芬島冬季可長達8~10個月,夏季是去加拿大探險的黃金季節。

交通

飛機能在一天之内将你帶到北極點。巴内(Barneo)原是極地科考的一個臨時海上着陸點,距離北極點僅100公裡,可以先飛到Barneo,之後再乘直升機抵達北極點。這樣的探險雖說輕松了點,但俯瞰浩瀚的北冰洋和高聳的冰山,卻是舊時代的探險家們無緣享受的樂趣。

注意事項

在北極,羅盤指針指的北并不是地理上的北極,必須考慮磁偏角的影響。GPS隻能提供定位,最便捷的方法是依靠太陽。冰裂縫是阻止北極行走的最大障礙,判别前方有無冰裂縫要注意觀察,大的冰裂縫是海水蒸發的地方,遠看冒黑煙,冰裂縫越開闊黑煙越濃。除此之外,隻有依靠衛星才能辨識。在北極地區,凍傷一般是避免不了的,防治措施相當重要。要了解凍傷的程度,防治凍傷的最好辦法就是不斷的運動,保持全身熱量的循環供應。

目前巴芬島上最大的城市是伊魁特(Iqualuit),它也是加拿大努勒維特省的首都,加拿大北極群島的組成部分。東隔巴芬灣和戴維斯海峽與格陵蘭島相對。西北-東南走向。地質構造為加拿大地盾的延續,地形以花崗岩、片麻岩構成的山地高原為主,海拔1500~2000米,最高2060米。東高西低。山脊縱貫島的東部,上複有冰川。中西部福克斯灣沿岸為低地,海岸線曲折,多峽灣。島大部分位于北極圈内,冬季嚴寒漫長,夏季冷涼,自然景觀為極地苔原。島上絕大部分地區無人居住,沿岸局部地區有愛斯基摩人的小聚落,以漁獵為生。島南部的弗羅比舍貝是全島行政中心、毛皮貨站,建有機場。

坎伯蘭半島建有奧尤伊圖克國家公園。北部有鐵礦。島上建有空軍基地、氣象站和雷達觀測站。

動物

巴芬島苔原狼

拉丁文學名:canis lupus manningi

英文名稱:baffin island tundra wolf

生活在加拿大北部的巴芬島上。顧名思義,分布在巴芬島,是北極地區最小的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