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汗國

四大汗國

成吉思汗的子孫建立的四個王國
蒙古人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在他的孫子們時最後定型。因為蒙古實行的是幼子繼承制,所以以中國的元朝帝國為大汗轄區,另外,還有服從大汗宗主權的四個相對獨立的國家,即四大汗國,分别是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兒汗國,後來的“聯邦”類似于這種情況。
    中文名:四大汗國 外文名: 别名: 其他外文名: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兒汗國 出處:蒙系 主要民族:蒙古族 所屬國家:中國 官方語言:蒙古語

簡要概述

重要地位

成吉思汗鐵木真建立的大蒙古國在阿裡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下走向分裂,除了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外,還有四個相對獨立的國家,即四大汗國,分别是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利汗國。蒙古西征後,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被稱為“四大汗國”的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利汗國。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均出自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彼此血脈相連,因而同奉入主中原的元朝為宗主,與元朝驿路相通。之所以說四大汗國所出蒙系,就是因為這四大汗國當時的建立及真正的統治者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分而論述就會比較清晰直觀的認識它們的本質了。

欽察汗國

簡要概述

欽察汗國,元朝西北宗藩國,亦稱金帳汗國或術赤兀魯思。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封地,主要轄區是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山的地區。1236~1240年,術赤第二子拔都征服了烏拉爾河以西伏爾加河流域欽察、不裡阿耳等部族,并征服了斡羅思,迫使斡羅思各公國稱藩納貢。1243年,拔都結束西征回到伏爾加河上,建立了東起也兒的石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裡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對于東歐各公國享有宗主權,包含羅斯公國(羅斯公國是俄羅斯國家的雛形)

領地統治

在其他汗國包括元帝國對于自己的領地的統治都出現問題的時候,金帳汗國長期統治都相對穩定。原本隸屬于金帳汗國的羅斯各公國,出現了一位卓越的“王”,即伊凡四世,以莫斯科大公國為核心,逐漸發展成一個新的強大的國家--俄羅斯。而與之相反,金帳汗國中央權力卻日漸下降,開始分裂為喀山汗國、克裡米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等小汗國,後來崛起的俄羅斯先後征服了這些小汗國。

汗國創建

四大汗國中的欽察汗國是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次子、成吉思汗的孫子、西征的統帥拔都所建,疆域最為遼闊,東起額爾齊斯河,西至今匈牙利、波蘭一帶,都城薩萊在今俄羅斯阿斯特拉罕以北。由于拔都的大帳使用金頂,因此在歐洲史書中欽察汗國也被稱作“金帳汗國”。欽察汗國是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和商業貿易中心。

封地劃分

在汗國内,拔都的13個兄弟及其後裔各有世襲封地,擁有軍隊。拔都的兄長斡兒答及其後裔據有今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形成了白帳汗國。蒙古帝國的貴由汗去世後,拔都支持蒙哥奪取大汗位,打擊窩闊台、察合台兩系勢力,乘機占有河中地區。汗國内居民成分複雜,社會發展水平不一。由于統治民族蒙古人占少數,因此他們逐漸突厥化。

從屬關系

别兒哥在位時(1257-1266年),名義上仍對蒙古大汗稱藩,實際上汗國已成為獨立國。别兒哥因同伊兒汗國争奪高加索地區,無力東顧,于是河中地區被占領,别兒哥便支持海都對阿魯忽作戰,幫助海都崛起。

軍事外交

拔都之孫忙哥帖木兒繼位(1266-1282年),得到忽必烈的正式冊封。1277年,蒙哥之子昔裡吉反抗忽必烈系元朝,劫走皇子那木罕,送到與海都聯盟的欽察汗國拘留了數年。直到1282年,脫脫蒙哥繼位時,那木罕才被放回。

1302年,欽察汗國脫脫汗出兵協助元朝攻打察合台後王笃哇、窩闊台後王察八兒,笃哇、察八兒戰敗,投降元朝。1308年,元武宗遣使冊封脫脫為“甯肅王”。月即伯繼位欽察汗(1313-1341年),1314年元仁宗遣使冊封,予以承認,此後雙方經常遣使往來。

衰落瓦解

月即伯在位時,汗國達到極盛時期。遷都到别兒哥薩萊城,與伊兒汗國、埃及等國通好,對外貿易興隆。伊斯蘭教在伏爾加河下遊廣泛傳播,此後欽察汗都信奉伊斯蘭教,部分蒙古牧民也伊斯蘭化。14世紀後期,蒙古貴族對外不斷進行掠奪戰争,内部又互相争鬥,使汗國走向衰落和瓦解。15世紀20年代初,欽察汗國分裂成9個相互獨立的國家。原中央部分被大帳汗國取代。(類似于1991年蘇聯解體,中央部分被俄羅斯聯邦取代。907年唐朝滅亡,中央部分被後梁取代。)

察合台汗國

概況

察合台汗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封地,主要轄區在天山南北。

1314年,原本讓位與自己哥哥也先不花的察合台汗怯伯複位,把國都從阿力麻裡遷至撒馬爾罕,在河中地區提倡農業,實行改革,而也先不花汗則堅持遊牧傳統,汗國開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以阿力麻裡為中心,包括喀什、吐魯番一帶;西部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統治河中地區。

今新疆絕大部分地區在東察合台汗國統治之下。也先不花為東部汗,怯伯為西部汗。也先不花、怯伯死後,西域蒙古各部各自為政,互相攻殺。1348年,統治天山南路的杜格拉特部權臣布拉吉找到一個18歲的貴族秃黑魯帖木兒,宣布他是也先不花的兒子,并在阿克蘇擁立為汗。曆史上把秃黑魯帖木兒統治的地區稱為東察合台汗國。秃黑魯帖術兒是第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大汗,他用強制手段迫使天山以北16萬蒙古人改信伊斯蘭教。

1363年,秃黑魯帖木兒死,東察合台汗國發生内亂,布拉吉之弟卡瑪魯丁奪取了政權,并殘殺秃黑魯帖木兒的子女及眷屬18人。1389年,幸存的秃黑魯帖木兒的幼子黑的兒火者即汗位,建都于别失八裡;1418年,黑的兒火者之孫歪思汗,又把國都遷到亦力把裡(今伊甯市),所以東察合台汗國也稱“别失八裡國”和“亦力把裡國”。東察合台汗國從1348年建立,曆經8代、15位汗主政,到1514年被葉爾羌汗國取代,計立國166年。而西察合台汗國在秃黑魯帖木兒死後不久,便被自己的将軍鐵木爾奪取了政權。

瓦解

1306年,笃哇敗察八兒,盡收海都生前所占察合台封地。1310年笃哇子怯伯再破察八兒,兼并窩闊台封地。後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複分裂為若幹小國,大權旁落。14世紀中葉,秃魯帖木兒即位後,削奪藩鎮權柄,汗權一度有所恢複。1362年合不勒汗即位後,諸藩王日益跋扈,徒有虛名。1370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東察合台汗國後王的統治維持到16世紀。

窩闊台汗國

概況

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台的封地,領有額爾齊斯河上遊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今新疆額敏縣)。1229年窩闊台繼帝位後,将封地賜給其子貴由。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以窩闊台系諸後王屢與作難,将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

窩闊台子合丹領别失八裡(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滅裡領額爾齊斯河之地,窩闊台孫脫脫領葉密立,海都領海押立(今伊犁西)。1260年忽必烈稱帝後,海都自以太宗嫡孫不得立,先後聯合阿裡不哥、乃顔、笃哇争奪帝位。1301年(大德五年)兵敗走死,汗國勢衰。1310年(至大三年),海都子察八兒為察合台系後王怯伯所敗,部分歸附欽察汗國,部分被并入元朝。

伊兒汗國

汗國建立

伊兒汗國,又稱伊爾汗國或伊利汗國,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西征後建立,是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裡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的大國。既為歐、亞兩洲文化荟萃之地,又是重要交通樞紐。居民民族成分複雜,主要講波斯語和阿拉伯語。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部分崇奉基督教。建都于帖必力思。境内農業發達,商業和手工業也很繁榮。

與元朝關系一直都很密切。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中亞的土庫曼斯坦都由伊爾汗直接統治;阿富汗斯坦西部的赫拉特王國是伊爾汗的屬國;小亞的羅姆素丹國名義上是屬國,實際上由伊爾汗派官治理。旭烈兀死後,子阿八哈繼襲汗位(1265—1282),政權進一步鞏固,1270年曾率軍擊退了察合台汗八刺對呼羅珊的進攻。

改革衰落

在合贊大汗(1295-1304年)在位時,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295年6月19日,他率領将士改宗伊斯蘭教,當年11月3日即汗位,取名穆罕默德,自号素丹。

此後,蒙古貴族和伊朗貴族日益合流,伊爾汗國組建成為一個伊斯蘭國家。在合贊汗死後不久,伊爾汗國便陷入混亂,1335-1378年的四十多年間,地方總督先後擁立八個伊爾汗,在争權奪利的混戰中,建立了各自的封建小王朝:賈拉爾朝(1336-1411年),1340年建立,據有伊拉克、阿塞拜疆、摩蘇爾和迪亞巴克兒;克爾特朝(1245-1389年),1342年獨立稱王,據有赫拉特和呼羅珊部分地區;穆劄法爾朝(1313-1393年),1353年建立,據有法爾斯、克爾曼和庫爾德斯坦,稱臣于開羅;賽爾别達爾國家(1337-1381年),這是由起義農民于1353年建立的政權,據有呼羅珊北部。1380年以後,内亂叠起,加上欽察汗月即别的進攻,勢力漸趨衰微。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

決戰中亞

背景

蒙古帝國的國家軍隊的主力,原由蒙哥汗統帥進攻南宋,蒙哥汗蒙難後,四川方面蒙古軍進攻南宋不得不停下來。在大将哈喇布花率領下,退居六盤山與渾都海部會合。阿裡布哥分遣阿藍答兒進軍西涼府,與哈喇布花渾都海部會合。另遣玉木忽兒和哈喇察爾南征。又派霍魯懷,劉太平赴陝西,欲與六盤山駐軍聯絡,自關中進兵。

忽必烈命廉希憲為京兆等路宣撫使,與商挺同往。廉希憲到任後,先發制人,以謀反罪處死了霍魯懷和劉太平。接着,忽必烈诏令八春為陝西四川宣撫使,節制諸軍。命汪良臣統帥陝西漢軍,監視六盤山部隊。阿裡布哥令阿藍答爾領兵到西涼府後,與渾都海軍會合東來。忽必烈命諸王合丹 合必赤和八春 汪良臣等率蒙漢諸軍,與六盤山軍隊會戰耀碑谷,阿裡布哥軍大敗,阿藍答兒、渾都海等被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